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时空定位】【单元知识框架】【单元探究】一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
2、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学习重难点】本节重点: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本节难点:工业革命对当今中国工业化的启示。【知识梳理】一、工业革命的背景(一)工业革命的概念:由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其实质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二)发源地:英国(三)首先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条件:1、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2、经济条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圈地运动:称为“羊吃人运动”,是一种资
3、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原料、资金和国内市场。】3、对外方面: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5、人才条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6、直接原因:手工生产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归纳: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条件可能性劳动力圈地运动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圈地运动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必要性市场殖民扩张获得海外市场;圈地运
4、动扩大国内市场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把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部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2)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3)主要成果阶段部门机器和技术发明历史意义第一阶段(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棉纺织业革命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飞梭水力织布机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 生产织工厂出现(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第二阶段(动力与交通运输革命)动力革命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
5、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交通运输革命19世纪初,汽船(美国富尔敦发明)、火车(英国史蒂芬孙发明)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时代完成阶段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2)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2、主要成就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便捷的动力,汽车、飞
6、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产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新活力。3特点(1)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技术生产)(2) 几乎在主要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3) 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工业化各国经济空前繁荣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3、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
7、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4、社会生活: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人民生活改善,休闲娱乐兴起,文化素养提高,妇女地位提高,人口显著增长。5、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问题。6、世界影响:改变世界面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注意点】1、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三次变化(1)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2)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2、世界市场形成形
8、成过程(时间、主要事件、特点):开始形成:16到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暴力掠夺。 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到19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与国际贸易中心。对外要求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列强要求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拓展解难】一、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家英国多国并举科技作用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发明主要依靠工匠的经验积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明多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经济结构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成为主导部门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
9、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生产组织形式以工厂制(机器生产、较为集中)为组织形式, 取代手工工场进入大企业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工业动力蒸汽动力电力、内燃机能源煤电、石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采煤业、铁路运输业等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对外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交通工具火车、汽船汽车、飞机通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垄断主义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共运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格局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形成
10、“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欧洲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殖民扩张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对中国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输出资本逐步占主导,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运动二、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1、为什么说是一次技术革命?(1)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发展到
11、工厂(3)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2、为什么说是社会革命?(1)改变了阶级结构:社会日益简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3)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三、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2、,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类的民生)的角度看,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同时,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四、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项目一二三
13、四新航路的开辟一大目的:寻找贵金属黄金两条航线: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亚洲三大条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理知识四大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殖民扩张一个世界霸主:英国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夺取世界霸权两大世界影响:对欧洲,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亚非拉地区,造成贫困落后三大殖民争霸战争:英国与西班牙;英国与荷兰;英国与法国四大殖民扩张手段:抢占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当地居民;从事黑奴贸易工业革命一个带头国家:英国一项核心技术:蒸汽机两大变革:生产技术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生产关系,从手工工场到工厂三大扩张利器:坚船利炮;廉价商品;交通运输工具火车、轮船四大影响:自由资本主义
14、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个时代:电气时代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进行;部分国家交叉进行四点成就: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工业产生。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4、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六、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帝国
15、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3、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潮、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出现了新高潮。七、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迈进。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继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3、充分利用本国市场。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
16、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学习重难点】本节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以及马恩对它们的继承和超越。本节难点: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的理解。【知识梳理】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一)早期工人运动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 现。(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没有改善,政治权利有限;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2、目的
17、: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3、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4、代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5、意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6、教训: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二)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1、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2、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1825 年,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3、评价: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
18、.创立人: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2.条件:(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条件: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4)理论准备:马、恩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5)革命实践:18461847 年间,马、恩建立共产主义者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加入了“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3、诞生标志:1848 年2 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恩起草同盟纲领。
19、)4、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5、意义: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二)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马、恩活动。1、1848年回到德国,参加并支持1848年欧洲革命。2、1867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巨
20、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意义: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意义: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1) 理论上: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 实践上: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3)组织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
21、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 第一国际。(1)成立: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2. 巴黎公社(1)建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2)措施:角度革命措施作用和意义政权建设方面机构建设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民主制度公职人员任免: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人民公仆形象:所有公职人员的
22、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军队警察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3)结果:1871 年 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扼杀。(4)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性质);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注意点】1、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 从空想到科学,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 从理论到实践, 巴黎公社的建立;(3) 从理想到现实, 十月革命的胜利;(4)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
23、国家的建立;(5) 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9 世纪中期,世界上出现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美国南北战争、俄国 1861 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等;(2)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如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法国巴黎公社、第一国际建立等。(3) 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概括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3、 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解难】一、总结: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工人阶级斗争的
24、特点。以经济斗争为主。具有很强的自发性,没有严密的组织性。斗争方式简单,没有明确的斗争方向。二、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三、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只有改变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公有制正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四、认识:巴黎公社的特点。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形势下爆发的。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3、意义的深远性: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4、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一个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五、总结:国际工运发展概况。时间事件影响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台,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标志由空想到科学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工人意识到需要由分散走向联合1864年第一国际工人运动由分散走向联合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标志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由理想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