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变化之“核心素养”一一以小学数学为例核心素养这个词,若干年前就出现在教师的视野里,但直到今天, 许多人看它,估计仍然像看镜中花一样,有种模糊的距离感。为什么呢?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素养,是针对“人”而言,是人身上后天培养出来的东西。核心 素养,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关键品格和能力。结合 数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呢?又应该怎样培 养?下面结合新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单谈谈 我的认识。如果从整体上进行描述,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 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
2、三个纬度,在我看来是逐 渐递进的。认识任何一个事物,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从某种视 角去观察和了解它,再用某种逻辑去分析和辨别它,最后认识清楚了 再输出和应用。只不过这里需要认识的,是“数学”这门课程。大致了解了这些,相信很多人仍然不知道数学课程究竟要培养学 生哪些方面的素养。所以,上面的“三会”要再细化,要与数学课程 内容和学习方式紧密结合,看一看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落实到学 生身上的,是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有了对素养更进一步的解读: 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针对小学阶段而言,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这些方面。现
3、在,有没 有将“素养”与“数学”挂起勾来的感觉?是的,这些关键词,都是数学课上我们反复强调的东西,是学过 知识技能之后,最终沉淀下来的东西。再稍微归结一下: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是抽象和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一种基本 路径,从认知的角度看,是人们研究数学的一种基本工具,因此,它 是抽象能力的体现,也是形成“数学眼光”的必备因素。几何直观是 借助几何图形来研究问题,也算是一种路径和方法;空间观念主要指 思维的空间感,具体来说就是超越直观世界进行空间想象的能力,也 算是研究数学的“第三只眼”;再加上创新意识,这些词语融合起来, 就是“数学眼光”。有了数学眼光,就能剥离事物的表象,去除事物表面非本质的东
4、 西,从数与形的角度形成一些基本的概念、关系和结构。这样一来, 世界就变得清晰、条理、简洁,从而更易于把握。这是认识和研究世 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可以称之为数学化的方式。与“数学眼光”相比,“数学的思维”更为重要。它是在具有一 定眼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世界的工具。具体而言,主要指 的是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推理,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也是建立事物之间逻辑 关系的重要依据;根据正确的推理,人们才有可能发现和得出新的结 论,形成一个普遍的合理的结构;才能根据已知的东西推出未知,借 此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没有推理,人的认知世界将是混乱的,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运算能力”是推理
5、的辅助工具,有了基本的运算能力,才能简 化信息,帮助思维进行求解,这是推理必备的工具。因此,“数学的 思维”主要表现为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数学的语言”指的是能用来描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些常用模 型,比如用数据说话、用通用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等等。它具体表 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将十几个核心词归归类,最终汇到一起,就是会用数学的方式看 世界,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 理解。无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两个层面的素养表述:三会与 核心词,相互之间都是能打通的。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这些素养呢?某种程度上说,素养有点像食物中的营养。它需要借助外在的食 物,通过主体的消化与吸收,经过一段时间的复杂转化,最终才能将 这些东西变成他生命中内在的营养。食物,相当于客观的教学内容;消化与吸引的过程,相当于对知 识技能的掌握、思想方法的领悟、学习经验的积累,等等。类比推理下来,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基本的学习内容,离不 开“四基”“四能”的培养。如何实现素养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融合?这是另一个话题, 另外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