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学习要点一、填空(40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3.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
2、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4.语文课程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
3、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
4、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1.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12.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13.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14.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
6、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15.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6.语文课程学段目标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
7、与探究”四个板块表述。17.关于“识字”,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18.关于“写字”,第一学段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19.“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注意
8、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0.“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1.“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
9、、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22.关于字词的“梳理与探究”,第一学段要求: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第二学段要求: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第三学段要求: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2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
10、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5.“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26.“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
11、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27.“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2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12、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29.“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30.“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1.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
13、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32.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33.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34.过程性评
14、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35.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36.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37.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
15、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阶段性评价应秉持素养立意,紧密结合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合理设计评价工具。38.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39.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隐性资源。40.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
16、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证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课程育人效果。二、选择(40题)1.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的原则_ABC_。A.坚持目标导向B.坚持问题导向C.向坚持创新导向D.坚持守正导向2.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主要变化_ABCDE_。A.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B.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D.增强了指导性 E.加强了学段衔接3.“课标”在第 B 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7、。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4.下列选项中 D 项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载体。A.神话传说 B.古代诗词 C.风俗习惯 D.文化常识5.“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分 C 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A.类型 B.题材 C.主题 D.体裁6.“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 B 学段的学习主题。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7.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诵读儿歌
18、、儿童诗和浅近的 C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A.散文诗 B.故事 C.古诗 D.诗歌8.关于“默读”在第二学段要求,下面表述中的 B 正确。A.学习默读。 B.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C.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D.养成默读习惯。9.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 B 。”A.复述大意 B.简要转述 C.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D.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10.关于“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是课标在第 C 学段中提出的。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11.关于“修改习作”,第三学段要求
19、 B 。A.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B.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C.能与他人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D.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12.“课标”指出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价应关注 D 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A.阅读领悟程度和体验 B.创意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阅读兴趣13.下面诗句空白处对应填写的顺序是 B 。绿遍山原白满川, 。 ,麦花雪白菜花稀。 ,西湖歌舞几时休。千锤万凿出深山, 。梅子金黄杏子肥 烈火焚烧若等闲 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外青山楼外楼A. B. C.
20、 D.14.下面诗句空白处对应填写的顺序是 C 。枯藤老树昏鸦, 。 ,把酒问青天。 ,巴山夜雨涨秋池。烟笼寒水月笼沙, 。明月几时有 夜泊秦淮近酒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小桥流水人家B. B. C. D.15.下面诗句空白处对应填写的顺序是 D 。结庐在人境, 。 ,城春草木深。 ,立根原在破岩中。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国破山河在 而无车马喧 咬定青山不放松C. B. C. D.16.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 BC 。A.指向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开放性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段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 A 、 C 、 D 的学习
21、设计。A.活动化 B.结构化 C.游戏化 D.生活化18.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注重课程的A和C。A.阶段性 B.实践性 C.发展性 D.情境性19.依据课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 。A.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B.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C.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D.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0.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 A ;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 C 。A.60%70% B
22、.40%50% C.30%40% D.50%60%21.第一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认识BCD中的常用字。A. 集体生活 B.家庭生活 C.学校生活 D.社会生活22.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阅读 ACD 等书籍。A.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 B.儿童文学名著 C.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 D.中外探险小说23.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中指出:阅读浅近的ABC,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A.童话 B.寓言 C.故事 D.神话 24.第一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中指出:学生能注意用 ABC 表现对文本的
23、理解和感受。A.语气 B.语调 C.节奏 D.语音25.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要求学生阅读并学习讲述 ABD 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A.革命领袖 B.革命英雄 C.革命伟人 D.爱国志士26.第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ABC在表达中的作用。A.关键语句 B.标点符号 C.图表 D.修辞手法27.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中汉字的意思,能辨识 A 、 B ,纠正 D 。A.同音字 B.形近字 C.多音字 D.错别字28.教师要根据 A 、 C 和 D 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
24、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A.课程目标 B.课程评价 C.课程内容 D.学业质量29.教师要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 A 和 C 。A.连续性 B.递进性 C.差异性 D.多样性30.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应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 B 为主,第四学段以 C 为主。A.观察、走访、调查、研究 B.观察、记录、参观、体验 C.设计、参与、调研、展示 D.参与、组织、研讨、交流31.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AC。A.文以载道 B.立德树人 C.以文化人 D.文化自信32.学习情境的设置
25、要符合核心素养 C 和 D 的一般规律。A.全面培养 B.导向引领 C.整体提升 D.螺旋发展33.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 A 。A.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好奇心 C.想象力 D.求知欲34.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中指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能根据字形推断字音字义,并借助 B 和 C 验证自己的推断。A.想象 B.语境 C.工具书 D.联系生活 35.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明确规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 A 、 B 、 D 试题。A.探究性 B.开放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36.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 A 、 C 和 D ,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特点。A
26、.时代性 B.开放性 C.典型性 D.多样性37.创设情境,应建立 A 、 B 和 C 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A.语文学习 B.社会生活 C.学生经验 D.学习内容38.过程性评价包含以下原则,即 ABCDE 。A.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 B.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 C.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 D.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E.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39.考试命题应以 A 为载体。A.情境 B.任务 C.生活 D.实践40.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包含_ABC_几个方面。A.坚持素养立意 B.坚持依标命题 C.坚持科学规范D.坚持综合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