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片区级公开课).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16405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片区级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片区级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自由快乐的追求和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2、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自由快乐的追求和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2、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教学难点】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自主先学】1.找出文中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语句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2.找出文中描写先生的语句并概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找出文中描写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语句。【学习过程】一、 温故知新(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活动一:活动1.师生快问快

2、答1、 文章的写作顺序2、百草园为何是我的乐土? 3、百草园的景如何?作者对它的感情?二、 研讨拓展 活动二(品读探究) 活动1.朗读课文第9段,并思考问题:1、 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怎样理解三个“也许”句?明确: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明确: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3.“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明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自然

3、知识。这是从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活动2.研读质疑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明确:(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严肃由于鲁迅对三味书屋十分熟悉,很有感情,所以描述的竹门、匾、梅花鹿等虽只寥寥数语,也使读者如亲目所睹。2、人物形象(1)文章中怎样写寿镜吾先生?明确:1、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2、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3、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4、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5、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2)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明确: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教学

4、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教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不太束缚学生。(3)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不常用。你如何理解?明确;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戒尺、罚跪则反映了封建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认为不打不成才。两个“不常用”,“蹓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些都说明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先生还

5、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鲁迅对他一直都非常尊敬,他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老师。 3、读书生活(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再现了怎样的私塾教育?明确:四个片段。 一是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二是写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 三是写师生读书的场面。 四是写学生做游戏,画画儿。私塾教育扼杀儿童好奇求知的天性,教育的内容不符合儿童的特点,教育的方法单一呆板。(2)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明确:1、“怪哉”是怎么回事?2、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3)作者

6、为什么要写学生到后面的园子自寻乐趣的情节?明确: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与百草园的乐趣对比,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4)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到后面的园子自寻乐趣的情节?明确:这里连用了两个“也”:“也有一个园”的“也”照应前文已写过一个百草园,把上下文自然衔接起来;“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的“也”则说明这个园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爬、折、寻、捉、喂则具体的写出了寻到的乐趣,反衬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单调和枯燥。(5)你怎样理解师生读书的场面描写,及学生做游戏、画画的情节?明确:朗读是私塾教育主要的学习方法。

7、读的内容表现了封建教育内容的陈腐、艰深、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先生读书入神,学生做游戏、画画,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和写一个有钱的同窗已经做了店主,既是回忆,亦语含幽默。 4、情感认知(1)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明确:(1)少年儿童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2)三味书屋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这是从儿童无知的视角来写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

8、兴趣,教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读书,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3)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明确;相同点: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5、小结百草园自由快乐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书塾三、 提炼反馈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主题探究:本文通过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热爱自然、追求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课后作业】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写自己快乐的童年。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片区级公开课).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