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2.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政治方面)原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以封土为纽带确立起来的。内容: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
2、,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评价、影响:一方面使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强化王权具备可能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和农奴制度:(经济方面)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的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经营方式: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法庭:庄园里设有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秩序。(3)基督教会:(文化方面的特征)政治(有权):形
3、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有钱):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思想(有势):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与自治)(一)社会背景: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封建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二)表现:1.王权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英格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国家。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城市兴起
4、: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争取自治: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获取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影响: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被称为中世纪最美的花朵);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神主宰一切:(思想上,见上)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控制了欧洲文化教育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帝国建立及特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
5、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罗马民法大全: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中所蕴含的公正至上、人人平等的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3)走向衰亡:战争消耗资源,加上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9世纪,基辅罗斯兴起;13世纪中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后来,反抗蒙古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6、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构,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扩张。17世纪末,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言论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经典)。2.半岛统一和帝国建立:统一: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在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扩张:7世纪中期起,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建立: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状况:(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政
7、治稳定: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文化繁荣与交流:多方面的成就突出,沟通、影响东西方文明,独特的伊斯兰教印记;(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先后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4.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 吸收、融合了东西方优秀文化。5.阿拉伯文化繁荣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帝国的兴起与建立:13 世纪
8、,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 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灭亡拜占庭帝国。16 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政治: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经济:经济繁荣,截断东西。(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东西贸易,成为后来开辟新航路的动因)3.认识: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4
9、 世纪初,帝国于恒河中游兴起。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政教合一):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 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东亚:(1)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形成过程: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
10、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幕府统治的形成: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12 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朝鲜:建国: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10 世纪初,高丽王朝(新罗人王建建立),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抵御外
11、辱: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明朝派军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第5课 古代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古代埃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北非更多地被视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一)概况:1.产生的条件:班图人的推动:班图人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居民(11世纪);农业、畜牧业、冶铁技术的传播:他们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非洲文明的经济基础);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并把这些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文明特点:以班图人为主;向撒哈拉以
12、南传播。3.地理环境特征对非洲文明的影响:四周被海洋包围,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北非和南部非洲;受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二)发展:1.东非文明: 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公元前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4世纪鼎盛;其他国家(桑给巴尔、摩加迪沙等):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2.西非文明:西非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也出口象牙和奴隶。8-15世纪,先后兴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1)马里的兴起与发展:(14世纪)兴起:征服加纳后,不断扩张,成为西非
13、最强大的国家;发展:继承并扩大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2)桑海的兴起与发展:兴起: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发展(16世纪极盛):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衰落:16世纪末,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3.南非文明:(主要代表:班图人建立的津巴布韦文明)11世纪末,建立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二、古代美洲文明:1.产生的条件和主要文明:条件:印第安人的辛勤劳动;农业和贸易的发展。文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玛雅
14、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玛雅文明:兴起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城市国家,出现阶级分化(统治阶级和平民);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可能知道“零”的概念;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有众多祭祀用金字塔、庙宇。3.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达到鼎盛。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缴纳贡赋;经济: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城市: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岛上
15、,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4.印加文明: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秘鲁地区)为都城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政治: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中央、地方);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命令、情报及调动军队;迁移居民,防止反抗。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5.主要特征:大洋阻隔,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创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在15世纪西欧殖民者入侵以前,美洲的历史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6.衰亡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等。注意:认识受萨哈拉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闭塞的环境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受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相对孤立,造成美洲文明发展缓慢。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呈现出多元性发展的特点,又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启示:一个文明如果保持活力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于其他文明的输入。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