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862102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n【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有关人口、城市化、消费水平、作物产量的中有关人口、城市化、消费水平、作物产量的预测方法,土地供给量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预测方法,土地供给量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n【重点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预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预测方法,土地供给量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方法,土地供给量分析的内容和方法。n【教学要求】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预测的方法,土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内容和方法。预测的方法,土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基础数据预测(一)预测的概念(一)预测的概念1

2、1、预测的定义: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预测的定义: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2 2、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预测与决策和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一、预测的原理一、预测的原理现状现状预测预测未来结果未来结果决策、计划决策、计划结果的实现结果的实现 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预测和决策的关系: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预测和规划的关系: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预测和规划的关系:预测是规划的科学工具 三者

3、联系:预测在决策之前,规划在决策之后,三者联系:预测在决策之前,规划在决策之后, 规划既是决策的产物,也是预测和决策实现的桥梁。规划既是决策的产物,也是预测和决策实现的桥梁。(二)预测程序(二)预测程序确定预测目确定预测目的的制定预测计制定预测计划划收集基础资收集基础资料料检验现有资检验现有资料料实施预测过实施预测过程程分析预测误分析预测误差差(三)预测方法(三)预测方法不完全统计有150多种,常用的有1520种,三类:1 1、定性预测、定性预测(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非数据分析非数据分析对土地利用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对土地利用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2 2、定量预测、定量预测

4、( (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3 3、综合预测(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综合预测(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土地需求量预测 定义:定义: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内规划地区(或单是指对于一定规划期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人口规模、消费: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等。二、人口预测二、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人口

5、预测: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某个某个时点时点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龄构成等。 人口自然增长法人口自然增长法 人口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 劳动平衡法劳动平衡法二、人口预测的方法二、人口预测的方法(一)人口自然增长法(一)人口自然增长法1.1.思路:思路: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数。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2.2.前

6、提条件:前提条件: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是按照一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是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人口今后仍按此平均定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人口今后仍按此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3.3.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00()( )()(1)()t tttPPKcd实例一实例一 例:我国例:我国19821982年终人口数为年终人口数为10.1510.15亿,若按亿,若按19811981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14.55%014.55%0计算(计算(迁入迁出人口忽略不迁入迁出人口忽略不计计),预测),预测2010201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年我国的人口总数。 解:根据公式解:根据公式 有

7、:有: 得:得:00()( )()(1)()t tttPPKcd00()( )()(1)t tttPPK(2010 1982)(2010)(1982)(1 0.01455)10.1515.21PP(2010-1982)(1+0.01455)亿二、人口预测的方法二、人口预测的方法(二)劳动平均法(二)劳动平均法 1.1.思路:思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基本人口、服务人口服务人口和和被抚养人口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适用于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城市和城镇居民

8、点的人口预测。2.2.计算公式:计算公式:1AP (B+C)式中:式中:PP规划年人口数;规划年人口数;AA基本人口数;基本人口数;BB服务人口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C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的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比重(% %)。)。名词解释基本人口:基本人口: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其数是可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人数(其数是可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以汇总而得)。发展计划加以汇总而得)。服务人口服务人口:是指从事行政管理和服务性行业是指从事行政管理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力人数(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的劳动力人

9、数(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福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点性质功能等福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点性质功能等因素有关)。因素有关)。被抚养人口被抚养人口: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数。没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数。不同城市人口构成实例二例:已知某集镇例:已知某集镇2001年底人口为年底人口为2000人,其中基本人,其中基本人口数为人口数为1000人,根据该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规人,根据该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估计划,估计2005基本人口将增加基本人口将增加800人,服务人口人,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被抚养服务人口占总人,被抚养服务人口占

10、总人口的比重为口的比重为40%,则该集镇,则该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年总人口数。解:根据公式解:根据公式 得:得:100080040001P人(0.15+0.4)1AP (B+C)1、城城市化(城镇化)市化(城镇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存在状态下不断推进的过程。式的存在状态下不断推进的过程。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表现:突出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形:突出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形成和聚集,人口的增殖和进一步的聚居。成和聚集,人口的增殖和进一步的聚居。3、城市化的城市化的度量方法度量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4、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

11、平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基本建设规模预测法、农业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基本建设规模预测法、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和多指标综合预测法。人口转化预测法和多指标综合预测法。三、城市化水平预测三、城市化水平预测目前描述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常用指标1.1.主要指标法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指标人口比例指标: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是指非城市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比率:是指非城市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比率。2.2.复合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

12、的百分比。 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 城市(建成区)的大小城市(建成区)的大小。 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1.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实践者实践者:吴友仁教授吴友仁教授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为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和速度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和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商品率粮食商品率。研究中以粮食年增速度为研究中以粮食年增速度为5%5%、4%4%和和3%3%;粮食商品;粮食商品率为率为20%20%,城镇人口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城镇人

13、口平均每人占有粮食300300公斤,公斤,则我国则我国20002000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分别为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分别为4.184.18亿、亿、3.33.3亿和亿和2.722.72亿。亿。结合我国实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认为第二种方案第二种方案的预测结果较为的预测结果较为合适。合适。( (注:注:19921992年城市人口为年城市人口为3.233.23亿人亿人) )2.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实践者:实践者:周一星教授周一星教授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式中式中 Y 城镇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 %);); X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

14、元/ /人);人);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1000美元美元时,城市化水平超过时,城市化水平超过40%40%。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实际情况,2020世纪末城市化水平定为世纪末城市化水平定为30%较合适。较合适。40.551lg74.96xy 3.3.基本建设规模预测法基本建设规模预测法依据:依据:资料表明。每位新增城镇人口平均基建投资料表明。每位新增城镇人口平均基建投资为资为60007000元。元。思路:思路:根据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来确定新增根据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来确定新增城镇人口和计算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和计算城市化水平。示例:示

15、例:若增加若增加1.6亿人,则需增加基建投资亿人,则需增加基建投资9600亿亿11200亿元;按亿元;按18年规划,每年需投资约年规划,每年需投资约533亿亿622亿元;再与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相比,以亿元;再与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相比,以确定新增城镇人口和计算城市化水平。确定新增城镇人口和计算城市化水平。4.4.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思路思路:根据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迁移:根据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迁移人口数和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数来推算城人口数和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数来推算城市化水平。市化水平。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式中式中 规划年城镇人口;规划年城镇人口; 基期年

16、城镇常住基期年城镇常住人口;人口; 机械迁移量;机械迁移量; 预测年限;预测年限;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口自然增长率; 基期年农业总人口;基期年农业总人口; 劳劳动力系数;动力系数; 规划年耕地面积;规划年耕地面积; 每劳动力每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负担耕地面积; 剩余劳动力转化率;剩余劳动力转化率; 带带眷系数眷系数00(1)(1)/nnnYYrCnArdS tRnY0YCnr0AdStR5.5.多指标综合预测法多指标综合预测法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常采用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预测(商品常采用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预测(商品粮增长量预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预测)、工粮增长量预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预测)、工

17、业增长速度预测、国民收入增长率预测和基建投业增长速度预测、国民收入增长率预测和基建投资数额等多指标综合预测法,根据预测结果加以资数额等多指标综合预测法,根据预测结果加以综合得综合得高高、中中、低低三种方案,再结合考虑其它相三种方案,再结合考虑其它相关因素,最终预测城市化水平。关因素,最终预测城市化水平。四、消费水平预测四、消费水平预测1 .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 FA O ) 最 低 标 准 :最 低 标 准 : 热 量热 量9978.84KJ/人人.日日,蛋白质蛋白质75克克/人人.日日,脂肪脂肪65克克/人人.日。日。2. 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中国农业

18、科学院提出2000年人均消费构成设想年人均消费构成设想:粮粮食食(成品成品)155 kg,肉类肉类24kg,蛋类蛋类12 kg,鱼虾鱼虾6 kg,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油6 kg,食糖食糖6 kg,奶类奶类24 kg,蔬菜蔬菜120 kg,水果水果48kg,折算热量为折算热量为10878.4KJ/人人.天。天。示例:江苏省示例:江苏省2000年人均消费水平、小康水平、富年人均消费水平、小康水平、富裕水平裕水平(如表如表1和表和表2)。表1 江苏省2000年人均消费水平 单位: kg表2 江苏省2000年人均消费水平我国我国小康标准小康标准 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

19、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其中热量10878.4kj、蛋白质、蛋白质72克(优质蛋白质约克(优质蛋白质约占三分之二)、脂肪占三分之二)、脂肪72克。克。 为此为此,每人每年需口粮每人每年需口粮213 kg,水果水果23kg,蔬蔬菜菜120 kg,肉类肉类25 kg,蛋类蛋类10 kg,奶类奶类6 kg,水水产品产品9 kg,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油8 kg,食糖食糖8 kg。五、作物产量预测五、作物产量预测(一)(一)年平均增长率法:年平均增长率法:式中式中 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 ) 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 ) 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 预测年期预测年

20、期0(1)nnaarna0arn2/kg hm2/kg hm(二)(二)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 思路:思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绘制出历年产量动态根据历年产量资料,绘制出历年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再依据图形变化趋势图,再依据图形选择适合的线性趋势预选择适合的线性趋势预测模型测模型,来预测作物产量。如,来预测作物产量。如 直线型:直线型: 指数曲线型:指数曲线型: 二次抛物线型:二次抛物线型: 五、作物产量预测五、作物产量预测YabxxYab2Ya bx cx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

21、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的重要依据。分析现状,为了警示未来分析现状,为了警示未来1.1.目的目的(1 1)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 (2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 (3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布局布局特点特点 (4 4)土地)土地的开发的开发利用利用程度程度 (5 5)土地利用的效果)土地利用的效果 (5 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土地资源

22、的数量分析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土地资源的结构分析土地资源的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绝对量分析:包括已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相对量分析相对量分析:人均占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有的土地资源数量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类型来表述。类型来表述。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根据特定的目的,根据特定的目的

23、,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学依据的过程。(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1、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综合效益2 2、评价方法:评价系数法、评价方法:评价系数法3 3、土地利用评述、土地利用评述通过以上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对当地土地通过以上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对当地土地利用做出结论。利用做出结论。土地利用的主要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特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24、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提出土地利用建议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提出土地利用建议提出提高土地内涵及外延生产力的途径提出提高土地内涵及外延生产力的途径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评价n土地质量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程度。n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n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

25、。产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一、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1 1、概念:、概念: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 2、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土地用途的确定土地用途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定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的比配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的比配提交评价成果提交评价成果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价1.1.概念概念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是在一定

26、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 ,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2.2.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农业用地生产潜力和建设用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已利用土农业用地生产潜力和建设用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三、土地的人口承载三、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力1.概念概念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研究过程研究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潜力估算土地利用潜力估算一、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意义一、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意义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

27、件下,土地能土地利用潜力是指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二、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内容评价二、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内容评价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建设用地利用潜力农业用地利用潜力农业用地利用潜力后备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后备土地资源利用潜力1、人均用地、人均用地2、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结构3、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4、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5、生态建筑、生态建筑6、村庄的整理、村庄的整理通过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与现实生产力的比较分通过

28、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与现实生产力的比较分析,反映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大小。析,反映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大小。 M=f(A,B,C)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n【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用地部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用地部门未来用地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门未来用地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结构提供依据,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n【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掌握部

29、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掌握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n【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理解和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找出供需本原理,能够通过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找出供需问题。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是用地部门中的用地农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是用地部门中的用地大户,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大户,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农副产品用地等。林地、农副产品用地等。 一、耕地需求量一、耕地需求量(

30、一)耕地需求量的内容(一)耕地需求量的内容包括大田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等。包括大田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等。(二)预测程序(二)预测程序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总产量总产量平均单产平均单产用地净面积用地净面积用地毛面积用地毛面积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大田作物用地面积2、人工饲料用地面积、人工饲料用地面积3、蔬菜用地面积、蔬菜用地面积1.1.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大田作物用地(粮食;经济作物;绿肥和特种作物);包括:大田作物用地(粮食;经济作物;绿肥和特种作物);人工饲料地;蔬菜地需求量人工饲料地;蔬菜地需求量 (1)(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需求量预测程序大田作物用地面积需求量预

31、测程序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内部需求量(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内部需求量(V)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商品率(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商品率(P)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总产量(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的总产量(W)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确定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1VWPFY总产量总产量平均单产平均单产用地净面积用地净面积用地毛面积用地毛面积加权平均单产的确定方法:加权平均单产的确定方法:加权平均单产加权平均单产()100FY FY 平均先进单产平均先进单产2YYY地区单位地区平均单产() 先进单位平均单产()F F为权重,根据当地某类大田作物种植结构确定。为权重,根据当地某类大田作物种植结构确定。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种植面

32、积(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种植面积(S1S1): :1FWSYAA A为复种指数为复种指数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S2):):12S NSnN N为大田作物轮作田区总数,为大田作物轮作田区总数,n n为大田作物所占田区数。为大田作物所占田区数。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毛面积(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S3):):32(1)SSK K-K-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 ,一般取一般取3%-4%3%-4%。1.1.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预测(2)(2)人工饲料用地面积人工饲料用地面积确定各类牲畜头数确定各类

33、牲畜头数确定各类蓄群结构,计算饲料总需要量确定各类蓄群结构,计算饲料总需要量确定人工种植饲料量确定人工种植饲料量单产单产种植面积种植面积 用地净面积用地净面积毛面积毛面积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据各类牲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据各类牲畜平均先进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畜平均先进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饲料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饲料总需要量(总需要量(W)。)。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W2)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菱藤、落叶)、野生饲料资源(如菱藤、落叶

34、)、野生饲料资源(如苋菜苋菜、跟头、水萍、跟头、水萍、水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水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糟、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糟、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 即:即:W1=W-W2 式中式中W1为人工种植饲料量;为人工种植饲料量;W2为其他饲料来源量。为其他饲料来源量。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 );FY()100FY FY 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 S1 1):):11FWSYAA A为复种指数为复种指数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S2 2)

35、:): 12S NSnN为饲料作物轮作田区总数,为饲料作物轮作田区总数,n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 S3 3):):32(1)SSK K-K-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 ,一般取一般取2%-3%2%-3%。1.1.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预测(3)(3)蔬菜地面积蔬菜地面积总产量总产量 平均单产平均单产 用地净面积用地净面积用地用地毛面积毛面积确定蔬菜内部需求量(确定蔬菜内部需求量(V V)确定蔬菜商品率(确定蔬菜商品率(P P)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确定

36、蔬菜作物总产量(W W)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YF F) )确定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确定蔬菜作物种植面积(S S1 1)1FWSYAA A为复种指数为复种指数确定蔬菜轮作毛面积(确定蔬菜轮作毛面积(S S3 3)3212(1)SSKK K K1 1: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蔬菜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蔬菜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重 , ,一般取一般取5%-7%5%-7%。K K2 2:温室、温床面积占蔬菜作物轮:温室、温床面积占蔬菜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作地净面积比重 , ,一般取一般取2%-3%2%-3%。确定蔬菜轮作净面积(确定蔬菜轮作净面积(S S

37、2 2)12S NSn(3)(3)蔬菜地面积蔬菜地面积1.1.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预测2 2. .果园用地需求量果园用地需求量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确定果品商品率()确定果品商品率()确定果品总产量()确定果品总产量()W=V/(1-P)W=V/(1-P)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F F)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1 1F F)确定果园面积(确定果园面积(2 21 1(1 12 2) 1 1为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为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一般一般1 11010;2 2为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

38、重,一为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一般取般取2 21515。3.3.其他农用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1 1)副业用地需求量副业用地需求量(2 2)渔业用地需求量渔业用地需求量(3 3)林地需求量林地需求量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生产力无关系。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主要有居生产力无关系。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主要有居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路交通用地。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路交通用地。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1 1、指标概算法、指标概算法(1 1)每户宅基

39、地指标、每人占地)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2 2)人均定额指标:)人均定额指标:Z Z2 2居民点规划占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地面积NN规划人口数规划人口数J J2 2人均用地定额人均用地定额2 2、需求推算法、需求推算法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HH规划期农村个人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NN规划目标年人口规划目标年人口数数PP户均人口数户均人口数F F0 0规划基期农村总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户数nn规划年限规划年限d

40、d建房户比例建房户比例ee宅基地定额宅基地定额Z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KK规划人口数面积规划人口数面积3 3、两区累加法、两区累加法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类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类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P Pi i各种生产建筑物面积各种生产建筑物面积KK系数,系数,K=K=1.21.3SS系数,系数,S=S=1015QQ渠道设计流量(渠道设计流量(m m3 3/s/s)过水断面(过水断面(m m2 2)CC糙率系数糙率系数RR水力半径

41、水力半径ii渠道比降渠道比降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1 1、渠道工程用地、渠道工程用地2 2、水库工程用地、水库工程用地VV库容库容H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近坝处水库蓄水深度度BB近坝处水面宽度近坝处水面宽度LL近坝内水面长度近坝内水面长度KK系数,系数,6 6、4 4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A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平均交通量(辆/ /昼夜)昼夜)N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t t)dd汽车运输天数(汽车运输天数(d d)pp每辆汽车载重量(每辆汽车载重量(t t)第第三三节节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一、预测方法一、预测

42、方法 ( (一一) ) 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 1 1、思路、思路 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绘散点图绘散点图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 求解方程中的参数(常系数)求解方程中的参数(常系数)运用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运用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2 2、常用方程:、常用方程: (1) (1)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 y = a + bx 适用情况:适用情况: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锐减大致相同)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锐减大致相同) 应做工作:应做工作:为两个变量收集历史数据为两个变量收集历史数据 求解方程:求解方程:可列表进行求解可列表进行求解 选择因变量(预测值)和自变量(各种制约因子)选择因

43、变量(预测值)和自变量(各种制约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 = a+b1x1+b2x2+b3x3 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 相关关系检验(相关系数求解)相关关系检验(相关系数求解) 运用模型进行预测运用模型进行预测 (2) (2) 二次曲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 2 2、常用方程:、常用方程: y = a + bx + cx 2 适用情况:适用情况:耕地面积式建设用地面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耕地面积式建设用地面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中期大,前期和后期小增长量中期大,前期和后期小 应做工作:应做工作:为两个变量收集历史数据为两个变量收集历史数据 求解方程:求解

44、方程:可列表联立求解可列表联立求解 yyLLbbLLLL212122211211(3) (3) 指数方程指数方程 y = ab x 适用情况:适用情况:耕地式建设用地面积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耕地式建设用地面积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 误差比较(标准差)误差比较(标准差):标准差越小,预测结果越准确标准差越小,预测结果越准确 ( (二二) ) 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和已知值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和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45、。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时,不需要事先假定两个变量之间一定要具有建立回归模型时,不需要事先假定两个变量之间一定要具有相关关系,即当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在散点图上杂乱相关关系,即当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在散点图上杂乱散点也可以应用最小二乘法将它们拟合成一条直线来表示两散点也可以应用最小二乘法将它们拟合成一条直线来表示两上变量上变量X X、Y Y的关系。的关系。所以回归模型建立好以后,应当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所以回归模型建立好以后,应当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即相关关系,也就是要计算相关系数数量上的相互关系即相关关系,也就是要计算相关系数r。第三节

46、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第三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协调土地供需的途径和方法。的问题,寻求协调土地供需的途径和方法。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土地供给、土地供给: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量和质量。2 2、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供给总量: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土地类型: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的数量之和。3 3、土地需求、土地需求: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4 4、土地供需分析: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土地供需分析: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状况。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状况。二、土地供需平衡协调二、土地供需平衡协调(示例示例)2020/11/562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