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家庭的多视角乡村人口迁居意愿特征研究基于武汉65个街镇的城镇化调研Study on the migration desire of rural resident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family:Based on the urbanization investigation of 65 towns in Wuhan 2Index1 研究背景与视角选择 Background and Perspective2 乡村家庭迁居意愿特征分析 以湖北省武汉市域外围乡村为例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eld ques
2、tionnaire survey in rural districts of Wuhan city periphery in Hubei Province3 结论与讨论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1 研究背景与视角选择Background and Perspective城镇化:农民离开乡村落户城镇微观主体:超过70%的乡村户籍人口首要对象:2.5亿农民工+留守乡村的家属 基于真实意愿、尊重客观规律这部分人群长年处于城乡“两栖”的“半城镇化”状态: 农民身份的转化、落脚城镇 留守乡村的家属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合理引导“半城镇化”人群及其家属主动迁居城镇城镇化,我们关心谁? 1
3、.1研究背景 Background1.2研究视角 Perspective:家庭 Family 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家庭观念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社会行为迁居,绝非个人意愿而是关乎家庭全员的整体行为费孝通:家庭是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是参与社会活动的最小团体。 乡土社会里,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n 迁居行为是一种以家庭为单元的策略组合新迁移经济学:迁移决策是相关人群组成的更大单元如家庭或家族做出的家庭策略赵民:每个乡村家庭是单个经济理性人的策略组合 家庭,是解读我国乡村人口迁居行为的合理单元n 在我国乡村,迁居,是一家子的大事Reasonal reasearch on migr
4、ation5n 微观主体正在自下而上地做出自我调节 家庭化迁移倾向渐趋明显,转变“跑单帮式”的流动方式家庭化迁居任重道远,将进一步释放城镇化“势能”,提升城镇化质量举家外出农民工占总量的比重(数据来源: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2014.5)家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微观主体不同外出情况的比重分布n 自下而上地把握乡村家庭的真实意愿 Bottom-up policy making 政策设计需要基础性的微观观察予以支撑从农民个体到家庭单元梳理特征发现趋势性规律张京祥:越来越多由于个体“主动选择”所导致的“半城镇化”却可能高居不下1.2研究视角 Perspective:家庭
5、Family 62 乡村家庭迁居意愿特征分析 以湖北省武汉市域外围乡村地区为例 Analysise based on the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rural districts of Wuhan city periphery in Hubei Provincen 湖北省武汉市域外围的乡村地区 大城市大农村:地处人口稠密的江汉平原东部 人口大进大出:中部地区人口流动重点地区 反映中西部大都市区市域外围乡村人口的总体特征2.1研究对象Object:湖北武汉 Wuhan Hubei Wuhan city periphery in Hubei Provincen
6、 实地调研深入农村获取第一手真实资料 覆盖武汉市域外围全部的65个街、镇、乡和国营农场 重点深入调研各类型村庄154个,1551个乡村家庭调研范围及调查点示意图n 问卷发放保证研究数据科学有效 一对一填写、当场回收,同步访谈 累计1500多份镇村问卷,99.74%有效 重点采集受访家庭的基本信息与整体迁居意愿不愿迁居直观表现为习惯现有生活环境愿意迁居对象关注多样城镇公共服务迁居受阻对象明显受制于高房价Macro-analysis Confusion2.2研究方法Method:整体视角 or 多视角研究初期对问卷信息进行整体性分析整体视角的困惑?什么因素导致总体意愿呈现出明显的本地偏好?不同类型
7、家庭会呈现出怎样差异化的考虑?关注公共服务的重点、迁居受制因素是否趋同。倾向迁往市区和周边街镇总体迁居意愿偏低留在本街镇70%n 确定家庭基本属性进行分类解释 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空间属性n 构建家庭特征体系选取多研究视角 社会属性:人口结构 经济属性:从业类型、收入水平 空间属性:人户分离情况 呈现一个更为综合、立体的认知Classification Research2.2研究方法Method:多视角分类研究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代际关系从业类型employment type经济来源收入水平income level支付能力人户分离情况whether separatio
8、n 成员空间相对关系宏观特征精细化研究意愿差别以打工为主、农业为辅的城乡兼业模式相对稳定的二元发展模式个体流动性较大对土地依赖性越强的家庭意愿越低基本生存需求+发展的坚实后盾就业带动不充分,有土地做保障打工为主的家庭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不同从业类型的家庭愿意迁居的主要考虑因素2.3 基于多视角的特征分析:基于家庭从业类型的视角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Employment Type不同从业类型的家庭总量分布情况上班打工 68%不同从业类型的家庭迁居意愿情况低迁居意愿明显受制于经济成本支付能力一旦就
9、业形成收入保障,明显带动迁居收入水平达城镇平均水平的家庭明显受到工作需求而选择迁居Income Level进城打工尚无法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依赖兼业2.3基于多视角的特征分析:基于家庭收入水平的视角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迁居意愿情况收入水平划分 中间值:武汉农户户均收入值1万2万 最高值: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标准值5万以上 最低值:最低保障值2000元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总量分布情况武汉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约5万元60%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愿意迁居的考虑因素代际分工进一步稳固城乡兼业少数愿意迁居
10、的家庭年轻化特征明显第二代劳动力本地依赖性较小更向往城镇提供的机会和公共服务Family life cycle一代务农为主,二代进城打工为主周期性循环的代际分工综合权衡家庭全员的发展需求上有老、下有小追求完整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围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关系、子女是否成年)2.3基于多视角的特征分析: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发展阶段代际数量代际关系特征数量比重形成期1仅年轻夫妇(含单身)4%扩展期2父母+未成年子女13%成熟期2父母+成年子女/年轻夫妇68%3祖父母+父母+未成年子女稳
11、定期3祖父母+父母+成年子女/年轻夫妇6%衰退期1仅老人9%多数在本地工作和生活或近距分离集中在大都市区近郊打工,以短距离流动实现工作与生活兼顾不同人户分离情况的家庭分类不同人户分离类型的家庭迁居意愿情况2.3基于多视角的特征分析:基于人户分离情况的视角Analysi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离土不离籍,进城不弃地低成本、多保障、不分离,何乐而不为Seperation or Living together不同人户分离类型的家庭总量分布情况家庭成员有无迁户工作地选择现状与意愿 3 结论与讨论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12、代际分工、近距流动的家庭发展模式趋于固化结论:家庭发展总体态势l 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促使乡村家庭内部也分裂出二元化的生产单元,不同代际成员周期性更替、相互分工,维持多重收益保障,弥补目前较低的收入水平l往返于大都市区近郊就近打工能够以最小的流动成本实现就地发展,同时避免个体支撑全家生存发展的压力,模式进一步固化【最终本地家庭将可能形成以周期循环的代际分工、低成本的近距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稳定模式】3结论与讨论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现有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家庭以最少的成本支出实现多渠道创收并兼顾家庭全员的发展需求家庭稳定近距流动通勤往返个体迁居就地发展举家迁居代际分工个体支撑
13、 低成本多渠道创收?16 迁居的目的是“安放家庭”(李晓江,2014) 迁居决策是综合成本与收益、经济与社会的理性权衡基于生存的经济理性+基于家庭的社会理性结论:迁居决策的基本出发点 提升家庭发展方式是新、旧两代农民工的共同诉求,过去的方式严重透支了从个体情感到家庭氛围、亲缘关系等社会成本。【未来若要合理引导农民工及其家属整体迁居,需同时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安 放 家 庭居有定所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生活开支购买住房放弃分红背井离乡城乡隔阂改变习惯工资报酬社会保险拆迁补偿发展机遇公共服务身份地位经济社会成本收益3结论与讨论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173结论与讨论Conc
14、lusion and Discussion讨论:对政策制定的启示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以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环境促进乡村家庭福利正增长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引导自愿实现就地城镇化老老人人青青年年人人村村庄庄城城市市外出外出务工务工留留守守年老后回归年老后回归青年人村庄城市务务工工休休息息充分就业 代际循环近距分离政策设计核心需求农民工职业培训发展镇村产业培养职业农民开发农业新功能差异化落户标准公正的福利享受 全方位的政策捆绑多谱系的城乡载体乡村家庭福利正增长二元环境固化不愿迁居家庭对本地发展的诉求镇村居民对集聚载体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公共服务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请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