1、直线与方程直线与方程第三章第三章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三章第三章3.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高高 效效 课课 堂堂2课后强化作业课后强化作业4优优 效效 预预 习习1当当 堂堂 检检 测测3优优 效效 预预 习习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易知x轴上的两点A(x1,0)、B(x2,0)间的距离为|AB|_;在y轴上两点C(0,y1)、D(0,y2)间的距离为|CD|_.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且_,对角线_ 3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B为直角,则AC2_. 知识衔接知识衔接|x1x2|y1y2|平行相等互相平分AB2BC2
2、 4直线l1:2x3y40与l2:4x6y80的位置关系是()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答案A 答案C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x2y0的直线方程是_.x2y110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公式: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_. (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破疑点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广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 2坐标法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2)步骤:建立_,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3、进行有关_;把代数运算结果“_”成几何关系代数坐标系代数运算翻译 1已知点A(3,0),B(2,0),则|AB|_. 答案5 2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3用坐标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高高 效效 课课 堂堂 已知A(a,3)和B(3,3a3)的距离为5,求a的值探究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a的值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已知点A(3,6),在x轴上的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10,则点P的坐标为_. 分析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求解 答案(5,0)或(11,0) 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4、一半探究以第三边所在直线为x轴,并以其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利用斜率相等证明平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长度关系坐标法的应用规律总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1)若条件中只出现一个定点,常以定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2)若已知两定点,常以两点的中点(或一个定点)为原点,两定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3)若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以它们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4)若已知一定点和一定直线,常以定点到定直线的垂线段的中点为原点,以定点到定直线垂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5)若已知定角,常以定角的顶点为原点,定角的角平分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
5、,若E是BC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试建立坐标系,求证:BFAE.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是A(1,1),B(1,3),C(3,0)(1)判定ABC的形状;(2)求ABC的面积探究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探索延拓探索延拓 解析(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下面进行验证规律总结: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策略(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大致明确三角形的形状,以确定证明的方向(2)在分析三角形的形状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角的特征;二是考虑三角形边的长度特征 已知点A(1,2),B(3,4),C(5,0)则ABC的形状为()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C当当 堂堂 检检 测测 答案A 答案A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5已知RtABC,B为直角,ABa,BCb,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顶点A,B,C的坐标,并求证斜边AC的中点M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取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再写出各顶点坐标,给出证明THANKSFOR WATCHING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