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忌讽齐王纳谏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3.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4.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
2、人的影响不小。(2) 关于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2.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昳丽( )朝服衣冠( ) 窥镜( )期年( ) 朝于齐( ) 间进( )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准确划分比较复杂的句子。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结
3、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重要文言现象,做好批注。用红笔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当堂展示:5.读完全文,你会发现本文的结构层次和别致,从头到尾一直与“三”有缘,请试着用“三”概括本文情节:三 三类比三 三 。6.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邹忌:齐威王:拓展延伸:对比阅读。【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
4、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选自国语越语上)【注】栖:退守。昆:兄。种:指文种。进对:进谏。资:积蓄。絺:细葛布。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D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5、面的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0. 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6分)甲文邹忌和乙文文种在进谏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邹忌通过“吾孰与徐公美”一事,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广开言路的重要性;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批评了勾践 。收获与困惑: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当堂展示:4.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5.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以闺房小语切入话
6、题,运用类比推理的手法,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使道理浅显明白,让齐威王乐于纳谏。6.邹忌: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治国的道理。聪明睿智,善于纳谏。他采取委婉的劝谏方式,先从自身说起,然后一步步推导到国家大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使齐威王采纳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从谏如流。听了邹忌的劝谏后,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施政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行动。勇于实践。他接受臣民进谏后兴利除弊,使“期年之后”“无可进者”。拓展延伸:8.A 10(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大意1分,“面刺”对得1分)(2)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苟”字意思,倒装句式各1分) 11. 以事设喻(类比);招揽和培养谋臣和勇士;平时不重用谋臣和勇士的缺点(2分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