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试卷第 1页共 8 页省锡中实验学校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第一次适应性练习2022 年 3 月命题人:沈莉萍审题人:沈曦注意事项: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本试题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8 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 80 分。可能要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a:40Cl:35.5Ag:108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共共 30 分)分)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 每小题只有 l 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120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30 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钙D铁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H2OBO2CNa2SO4DH2CO3375%的酒精属于A乳浊液B悬浊液C溶液D以上均不是4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5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张青莲C侯德榜D卢瑟福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氮气保存食品B生石灰作干燥剂C用焦炭炼铁D用石墨做电极7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生石灰:CaOB水银:AgC纯碱:NaHCO3D火碱:Na2CO3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H:3 个氢分
3、子BAl:氯元素C2Na:2 个钠原子DMg+2:1 个镁离子9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 3B元素符号为 Li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g初三化学试卷第 2页共 8 页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蒸发C测定溶液pHD过滤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雾冒出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得到蓝色沉淀D将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加热煮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2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 C3H7OH)。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丙醇属于碱B一个
4、正丙醇分子中有 12 个原子C正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81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6000 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 40 L 钢瓶中氧分子变小B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稀盐酸能除铁锈铁锈和稀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14在溶液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NH4)2SO4NH3B Mg(OH)2MgCl2CNaHCO3CO2D NaNO3NaCl15如图所示的 4 个实验,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烧杯 b 中
5、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石蜡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NaOHHClKClHCl初三化学试卷第 3页共 8 页16右图为 NH4Cl、Na2CO3、NaCl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 NH4Cl 中混有的少量 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B40,饱和 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9%C40,将 Na2CO3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或升温,都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 80, 分别将等质量的 NH4Cl 和 NaCl 固体溶于适量的水,恰好均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
6、量前者大于后者17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2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18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蓝色溶液变浅,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氢气,取出铝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反应前 CuCl2溶液中含有两种阳离子C反应后 Cu2+全部转化为 Cu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19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 处加热。下
7、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B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反应过程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D装置中发生反应:C + 2CuO2Cu + CO220. 取 24.8 g 过氧化银 (Ag2O2)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产生 3.2g 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 过程中,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Y 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7 : 4CZW 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2.4 gDZW 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Ag2O4Ag+O2高温初三化学试卷第 4页共 8 页第卷(非选择题
8、共 50 分)21(3 分)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右图所示。(1)X 的物质类别是。(2)a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3)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图中的 点(填序号)。22. (3 分)无锡很多小区都配备了直饮水机,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饮水服务。(1)直饮水机主要水处理步骤如上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2)超滤膜是直饮水机的核心技术,超滤膜上的孔径约为 0.001 微米,离子和水分子都可以通过,超滤膜(“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3) 明矾是一种高效的絮凝剂, 其化学式为 KAl(SO4)x12H2O, 则 x 的值为。23.(4 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9、(1)墨经中记载了“立窑烧烟法”制墨。将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2)“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以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下:一定温度下,反应器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写化学式)。初三化学试卷第 5页共 8 页24. (6 分)双氧水分解存在多种催化剂,实验人员针对硫酸铜催化双氧水分解做了如下 4次实验。4 次实验均向该装置试管中加入 1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 1、2、3 均向试管内加入 1mLCu
10、SO4溶液和 1mL 水,实验 4 仅加入 1mL 水,实验数据见下表。(1)图中细口瓶应选择(填“甲”或“乙”)。(2)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3)由实验(填实验序号)可知硫酸铜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4)写出实验 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 不可振荡反应液,确保反应液平稳释放 O2B. 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 1 中到第 9min 反应结束C. 细口瓶中不装满水对氧气速率的测定没有影响D. 上述实验过程中,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均在不断增大25.(7 分)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模拟流程如下。(1)通过海
11、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 NaCl、MgCl2、CaCl2等物质,“精制”过程中需要加入 NaOH,目的是。(2)将饱和食盐水装入电解槽,可制得氢氧化钠,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制得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 Na2CO3,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氢氧化钠样初三化学试卷第 6页共 8 页品中是否含有 Na2CO3,下列试剂中可选择使用的是(填序号)。A. 酚酞B. 稀盐酸C. 澄清石灰水(3)将 NH3、CO2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制得 NaHCO3,进而获得Na2CO3。先通 NH3后通 CO2的原因是。26.(7 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人类目前所
12、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作为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见图 1。在一定温度下,利用 Fe-Mo/C 作催化剂,裂解乙醇也可以制备氢气。在获取氢气的过程中,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但同时对释放
13、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氢能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1)化石燃料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酸雨是 pH的降雨,导致酸雨的原因是等气体的排放。(3)写出图 1 中反应 I 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从氢能源的获取方式看,最为清洁的是(填序号)。A. 灰氢B. 蓝氢C. 绿氢图 1初三化学试卷第 7页共 8 页27. (10 分)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实验 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
14、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1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10 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1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10 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1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1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 3 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1 所示。(1)由图 1 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15、(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3) 在 1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NaOH 溶液 (密度为 1.1g/mL) 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密度为 1.0g/mL)的体积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 pH 等于 7。(结果保留整数)【实验 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组同学根据图 2 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 A 试管和 B 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4) A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 B 中 (填 “有”
16、或“无”)明显现象。(5)表示 A 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填“图 3”或“图 4”)。(6)图 4 中电导率的变化(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填微粒符号)。图 2图 1图 3图 4a初三化学试卷第 8页共 8 页28(10 分)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小组围绕石灰石进行了以下探究。I.石灰石分解的探究石灰石分解的探究【实验 1】取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喷灯煅烧(如图 1 所示,杂质煅烧时不发生变化)。(1)煅烧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 并说明理
17、由:。(2)将煅烧后的固体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并滴加酚酞, 生成的生石灰与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组同学对酚酞试液变红是否存在其他因素产生了疑问,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 2】取少量碳酸钙粉末加入 2mL 水,振荡,制成碳酸钙悬浊液,滴加 2 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加热后,溶液红色变浅,经测定 pH 减小。另一组同学测得在常温下五种混合体系的 pH,如下表所示。混合体系Na2CO3溶液NaCl 溶液CaCl2溶液CaCO3悬浊液pH11.67.07.010.1(3)根据实验 2,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填序号)。ACaCO3悬浊液中有少量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钙的不饱和溶液
18、BCa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分析上表各混合体系的 pH 可知,CaCO3悬浊液使酚酞变红与其结构中的 CO32-有关D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II. 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小组同学测定石灰石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下表):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 mL),消耗盐酸的体积越大,“活性度”越高。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2min79083686880845441216min79385687184555653020min795863873864617623(4)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11001200的证据是。III. 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定(5)将 12g 石灰石在高温下充分煅烧,剩余固体质量为 7.6g,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活性度时间图 1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