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九上第故乡同步练习班级_姓名_学号_一、基础达标(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x。(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
2、汉字。(3分)阴晦( )xio( )索心x(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1分)(3)文中“禁不住悲凉”中“禁”的意思是“_”,“佳处”中“佳”的意思是_。(2分)(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_2.文常填空:故乡选自_,作者_,原名_,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散文_。(4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萧条冷落,缺乏生机,不热闹)B.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无缘无故地)C.我愕然了。(害怕的样子)D.也不愿意都
3、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放纵,放任,任意胡为)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B.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C.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5.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C.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种不可名状的怜惜之情涌上心头。D.那是一张
4、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B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C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贝背D“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
5、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A. B. C. D.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主要是因为已是冬天,触景生情。C文中“闰土”的着墨最多
6、,因为“闰土”的命运就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如二十多年前后的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等,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二、阅读理解(26分)(一)阅读故乡片段,完成9-12题。(10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
7、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独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9.三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_10.在画直线的句子中,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3分)_11.“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2分)_12.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3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约定孙道荣“咚,咚
8、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她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门却没有立即打开。这可是少有的,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她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咚,咚咚咚,咚咚”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她就会有一件快递,都是网上买的东西。他很惊讶,她都那么大岁数了,竟还是个网购达人。她家住四楼,按照快递的习惯,一般都是将包裹送到楼下,摁门铃或打电话,让货主自己下来取。第一次来送快递时,他摁响门铃,告诉她是送快递的,让她下楼来取。她慢腾腾地告诉他,自己岁数大了,上下楼不方便,能不能麻烦他送到楼上来。听声音,很苍老。他犹豫了一下,
9、答应了。他“蹭蹭蹭”一口气爬上了楼,气喘吁吁地敲门。他很急,还有好多快递要送呢。她打开了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签了单。看到他一脸汗水,她对他说,进来喝口凉水吧。他还真渴了,接过她递过来的水杯,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了。跑快递这么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他谢她。老太太说,应该我谢你,以前别的快递员,都只送到楼下,只有你肯帮我送上楼。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楼。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个老小区,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门,她是不开门的。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她笑着说,有了这个暗号,就安全了。他和老太太
10、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递上楼,老太太都会让他进屋来坐一会,休息一下。他也实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调整一下。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他虽然进城打工好多年了,但除了偶尔和几个也是打工的老乡聚聚外,他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每天,除了站在楼下喊“某某,快递到了”,他很少说话。他和老太太却能说上几句。他在送快递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新鲜事,他都会讲给老太太听。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她也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在这个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节奏地敲门。他有点担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门打开了。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说,是我母亲的,她前几天去世了,
11、我代签吧。他怔住了。中年人请他进屋,说,我听母亲提起过你。他还没缓过神来。上次来送快递,老太太还很精神啊。中年人将他领进一个小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堆满了包襄,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都是他亲手送过来的快递。中年人将刚刚签收的那件快递,也放进柜子里。转身对他说,这些东西,都是母亲从网上买来的,其实,她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那,那她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他大惑不解。中年人摇摇头,我也不懂。还有一件奇怪的事,这些包裹上贴的快递单,后来都是你们快递公司的。没有任何别的一家快递公司,这说明,母亲在网购时,只选择由你们快递公司送达的店铺。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这些年,我光顾着
12、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兄弟,谢谢你!他的眼眶也湿了。13. 本文围绕“约定”写了一系列的内容,请根据故事发展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4分)(1)快递员帮老太太把快递送到家里;(2)_;(3)_;(4)老太太去世了,“约定”背后的事让人感慨不已。14.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太太的形象。(4分)_15.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使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将故事的结局放在开篇,使读者产生悬念,引人入胜。B.“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与上文“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相照应。C.小说写快递员与老太太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温
13、情,这温情温暖了老太太也温暖了快递员。D.中年人的出场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E. 最后一段“他的眼眶也湿了”,写出快递员被中年人的孝心所感动。16. 文章三次描写快递员敲门,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_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30分)1(8分)(1)hu 萧绪 (2)蓬隙篷隙(3)禁受,耐得住 美,好的(4)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解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表反问的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故画线句应改为“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
14、乡”。2.(4分)呐喊 鲁迅 周树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3分)C 【解析】愕然:吃惊的样子。4.(3分)C【解析】A.拟人。B.比喻。C.虽然有比喻词“像”,但是句中是把他的眼睛和他父亲的作比较,不是比喻。D.夸张。5.(3分)C【解析】A.抑扬顿挫: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来描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使用错误。B.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C.不可名状:无法用言辞形容。使用正确。D.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据此,答案为C。6.(3分)C【解析】A选项“便向着我说”后面冒号改为逗号;B选项“三四”中间不要顿号;D选项“他就是水生”后面逗
15、号改为问号。7.(3分B【解析】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所以排除A、D。与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所以排除C。8.(3分)B【解析】“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主要是因为故乡的衰败、丧失活力。二、阅读理解(26分)(一)阅读故乡片段,完成9-12题。(10分)9.“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2分)10.第一个“辛苦”指的是“我”,在当时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知识分子;第二个“辛苦” 指的是闰土,是一个辛苦民众的代表;第三个指的是杨二嫂是一个典型的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3分)11.
16、“新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消除封建思想意识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分)12.“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变得衰败,人情变的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和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6分)13.(2)老太太和快递员约好独特的敲门声。 (3) 老太太邀请快递员进屋聊天。 【解析】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第一空:根据“此后,每隔几天”一段的内容可知,快递员与老人熟识以后,因为小区治安不好,两人就约定了敲门的独特信号,老人认为这样的话,就安全了。可概括为:老太太和快递员约好独特的敲门声。第二空:根据“他和老太太很快
17、就熟悉了”一段的内容可知,老人与快递员很快熟悉,有时他会进老人的屋里坐坐,喝杯水,与老人聊天,说些新鲜事。可概括为:老太太邀请快递员进屋聊天。14. 孤单寂寞;渴望被人陪伴;关爱他人,善解人意;慈祥。(符合内容逻辑即可)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些年,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知老人是一个孤单寂寞的人。根据文本中老人请快递员进屋,让他喝水,与他聊天,可知她是一个渴望被人陪伴的人。根据她快递员进屋,看快递员渴了,给他倒水喝,可知她是一个关爱他人,善解人意的人。根据“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她也
18、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可知她是一个慈祥的人。15. AE 【解析】A本文运用“插叙”的写作顺序,“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运用插叙的手法,回忆了快递员与老人结识的经过,介绍了两人从陌生到熟识,约定敲门信号的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E根据末段“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人都没有”可知老人的儿子并不是孝顺的人。“他的眼眶也湿了”是因为老人去世而伤心,也是因为老人晚年的凄凉孤单而落泪;故选AE。16. 照应文章的题目“约定”表现快递员对老太太的关心;为下文写老太太的去世做铺垫。(意思正确即可。)【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她笑着说,有了这个暗号,就安全了”可知这一独特的敲门声是两人约定的一个暗号。与题目“约定”相照应。这个独属于两人约定表现了快递员的善良和对老人的关心。以前用这种暗号敲门老人都会开门,现在敲了几次却无人应答,老人可能有什么意外情况,所以对于敲门声的描写也为下文老太太去世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