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舟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顺畅地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顺畅地疏通文意。 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掌握本文的重要的文言词汇,顺畅的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
2、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作者及文体简
3、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三、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y mn wng y yu j xun ru sn rn 洢 皿 罔 贻 有 奇 轩 箬 糁 髯 zh tn jio zh q j rn x y f 褶 袒 矫 属 诎
4、 髻 壬 戌 虞 甫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四、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重点字词: 为:做 罔不:无不,都 尝:曾经 贻:赠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许:上下,光景 启窗:打开 比:靠近 不属(zh):不相类似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 了了:清清楚楚 为人五:刻成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灵怪:奇妙 2、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 通 释义:诎右臂船: 通 释义:右手倚一衡木: 通 释义: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 通 释义:3、一词多义:为宫室() 佛印绝类弥勒( )为中轩敞者为舱() 绝 来此绝境(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群响毕绝( ) 明有奇巧人( ) 高可二黍许( )奇 可 长约八分有奇( )珠可历历数也( )其人视端容寂( )祌情与苏、黄不属( )其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有良田美池之属( )4、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 (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 (2)分小组翻译 (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 (4)教师重点讲解 5、检查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
6、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3)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重点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
7、,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3、结构 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三、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1.讨论第一段: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讨论第二
8、段:(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3)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4)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
9、的特点。3、分析讨论第三、四段 (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 (2)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3)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 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 位置 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神态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10、左膝,左臂 挂念珠倚之。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4)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
11、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 4、分析讨论第五段:介绍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5、分析讨论第六段:对“核舟”总结、评价。 (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
12、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附:板书设计:一、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船舱-船舱的结构形态船头-三个人物的姿态、神情二、具体介绍核舟船尾-舟子二人的形象 奇巧船背-题刻
13、及颜色三、 对“核舟”总结、评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复习常见文言现象和知识点。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内外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木:能以径寸之木( )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奇:明有奇巧人( ) 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可:高可二黍许( )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二、 对
14、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轴:画卷物色:观察逮:等到(1) 【甲】文介绍了 ,【乙】
15、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佛印绝类弥勒 类: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一士人善画 善: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
16、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1)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会宾客大宴会:_ 罔不因势象形罔: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 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甲】核舟记【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
17、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机:机关。(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尝贻余核舟一贻:凿木人长寸许 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 。(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