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3185192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0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4.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黄晕(yn) 搓捻(lin) 盔甲(ki) 人声鼎沸(dng)B. 一霎(sh) 静谧(m) 侍弄(sh) 花团锦簇(c)C. 贮蓄(zh) 秕谷(p) 憔悴(cu) 咄咄逼人(du)D. 吝啬(sh) 窠巢(k) 攒成(zn) 人迹罕至(h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翻来复去咄咄逼人B. 各得其所人迹罕致人声鼎沸油然而生C. 不求甚解美不胜收众目睽睽戳然不同D. 花团锦簇混为一谈废寝忘食恍然大悟

2、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姑娘们更是花枝招展,风采翩翩B. 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C. 姐姐好像生气了,那一双原本和善的目光此刻变得咄咄逼人D. 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人的建议,择善而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4.下列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 济南的冬天-现代作家-舒庆春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居易C.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D. 秋天的怀念-当代作家-史铁生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B.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C

3、.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D.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6.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C.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 影儿呢!D.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7.下面对朝花夕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朝花夕拾原书名旧事重提,以散文的形式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五猖会写的都是鲁迅的童年生活。C. 朝花夕拾塑造了长妈妈、藤野先

4、生、范爱农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D.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背书,给年幼的“我”留下心理阴影,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第 2 页,共 10 页8.按照提示默写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为政)夜发清溪向三峡,_。(峨眉山月歌)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9

5、.口语交际。 早晨,小明洗漱完毕后,等着妈妈给他做饭吃,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妈妈起来晚了,没能及时做好早餐,小明赌气地没有吃早餐就上学了,并为此非常抱怨妈妈。 面对这样的讲述,你该怎样劝说小明昵?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三个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此曲描绘了一副深秋景色图,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对秋天万物凋零的伤感和思考。 B此曲句法别致,前三句把富有特征性的九种事物组合

6、在一起,言简义丰,构思巧妙。 C“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家园景象,使漂泊之人越发显得孤独无依。 D此曲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画龙点睛,蕴含无限凄苦和悲凉。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除了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以外,你读过的诗句还有“ _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3.0 分)1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7、,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人 期行期: _ 太丘舍 去去: _ 下车 引之引: _ 尊君在 不不: _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从哪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的?第 3 页,共 10 页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3.0 分)1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

8、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本段的景物描写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 _ 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 _ 到 _ ,“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 _ 态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 _ 到 _ 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选文描写“我”童年时期的哪几件

9、趣事?请简要概括。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 伏(停)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 窜(飞)向云霄里去了。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写一段话。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13.在生活中,我们周围总有一些熟悉的人,或幽默、或风趣、或快乐、或机智、或滑稽、或可笑请选一个你熟悉的人,以“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人物称呼、姓名等;(2)选材要围绕中心;(3)要有真情实感;(4)不少于 500 字。第 4 页,共 10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

10、解析1.【答案】B【解析】A错误“黄晕(yn)”应读作“yn”;“搓捻(lin)”应读作“nin”;“盔甲(ki)”应读作“ku”; B正确;C错误“秕谷(p)”应读作“b“;“咄咄逼人(du)”应读作“du”;D错误“吝啬(sh)”应读作”s“;“攒成(zn)”应读作“cun”;故选 B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字音复习,应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复习重点在于点拨学习方法,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答案】D【解析】

11、A 有误。“翻来复去”的准确书写“翻来覆去”,注意“咄咄逼人”的书写。 B 有误。“人迹罕致”的书写是“人迹罕至”,注意“鼎沸”的书写。 C 有误。“戳然不同”的准确书写“截然不同”,注意“众目睽睽”的书写。 D 准确。注意“锦簇、废寝忘食”的书写。 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字形的辨析。此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是关键。3.【答案】B【解析】A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B上蹿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感情色彩为贬义,不符合语境,句子为褒义色彩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故选:B本题考查

12、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4.【答案】B【解析】ACD正确; B有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

13、体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第 5 页,共 10 页熟记。5.【答案】A【解析】A正确; B搭配不当,改为“冬天的济南”; C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D前后矛盾,删除“肯定”; 故选:A。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6.【答案】A【解析】A是比喻修辞不同于其

14、他三项; BDC是拟人修辞。 故选:A。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7.【答案】B【解析】ACD表述正确; B有误,藤野先生写的是鲁迅的青年生活; 故选:B。朝花夕拾 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这本书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

15、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题,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 所规定的文学作品,牢记名著的书名、作者,了解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关注书中人物的经历、命运,知道人物的性格。8.【答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而不思则罔 思君不见下渝州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解析】答案: 随风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而不思则罔(注意“

16、罔”的书写)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的书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第 6 页,共 10 页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9.【答案】这里是劝说小明不要抱怨妈妈,劝说内容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

17、得呢、好吗、行吗等) ,劝说的内容合理,修辞使用恰当,语言通顺。可以围绕不吃早饭的危害,理解、尊重妈妈进行委婉劝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小明,不吃早饭不利身体健康。你妈可能今天身体不舒服,起床晚了,不要和妈妈赌气。你可以问问妈妈身体状况,也可以自己做点吃的。你说好吗?【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

18、行的目的。10.【答案】【小题 1】A【小题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题 3】【解析】(1)本题考查诗中展现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小令的前三句由九个意象组合而成,注意根据诗歌的主旨展开想象,进行描绘。 (2)本题考查元曲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 A有误,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并非是对“秋天万物凋零的伤感和思考”。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积累。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文名句即可。如“乡书何

19、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 (1)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2)A (3)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

20、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第 7 页,共 10 页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11.【答案】【小题 1】约定【小题 2】离开【小题 3】拉,牵拉【小题 4】同“否”【解析】(1)

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期:约定; 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中的重点词有:期,约定;委,丢下;去,离开;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本句中的重点词有:惭

22、:惭愧;引:拉;顾:回头看。句意为: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3)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的理解,即可知元方是抓住友有的“无信”“无礼”来进行反驳的。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事件来概括即可。文中的元方而对父亲友人的辱骂,回答的有理有据,一可见他的聪明,二表现他的不卑不亢,为人有礼有节等。 答案: (1)期:约定;去:离开;引:拉,牵拉;不:同“否”。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

23、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3)从讲信用与讲礼貌两个方面进行反驳。 (4)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懂事明理的孩子。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4、。文言实词“顾”的用法: 回头看,回头。 例句:瞻前而顾后兮(离骚); 第 8 页,共 10 页看。 例句: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探问,拜访。 例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顾惜,顾念,考虑。 例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苏武传); 但,只是。 例句: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训俭示康)。12.【答案】【小题 1】静【小题 2】低【小题 3】高【小题 4】动【小题 5】高【小题 6】低【解析】(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必说”一句中写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主要突出它们的静态,由菜畦到树间的桑椹,可见是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的。“也不必说

25、”一句中的“长吟”“伏”“窜”等词,主要突出动物的动态。由鸣蝉到黄蜂再到草间的叫天子,可见是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阅读此段,作者由总到分,重点写“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然后具体写泥墙根处的乐趣。据此可概括出本段主要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3)本题考查文段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从文段中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

26、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等语句可概括为:翻短砖,拔何首乌,按斑蝥,摘覆盆子。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作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态度,然后分析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修辞和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第一句话中“伏” 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 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结合第二句语境来看,“窜”字显示速度快,与云雀的动作相符,而“飞”太一般,不能突出速度的快。 (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此题可从修辞角度着手,作者将油蛉、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

27、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表现了愉快的心情,更符合儿童心理。 (6)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这个句式的特点,然后写话。“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前两个“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后面的“单是”句是详写。据此写句子,要求语言通顺。 答案: (1)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 (2)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3)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4)不能换。“伏”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喜爱之情。而“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和情感。 不能换。因为“窜”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了

28、“我”对叫天子的羡慕之第 9 页,共 10 页情,而“飞”就不具备这一效果。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6)示例:不必说校园中高大的香樟树,也不必说花坛中四季怒放的百花,单是我们讲台上的花儿,就能让你眼花缭乱。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里的景物,以及我们可以在里面做的趣事。文段运用多种写作方式,将百草园写得有声有味有趣,引人入胜。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第一步:解释词义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描写方法等。 第二步,揭示内容表现力。即结合语境分析指定词语和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动

29、作行为和状态性质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中心、上下文的关系,揭示的作者或人物的特殊情感等。13.【答案】同桌【解析】【例文】 同桌二三事多少人,多少事,随着流水般的岁月,成为了漫漫人生中匆匆的过客。十几个春夏秋冬,仿佛在一瞬,悄然逝去。该散的散了,该走的走了,内心深处却有一朵尽情绽放的花,清香阵阵,从未泯灭。 “你好,我是。”清脆的声音响起,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看。微微发胖的女孩,可爱的学生头,笑眯眯的望着我。是我的新同桌呢。“嗯,我叫。” 我显得很热情。她对人很和气,脾气向来都很好,因此我们友好的相处着。

30、不知是什么原因,她很少出去和大家玩闹。记得在那时,女生常常会在一起比赛踢毽子,而杨晓梦经常坐在教室里画画。当大家玩的不亦乐乎时,她也会时不时地透过窗户望着我们嬉闹的身影发呆,眼神中掠过几分悲伤。当上课时,我汗流浃背地走到座位,就会看见杨晓梦依旧丝毫不动地坐在那里,她会递给我纸巾。“擦擦汗吧,看你们都疯成什么样子了。” “你不出去玩吗?”下课后,我终于忍不住问道。“不,不用了,外面太热。”她说话时眼神躲躲闪闪,似乎在逃避着什么。“哦。” 我回答,并没有放在心上。回来时,我故意给她开个玩笑,在后面猛地拍他一下“哈!被吓到了吧。” 可她却用手一直拍打着心口。“没事吧。” 看她这样,我有些担心了。她迟

31、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笑咪咪的说:“嘻嘻,当然没事了,我在骗你的!”好哇你,居然敢骗我!”我们又笑着扭打成一团。 记得那天,很阴沉,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我眼巴巴地望着许多同学都被家长接走了,然而妈妈在上班,爸爸在出差,看来今天,我要冒雨回家了。杨晓梦悄悄走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把伞。我惊愕地望着她,她催我说:“快拿着啊。”我伸出手缓缓接住:“你怎么办啊?”“走路啊,我家离学校那么近。” 我顿时心里涌出一股热流:“谢谢,不过,我真的不能接受,万一你感冒了怎么办?”“废话那么多干嘛!”说完,将雨伞仍到我手中,飞快跑起来。“杨晓梦!”我在后面紧追她。可是,车太多,人太多,雨太大,不一会,她就消失在

32、人群中。 第二天,她没有来。整整一个上午,过得如此漫长。下午,我忍不住给老师说:“老师,杨晓梦没来。”老师说:“嗯,她转学了。”“转学?”我吃惊的说。“她有先天性心脏病,昨天不知为什么冒雨跑回家,结果到家后” 后面老师说什么我没听清楚,只知道她到别的地方治疗了,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那把雨伞被我锁在了抽屉里。难忘你,同桌。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根据要求先确定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要在横线上填上你想写的人第 10 页,共 10 页,这个人一定要是你熟悉的人。既可以填对这个人的称谓,也可以在称谓中表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二三事”要是能表现这个人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事。“二三事”是写作内容,表现其人物性格是写作主旨。需从生活中取材,写真人真事,力求表现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文章必须写成记叙文。这是一篇描写我的同桌的文章,通过读你的文章,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手里拿着纸让我擦汗,手里拿着伞让我挡雨的动人画面。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