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 年9月 日课题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授课模式展评学习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3、通过朗读,理清朱德同志叙写母亲的典型事迹,找出相关句子,仔细品味其作用。4、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 点重 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感知人物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难 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设计回 母亲去世,万分悲痛,写文怀念忆 勤劳俭朴 我 聪
2、明能干 怀的 母亲一生 宽厚传慈 念母 坚强不屈 崇亲 教“我”与困难做斗争 敬 教育影响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巩固:朱德同志在文章开头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那么,请回答: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二、文本研习阅读第二部分(2-15)的内容,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期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一)、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作者小时候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勤劳简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1885-1900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灰心。对农民
3、的同情和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勤劳、热爱劳动1924-1927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个句子,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3,作者回忆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母亲
4、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4,作者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阅读第141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3.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抒情和议论。(2)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3)说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
5、的原因,也与开头呼应,自然引出下文。阅读课文1617自然段1.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痛悼母亲的离去;对母亲的高度评价;决心尽忠于革命事业。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由爱母亲升华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升华到赞颂劳动人民,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把报母恩的思想化为尽忠党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的决心,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崇高的思想境界。(2)“创造了”和“创造着”二者位置能否对调?不能对调。“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
6、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三、写作特色1.事例典型,人物鲜明。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2.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着读者。3.夹叙夹议: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四、课堂小结五、反思:学完这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六、拓展延伸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