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7739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经脉之道经脉之道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经脉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十五别络 络脉络脉 浮络浮络 孙络孙络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 连属连属 外连外连 部分部分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 内属内属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经经 络络 系系 统统 第一节第一节 灵枢灵枢经脉篇第十经脉篇第十v【题解题解】v本文强调了经脉的重要性,对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病证、本文强调了经脉的重要性,对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病证、治则及诊断,同时对经脉气绝证,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和十五治则及诊断,同时对经脉气绝证,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和十五别络的名称、循行、病证作了详尽的论述。虽然论述

2、的有经别络的名称、循行、病证作了详尽的论述。虽然论述的有经脉,有别络,然而十五别络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别而出的,是脉,有别络,然而十五别络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别而出的,是附于经脉的,故以附于经脉的,故以经脉经脉名篇。名篇。【目的要求】v1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自学)v2熟悉经脉的生理功能v3熟悉十二经脉的“是动病”和“是主所 生病”【原文分析原文分析】v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一、十二经脉的循行v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v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v(一)手太阴肺经(一)手太阴肺经v1、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v起于中焦起于中焦大肠大肠还循胃口还循胃口膈膈肺肺喉喉腋下腋下上肢内

3、侧上肢内侧肘中肘中前臂桡侧前臂桡侧寸口寸口鱼鱼际际出大指之端出大指之端v其支:从腕后其支:从腕后食指端,交手食指端,交手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v余略余略二、十二经脉病证v十二经病证诊断与治疗总的规律十二经病证诊断与治疗总的规律 经脉病证中有触动经脉的经脉病证中有触动经脉的“是动病是动病”和内伤和内伤于脏腑而发病的于脏腑而发病的“所生病所生病”,其病证分为寒、热、,其病证分为寒、热、虚、实、陷下和不盛不虚六型。虚、实、陷下和不盛不虚六型。原文是通过症状判定其证型性质的,但突出了原文是通过症状判定其证型性质的,但突出了人迎寸口合参以确定经脉病证的虚实,并扼要指人迎寸口合参以确定经脉病证的虚实,并

4、扼要指出经脉病证的刺治方法。出经脉病证的刺治方法。v(一)手太阴肺经病证(一)手太阴肺经病证v1、经脉病证、经脉病证v包括了包括了“是动病是动病”,“是主(某)所生病是主(某)所生病”两类。两类。v对对“是动病是动病”,“是主(某)所生病是主(某)所生病”这两这两种病候历代有不同的解释。种病候历代有不同的解释。关于关于“是动病是动病”和和“所生病所生病”医家或医著医家或医著是动病是动病所生病所生病难经难经二十二难二十二难气病气病血病血病杨候康注杨候康注难经难经在气、在阳、在在气、在阳、在卫、在外卫、在外在血、在阴、在在血、在阴、在营、在里营、在里徐大椿徐大椿难经经释难经经释本经病本经病他经病他

5、经病校注十四经发挥校注十四经发挥承淡承淡安注语安注语经脉病经脉病脏腑病脏腑病张志聪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注外感病外感病内伤病内伤病马莳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发微从本经所测之病从本经所测之病 本经或合经之病本经或合经之病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针灸学经脉的病理现象经脉的病理现象 经穴的主治证候经穴的主治证候v以上观点见仁见智,各有其理。据本篇经文本义来看,以上观点见仁见智,各有其理。据本篇经文本义来看,“是动病是动病”当指经气变动所产生的疾病。如:当指经气变动所产生的疾病。如:v手太阴肺经的是动病命名为手太阴肺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臂厥臂厥”v足阳明胃经的是动病

6、命名为足阳明胃经的是动病命名为“骭厥骭厥”v手少阴心经的是动病命名为手少阴心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臂厥臂厥”v足太阳膀胱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足太阳膀胱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踝厥踝厥”v足少阴肾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足少阴肾经的是动病命名为“骨厥骨厥”v足少阳胆经的是动病命名为足少阳胆经的是动病命名为“阳厥阳厥”v“是动病是动病”的病候当以本经为主,但由于经脉内属脏腑,的病候当以本经为主,但由于经脉内属脏腑,故经气逆乱除见本经病候外,还可见本脏或相关经脏的病故经气逆乱除见本经病候外,还可见本脏或相关经脏的病候。候。厥:经气厥逆,厥:经气厥逆,即经气异常变动即经气异常变动而厥逆之意。而厥逆之意。v“所生病所生病”当

7、指各经所属脏腑及相关脏腑病候。当指各经所属脏腑及相关脏腑病候。v原文明言原文明言“是主是主*脏或气、血、津、液、筋、骨脏或气、血、津、液、筋、骨”等所生病,而气、血、津、液、筋、骨均隶属于相等所生病,而气、血、津、液、筋、骨均隶属于相关的脏腑,因此关的脏腑,因此所生病当指各经所属脏腑之病所生病当指各经所属脏腑之病。v由于脏腑外通经脉,所以脏腑本身发生的病变,一由于脏腑外通经脉,所以脏腑本身发生的病变,一定会影响其相联系的本经或它经它脏而出现相应的定会影响其相联系的本经或它经它脏而出现相应的病候,也就是病候,也就是“所生病所生病”病候中既有本脏本腑的病病候中既有本脏本腑的病候,又有本经或它经它脏

8、(腑)病候的原因。候,又有本经或它经它脏(腑)病候的原因。v2、经脉病证的辨证、经脉病证的辨证v从原文可见,在当时已有经脉病证的辨证从原文可见,在当时已有经脉病证的辨证寒热虚寒热虚实陷下及不盛不虚实陷下及不盛不虚六种,是经脉辨证的基本形式。六种,是经脉辨证的基本形式。v本节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手太阴肺经本节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手太阴肺经“气盛有余气盛有余”与与“气虚气虚”的虚实辨证,其中对的虚实辨证,其中对“肩背痛肩背痛”和和“小便小便异常异常”的辨证分析可以启发临床辨证施治。的辨证分析可以启发临床辨证施治。v“气盛有余气盛有余”与与“气虚不足气虚不足”均有均有“肩背痛肩背痛”和和“小便异常小便异常”

9、的表现,而兼见症状则不相同。的表现,而兼见症状则不相同。v“气盛有余气盛有余”者兼见者兼见“风寒,汗出中风风寒,汗出中风”之状,是之状,是病因于外,责在邪盛,由于邪阻经络而肩背痛;邪病因于外,责在邪盛,由于邪阻经络而肩背痛;邪客于肺,肺失清肃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客于肺,肺失清肃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致小便数而欠而致小便数而欠。v“气虚不足气虚不足”者兼见者兼见“形寒,少气不足以息形寒,少气不足以息”之状,之状,是病生于内,本于正虚,由于肺虚失于宣化,气不是病生于内,本于正虚,由于肺虚失于宣化,气不温煦于经络而肩背痛,气虚则气化不及州都而溺色温煦于经络而肩背痛,气虚则气化不及

10、州都而溺色变变。v上述两者症候相似而病机虚实迥异,启发人们要从上述两者症候相似而病机虚实迥异,启发人们要从兼见症候及致病原因等方面,全面地加以分析,进兼见症候及致病原因等方面,全面地加以分析,进行辨证,判别虚实。行辨证,判别虚实。v3、经脉病证的针刺治疗原则、经脉病证的针刺治疗原则v十二经脉病证针刺治疗的原则为:十二经脉病证针刺治疗的原则为:v盛则泻之盛则泻之v虚则补之虚则补之v热则疾之热则疾之对热证要快刺快出,以泻其邪热对热证要快刺快出,以泻其邪热 v寒则留之寒则留之对寒证要留针,以祛寒邪而使正气来复对寒证要留针,以祛寒邪而使正气来复v陷下则灸之陷下则灸之对阳气内衰而脉陷不起之证应采用灸法,

11、以对阳气内衰而脉陷不起之证应采用灸法,以便温阳复脉、扶危固脱便温阳复脉、扶危固脱v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如果不是血气偏实或偏虚导致的疾如果不是血气偏实或偏虚导致的疾病,而只是经气不和,就不能用补泻,而只能在本经斟酌取病,而只是经气不和,就不能用补泻,而只能在本经斟酌取穴,予以调理。穴,予以调理。v这体现了补虚泻实调理经脉的治疗思想。这体现了补虚泻实调理经脉的治疗思想。v4、经脉病证虚实诊断、经脉病证虚实诊断v本节介绍的本节介绍的人迎、寸口对比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是虚实辨证的内容之一。是虚实辨证的内容之一。v阴脉实证寸口脉大于人迎脉,阴脉实证寸口脉大于人迎脉,v阴脉不足寸口脉反小

12、于人迎脉;阴脉不足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v阳脉实证人迎脉大于寸口脉,阳脉实证人迎脉大于寸口脉,v阳脉不足人迎脉反小于寸口脉。阳脉不足人迎脉反小于寸口脉。v至于盛于多少倍,则反映虚实程度之不同。至于盛于多少倍,则反映虚实程度之不同。v此种人迎寸口二部诊法在内经中广泛地用于经脉病证的诊此种人迎寸口二部诊法在内经中广泛地用于经脉病证的诊察,灵枢察,灵枢四时气:四时气:“气口候阴,人迎候阳气口候阴,人迎候阳”,张介宾注,张介宾注释说:释说:“气口在手,手太阴肺脉也,气口独为五脏主,故以候气口在手,手太阴肺脉也,气口独为五脏主,故以候阴;人迎在颈,阳明胃脉也,胃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阳。阴;人迎在颈,阳明胃

13、脉也,胃为六腑之大源,故以候阳。”v(二)余略。(二)余略。v(三)六阳经是主所生病问题(三)六阳经是主所生病问题v1、大肠手阳明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是主津液所生病”v此句此句甲乙经甲乙经、脉经脉经、太素太素均无均无“液液”字,可从。字,可从。大肠手阳明经腧穴可以主治津之病变所产生的病证。大肠手阳明经腧穴可以主治津之病变所产生的病证。v因大肠主津,大肠之津可以濡润传化之腑,利于水谷糟粕顺利因大肠主津,大肠之津可以濡润传化之腑,利于水谷糟粕顺利排泄。排泄。v若大肠热甚,津液不足,则内结燥屎,便秘;邪热上熏,口干、若大肠热甚,津液不足,则内结燥屎,便秘;邪热上熏,口干、口臭、齿龈肿

14、痛、鼻干甚则鼽衄。口臭、齿龈肿痛、鼻干甚则鼽衄。v若大肠失于温运,津聚于肠,则水谷糟粕不分,便溏而濡泄。若大肠失于温运,津聚于肠,则水谷糟粕不分,便溏而濡泄。v所以诸如此类的与津之代谢相关的病证可以从大肠治之。所以诸如此类的与津之代谢相关的病证可以从大肠治之。v2 2、胃足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是主血所生病”v胃足阳明经腧穴可以主治血气生化无源的血虚病证和邪热所胃足阳明经腧穴可以主治血气生化无源的血虚病证和邪热所致的血热病证等。致的血热病证等。v胃为水谷之海,主化生营血,胃为水谷之海,主化生营血,灵枢灵枢决气决气曰:曰:“中焦受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气取汁,变化而赤,是

15、谓血。”若生化乏源则血虚,故血虚若生化乏源则血虚,故血虚之证可从阳明胃主治。明之证可从阳明胃主治。明张介宾:张介宾:“中焦受谷,变化而赤中焦受谷,变化而赤为血,故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主血所生病者。为血,故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主血所生病者。”v若邪入阳明多气多血之经,邪正交争剧烈而易致热盛,若邪入阳明多气多血之经,邪正交争剧烈而易致热盛,素素问问阳明脉解阳明脉解说:说:“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故多见血热病证,如呕血,肌肤红斑,齿衄等。故多见血热病证,如呕血,肌肤红斑,齿衄等。v3 3、小肠手太阳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是主液所生病”v

16、小肠手太阳经腧穴可以主治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证。小肠手太阳经腧穴可以主治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证。v小肠为小肠为“受盛之官受盛之官”,有,有“泌别清浊泌别清浊”的作用,参与了水谷的作用,参与了水谷精气化生和水液代谢过程。因此其病证有小便色、质、量的精气化生和水液代谢过程。因此其病证有小便色、质、量的变化,临床治疗小便异常的病证,也常与小肠相联系。变化,临床治疗小便异常的病证,也常与小肠相联系。v正是由于小肠具有主液的功能,其经脉与之相系,通过调治正是由于小肠具有主液的功能,其经脉与之相系,通过调治其经脉之腧穴,也就能达到主治水液代谢障碍所生之病的目其经脉之腧穴,也就能达到主治水液代谢障碍所生

17、之病的目的。故明的。故明张介宾:张介宾:“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小肠主泌别清浊,病则水谷不分而流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者。衍无制,是主液所生病者。”v4 4、膀胱足太阳之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是主筋所生病”v膀胱足太阳经腧穴可以主治筋脉所生的病症,其机理可以从膀胱足太阳经腧穴可以主治筋脉所生的病症,其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理解:v一是太阳主一身之表,邪气初入体内,多由太阳经脉经气奋一是太阳主一身之表,邪气初入体内,多由太阳经脉经气奋起抗邪,故有起抗邪,故有“头项强痛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等周身筋脉拘急等周身筋脉拘急不舒之症,而调治太阳经脉经气

18、则可疏利筋脉。不舒之症,而调治太阳经脉经气则可疏利筋脉。v二是因太阳经为诸阳主气,其阳气盛,二是因太阳经为诸阳主气,其阳气盛,“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柔则养筋”(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全身之筋脉得阳气),全身之筋脉得阳气之温养则柔和,屈伸自如。之温养则柔和,屈伸自如。v所以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是有其理论和临床基础的。所以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是有其理论和临床基础的。v5 5、三焦手少阳之脉、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是主气所生病”v表明三焦手少阳经腧穴可以主治气病所产生表明三焦手少阳经腧穴可以主治气病所产生的病症,同时也提示三焦经脉及其络属的三的病症,同时也

19、提示三焦经脉及其络属的三焦之腑与气的密切相关性。如焦之腑与气的密切相关性。如难经难经三十一三十一难难说: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始。”难经难经三十八难三十八难称三焦为:称三焦为:“原气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之别使,主持诸气。”说明三焦不仅仅是水说明三焦不仅仅是水谷代谢的道路,而且是气运行的道路。谷代谢的道路,而且是气运行的道路。v6 6、胆足少阳之脉、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是主骨所生病”v表明胆足少阳经腧穴可以主治骨所生的病证。表明胆足少阳经腧穴可以主治骨所生的病证。v胆藏精汁,精汁养骨,故主骨所生病胆藏精汁,精汁养骨,故主骨所生病 。张介。张介宾

20、注:宾注:“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胆病则失其刚,故病及于骨。凡惊伤胆刚,胆病则失其刚,故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证。者骨必软,即其明证。”思考题思考题v1 1、“是动病是动病”,“所生病所生病”的涵义及古今争的涵义及古今争鸣。鸣。第二节第二节 素问素问骨空论骨空论v【题解题解】v骨空,即骨孔,指周身骨节之孔穴,是经气骨空,即骨孔,指周身骨节之孔穴,是经气出入之处,骨骼赖以滋养之所。篇中列举了出入之处,骨骼赖以滋养之所。篇中列举了几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取穴均在骨

21、空,几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取穴均在骨空,故名故名骨空论骨空论。v【原文分析】【原文分析】v一、冲、任、督脉的循行部位和证治一、冲、任、督脉的循行部位和证治v1、任脉、任脉v(1)任脉的循行部位)任脉的循行部位v起于中极之下(胞宫)起于中极之下(胞宫)上毛际上毛际循循腹里上关元腹里上关元至咽喉至咽喉上颐循面上颐循面入入目。目。v(2)任脉的主证)任脉的主证v男子男子七疝七疝v女子女子带下瘕聚带下瘕聚v2、冲脉、冲脉v(1)冲脉的循行部位)冲脉的循行部位v起于胞宫起于胞宫气街气街与足少与足少阴之经并行阴之经并行侠脐上行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至胸中而散。v(2)冲脉的主证)冲脉的主证v逆气里急逆气

22、里急v3、督脉、督脉v(1)督脉的循行部位)督脉的循行部位v起于少腹以下(胞宫)起于少腹以下(胞宫)出横骨中央出横骨中央女子入系阴廷(男子循阴茎至篡,与女女子入系阴廷(男子循阴茎至篡,与女子同)子同)循阴器循阴器会阴部。会阴部。v别络:绕臀至足少阴别络:绕臀至足少阴上合足太阳之中上合足太阳之中行脉行脉 上股内后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贯脊属肾v别络:与足太阳起于目内眦别络:与足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上额交交巅巅上入络脑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入循膂络肾v其少腹直上者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上系两目之下中央。v(2)督脉的主证)督脉的主证v脊强反折脊强反折 v(3)督脉病的治疗:)督脉病的治疗:v“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营。”v轻者在脊背取穴,重者在脐下之任脉取穴。轻者在脊背取穴,重者在脐下之任脉取穴。思考题思考题v1 1、冲、任、督脉为病的主证各是什么?、冲、任、督脉为病的主证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章--经脉之道-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