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精神修养”主题作文导写试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中得到升华。路遥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本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还人以无垠的精神。毕淑敏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库柏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结合以上名言,班级要举行读书交流会,而你做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话题是:精神修养。材料:由四句名言围绕一个话题所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三个
2、方面的任务指令:一是主题指令:四则名言都围绕“精神修养”的关键词;二是文体指令:发言稿;三是对象指令:班级读书交流会上的学生代表身份,对象是老师和学生。这三项指令暗含着这样的一些基本要求:1.理清四则名言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名言之间所侧重的关键词,使之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使观点体现考生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2.注意发言稿的基本格式和文体的语言交际特点,侧重体现其情感的互动与交流,与内容的号召力与启发性;3.语言表达要符合对象身份特点,要紧扣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与时代背景,充分展现年轻一代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具体解读材料,四则名言都是围绕“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而展开。第一则名言,引用路遥的名
3、言,指出精神升华的途径,就是要学会奋斗;第二则名言,引用毕淑敏的名言,阐释精神是无限的,不受有限的躯体限制;第三则名言,引用库柏的名言,阐释无所事事不可取,会造成心灵的痛苦;第四则名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阐释思想的重要性。四则名言关系密切,且可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四则名言,可以按照一般议论文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整体布局排序。如第二则名言可以回答“是什么”;第二则名言和第四则名言可以回答“为什么”;第一则名言可以回答“怎么做”。当然,论证的顺序可以按照论证的思路与内容进行改变。针对材料,要有整合意识与选择意识,并明确名言之间的逻辑顺序,对其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体现考生自己的所思所想。立意和说理的侧重
4、点:1.充分认识到精神修养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精神是无限的,不受有形的躯体所限制。2.充分认识到精神可以在奋斗中得以升华,只有努力向上,主动积极,才能改变琐碎的生活。3.充分认识到精神修养就是展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就会是力量无边的人。佳作点评居现实之陋巷,嗅精神之芬芳钟淑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爱默生说:“思想的源泉和思想的力量会使我们的生活漫长而没有尽头。”此言不谬,验之可信。很高兴今天能在此发言,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居现实之陋巷,嗅精神之芬芳”。“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似乎是穷困潦倒,衣食堪忧之惨状,而颜回却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现实已成定局,他便以精神的养料,浇灌心中
5、的种子,以获取富足的精神果实。正如毕淑敏所言:“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本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还人以无垠的精神。”当面对匮乏的物质与有限的生命时,唯有意识到精神的无限,才能让人生活出其无限的宽度与深度。每个人为了活下去都必须找到点燃自己心头之火的力量,那烈焰就是灵魂的粮食。时至今日,很多人心中的火种都被盖在了湿棉被下奄奄欲灭,何其可惜。从个人精神角度来说,我们活在当下,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得有灵魂。诚如巴尔扎克所言:“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从社会物质角度来看,现实斗转星移,万事过眼云烟,唯有精神万古如新。也只有寻得精神的一方净土,在精神家园中获得灵魂的放逐,才不至于让心灵在闹市中
6、“无处可去”。因为“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故物质不过外物,精神修养才能使那湿棉被下的火种成为烈焰,烧至火光通天。当财富至上论被众人推上时代的高地,追求富足就成了众人的人生目标。然而,历史上的“孔颜之乐”早已向我们昭示“富足不代表幸福,贫困不一定苦痛”的真理。回顾历史,千百年前的庄子用逍遥游来表达自己对精神遨游的追求与享受;历经坎坷后的白居易也终在山水之中寻得精神的富足;还有李白、杜甫等等;追溯现今,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用笔尖作为对抗命运和精神追求的载体;黄文秀在扶贫的路上用美好的青春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还有黄旭华、顾方舟等等。他们从未对不公低头,从未被物质蒙蔽,始终在为自己的心灵寻找
7、栖息地。正如路遥所说:“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中得到升华。”我想他们心中的富足感,并非奢侈的附属品,而诞生于精神修养的丰盈之中。当灯红酒绿遍及视线,当车水马龙划过耳畔,当娱乐之风盛行一时,你是否为之动摇?让我们留一亩心灵栖息地,存一方精神浩瀚海,以物质为舟,精神为桨,去闯荡那无垠的精神之海。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点评:文章紧扣“精神修养”的关键词,把“无限的精神”与物质的匮乏、有限的躯体联系起来,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观点:居现实之陋巷,更要嗅精神之芬芳;接着紧扣材料,把四则名言形成有机地整体,分布在不同的段落里进行有机整合,分角度分层次进行论证,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最后,运用举例论证,从古至今,涵盖面广,观点鲜明,情感充沛,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情感呼吁,具有较为强烈的号召力,很好地完成了作文要求的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