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资源管理2022-6-162第一节 卫生资源管理概述 卫生资源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切都在国家的统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卫生资源管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资源浪费,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十分普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资源管理已得到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2022-6-163一、卫生资源管理概念 卫生资源是指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资料的来源,它包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全部要素,如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设施、卫生装备和药品、卫生信息。也包括卫生技术、卫生服务能力、卫生管理(体制、政策和队伍等); 卫
2、生资源管理的定义: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控,并对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称之为卫生资源管理。2022-6-164二、卫生资源管理的内容 l卫生机构的配置:如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和执业管理等; l卫生经费的筹集、分配,卫生经费的使用监督及卫生经济政策的调研、制定; l卫生设施、设备的行政管理(如医疗卫生基本建设的定项审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和使用的监督等); l卫生技术人员聘任、调配、技术职称晋升的考评等; l卫生信息的搜集、分析、利用等; l国外各类卫生贷款的分配、使用、监管和对外卫生合作、卫生援助管理等。2
3、022-6-165三、卫生资源管理原则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从宏观上看,我国现阶段卫生资源总体上说是短缺的;从微观上看,某些地区某些卫生资源又是充裕的或过剩的。一般情况下,城市卫生资源相对集中、相对充裕,农村则相对分散、相对贫乏。从国家整体来说,东部地区、平原地区卫生资源相对集中、相对充裕;中西部地区、山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山区相对分散、相对贫乏。2022-6-166卫生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l充分利用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l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l遵从党和国家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l优化配置卫生资源,讲求技术经济效益; l合理配置,功能互补,
4、为各类卫生资源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续)2022-6-167 l从实际出发,尽可能资源共享; l不增加社会和病人的不合理负担; l分级管理,各尽其责; l宏观调控,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各类有效的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体制; l可持续发展,不搞短期行为; l管理部门相互协调,杜绝政出多门,不能相互推诿扯皮; l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022-6-168四、卫生资源管理中应注意处理的两个问题 卫生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做好卫生服务。因此,卫生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卫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病人的诊治及人口的健康素质。2022-6-16
5、9(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 我国的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说是短缺的,这个基本事实,要求在卫生资源管理时,加强宏观调控,以尽可能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用卫生资源。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时,要有明确的导向,并要有具体的便于实施的配套措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死老化的计划指令式的调控模式应该彻底摒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以满足市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既有权威又有灵活性的新型调控模式。(续)2022-6-1610 微观管理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通常所说的“放权”,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 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要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此
6、前提下,根据管理的需要有步骤地、适时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宏观管理上做到管而不死,微观管理上做到活而不乱。2022-6-1611(二)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卫生资源的量始终是变动的。按卫生资源的拥有时序,可将卫生资源分为存量和增量。 存量(又称累积量),系指一个地区以前已有的卫生资源的总量;增量系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值。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量会不断变为存量,并产生新的增量。 卫生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卫生资源的存量通过再分配或转移(或称再配置),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进行优化配置。对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优化配置,是深化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续)2022-6-1612 过去,卫生资源管
7、理中偏重于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忽略或不重视卫生资源的存量管理。导致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在卫生改革中相对滞后。 卫生资源存量优化配置,已得到国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或将要出台一系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如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和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管理制度等。还应该注意,“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一切从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调整,动态管理。(续)2022-6-1613 卫生资源的增量主要有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计划投入的卫生经费、计划购进的诊疗设备、新建各类业务用房、计划接收的各类毕业学生和新引进的外地(外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等。
8、 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盲目扩大外延增量,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防止把卫生资源的增量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在卫生资源增量管理方面,国家已有一些政策,如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审批制度等,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了人才引进、外资引进优惠政策等。我国加入WTO后,卫生资源增量的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2022-6-1614五、卫生资源的利用 我国卫生资源从总体上讲是短缺的。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理的最重要、最经常接触的课题。卫生资源利用主要是指卫生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包括卫生资源在利用方面的公平
9、性、有效性、优化性。2022-6-1615 (一)卫生资源的利用原则:公平性和有效性1公平性 指在有限卫生资源的条件下,人群健康权力的平等性、卫生服务的平等性、健康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满足社会福利的最大可能性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1)人群健康权利的平等性 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具有享受等同的健康权利。作为政府,应该以人群健康作为最高目标,在区域间、部门间、社会人群阶层间提供健康保障。健康是公民的权利,而政府有提供健康权利保障的义务。(续)2022-6-1616 2)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在卫生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公平性的内涵包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衡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包括: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水平;居民享
10、有卫生服务的数量;人民享有卫生服务的质量;居民在享有卫生服务中需要和需求之间的距离;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居民享有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就近性等。(续)2022-6-1617 3)健康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健康既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必然对每个公民提出享受健康权利而应尽的义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权利愈来愈引起注意,但对自己在健康权利方面应尽的义务却认识不足。加强对健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社会公平性的重要环节。因而,既要强调健康权利的重要性,也要强调健康义务的必要性。 (续)2022-6-1618 4)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 从全社会来讲,公平性主要是看对公
11、民社会福利满足的可能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向社会公民提供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最大的社会福利,具体表现在卫生资源在社会人群中的互助、平等和均衡。追求最大的社会福利是社会卫生资源投入的目标,而社会福利的分配则是人群在享受卫生资源分配上的满意程度,因而在考察社会福利满足的最大可能性中,一是要强调社会福利的最大投入,二是社会福利的均衡分配,三是社会福利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续)2022-6-1619 5)卫生资源分配的均衡性 分配对象可以是按区域、地理、行政区划、行业、部门工作领域、机构和不同类别的人群来划分。在区域上,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地理上,城市向农村倾斜,平原向老、少、边、穷山区倾斜;
12、在行政区划上,沿海向内地倾斜;在行业间,工业向农业倾斜;在部门间,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在工作领域上,医疗向预防保健倾斜;在机构上,医院向防保机构倾斜。这些倾斜政策能调整卫生资源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平性,也能促使卫生资源利用的均衡性。2022-6-16202有效性 包含效果、效率、效益三大组成部分,三者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上有不同的形式。在客观管理上,卫生资源的有效性主要是考察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在卫生发展规模、卫生事业结构、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微观管理上,主要是考察部门之间、区域间、机构间,卫生资源的分类项目如资金、人力设备和技术使用的效率。2022-6-1621
13、(二)卫生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有: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卫生资源宏观分配和卫生资源的宏观利用。(三)卫生资源利用的微观调控 主要内容有:投入要素的组合、成本控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成本效果及效率和效益。(四)卫生资源利用的评价指标。 人口质量与健康状况、卫生服务质量、社会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评价及卫生资源利用指标等。2022-6-1622六、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是卫生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在供需平衡基础上,充分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发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称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
14、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国情、省情和各地的实际出发,进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2022-6-1623(一)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卫生资源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只有从国情、省情、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相一致,相互促进,才能快速持续地发展。2022
15、-6-16242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原则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效率。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目的。 卫生服务活动追求的第二目标,即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就是体现公平性的一个例子。在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可及性,注意对脆弱人群的医疗照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保持稳定加速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2022-6-16253重点倾斜,兼顾全局原则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中所强调的。农民是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大多数地区农村卫生仍
16、然相对薄弱,各种疾病仍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健康。不少地方农民缺医少药问题依然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应该对农村和预防保健实施倾斜,同时要合理统筹,综合安排,坚持防治结合,城乡兼顾,中西医并重,全面发展,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益。2022-6-1626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谋求以较小的投资来获得较大的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不单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包括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工作,单就直接经济效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是很大的。如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它的社会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与销售糖丸本身的经济收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17、2022-6-1627(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 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该指标通常说明卫生费用的数量,即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递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99年、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1%、5.3%。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是紧迫而必要的。在财政投入不能合理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才能使有限的卫生费用发挥更大的效益。2022-6-16282人均卫生费用 该指标
18、说明一个地区卫生资源水平,也反映卫生资源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文化以及医疗制度等对人均卫生费用有重要影响。1999、2000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分别为331.9元、376.4元,(安徽省1999年人均卫生费用208.13元。)3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配置的合理性。一般讲,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所诊治病人的病情越复杂越严重,平均每次诊治费用就越高。也就是说,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应按不同标准、一定的比例来确定资源配置标准。2022-6-1629 4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通常住院服务是诊治
19、一些危重疾病,平均每次住院费用远大于门诊费用。然而门诊医疗服务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医疗服务,门诊利用次数远大于住院利用次数。 5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资源配置比例 医疗、防疫和妇幼三者间的比例关系是卫生部门在考虑卫生资源配置时应当重点加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医疗服务是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一项服务,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是配置在医疗服务上。从卫生服务对健康的作用来看,预防和妇幼保健服务的贡献大于医疗服务 2022-6-1630第二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一)概念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卫生职业训练,能够根据群众需要而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的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的总称。 卫生人力资源
20、特点:一是培养周期长。从专科培养到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培养要花费10年的时间,还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信息;二是卫生人力资源与设备、财政等资源不同,是有情感有思维有创造力的资源,其知识层次、潜能、激励因素、合作动能不尽相同,因而卫生人力资源的使用、配置和管理相当复杂,极具挑战性。2022-6-1631 (二)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生人力的千人口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医学科研水平迅速提高,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卫生人力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卫生人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
21、合理,管理相对滞后,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022-6-1632 我国卫生人力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国外医疗卫生机构、跨国医药企业公司、人才服务机构及其它健康相关产业将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竞争的压力和冲击。包括台港澳在内的海外卫生技术人员将更多地加入卫生人才市场,为我国提供新的卫生人力资源,同时也会加剧人才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竞争制度的引入,包括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人员聘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上,新理
22、念、新体制、新机制与传统人才管理必将激烈碰撞,我国卫生人力管理必须进行深刻改革,在管理理念与模式方面也必须有所创新和再造。2022-6-1633 二、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二、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目标 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卫生需求,逐步优化卫生人力
23、资源的配置。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各类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续)2022-6-1634 “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续)2022-6-1635 “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要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对卫生管理人
24、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要建立解聘、辞退制度。要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上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卫生人力配置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2022-6-1636 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全面提高,重点建设;改革创新,科学管理;适应市场,合理配置。 我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开发与发展的总目标主要有: 人员数量适当增
25、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2000年的559.1万人增加到657.5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从449.08万人增加到526.01万人,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4人左右,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1.26人左右,执业护士数达到1.26人左右。 (续) 2022-6-1637 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到2005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杜绝无专业学历者;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专业人员职称结构达到合理比例。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在全国卫生队伍中,应
26、有30%以上的人员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在社区工作的医生中,全科医师数不低于三分之一。 (续)2022-6-1638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 全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5%。自2005年开始新上岗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西部人才开发、农村卫生人才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其中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2022-6-1639三、卫生人力的配置 决定卫生人力的客观需要与需求量的因素主要为:居民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 需要与需求及利用度可以通
27、过卫生服务调查获得,根据卫生服务调查中获得的居民两周患病率、就诊率、未就诊率、居民住院率、应住院而未住院率等资料,就可以推算出当地卫生人力的需求和需要数量,也可以评估当地拥有的卫生人力与居民需要与需求之间是否平衡。2022-6-1640 卫生人力的总量合理配置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以医生配置为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步:根据卫生服务调查(健康询问调查)中有关人口数、居民患病率、每患者平均就诊次数、需要医疗照顾率、居民住院率、平均每患者住院天数、每全时门诊医生平均门诊人次、每全时住院部医生平均负责病床日等数据,按特定计算公式,计算出当地该年度临床医生需要(求)量,加上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求数(按比例
28、法推算),计算出当地医生总需要(求)数。2022-6-1641 第二步:将医生需要量与实际医生拥有数进行对比,求出供需比值,评价医生的供需平衡状态。 第三步:根据平衡状态(平衡、基本平衡、短缺或过剩)对今后卫生人力资源分配作出政策性调整,使之逐渐平衡、合理。 第四步:根据当地各医学专业(如内、外、妇、儿、预防等十余个专业)工作量比例,进行专科医生数的分配。分述如下:2022-6-1642(一)区域医生需要总数的计算 分为五个部分: 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 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 主治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 由于区域外流入病人的就诊而需额外增加的医师数计算; 预防、保健医师需要数计算。 以上5部分医师
29、数相加的和,即为该区域医师需要总数。2022-6-1643 1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人口数人口数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率人均两周就诊次数人均两周就诊次数 2626需要医疗照顾率需要医疗照顾率(1-X/1001-X/100) 门诊医师需要数门诊医师需要数 =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1+1/10) 公式中公式中2626为将两周数据换算为全年数值的常数,分子中的为将两周数据换算为全年数值的常数,分子中的X/100X/100为当地居民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处就诊的比例。式末为当地居民到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处就诊的比例。式末加加1/101/10为从事非临床工作医师
30、数。为从事非临床工作医师数。2022-6-1644 上式可改写为上式可改写为: 当地全年需要就诊人次当地全年需要就诊人次 在卫生室在卫生室 乡村医生处就诊的人次乡村医生处就诊的人次 门诊医师需要数门诊医师需要数= 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每全时门诊医师年均应处理门诊人次 另加另加10%10%从事非日常医疗工作的医师数,指外出专业进修、从事非日常医疗工作的医师数,指外出专业进修、学术会议、抢险救灾、支边、支贫等活动,以及病事假等。学术会议、抢险救灾、支边、支贫等活动,以及病事假等。 每全时门诊医师应处理门诊人次计算方法为:每全时门诊每全时门诊医师应处理门诊人次计算方法为:每全时门诊医师法
31、定工作日为医师法定工作日为254254日日365-365-(104+7104+7)=254=254日日 乘以乘以1515(日均(日均处理门诊人次)等于处理门诊人次)等于38103810人次。人次。2022-6-1645 2住院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人口数人口数年需要住院率年需要住院率 人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日 住院医师需要数住院医师需要数= = (1+1/101+1/10) 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本公式采用每全时住院医师平均分管床位数本公式采用每全时住院医师平均分管床位数1010张,与全国张,与全国住院医师平均实际分管住院医师平均实际分管9.59.5张病床数接近。
32、张病床数接近。 每床位年均使用床日数,按医院病床使用率达每床位年均使用床日数,按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585计算,计算,则每床年均使用数应为则每床年均使用数应为310.25310.25日。即: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日。即: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责病床日责病床日=10=10310.25=3102.5310.25=3102.5日日2022-6-1646 上式可改写为: 住院医师需要数=本地人口年住院天数/每全时住院医师年均负责病床日 另加10从事非日常住院诊疗工作医生数(见门诊医师需要数计算式)。此10%为1988年世界银行与卫生部协作卫生项目中通过特尔斐调查法取得的数据。2022-6-16473主治医师
33、以上医师需要数计算公式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住院医师需要数7/8 7/8为卫生部规定住院医生与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之比为8:4:2:1,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与住院医师之比即为78。2022-6-1648 4需相应增加医师数的计算 城市医疗中心,其医疗服务范围超出地域限制,流入就医病人较多或有一定数量(超出流出数),需相应增加医生数,其计算公式为: 需增加医师数= 外地流入门诊人数(年)外地流入门诊人数(年) 外地病人住院病床日总数(年)外地病人住院病床日总数(年) = + 3102.5 38103102.5 38102022-6-1649 5预防保健专业医师需要计算方法 按照人口比例法算出。
34、1993年我国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医师总数约30万人,即每万人口平均约25人。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是今后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预防保健专业医生的需要量还会增加,其中包括培养全科医师,因此,可初步定为每万人口3名预防保健医师。 最后将1、2、3、4、5五个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加,即得出当地医师需要总数。2022-6-1650 实例应用: 以1994年南方某新兴城市卫生服务调查的有关数据,代人上述公式,求出所需数据,见表6-l: 表6-l计算医师需要总数与医院床位需要数的调查资料和参数表2022-6-1651项项 目目某市(某市(19941994年)年)人口总数人口总数
35、335.51335.51万万居民两周患病率(居民两周患病率()126.0126.0平均两周就诊数平均两周就诊数2.042.04需要医疗照顾率()需要医疗照顾率()83.683.6实际就诊率(实际就诊率(% %)70.170.1在村卫生室乡医处就诊比例(在村卫生室乡医处就诊比例(% %)36.236.2每全时门诊医生年均诊疗人次每全时门诊医生年均诊疗人次38103810居民年住院率(居民年住院率()35.235.2平均住院日数(天)平均住院日数(天)12.512.5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责病床日每全时住院医生年均负责病床日3102.53102.5每医院床位年均开放床日每医院床位年均开放床日310.
36、25310.25从事非日常医疗任务医生比例数从事非日常医疗任务医生比例数10%10% 表表6-l 6-l 医师需要总数与床位需要数的调查资料参数表医师需要总数与床位需要数的调查资料参数表2022-6-1652 将上述数据及参数代入前述l、2、3、4、5五个公式中计算,结果如下: 门诊医生需要数=3496人 住院医生需要数=515人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需要数=451人 预防保健专业医生需要数=10065人 医生需要总数=34965154511007=5469人 由于某市的医疗中心作用尚未形成,医疗服务的辐射性不强,故公式4可省略不计。2022-6-1653(二)医师供需平衡状态的评价 按照供需比值
37、来进行评价。供需比值越接近1,其平衡状态越佳,越远离1,平衡越差。所以我们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等级比值与床位评价相同。 按本评价方法,选择几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供需平衡评估,其结果见表22。从中可看出某些城市医生拥有数已超过需要数,明显过剩。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分配不合理也是客观存在的,就全国总需求而言,医师不短缺;按需要而言,略有短缺,短缺的地区是农村。2022-6-1654 医师供需平衡状态评价方法的优点为: 第一,按照当地居民的需要与需求来测算卫生资源需要量,科学性和实用性均较好,而且能因地制宜; 第二,方法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第三,得出的结果是一个明确的(而不是模糊)数字,在卫生资源
38、供需平衡状态评价方面,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因地制宜的量化标准,为总量控制提供依据。2022-6-1655项目项目九江九江金华金华宝鸡宝鸡牡丹牡丹江江佛山佛山哈尔滨哈尔滨深圳深圳医医 生生需要数需要数5182518273117311392739274418441869056905129031290354695469实际拥有实际拥有医医 生生 数数5970597061146114483748375741574162626262266192661953475347医医 生生供需比供需比1.151.150.830.831.231.231.301.300.910.912.062.060.980.98医生供
39、需医生供需平衡评估平衡评估基本基本平衡平衡短缺短缺过剩过剩过剩过剩基本基本平衡平衡过剩过剩平衡平衡注:深圳市有注:深圳市有l000l000余个个体诊所,外地流人的余个个体诊所,外地流人的“医师医师”有数千人,因此,医师供需实际已有数千人,因此,医师供需实际已过剩。过剩。2022-6-1656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采用本法的地区必须事先进行规范化的居民健康询问调查,而且调查结果必须可靠(否则以此推算的结果将不可信)。 二是本法限用于医师数和医院床位的总量评价而不能用于专科医师和分科床位数的供需评估。当然,在总量需要数测算之后,也可参照一定比例,推算出专科医生和分科床位的配置数。2022-6-
40、1657 (三)根据医师供需平衡评价结果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如评估结果系过剩则需控制医生调入数,将医院医师向社区流动、城市向乡镇流动;如短缺,则可增加毕业生吸纳数和引进医师数;如平衡或基本平衡则无需刻意增减,仅按每年人口增长比例适当增加医师数即可。 (四)其它专科医师、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则按比例法分配 可根据本区域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例现状,按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和利用度进行综合分析,以医师为基准,分别提出护士、检验、药剂、放射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值系数,以此进行配置和调控。2022-6-1658第三节卫生设备资源管理 一、概述 卫生设备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
41、机构中的有形资产,它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所必备的硬件,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在现代卫生管理中,设备资源管理是卫生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卫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自19世纪以来,随着人类进入了原子、电子时代,医疗设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B超等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了诊治水平。但是如果盲目配置,不仅会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而且会诱发医疗需求,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2022-6-1659二、卫生设备的装备 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应以满足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准则,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有不同的装备标准。
42、卫生部对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都制定了设备装备标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群众的卫生需求也不同,设备装备也应有所不同,这些标准可作为参考。2022-6-1660 设备装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原则 即按照医疗机构处在的不同层次,设备装备的品种和档次应有区别。 (二)功能原则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的功能进行装备,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其机构功能不同,设备也不同。 (三)适宜原则 即选择适宜技术和与之配套的适宜设备,务求与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防止盲目攀高。它包括实用价值高、价格适宜、维修有保证、符合公平效益的原则。2022
43、-6-1661 (四)资源共享原则 对于使用技术要求高、价格高的大型医用设备,提倡医疗单位之间共享共用,不重复采购,以提高设备使用率。 (五)条件具备原则 在购置设备前,特别是价格高、技术先进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要求有完善的配套条件,如有掌握该设备的技术人才、有相应水平的维护人员、有装备的配套条件(如用房、场地、防护、水电供应等)。卫生部对于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定期考试,使用人员必须取得上岗合格证。2022-6-1662三、卫生设备的管理 (一)卫生设备管理的任务 一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防止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 二是根据经济和实用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性
44、能适当的技术设备。 三是加强岗位责任制,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掌握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技术,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022-6-1663 (二)卫生设备管理的方法 1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大型医用设备的盲目配置 卫生部现采取的是用配置许可的方法,对未取得大型医用配置许可证的,不允许配置使用。 2建立制度 卫生部颁布的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项管理的细则。它包括审批、采购、验收、入库、档案、使用维修保养、领发、报废、破损、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人员考核等。2022-6-1664 3科学论证制定
45、计划 首先应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也要注意适应性和可行性,要根据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重点提高求精,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期分期地更新设备,逐步实行配套,首先考虑常规设备,再考虑高、精、尖设备。其次是成立设备采购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对设备的名称、品牌、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指标先进性和可靠性、价格、资金来源、临床意义、使用频率、运行效果、原材料消耗、投资回收年限、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2022-6-1665 4采购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备招投标,以选择质量优良、价格适宜、售后服务好的设备。 5设备维修和保养 由于设备长期使用的磨损,在使用中经
46、常会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工作。在设备的保修期内,由设备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负责维修,但设备保修期以外或日常的维护,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衡量设备技术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件数+基本完好台数、件数)/总台、件数100%。 设备的报废率=(单位时间内鉴定报废台、件数)/总台、件数100%2022-6-1666四、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卫生部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应用和上岗人员实行“三证”管理,即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目前,卫生部管理的大型医用设备品目为八种,它们是: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
47、、磁共振成像装置(MRI)、X刀、r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超高速CT(UF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医用直线加速器。2022-6-1667 卫生部第43号部长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大型医用设备的申报条件、审批程序、监督、处罚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根据卫生部第43号部长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人均国民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80-90年代大型医用设备装备状况,制定了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2022-6-1668五、医院的床位配置 医院床位数是反映医院规模的主要指标,影响当地医院床位数需求量的因素很多,如当地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文
48、化结构、健康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地理、环境、卫生服务能力等。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区域卫生发展研究协作组”对床位配置方法、配置标准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2022-6-1669区域医院床位总量测算方法,分两步进行:区域医院床位总量测算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定当地医院床位的总需要数与需求数。第一步:确定当地医院床位的总需要数与需求数。计算公为:计算公为:(一)医院床位需求总数计算式(一)医院床位需求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需求数医院床位需求数 + + (1) (1) 注:非省会或中心城市流入住院量很少、或流入、流出注:非省会或中心城市流入住院量很少、或流入、流出
49、量相近者,公式后半部分可省略不计。每床位年均开放量相近者,公式后半部分可省略不计。每床位年均开放床日数,按病床平均使用率床日数,按病床平均使用率85%85%计算,则每床年均开放床日计算,则每床年均开放床日数为数为310.25310.25日。日。 平均年床开放日数平均住院天数年实际住院率人口数平均年床开放日平均住院天数(注)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2022-6-1670(二)医院床位需要总数计算式(二)医院床位需要总数计算式 医院床位总需要数医院床位总需要数= = + (2) + (2)平均年床开放日数平均住院天数年均需要住院率人口数平均年床开放日数平均住院天数年净流入住院人数 注:年均需要住院率系指
50、已住院数与应住院诊疗而由注:年均需要住院率系指已住院数与应住院诊疗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入院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百分率。于各种原因未能入院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百分率。 以上两式中所需要的数据由卫生统计年报和卫生服务以上两式中所需要的数据由卫生统计年报和卫生服务调查获得。调查获得。2022-6-1671 第二步:对当地的总床位供需平衡状态进行评估:按照国际和国内标准,用供需比的方法来评价,即将当地实际医院床位拥有数(即供给数)与医院床位需要数(需求数)进行对比,求出比值,供需比值越接近1,其平衡状态越佳,越远离1,平衡越差。将评价标准定为三个等级: (1)供需比值为10.05时为供需平衡。 (2)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