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诗歌的结构高考诗歌的结构如何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标题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出现即是关键出现即是关键注释注释作者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尾句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意象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初的章法结构初步读懂诗歌的内容。步读懂诗歌的内容。2.理解理解“起起”、“转转”的几种常见方式,在的几种常见方式,在读与品中把握诗歌的意蕴和魅力。读与品中把握诗歌的意蕴和魅力。3.借助借助“起承转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作文。的章法结构作文
2、。起起 “起起”,即起句。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起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的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起法起法1、明起明起-开头就将题面说出,毫
3、无做作。开头就将题面说出,毫无做作。 杜甫之杜甫之【虢国夫人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开门见山,就是明起。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开门见山,就是明起。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 虢国夫人承主恩虢国夫人承主恩开门见山说开门见山说 得到皇帝的恩赐,得到皇帝的恩赐, 平明骑马入宫门平明骑马入宫门承主恩的结果,就是可以骑马入宫,无上的荣承主恩的结果,就是可以骑马入宫,无上的荣耀。耀。 却嫌脂粉污颜色却嫌脂粉污颜色从骑马入宫的行为,转向对夫人容貌的描写。从骑马入宫的行为,转向对夫人容貌的描写。
4、 淡扫娥眉朝至尊淡扫娥眉朝至尊合的很简洁,也是对上一句作交代,嫌脂粉污合的很简洁,也是对上一句作交代,嫌脂粉污颜色,那怎么办呢?淡扫娥眉,不用脂粉。朝至尊,接应首句的颜色,那怎么办呢?淡扫娥眉,不用脂粉。朝至尊,接应首句的“承主恩承主恩”。而且敢于。而且敢于“淡扫娥眉朝至尊淡扫娥眉朝至尊”,更体现了她在皇帝,更体现了她在皇帝面前的随意和任性,更表现出了她的受宠之深。面前的随意和任性,更表现出了她的受宠之深。 -结构很明显结构很明显跟完美的跳水动作一样,一气呵成。起句直接点题跟完美的跳水动作一样,一气呵成。起句直接点题 就就是明起。是明起。 起法起法2:暗起: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暗
5、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在焉, - 暗起比明起的难度在于表述的技巧要更高,要暗起比明起的难度在于表述的技巧要更高,要抓住事物的独特的特征,尽可能少的使歧义产抓住事物的独特的特征,尽可能少的使歧义产生。这个我没找到好例子。生。这个我没找到好例子。 - 七绝七绝荷荷 - 凌波窈窕奇情女,凌波窈窕奇情女, - 曼舞随风洁不移。曼舞随风洁不移。 - 不顾天公晴或雨,不顾天公晴或雨, - 只将绿伞做裙衣。老糊涂仙的,只将绿伞做裙衣。老糊涂仙的, 起句就是暗起起句就是暗起但是还是没抓住主要特征但是还是没抓住主要特征 - 暗起就是抓特征来表达事物,从而点题。暗起就是抓特征来表达事物,从而点题。 起法
6、三:陪起起法三: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 举例:举例: - 韩翃之韩翃之【寒食寒食】诗:诗: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首句不言首句不言【寒食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 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灿烂的时候,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灿烂的时候,所以用春城飞花这个眼前景来写出来,其实这个所以用春城飞花这个眼前景来写出来,其实这个做法应
7、该叫做法应该叫“比比”。说明一下,这个春城不是昆。说明一下,这个春城不是昆明,而是长安,今天的西安。明,而是长安,今天的西安。 - 起法起法4:反起: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题。- 司空曙的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喜外弟卢纶见宿】: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
8、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雨中黄叶树满。雨中黄叶树 一秋天的景色。孤寂,沧一秋天的景色。孤寂,沧桑感。来衬托出作者白头人,说明作者的桑感。来衬托出作者白头人,说明作者的败落。败落。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个意思的个意思的 自自己被贬官已经很久了。亲人还频频来探望,己被贬官已经很久了。亲人还频频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
9、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为什么能感觉这里有喜?一个贬官的人,贫困潦为什么能感觉这里有喜?一个贬官的人,贫困潦倒,还有亲人来频频探望,而不是一个个疏远他,倒,还有亲人来频频探望,而不是一个个疏远他, 所以作者欢喜所以作者欢喜 -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霍家亲:也叫蔡家亲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霍家亲:也叫蔡家亲 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平生情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
10、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这个反起,作用在于欲扬先抑。先悲,所以更能这个反起,作用在于欲扬先抑。先悲,所以更能突出喜,与题目的结合还是有机的。反其道来托突出喜,与题目的结合还是有机的。反其道来托出主题。反起的突出情感作用更大些。出主题。反起的突出情感作用更大些。 - 六:兴起六:兴起-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以忽然想到的事情作起,即兴而
11、吟,就是出。以忽然想到的事情作起,即兴而吟,就是所谓的兴起。所谓的兴起。 - 李频李频 渡汉江:渡汉江: -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题目为题目为【渡汉江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之谓兴起。高考诗歌鉴赏题很热衷在高考诗歌鉴赏题很热衷在“起起”上设题。上设题。 竹窗闻风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脆思悠哉。微风惊暮坐,临脆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开门复动
12、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诗以“微风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 具体说明。具体说明。 【答案答案】 (1)领联领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引起怀念故 友之情友之情);颈联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滴在阶下青苔 上上);尾尾联联:希望微风吹进帘慢希望微风吹进帘慢(拂去琴上尘埃拂去琴上尘埃) 练一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13、题。 东坡东坡 苏轼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请简要赏析。 【答案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作
14、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承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承接连贯。 “承承”的方式较为复杂,有的总接,有的分的方式较为复杂,有的总接,有的分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 。 “承承”的作用主要是: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 (2)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承”“起”而续 “承承”句与句与“起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不是对“起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起”句的延句的延续、深化
15、,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颔联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来”中的中的“落木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风急天高高”,为仰视所见;,为仰视所见;“长江长江”承第二句承第二句“渚清沙渚清沙白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
16、有力的依托。力的依托。杜甫的杜甫的登高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融融情于景,又与上联构成巧妙的分承:情于景,又与上联构成巧妙的分承:“无边落木无边落木”承首句的承首句的“风急天高风急天高”,“不尽长江不尽长江”承次句的承次句的“渚清沙白渚清沙白”,意脉清晰,层次分明,就使后面,意脉清晰,
17、层次分明,就使后面“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显得深沉显豁。国伤时的感慨显得深沉显豁。高考诗歌鉴赏题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对“承承”也多有涉及。也多有涉及。 柳梢青柳梢青 送卢梅坡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浮萍。 教人怎不教人怎不伤情伤情?觉几度、魂?觉几度、魂飞梦飞梦惊。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问问:“聚散匆匆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结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结构起什么作用?构起什
18、么作用? 答案答案:聚散匆匆:聚散匆匆”是本词的是本词的题眼题眼。在写聚、散的内容。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具有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作用。“聚聚”字结上,字结上,“散散”字启字启下,下,“匆匆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聚”还是还是“散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袭上心头。练一练练一练: 示长安君示长安君 王安石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自怜湖海三年隔
19、,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注:长安君为王安石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五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诗中表现了“怆情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颔联:(答:颔联:(1)“供笑语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话平生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则道
20、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草草杯盘”“”“昏昏灯火昏昏灯火”营造了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草草”“”“昏昏昏昏”是叠词妙用。是叠词妙用。“草草草草”可见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昏昏”则烘托了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颈联:(1)“自怜自怜”与与“又作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湖海”
21、久隔,久隔,“尘沙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了一层。(3)“三年三年”言时间之长,言时间之长,“万里万里”谓距离之远,以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转 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转折突起,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转折突起,陡生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陡生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 合 “合合”则是结句,往往有揭示题旨,或耐则是结句,往往有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有收束全寻味,或启遐想,以有
22、力取胜。有收束全诗的作用。诗的作用。“转”开生面 “转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澜。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中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关注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关注“转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句,能使我
23、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江楼夕望招客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比君茅舍校清凉。 注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月照
24、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为什么? 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转转”联与联与“合合”联的密切关系,先向联的密切关系,先向“合合”联寻求破解线索,以联寻求破解线索,以求得对求得对“转转”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合合”联联“能就江楼消暑否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比君茅舍校清凉”诗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因为这里非常清凉
25、。由此不难推测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转转”联该是联该是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晴天雨晴天雨夏夜霜夏夜霜”就就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广告词广告词”:“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清凉,足以消暑。” “转转”,古人也称为,古人也称为“跳转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峰回路转”之感。之感。这一这一“转转”避免了诗
26、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转句是关键。句是关键。四、妙“合”主旨 “合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尾联两句,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
27、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人痛惜!全诗起于全诗起于“悲悲”而终于而终于“悲悲”,悲景着笔,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合”句句(联联)常呼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合”句句(联联)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在。 “妙合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点
28、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元)魏初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
29、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 “感人感人”之处首先在于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之处首先在于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词的这最后两句好比是引起读者的共鸣。词的这最后两句好比是诗歌的诗歌的“合合”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起读者强烈共鸣。”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
30、这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这种直接的结尾方式,是我们阅读起来相对种直接的结尾方式,是我们阅读起来相对容易把握的。容易把握的。 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这种方式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这种方式蕴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有蕴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颇能引起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颇能引起人的回味。但正因为其含蓄,也为我们阅读的回味。但正因为其含蓄,也为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这需要我们能
31、够从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基础上寻求突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七首(其二其二)(王昌龄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高高秋
32、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开一笔,离情人景: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开一笔,离情人景: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苍苍的长城之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苍苍的长城之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也许正因为也许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才以情不可尽,诗人才以“不尽尽之不尽尽之”。这奇绝的结。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是无边的乡愁,是杀敌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是无边的乡愁,是杀敌立功的雄心,还是对于战事的忧虑立功的雄心,还是对于战事的忧虑?难怪诗
33、评家评难怪诗评家评价此句为价此句为“绝处生姿的一笔绝处生姿的一笔”,而这一句也让我,而这一句也让我们领教了有们领教了有“七绝圣手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写诗功之称的王昌龄的写诗功力。此题答案为:力。此题答案为:“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限。”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你为什么
34、会这样认为呢?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小练习:从尾句切入小练习:从尾句切入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东坡(苏轼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注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此诗为苏轼被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请简要赏析。 这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这一
35、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灵明澈的精神境界。【高考链接高考链接】 东坡东坡 苏轼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铿然”一词的妙用。一词的妙用。【解析解析】 首先从形式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先从形式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绝句:首绝句:雨洗东坡月色清雨洗东坡月色清启,破题,写
36、景。启,破题,写景。市人行尽野人行市人行尽野人行承,接上句,写景。承,接上句,写景。莫嫌荦确坡头路莫嫌荦确坡头路转,由写景转入议论转,由写景转入议论。自爱铿然曳杖声自爱铿然曳杖声合,收束全篇,显志合,收束全篇,显志。【答案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2“铿然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下
37、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坷坎的交代,可使读者体系前文对道路坷坎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用,即“起起”句有奠定基调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的作用。“起起”即一首诗的首句。即一首诗的首句。它不是对它不是对“起起”句简单的重复,是句简单的重复,是“起起”句的句的延延续、延伸续、延伸,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
38、用。的作用。“承承”是承接起句。是承接起句。 “转转”就是转句。就是转句。 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关注关注“转转”句,能使我们尽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合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
39、,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这是明结;也可暗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结;也可暗结,即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此时无情胜有情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律诗四联,同绝句类似,也讲究起承律诗四联,同绝句类似,也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在内容布局上都有起、承、转、转合
40、。律诗在内容布局上都有起、承、转、合四步,具体来说,合四步,具体来说,由此看来,任何律诗都有一个从记叙、描由此看来,任何律诗都有一个从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的必然过程,只是有时这写到抒情、议论的必然过程,只是有时这种抒情和议论不太明显,即使在尾联,也种抒情和议论不太明显,即使在尾联,也有将抒情、议论蕴含于记叙与描写之中的,有将抒情、议论蕴含于记叙与描写之中的,而前两联(或三联)的记叙与描写中都必而前两联(或三联)的记叙与描写中都必然蕴含着诗人的感情或某种观点。诗的主然蕴含着诗人的感情或某种观点。诗的主题则不在别处,就在尾联。题则不在别处,就在尾联。登高登高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其是一首典型的律诗。
41、其“起、起、承、转、合承、转、合”四步构成的特点就很明四步构成的特点就很明显。显。 第一联先第一联先“起起”,描写登高所见,第,描写登高所见,第二联二联“承承”,继续写登高所见,是对,继续写登高所见,是对第一联的补充,第三联再第一联的补充,第三联再“转转”,将,将笔锋转到个体的遭遇上来了,同时转笔锋转到个体的遭遇上来了,同时转入到表现主题,而尾联则入到表现主题,而尾联则“合合”到主到主题题“艰难苦恨艰难苦恨”上来。上来。夏日夏日 张耒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 燕雀生成,风光燕雀生成,风光怡人。怡人。蝶
42、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生机盎然。生机盎然。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邀月影邀月影”“”“纳溪纳溪声声”欲融自然。)欲融自然。)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净此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净此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情张本。 本诗的主题在尾联。尾联说
43、:本诗的主题在尾联。尾联说:“久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看来看来“渔渔樵樵”而而“过此生过此生”便是诗人的感思所在,主题便是诗人的感思所在,主题已大概得出。我们重读全诗,联系诗题,便可已大概得出。我们重读全诗,联系诗题,便可知,诗人的情感是由知,诗人的情感是由“夏日夏日”引起,而夏日的引起,而夏日的总特点就是总特点就是“风日清风日清”,那么,那么,“风日清风日清”其其实与主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为有实与主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为有“风日清风日清”的前提,诗人才的前提,诗人才“欲渔樵过此生欲渔樵过此生”。实际上我。实际上我们回答任何关于内容的问题时都要关照
44、主题。们回答任何关于内容的问题时都要关照主题。诗正是以诗正是以“清清”起笔,那么,后面的起笔,那么,后面的“承承”首首先得演绎先得演绎“清清”,再一看,颈联在,再一看,颈联在“转转”时也时也未改变表达方式,只是镜头从日间转到了夜晚,未改变表达方式,只是镜头从日间转到了夜晚,仍不离一个仍不离一个“清清”。二、起、承、转、合的作用起、承、转、合的作用1.“起起” :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 湖州歌湖州歌 (南宋南宋 汪元量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夕阳一片寒鸦外
45、,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简析“望望”在诗中的作用。在诗中的作用。 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望”中所见,故“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2. “承承”句是句是“起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意可互为佐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意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证;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柳梢青柳梢青 送卢梅坡送卢梅坡(刘过刘过)
46、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马去,月遂舟行。注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梅花落。“聚散匆匆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转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
47、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的揭示。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注此诗写于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
48、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4. “合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合合”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鹧鸪天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元)魏初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两鬓秋霜细
49、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感天伦之乐的情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感抒发得十分强烈。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抒发得十分强烈。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强烈共鸣。 第二种
50、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结。 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七首(其二其二) (王昌龄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