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李小二工作室 文档编号:31139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PTX 页数:278 大小:13.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第四单元,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臧克家,我们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该怎样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原则。,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重点)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2、,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

3、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mo,n,zhu,p,sh,zhu,t,ti,mn,ln,hu,shn,kn,rng,丁卯,躬行,生疏,商酌,慎重,譬如,累赘,拖沓,妥帖,恳切,朦胧,诲人不倦,冗长,修润,别扭,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cu,qin,南腔北调,鞠躬尽瘁,rn,bi,ch,pi,zu,瘁( ),萃( ),慨( ),概( ),碎( ),粹( ),粉碎,心力交瘁,出类拔萃,精粹,su,cu,cu,cu,气概,感慨,ki,gi,诲( ),悔( ),后悔,教诲,hu,hu,晦( ),晦暗,hu,溉( ),灌溉,gi,【商酌】,

4、【累赘】,【拖沓】,【妥帖】,商量斟酌。,(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做事拖拉,不爽利。,妥当合适。,【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躬行】,【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朦胧】,【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月光不明;看不清。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不即不离】,【大势所趋】,【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一笑了之,表示

5、毫不介意。,【鞠躬尽瘁】,【诲人不倦】,【付之一笑】,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简明扼要】,【高文典册】,【不耻下问】,【自顾不暇】,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1.略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简单归纳和概括。,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2.读完课文,说说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根据叙写的事例,说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最能表现他品德的语句,简要分析。,“描”这

6、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生活上随和,易于相处,工作认真严谨,为学谦虚,一丝不苟,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

7、身回去。,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先生以为我住旅店,心里特别悔恨,甚至很悲伤,表现出先生待人的真诚和对朋友的关怀。,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一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人敬仰的人。,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反复朗读,对

8、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之情。,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总的评价,也是对叶老热情的赞颂。,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的待人宽厚。,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在我认识的一些前

9、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再读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第二课

10、时,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件小事,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令人追思景仰。本节课我们将从作者情感这一角度深入了解文章内容。,1.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也写出了很多议论性语句,找一找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示例:,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

11、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2.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说一说:通过学习作者的写法,你有哪些写作心得?,3.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12、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认为这种主张有没有道理?,“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提示:结合写作实际,言之成理即可。,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感悟一: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两种过人品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应以此指导未来人生,从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感悟二: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的主张,对指导我们语言学习意义深远。如在写文章方面,哪怕是小到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以小见大,展示人物

13、全貌。,本文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第三段写吕叔湘先生看见叶圣陶先生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写“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第4、5段写到的“我”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交往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能集中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过人品行。还有第68段中的典型事例,也都是小事,但却很好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过人品行。文章正是通过这些小事,以小见大,展示了人物的全貌,表现了文章主题。,叙述平实,语言朴素而又雅致。,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语言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雅致。如“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

14、。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因为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的,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待人宽,送客,修改文章,复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写话重风格,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律己严,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A.别扭(bi) 譬如(p) 鞠躬尽瘁(j) B.业绩(j) 字帖(ti) 细致恳切(kn) C.恢复(hu) 商酌(zhu) 颠沛流离(pi) D.累赘(zhui) 拖沓(t) 以身作则(z),【解析】A项,“别”应读bi;B项,“帖”应读ti;D项,“沓”应读t。,C,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15、),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解析】B项,“出板”应为“出版”。,B,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解析】B项中,“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应用“

16、津津有味”。,B,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半个小时左右,教室就被大家打扫干净了。 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D.通过这次写作大赛,使全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解析】A项语义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C项搭配不当,“善待”应改为“维护”;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叶圣陶名言名句,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

17、荒凉地带。,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很现代的叶圣陶,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

18、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一个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还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

19、“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

20、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叶圣陶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叶圣陶文笔练迭,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

21、虎。“好比一个谦恭温良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作了铺垫。,说明叶圣陶先生书法工整,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3.选文的标题中,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1.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课下交流:文中写了

22、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2.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修改一篇习作,看看有什么效果。,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面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快步服务台品,并为其女的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本文所叙述的事情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确实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

23、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重点) 2.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难点)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素养),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作者从1950

24、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他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

25、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qio,l,pn,m,jn,j,nin,q,yn,y,hun h,yn,mi,zho,陡峭,露宿,喷香,暮色,菌子,麂子,撵走,修葺,掩映,恍惚,晶莹,竹篾,着急,香气四溢,y,zhi,驿路,寨子,扛,迷茫,简陋,悠闲,折损,kn,mn,zh,lu,yu,( ) 喷薄,( ) 劳累,( ) 果实累累,( ) 喷香,累,喷,( ) 日积月累,li,li,li,pn,pn,俏( ),鞘( ),瑶( ),谣( ),峭( ),陡峭,俏丽,刀鞘,qio,qio,qio,谣言,瑶族,yo,yo,莹( ),萤( ),摇( ),荧( ),摇动,萤火虫,荧光,yo,yng,yng,

26、yng,晶莹,恍惚 香气四溢 修葺 折损 迷茫,不真切,不清楚。,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损失。文中指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略读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我”和老余,梨花,解放军,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为方便过路人, 专门送粮食来,哈尼小姑娘,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照料小茅屋,向雷锋学习,为方便过路人而建造小茅屋,方便过路人 照料小茅屋,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更好。,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7、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课文顺序,时间顺序,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说一说: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揭示出来的?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说说其表达效果。,第一次误会,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第二次误会,认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主人,解开误会,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看小茅屋,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瑶族老人吗?,解放军叔叔吗?,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梨花”,

28、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指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花,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来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

29、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第二课时,大自然的梨花美丽芬芳,人世间的雷锋精神温暖如春,彭荆风借梨花为我们展现了哀牢山的人情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语言、写作顺序和人物描写角度等方面深入探究作者是怎样展现这种人情美的。,

30、1.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2.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顺叙、插叙相结合,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了“我们”投宿于小屋时的所见所闻,其中 “

31、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 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插叙的作用,方法指导,本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

32、,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3.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哪种写人的方法?本文运用这种写人的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感悟一:雷锋是我们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美德,像鲜花一样开遍祖国的大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感悟二:本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梨花

33、姑娘的鲜明形象和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我们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借鉴这种写法。,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顺序从解放军盖起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写起,顺叙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而得解饥疲和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插叙文字表明过去小屋的建造和对它的照料。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赞美了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课文先后写了“我”、老余、瑶族老

34、人、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解放军,其中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而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梨花姑娘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虽然一直未出场,但作者对小茅屋的设备,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和梨花妹妹等人物的介绍,已把她写得光彩照人,从而讴歌了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一样处处开放,很好地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驿路梨花,赶路时发现了小茅屋:无灯无人,设置悬念,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小屋解除饥饿疲劳,瑶族老人述说主人,梨花之妹讲屋来历,再现梨花,引用诗句:热情讴歌,结束全篇,A.竹篾(mi) 陡峭(qio) 着急(zho) B.撵走(

35、nin) 喷香(pn) 菌子(jn) C.修葺(q) 简陋(lu) 相衬(chn) D.晶莹(yng) 驿路(y) 香气四溢(y),【解析】B项中,“喷”应读pn。,B,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茂密 修长 悠闲 歇气 B.瑶族 瞪眼 朝气 火糖 C.疲劳 照管 茅屋 折损 D.恍惚 简陋 花瓣 撕开,【解析】B项中,“火糖”应为“火塘”。,B,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 (2)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 (3)瑶族老人

36、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 (4)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拟人,外貌描写,比喻,动作描写、语言描写,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A,【解析】B项中,句号应为叹号;C项中,分号应为逗号

37、;D项中,第三、四个逗号应为顿号。,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请你为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联,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精神时时现,5.为弘扬雷锋精神,班级拟开展以“凡人善举和你一起”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3)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团队名: ; 理由:,春风送暖,春风送暖,比喻志愿者团队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有关梨花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2019山东菏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明月出天山 梁衡,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

39、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

40、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戍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

41、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注】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

42、风格雄浑,情调凄慨。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馕(n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的; 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 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 卢纶:悲壮、苍凉。,(2)联系上下文,说出第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3)品味语言。 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的醒

43、目、耀眼,暗示林则徐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示,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这个句子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和西北人所特有的坚强精神的赞美。,(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与生活条件,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是完美的、

44、纯真的,引人注目的。,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雷锋生平,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你认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或许我们甚少去思考,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15* 最苦与最乐,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重点)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

45、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素养),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他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他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他的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hu,sh,pi,q,d,mn,ln,xi,恩惠,契约,卸却,如释重

46、负,监督,揽,赔礼,悲天悯人,陪( ),倍( ),卸( ),御( ),赔( ),焙( ),赔偿,陪伴,加倍,烘焙,pi,pi,bi,bi,防御,卸车,xi,y,契( ),楔( ),楔子,契约,q,xi,锲( ),锲而不舍,qi,契约: 达观: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死而后已:,仁人志士:,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47、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而不能_。,未尽责任,尽责任,负责任,逃避责任,1.请同学们略读全文,提取信息:,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三方面内容的。,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贫,知足,失意,安分,老 病 死,达观,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

48、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精美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