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卖家):浪漫满屋 文档编号:3150805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的“指南针”,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对教材教参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位列其中,对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课程教学起到了“定向、定标、定准”作用,对未来学校艺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相较于前一版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时隔十余年后修订的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和亮点?在“十四五”发展元年和“美育”新时代,新课标的出台又释放了哪些学校美育方面的课程改革信号?从基层教育实践角度而言,如何

2、做好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系列跟进?经过认真研读,笔者尝试对新课标做出归纳和梳理,并对以上问题做出个人解析。一、理念与方向要强化育人导向,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教学“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前言首段旗帜鲜明地为我们指明了课程的导向,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了艺术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使命“义务教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

3、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文件中的上述文字,诠释了艺术课程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价值,凸显了艺术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导向。艺术课程以独特的视角体现着人类文明精华,传递和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是社会主义核

4、心价值体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落实和显现。对此,学校音乐、美术学科等课程教学需要把握艺术教育的育人导向,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新课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种文化”在艺术课程中得到有机渗透和体现,如强调经典美术作品中对革命文化和历史的呈现等,这都体现了艺术教育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具体到美术课程,新课标是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做了系统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统整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资源等要素,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并获得有益知识和信息;联系生活艺术进行艺术表现,增强将情感、想象、思想和知识可视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意实践能力,发

5、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获得基于学科的文化理解力;坚定文化自信,主动适应丰富而复杂的现代生活,更全面地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这些都很好地阐释了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且体现了学科的鲜明特质。整体而言,新课标整体上是基于核心素养来确立课程目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遴选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新任务。二、优化与变革要明确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在明确艺术课程价值观导向和独特育人作用的基础上,新课标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

6、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进行选择开设。基于此,新课标提炼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主线对艺术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一)创造性地提出艺术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以此统筹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2001年和2011年版义务段美术课标相比较,新课标提出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是在以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统整下形成的,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方面内容。基于此,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课程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协同育人功能。就美术课程而言,区别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7、年修订)中提出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新课标中美术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被统合在“审美感知”中,“美术表现”应包含在“艺术表现”里,“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延续保留。新课标力求保持原有课程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进一步地调整、充实、完善了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具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8、每一学段均设置5项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嵌入学习任务中。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在框架上将美术学科本体的美术语言和学生学习任务相连接,同时又将学习任务与艺术实践相连接,划分了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四个学段。学习任务设计中,体现了学段之间的内容联系、难易度和任务主题的承上启下,兼顾美术语言和艺术实践的关联和把握,通过“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这四类艺术实践活动细化了美术本体的课程内容。这种划分能让教师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程及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总体来看,美术课程内容结构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

9、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群的方式遴选课程内容,既具有统整性,又不乏内容、学习任务的精确指向。(二) 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习的特征,以学习领域、任务群等重构课程内容新课标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准绳,且着力突出不同学段美术学习的特征:第一学段(1-2年级)以造型游戏突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生活性,强调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艺术体验,注重幼小衔接;第二学段(3-5年级)由趣味性、生活化逐步进入美术学科领域;第三学段(6-7年级)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和学科理解力的发展;第四学段(8-9年级)进一步发展美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学科思维和行为能力,并注

10、重初、高中的衔接。每个学段课程内容均突出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学习活动,其间注重贯穿对美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强调了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笔者根据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用表1来说明美术课程的艺术实践在不同学段及在四大学习领域统领下所设置的学习任务。(三)增强美术学科理解力,以实践活动融合多种课程观念和内容“追求理解的教学”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学科教育的重要趋势。对此,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内容部分,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需要知道的事实性知识、需要理解的学

11、科大观念等。基于育人的根本目标,在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新课程以主题单元、问题导向、项目式、任务式等方式,融入价值观、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动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些都指向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达成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形成艺术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佳(2022年版)美术课程艺术实残内容与学习任务艺术实践欣赏评述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造型表现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

12、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综合探索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学习任务1欣棠身边的美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概览中外美术史。学习任务2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传递我们的创意表现无限创意学习任务3改进生活用品装点我们的生活营造环境我们与设计同行学习任务4体验传统工艺学做传统工艺品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遗产学习任务5参与造型游戏活动融入

13、跨学科学习创编校园微电影理解美术的贡献以上每个学段5个学习任务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每一学段和每一学习任务都有详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其中又包括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细读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可以看出,艺术实践伴随艺术学习探究过程的始终,注重实践和学习活动的策略和引导。例如,在第四学段(8-9年级)学习任务5“理解美术的贡献”中,其主题虽大但实践指向明确,内容中的学习和实践方式多元且可供学生选择。例如,在该任务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作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画书、视觉笔记、动画、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在课程标准中都被提及。这区别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机械认

14、知,使得学生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来强化对“美术贡献”的独特理解,彰显了美术学科的“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质。(四)开展美术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内容,体现融合教育理念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及“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应成为重要的美育教学方向,对此需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上述理念诉求在新课标里就有直接的体现。如在第二学段(3-5年级)学习任务5“融入跨学科学习”中,其教学策略的建议是:联系3-5年级学生的日常

15、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等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体验化教学、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强化了“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并强化了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社会生活以及美术与科技等多领域内容的融通,设置了以美术为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课程,强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新艺术课程教学还特别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

16、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三、创新与改进要调整与完善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一)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改革新课标中教学提示分为“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相较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课程内容表述方式与体例,新课标在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结构化组织相一致的教学方式表述上,在每个学段5个学习任务后都给出了详尽的教学提示,提出的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非常具体,对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指导性强,提升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艺术课程

17、教学的方式总体上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方式方面,“通过大观念引导深度学习”“基于问题式”“项目化”“主题单元式”等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融入,均着力于学生思维养成、能力形成和素养培育,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强化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在基于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美术教学之下,这些都为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三条主要思路,细化了育人目标,明确了实施要求,深化了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新艺术课程教学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18、有价值的内容,且促进学段衔接、减负提质,切实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二)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机会,倡导在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由于素养是一种复杂、高级、人性化的能力,其形成和发展需要诉诸真实的情境中。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从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出发,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统一的“完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契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造充满自由且有意义的学习空间。鉴于此,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学,其学习内容需要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给学生搭建能开放地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便有

19、了“意义”和“价值”,也容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艺术课程设计了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理解各项艺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感悟艺术学习的意义与艺术实践的价值。这些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与发展需求。四、促进和发展要强化“学业质量”意识,落实艺术课程评价要求本次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做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新课标中专门制定

20、了美术学业质量标准,这和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有重大区别。学业质量标准是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需要注意的是,美术课程的学业质量呈现不是指“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达成度”,而是指向“课程核心素养的实现与生成”。此次学业质量标准虽不设水平等级,但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可评性和指导性。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聚焦点,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依照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应从整体和部分的维度整体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业水平,据此把握具体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如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部分,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

21、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围绕艺术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还增加了对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描述与界定。课程总目标强调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形成学生必备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课程核心素养。据此,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旨在指导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还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指导,为考试命题提供主要依据。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

22、到什么程度”,而且可以对标学业质量标准调整其教学行为,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如在1-9年级四个学段的美术学业质量标准中,对教学、学习和评价行为进行了一体化的思考和设计,形成相互联系、程序多样、效益共增的教学生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自己在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总之,通过具有美术学习特征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反思和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行

23、为,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五、提质与增效要立足核心素养,丰富系统性的教、学、研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盛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立足“双减”新时代,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新课标在第七章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五大部分内容,对于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了系统回应。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艺术教学的全过程,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4、,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同时,艺术课程还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新课标还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要积极创造给予学生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评价建议”部分有“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方面内容,并作了具体说明。“教学评价”提出的原则有“坚持素养导向”“坚持

25、以评促学”“坚持多主体评价”等;主要评价环节有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还提出了评价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学业水平考试”则具体说明了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题目命制)、综合评定(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生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等多方面的内容,贴合艺术学科的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精选教材内容、优化组织结构、彰显艺术特色、丰富教材形态”五点要求,指明了未来教材编写的宗旨和方向。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提出:“一要坚持正确导向;二要保证基础配

26、备;三要开放课程资源;四要顺应时代发展。”这些都是非常切合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建议,对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条件要求和物质保障标准。此外,新课标还对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展开面向全体艺术教师的培训,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深入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准确理解和把握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把握课程目标,解读艺术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业质量等;分析课程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晰先综合后分项设计艺术课程的意义,促进教师理解艺术课程标准,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助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这些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环境营造、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而又

27、明晰的方向和内容提示。从教研成效产出的角度看,“教、学、研”的有效统整无疑是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在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以湖北省美术教研工作实践,提出旨在落实“新课标、新课程、新时代”的几点教研思考。第一, 构建“省、市、区、校”教研四级联动体系。丰富的“教、学、研”系统需要省、市、区、校的四级联动,其中省级教研着眼于“树导向”、市级教研可以强化“搭平台”、区级校级的教研重在“促发展”。三者各司其职,互有渗透,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丰富、系统、全面的教学研体系。近年来,湖北省教科院组织了两年一次的“湖北好课堂”展评活动,美术学科制定了中小学美术优秀课的评价标准,

28、并以“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研水平”为主题,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美术优课的展示与教学改革研讨,即在省级教研的层面树立“什么是美术好课”的导向和典范,强化全省层面对美育的共识性理解。第二,教师培训与主题性教研双向结合。新课标特别提及了“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这对“教、学、研”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不等同于单一且常规的教研和培训,而是基于特定主题的教学研究、培训和研讨有指向的展示交流才是主旨,强调了教学研究中的“交互性”“案例性”“学术性”和“实效性”,有助于丰富课程及教学思想在横向层面的多向流动,同时也可以实现“主题聚焦”,强化学科理解和教学实践层面的共识。第三,强化

29、多元化教研产出和经验共享。多元化教研产出可以体现出鲜明的美术学科特质。如:在新媒体和信息时代,加强“云教研”、线上线下美术教研活动、教师教学素养和基本功示范、师生数字技术美术作品展览、教学素材库和教学经验的共享、教学实践和课题实验分享、学校艺术工作坊和美育活动展示、人工智能评价检测、沉浸式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建设与开发等。这些多元的教研内容和方式都可以成为别样的教研成果,体现美术学科“视觉性”的学科本质特征,反映出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研的鲜明特色。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新课标的颁布,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和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实施确定了基准,为我们的“教、学、研”

30、擘画了实践路线。仅供参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解读体会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我们在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一、强调核心素养。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

31、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 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 + 视觉 + 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 + 情感思维

32、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三、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随着新课程改

33、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 “充电” 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解读体会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衔接;第二阶段 (3

34、7 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 (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 一 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 评述)、表现造型 表现)、创造(设计 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 探索)4 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

35、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解读体会为进一步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做到 “备” 有所依,“教”有所依。5 月 7 日在李英副校长的指导和郭鹏程主任的组织下,音乐组开展了以 “精准备课研课标注重落实促高效” 为主题的新课标学习解读活动。在深刻把握课程标准核心、本质、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李文玲校长提出 “心

36、阳光” 教育理念,五育融合,润心成长,使新课程标准落到教学中去。首先孙璐老师对新旧课标低年级段部分进行解读,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的目标是:1。“趣味唱游”;2。“聆听音乐”;3。“情境表演”;4。“发现身边的音乐”。从这一改变中我们不难看出,旧课标说的比较笼统,而新课标说的非常具体。新课标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对老师的指导性要求更强。毛尚老师从高年级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细化了新版中 6 个学习任务:1、欣赏与评论;2、独唱与合作表演;3、独奏与合作演奏;4、创编与展示;5、小型歌舞剧表演;6、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课标中的六个学习任务还分别配备了完善的学业要求。新课标中指出: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孙璐老师和毛尚老师对新课标的对比解读,教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心得体会。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一年级上册(旧)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附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浪漫满屋)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