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语文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及实践路径:以六上第七单元为例跨学科学习旨在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发挥学科协同育人的功效。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跨学科学习存在零散的、肤浅的、拼盘式的乱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平衡好跨学科性与学科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六上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基于学科立场探索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及实践路径。一、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价值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就是说,学科本位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一)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儿童深度阅读的现实需要语文学习的
2、过程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提取和积累,更是指向深度阅读的知识体系再建构的过程,而深度阅读离不开对文本、对世界、对作者、对自我的多维认同。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文言文二则月光曲和京剧趣谈分别从音乐、绘画和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就文本内容而言,本单元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很浓的跨学科性,因而要借跨学科学习有效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想象,在复杂多样的思维活动中感知艺术之美,以形成较为全面立体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二)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需求夏雪梅教授认为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响应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3、,涉及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结合、迁移与运用,指向真实学习的泛在性、学科不可分割性。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想象不是单一的思维活动,想象时观察、推断、分析等思维活动同步发生。想象的丰富性建立在学生的积累与经验之上。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缺乏对题跋、戏曲等相关知识背景的储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足,学习时产生深度共鸣有困难。因而,教学时要联通课内外,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做中学”,多积累对艺术的感受与体悟,学生才能借助语言文字从多角度展开想象和思考,丰富审美体验。二、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每个学科都有其特定
4、的知识逻辑体系和教材体例,不同学科内容之间要互相“跨”起来,需要探寻恰当的“跨点”,确定适宜的“跨度”,创设融通的“跨域”,建构真实学习的“学程”。(一)确定学习主题,探寻跨学科学习的“跨点”跨学科学习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学习主题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载体之一,可以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促使来自不同学科的概念、思想和方法等连续互动,实现缔结”。以学习主题作为各学科间关联的“跨点”,既能将语文学科内散落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化,打通不同年段的内容,又能将学科间零散的内容整合,融通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让知识建构更加立体系统。本单元内容涉及听觉、视觉、综
5、合表演艺术等多领域。几篇课文文体各异,有文言故事、叙事性散文,也有文艺性说明文。语文要素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增强其对中华艺术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因此,本单元学习主题可确定为:艺术与文学的美好相融。依据单元主题,对单元文本进行重新建构。一是“调一调”。把伯牙鼓琴从文言文二则中调出来,与月光曲整合,探究听觉想象带来的美好体验。二是“连一连”。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要求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资料,就书法艺术中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流,因此,五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书法欣赏”可与其进行整合。三是“减一减”。习作我的拿手
6、好戏要求就“艺术”或“技能”写一写自己的才艺或绝活儿。开展跨学科学习时可稍作调整,减去“技能”方面的“拿手好戏”,习作内容只聚焦“艺术”的寻访过程,可以是自己学艺之路,也可以写自己走进社团的体验经历,重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艺术体验。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融入了美术、音乐、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如关联了音乐课音乐家贝多芬、拓展了多幅名家的斗牛图等。在丰富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想象,产生更深入、创造性的融通,体悟文学与艺术的美好交融。(二)关联教与评,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跨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
7、提出:“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语文跨学科学习可按照逆向设计的理念,将评价置于目标与任务之间,突出评价在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目标标准与评价标准彼此呼应,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跨度”,使跨学科学习更为科学高效。1.教学目标要“一去一回”跨学科学习强调“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从语文学科“跨出去”,又要坚守学科立场“跨回来”,多学科协同教学的落点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单元教学目标为:2.学习评价要“多维可见”2022年版课标指出,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又引导学生自
8、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要打破固有量化思维模式,探索多维度、可视化的发展性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从多学科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参照、互相评价。同时,鼓励同伴、教师、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着重考察其在成果完成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语言能力等。比如“艺术之美”单元的学习评价对应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关键性表现和代表性作品实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三)巧设学习情境,生成跨学科学习的“跨域”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
9、学习任务。”“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是开展学习的场域,任务镶嵌在情境中,是设置情境的目的。情境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隐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能在跨学科学习中自觉调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储备,在特定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下,获得理解感悟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学习本单元时,恰好临近元旦,于是师生共同创设了“迎新年艺术研学之旅”的学习情境:以上情境能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合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1.情境任务化“迎新年艺术研学之旅”的情境下设三大任务,其既各自独立又互为助力,
10、彼此关联,螺旋式进阶。任务一为“艺术初印象”,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包括通读单元课文,了解文本大意,分类梳理字词。任务二“艺术深体验”指向课文的学习。任务三“艺术慧表达”是拓展表达阶段,学生课内完成口语交际、习作,课外走进社团,采访身边懂艺术的人,了解他人眼中的艺术。任务二、任务三都指向跨学科学习的阅读、梳理、探究、交流,学生从初步感受、深入了解,到沉浸体验、分享交流,完成了从阅读到表达、从梳理到展示的学习探究过程,同时联结了学科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将语言文字学习与生活、社会贯通,以情境带动任务,以任务推动实践,以实践升华体验。2.角色代入化在任务二“艺术深体验”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来到
11、本次研学的三个“站点”“音乐殿堂”“美术馆”“京剧团”,化身“音乐欣赏者”“名画解说员”“戏剧小票友”,在清晰的任务指向下以不同的角色融入学习活动,唤醒了自身多重感官的体验。如在完成子任务2“品一品画中话”时,教师将央视节目画里有话“搬”到了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制作鉴赏名画的微视频,学生可以选择斗牛图,也可以上网选择其他名画。先是搜集整理名画的相关资料,将其加工成解说词,实现言语的吸纳与转化。接着学生化身画里有话节目小解说员,能流畅、完整、有条理地表达。最后,小组合作制作画里有话微视频,在全班或全校分享。学习的过程融通了语文、信息科技等多学科,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实现能力迁移,促
12、进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坚持多元协同,共建跨学科学习的“学程”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倡导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学习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同多方资源,共建跨学科学习的“学程”。1.多角度融合跨学科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整体。跨学科学习不仅要在语文学科内纵向贯通学段内容,横向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还要勾连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与要素,实现学科内、学科间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如任务一的子任务1为“聊一聊我眼
13、中的艺术”,由汉字“艺”的演变视频切入话题“我眼中的艺术”,明确任务为举行“迎新年艺术研学之旅”分享会。子任务2为“读一读文学中的艺术”,学生通读单元课文,了解大意。师生共同聚焦口语交际聊聊书法,梳理教材中提供的四个话题名家故事、艺术名作、学习经历、理性思辨,作为探究活动的思维支架。子任务3为“制订研学活动计划”,学生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分工及成果展示的方式。课堂上设有“电话亭”,学生可以电话连线,邀请“重要他人”参与小组研学活动计划的制订与修改。当然,这个“重要他人”可以是身边懂艺术的人,也可以是教师或教材。随后小组修改完善研学活动计划。整个学习过程融入了信息科技、美术等学科知识,在语文实践
14、活动中融入了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学习要素,学习的参与者从“1师+1生”变为“1生+N”,课堂的学习伙伴“N”有了无限可能。2.多场域融通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的课堂样态,让学生的学有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善于打通各类学习场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降低跨学科学习的难度。场域与场域间具有延展性,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语言文字实践中“用中学”。任务二为“艺术深体验”,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场域:教室录播教室。子任务1“赏一赏曲中情”利用教室的信息化手段创设“音乐殿堂”的氛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听、画、读、想,将文字、声音、画面循环转化,引发艺术与情感的共鸣。子任务2“品一品画中话”,师生来到录播教室,利用录播设
15、备来助力微视频画里有话的制作。学生作为名画解说员,在写、说、评等实践活动中对“艺术与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学习京剧趣谈前,首先师生一起回顾五年级美术课彩墨脸谱内容,然后学生绘制脸谱并布置教室,营造艺术文化氛围。跨学科学习中多场域的融通,实现了从“书本语文”走向“生活语文”的转变,助推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3.多媒介融入信息时代的跨学科学习要根据学习需求,适时融入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开展深入研讨,助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任务三下设三个子任务。子任务1“访一访身边艺术”,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多种场域,以直接采访、电话沟通、网络交流等方式采
16、访身边懂艺术的人,既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又培养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子任务2“写一写寻艺之旅”,要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列习作提纲,写拿手好戏时“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子任务3“迎新年艺术研学之旅”分享会以评价为支撑,是整个跨学科学习的表现性成果展示。“能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是评价标准之一。学生有的制作研学分享会的海报,有的用图表梳理中国艺术名作,有的声情并茂地讲述艺术名家故事,有的现场展示书法技艺,还有的用美篇、PPT记录自己的学艺之旅,等等。学生在分享交流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研学报告,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能力训练,提升了审美体验和文化品位,也在研学分享会中互相感染,共同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而言,多角度融合、多场域融通、多媒介融入贯穿了整个“学程”,在各个任务落实过程中都会涉及。上文因篇幅所限,仅以其中一项任务为例展开分析。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既要增强综合性和开放性,拓展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要始终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探寻恰当“跨点”,把握适宜“跨度”,生成融通的“跨域”,建构真实“学程”,最大限度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