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二、教学资源二、教学资源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五、教学设计五、教学设计六、教学组织与实施六、教学组织与实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教学效果四、教学效果301课程定位02课程任务与目标03教学重难点一、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04解决办法4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电及是高职院校机电及数控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数控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启下的核心地位 。研究物体受。研究物体受力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力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计算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一门学科。
2、不仅是工科专原理的一门学科。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而且是能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01课程课程定位定位5工程力学工程力学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物理、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等公共基础课程等公共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机械加工工程学加工工程学 前期课程前期课程 后续课程后续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0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专业核心课6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要
3、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门人才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岗位为依据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02教学任务与目教学任务与目标标7u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u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际问题; u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计算表达能力等综
4、合素质。合素质。课程任务课程任务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学基本概念,熟悉静力学和熟悉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基本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原理和基本方法法基本的静力平衡计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学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抽培养学生抽象、推理、象、推理、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专业能力及专业兴趣兴趣素质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目标培养目标910课程重点:课程重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 杆件强度、
5、杆件强度、刚度的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刚度的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0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课程难点: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算、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理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11注重专业特点注重专业特点选择例题或工选择例题或工程实例等教学程实例等教学细节,突出教细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学重点和难点 ,发挥学生主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动性1 1)讲授理论知)讲授理论知识与实验及工识与实验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程实践相结合2 2)理论与工程)理论与工程模型有机结合模型有机结合3
6、 3)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实践的结合 04解决办法解决办法12教材:教材: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杨兆伟主编杨兆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3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顾晓勤主编顾晓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4u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能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能反映课程及实际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较符合学生反映课程及实际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接受能力。u整合两本书,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既能整合两本书,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既能体现理论运用又能贴合实际。体现理论运用又能贴合实际。u教师向学生推
7、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教材特点教材特点151617三、教学方法手段三、教学方法手段问题教学法多效例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理实结合法18教学方法举例教学方法举例重心(汽重心(汽车重心的车重心的测定)测定) 力矩平衡力矩平衡的应用的应用(车轮约(车轮约束反力的束反力的求解)求解) 平面一般平面一般力系平衡力系平衡 空间一般力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系平衡 力偶的性质力偶的性质(汽车方向(汽车方向盘力偶传递)盘力偶传递) 多效例题教学法多效例题教学法四轮汽车四轮汽车联想联想发散发散思维思维讨论
8、讨论法法问题问题教学教学法法19三、教学方法手段三、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使用Flash Flash 、PowerPoint PowerPoint 制作的课件制作的课件 动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动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积极开发试题库,建立教学立体动画模型,可采用积极开发试题库,建立教学立体动画模型,可采用网络交流、网络答疑、网络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措施。网络交流、网络答疑、网络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措施。完善教学资源,讲述与看视频结合完善教学资源,讲述与看视频结合20考核考核方式方式三、教学方法手段三、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核方面考核方面考核形式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考核分值考
9、核分值l 平时作业成绩占平时作业成绩占10%10%l 单元考核报告单元考核报告10%10% l 实验考核占实验考核占10%10%l 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70%70%21三、教学方法手段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
10、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交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22u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u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u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存在问题:存在问题:解决办法:解决办法: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
11、生积极性。四、教学效果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23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性的归纳结合工程案例,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2专题项目化教学3工程案例式教学1模块化教学五、教学设计五、教学设计24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模块四轴向拉伸轴向拉伸与压缩变与压缩变形模块形模块 剪切与挤剪切与挤压及扭转压及扭转变形模块变形模块。弯曲变形弯曲变形模块模块 模块五 组合变形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压杆稳定模块模块 静力学基静力学基本概念、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平衡计算。平衡计算。18学学时时22学学时时16学学时时14学学时时14学学时时1 1、
12、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25典型模块典型模块262 2、专题项目化教学、专题项目化教学项目一项目一 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 (1 1学时)学时) 项目二项目二 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的共性的共性 (3 3学时)学时)项目三项目三 不同系统分析方法共性不同系统分析方法共性 (1 1学时)学时)项目四项目四 不同变形刚度计算的共性不同变形刚度计算的共性 (1 1学时)学时)项目五项目五 不同变形内力图绘制的共性不同变形内力图绘制的共性 (2 2学时)学时) 加强综合归纳思维,求同与辨异能力的培养加强综合归纳思维,求同与辨异能力的
13、培养273.3.工程案例式教学工程案例式教学1)材料的拉压案例2)冷作硬化工艺3)剪切和扭转案例4)阳台梁的应力实际 28六、教学组织与实施六、教学组织与实施291.1.复习回顾复习回顾 复习构件产生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复习构件产生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以及变形特点,复习内力的概念以及内力产生式以及变形特点,复习内力的概念以及内力产生的原因。的原因。2.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结合实例,让学生一起分析。提结合实例,让学生一起分析。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之后再通过多出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之后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特点。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特点。教学程序教学程序303.突破难点突破难点 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强调该部分的重要性,使学生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有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4.巩固训练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演练。演练。教学程序教学程序315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引导学生完成小结。6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7 7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习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习新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教学程序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