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型讲读课教学理念及策略“少教多学”,小组合作下的目标教学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1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难点1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情感,了解诗的艺术特色。2体会诗人情感,了解诗的艺术特色。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自学积累1、导入 2、 杜甫及作品介绍:二、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设计一:一)学习望岳1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
2、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五言古诗。(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2初读全诗,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3、研读赏析诗歌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
3、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4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
4、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5小组诵读比赛。学生活动设计二三、学习春望1、反复诵读诗歌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小组自学,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5、品味全诗。 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望岳、春望。2、预习石壕吏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