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名称内容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2.西方对“行政“的解释:行政管理的概念(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政策的执行(威尔逊、古德诺)。(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古立克七功能说。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的特点2.行政机关人民政府+所领导的部门(各局:教育局、司法局、交通局等)。3.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4.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1.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2.史坦因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3.威尔逊行政管理学创史人(
2、开创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先例)。4.罗纳德怀特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5.马克斯韦伯“官僚组织理论”。6.泰勒科学管理理论。7.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古典学派的理论)代表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官僚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1)怀特、行政学导论、第一次建立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把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2)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有关管理的14项原则;组织效率问题。(3)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2.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理
3、论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1)行为科学学派: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梅奥“霍桑”实验“社会人”假设。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埃佐尼的综视(又译为混合扫描)决策理论。代表人物:赫伯特A西蒙行政决策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中心,提出“满意”决策准则。(3)系统理论学派:代表理论: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卡斯特权变理论。3.20世纪80年代: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
4、论】共同特征: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1)新公共管理理论:实行私有化,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强调政府的回应性。(2)新公共行政理论:是一种在价值观上不同于新公共管理而主张政府应该更加注重维护1/13 公平、公正的理论。(3)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政府要尊重民意、真正承担起为民服务责任的理论。第二章行政环境知识点名称行政环境内容1.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1.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高斯。2.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使其在学术界占一席之地:雷格斯。3.雷格斯“融合-
5、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行政生态模式1)农业社会融合型行政模式。2)工业社会衍射型行政模式。3)过渡型社会棱柱型行政模式。4.过渡型社会的主要特征:形式主义特征,异质性,重叠性。1.经济力量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2.社会经济结构雷格斯以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为主要标准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形成著名的“农业型过渡型工业型”社会形态模型的。3.经济体制核心就是社会资源调配制度。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第三章行政权力知识点名称内容1.定义: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2.权
6、力的类型:(1)从权力特性看本原性权力、从属性权力。(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公共权力、私人权力。(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3.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行政权力的含义(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基础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行政权力的所有手段中,最有效的手段强制手段;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行政效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1.行政权力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7、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2.现代行政权力(从属性权力)特点:自主性增强、法理型权力、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内部功能日趋分化。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3.进入20世纪后,从发达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行政权力急剧扩张,出现了所谓的“行政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1.人民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2/13 2.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2)诱导力(不依靠惩罚或者威胁,而是给予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 ,使得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因素。1.行
8、政权力结构:静态结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结构2.行政权力静态结构:体现为一种稳固而有序的上下级制度、等级制原则以及部门职位分工原则。行政权力的活动是一种有规则的运动,其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级、时间和结果等要素有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构成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1.联邦制国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2.单一制国家:英国、法国、日本。3.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施监控和指导的主要方式: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1.20世纪30年代之后,罗斯福总统主张“合作联邦主义”。2.
9、20世纪60年代初,约翰逊总统提出“创造性联邦主义”。3.20世纪70年代后,“新联邦主义”,反对中央集权,主张权力下放。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督。第四章行政职能知识点名称内容1.行政职能首先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行政职能。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行政职能转变。3.行政职能特点:执行性(相对于立法职能);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1.政治职能:行政机关所承担的维护和实现阶级统治、
10、保卫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职能。2.经济职能: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3.文化职能:政府在精神和价值层面所承担的管理职能。4.社会管理职能: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职能。1.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政府“守夜人”政府/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行政职能的构成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2)主张: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3/13 能的形成与发展(3)“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亚当斯密观点: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提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2.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其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
11、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2)意义:(积极)它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1.强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时期。(1)观点:凯恩斯主张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2)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有很强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3)社会管理职能增强表现:加强社会保障职能、加强环境资源保护职能、加强教育科学文化管理职能。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形成与发展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特点:(1)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1)
12、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规制;4)加强社会管理。(2)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滞胀”现象政府解决市场缺陷进一步明晰产权。(1)哈耶克、罗宾斯自由主义伦敦学派,拉弗尔、费尔德斯坦供给学派,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这些理论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2)既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必要监管,又强调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有限性,有限政府时期。2.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有限政府时期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社会化的主要形式(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2)政府放松规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3.公
13、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集中计划管理;微观直接管理;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职能。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的载体,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容易产生腐败。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方向1.改革行政审批制度2.强化市场监管3.创新社会管理;4.推进服务
14、型政府建设4/13 5.建设法治政府。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知识点名称内容1.行政管理机关特性:(1)合法性(首要特性、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2)主体性(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居于主动地位。)(3)系统性。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和作用(4)权威性。(5)执行性。(6)服务性。1.内阁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代表是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2.总统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既属于白宫直属机构,又属于总统助手和顾问班子)、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3.半总统制: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法国、俄罗斯、冰
15、岛、葡萄牙、芬兰。4.委员会制: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政府制度。委员会制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5.国务院制: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1)领导机构(国务院)(2)执行机构(职能机构:财政部、XX部)(3)监督机构(监察机构、审计机构、审计署)(4)咨询机构,又称为参谋机构(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政策研究室)(5)信息机构(统计局、档案局)。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6)办事机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7)派出机
16、构。是指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使馆、领馆、公安派出所)。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1)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3)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国防、外交等部门)。1.适应性原则。这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2.协调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干高效原则5.法治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的编制1.我国中央一级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2.行政编制管理的特点: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5/13 3.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最大
17、量、最经常的工作)。1.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1)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3)社会发展程度;4)国际环境的转变。(2)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2.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第一,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第三,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第四,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第五,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第六,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3.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
18、(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知识点名称内容1.按行政管理事务所属的层级划分,可分为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事务和基层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1)中央政府与省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事务,一般属于高层行政管理事务。(2)地级市、自治州级政府行政管理事务一般属于中层行政管理事务(3)县及以下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事务属于基层行政管理事务。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1)职位分类制度。1)品位分类(以人为对象)依据: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和身份。2)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
19、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2)新陈代谢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3)激励约束制度。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2.财务行政内容:(1)预算管理:对财政收入计划的编制、审查、执行和核算等行使职能的过程,实质:政治性的行政活动。国家预算的程序和内容包括: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中心环节);C.决算管理。预算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2)会计管理。(3)审计管理。3.后勤行政:物资管理、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机关庭院管理)、接待工作管理。4.机关行政(为机关行政职能有效发挥提供保障):(1)会议管理。会议质量控制是会议管理的核心
20、内容。(2)公文管理。(3)档案工作与信息管理。(4)保密管理。(5)信访工作。5.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1.经济行政管理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包括: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6/13 (2)财政金融管理。公共财政:公共收入【从本质上来讲,公共收入就是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费收入、其他收入形式)+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3)市场监督管理:市场综合监管和执法事务;质量、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事务;食品和药品安全
21、监督管理事务)(4)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2.政治行政管理的内容:国防管理;外交事务;公共安全与司法行政;民族与宗教事务。3.社会行政管理的内容:(1)人口管理:生育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管理。(2)民政与社会福利事务【最贴近普通公民的事务】: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优抚安置、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区划地名、社团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政府的社会保障事务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确定社会保障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以及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具体内容。(3)生态环境事务。(4)应急管理。4.公共事业管理:
22、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体管理;卫生健康管理。5.文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2)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3)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第七章行政管理行为知识点名称内容1.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行政职位(最基本、构成“细胞”)、行政人员(最活跃)、行政体制、精神要素。行政组织行为2.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1.行政组织的基本机构:(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结构(我国行政组织结构体系)。2.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的设计(1)在行政组织体制上,我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3、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瑞士,行政组织机制委员会制;(3)首长制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4)委员会制缺点:权责不明;行动迟缓;行政效率不高。(5)首长制优点:行政组织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决策与行动迅速,指挥灵敏有力,避免互相推诿,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易于保密。1.行政组织激励的类型: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1)按激励所运用的手段不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2)按激励所运用的方式不同:正面激励、负面激励。(3)按激励实施的途径不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1.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最常见)。行政组织冲突行为2.服从权威(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7/13 及其解决途径行政领导
24、行为3.建设性冲突是功能正常的冲突。4.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1)谈判。(2)调处。(3)服从权威。1.行政领导行为特点: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2.行政领导是政府运行过程的核心部分。1.我国的行政领导方式是一种民主集中制式的领导方式。(1)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专断式、民主式(行政领导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决策)和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2)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2.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将很大部分的行政决策权力下放给下级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让其充分享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一种行政领导方式。这种方式
25、一般适用于任务不明确的部门,如科研机构。1.行政领导艺术:(1)授权的原则;权责一致原则;视能授权原则;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单一隶属原则。(2)授权的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3)用人艺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用新秀(4)处事艺术;行政领导艺术(5)用时艺术。行政沟通的含义及特点1.行政沟通行为是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1.行政沟通的种类:(1)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
26、)按照沟通方向,可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最常见)与平行沟通;(3)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2.沟通的基本形态:环式、链式、轮式沟通、Y式沟通、全道式沟通。3.非正式沟通是指不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式进行的沟通,是一种不为官方正式承认的信息传递活动。行政沟通的种类及基本形态4.行政沟通的方式:口头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1.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2.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1)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2)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行政沟通过程中的行政信息3.行政沟通的过程:(1)
27、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符号;(4)确定发送信息时间、途径和方式;(5)接受者接受信息;(6)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7)接受者采取行动;(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准确无误。8/13 第八章行政管理过程知识点名称行政管理的基本阶段内容1.行政管理过程的内容:行政决策(首要环节)、行政执行(第二阶段)、行政监督。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行政决策的特点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在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
28、用过程中,决策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环节。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理性决策模型/科学决策模型,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代表:赫伯特A西蒙。原则:满意原则。3.西蒙指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其实用性。4.渐进决策模式,提出者/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并不是一个科学分析与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不断探索的政治过程。5.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综视决策模式,提出者/代表人物:阿埃佐尼。观点:应该将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结合起来。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6.垃圾筒决策模式,提出者詹姆斯马奇、科恩和
29、奥尔森。7.探索性决策模式:中国特色的决策模式。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4.决策方案的实施。5.决策效果的评估。1.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行政计划、行政动员、行政指挥(行政执行工作的关键)、行政协调、行政控制。2.行政协调的方法:信息沟通法;利益调节法;行政命令法。3.计划在行政活动未开始之前对行政活动所作的一种预先安排。4.行政执行控制系统包括如下四个基本要素:一是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二是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三是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四是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行政执
30、行的主要环节5.有效地进行行政协调的方法包括:信息沟通法;利益调节法;行政命令法。1.行政监督方式:(1)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2)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3)长期监督与暂时监督。2.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听证会制度。典型的事后监督是国政调查。3.上下级之间的日常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都是属于长期监督。4.权力机关代表的质询活动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暂时监督。5.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形式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6.工作监督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9/13行政监督 7.合法性监督对行政决策等进行是否合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监督。8.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1.政
31、治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1)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政策督导方式;人事监管方式。(2)民主党派的监督方式:协商座谈、考察调研与信息反映、联系检查等。(3)人民政协的监督方式:一是政治协商方式。二是提案议案方式。第三,批评建议方式。2.法律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1)权力机关对政府及其行政管理的监督方式:一是法律监督方式。二是工作监督方式:权力机关的工作监督主要指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对行政机关提出质询案)。(2)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司法监督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检察监督方式(人民检察院)。二是审判监督方式
32、(人民法院)。3.行政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行政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1)上级领导对下级的监督方式主要有:工作督导方式;备案方式;行政复议方式。(2)行政职能部门监督方式主要有:一是业务督导方式。二是业务检查方式。4.专职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1)纪检与监察机关监督方式:中国共产党纪检机关的监督方式:巡视检查方式;党纪教育方式;案件受理和审理方式。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方式主要有:一是廉政教育和监督检查方式。二是对违法犯罪的调查方式。是一种具有准司法性质的调查。三是依法处置方式。(2)审计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第一,审计检查方式。第二,审计调查方式。第三,审计建议方式。第四,审计通报方式。第五,审
33、计处理方式。5.社会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1)公民监督政府的方式:一是公开举报方式。二是控告和申诉方式。三是信访方式。(2)社会团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一是对话和建议方式。二是请愿方式。三是舆论传播方式。(3)大众媒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一是批评性新闻报道方式。二是对负面热点事件的快速曝光方式。三是批评性的新闻评论。第九章行政管理手段知识点名称行政管理手段内容1.行政管理手段的特点: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行政管理手段的地位与作用1.行政管理手段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2.行政管理手段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3.行政管理手段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行政技术手段1.目前广泛
34、运用于行政管理的技术主要有:预测技术,规划技术,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2.行政技术手段的特点:具有硬科学的属性;具有定量化的属性。1.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将改变成扁平化的网络结构。2.电子政务的内容: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10/13电子政务 3.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4.电子政务是一项全新的行政管理手段,首要的是观念转变,这也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和技术选择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第十章行政管理规范知识点名称行政管理规范的类型内容1.行政管理规范类型:行政法律规范;行政道德规范。2.行政道德规范基本特征:(1)政治性;(2)自
35、律性(区别于行政法律规范的最基本属性);(3)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更难以变更)。1.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切公共权力行为的最基本依据。(2)法律;(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4)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2.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国务院各部、委、署、办制定行政规章的权力、部门规章制定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权。3.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行政法律规范(1)规范与控制功能,是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功能。(2)组织和调节功能。(3)改革与稳定功能。
36、1.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1)勤政(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2)廉政。(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行政道德规范(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2.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3.国家行政人员要廉洁奉公,清白行政。要实现廉洁奉公,就需要做到:一要严守法纪,不贪赃枉法。二要秉公执政,不假公济私。三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1.依法执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性恶论)(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3)法律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1.以德执政:(性善论)内容:以德修身、以德服众、
37、以德行政、建立良好道德环境。2.德治的实质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以德行政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3)运行机制的不同。(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11/13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内容知识点名称1.最先开始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国家:美国。以公共组织为对象的绩效评估始于美国。2.绩效个人或组织开展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3.行政绩效: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和积极效果。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及特点4.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系统性、层次性、定量性、综合性、公正性、复杂性。5.立
38、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6.我国现阶段开展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的效果:(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1.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是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2.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分类:(1)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分为:1)经济发展指标(如:人均国民收入、就业率)基础作用;2)社会发展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价值目标;3)政治发展指标(如:行政决策指标)中枢核心,最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2)根据评估的方法: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1)经济评估指标(成本评估指标
39、)。2)效率评估指标(产出/投入)效率评估指标要测定的是“行政机关在既定时间内,预算投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3)效益评估指标(行政的有效性)。4)公平评估指标。3.行政效率与行政投入:反比关系;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率:正比例关系4.公平评估指标的类型: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同一类别下的公平关系)、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5.芬维克3E指标:经济、效率、效益;弗莱恩4E指标:公平、经济、效率、效益。1.制定计划。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2.初步调查。3.管理控制评估。4.详细评估。5.撰写评估报告。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公众满意调查通常使
40、用问卷调查的形式。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1.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1)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12/13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 定方法(2)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成本-收益评估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将行政活动的货币成本和总的货币收益量来进行比较,以测定其效率的行政绩效评估方法。(3)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模式的一般关注焦点是:最低成本评估、最大效益评估、边际效益评估。2.行政绩效评估主要包括行政经济成本测定、效率测定、效益测定和公平测定。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
41、也制约行政绩效;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1.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第十二章行政发展知识点名称内容1.行政发展主要目的是提高行政能力;行政发展手段和措施/途径:行政改革。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格斯提出了发展的行政和行政发展两个概念。3.为了保证行政组织的有序化,必须坚持行政发展的制度化。1.按照行政发展的管理主义特点划分:行政发展的含义(1)基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行政发展模式(英美模式),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2)基于传统公共行政改革的行政发展模式(法德模式),在科层制的背景下只是对行政机构实行更严格的管理监控。主要手段:调整公共事业,压缩人事开支,转
42、变组织机构职能。2.按照行政发展的动因和内容来源的特点划分:行政发展模式(1)内源式发展模式(新兴工业化国家),十分重视本国社会、文化环境对行政发展制约和影响,主要动因:政府内部生存需要。(2)外源式发展模式,完全输入发达国家的制度等。内源式行政发展模式是在行政发展进程中将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同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3.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1)以解除政府管制。(2)以实行企业家政府(主张:以公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需求提供服务)。(3)以进行授权。(4)以实行灵活政府。1.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相互适应的需要。2.外部动力: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主要);文化因素;技术因素。3.内部动力: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1.外部阻力: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2.内部阻力: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来自公务员的阻力;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3.行政发展阻力就是指阻止行政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行政发展的动力与途径行政发展的阻力行政发展的途径行政改革1.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即政府职能的转变、结构重组、行为变革。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