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高考复习人教版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核心知识点考点汇编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考点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区别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表现强调性能、质量、服务、实用等强调成本、价格、时间等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它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它是商品的非本质、非特有属性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
2、有属性能否量比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由于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量的比较对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意义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即给商品生产者价值补偿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让消费者使用商品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知识拓展】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分析国家、企业、消费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质量?(1)国家
3、: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2)企业: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实现价值,获得利润,为此必须让渡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重视商品的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高,才能赢得市场,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3)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差,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消费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财
4、产安全。【货币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演变与产生】【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
5、,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2)信用卡和外汇【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
6、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与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7、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
8、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3、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消费的类型】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
9、: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是理智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生活】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
10、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4、生产与经济制度(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
11、性作用。【发展生产力】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
12、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措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依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有制经济】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
13、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措施: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
14、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非公有经济】构成: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5、企业和劳动者(1)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地位:企业是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
15、民经济的细胞。责任: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组织形式。【公司】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股东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区别: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主要的区别。机构:股东会和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总经营和助手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法人治理、科学管理,激发公司的活力。【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
16、产品;实行公司制改造,增强企业的效率和活力;实现兼并重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企业重组】企业兼并联合破产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与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竞争力;企业破产,清理僵尸企业,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使用效率。(2)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得到尊重。【就业】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势: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劳动者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7、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完全相适应,就业形势严峻。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劳动者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创业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艰苦创业精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原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
18、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措施: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企业要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劳动者要签订劳动合同,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6、投资理财的选择(1)商业银行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性质: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存款是基础业务,贷款是主体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作用:
19、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对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可以获得利息收入,活期储蓄流动性较强利率较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利率较高。利息 = 本金 * 利率 * 存期。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适量增加货币供应,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2)投资理财的方式【投资理财的渠道】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购买股票高风险的投资;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措施。【股票】性质:股票是股份有
20、限公司发放给股东的股份凭证和所有权证书。流通性: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股金,但股票可以流通买卖。收益与风险:经营股票的收益来自企业盈利的股息分红,来自股票价格上涨的差价;经营股票的风险来自企业亏损破产,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稳定性。意义:建立股票市场,可以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发展。【债券】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国债 < 金融债券 < 企业债券。流通性:国债 > 金融债券 > 企业债券。现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发行国债,用财政赤字的手段,加大支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商业保险】含义:商业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签订
21、保险合同,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区别: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体现居民与政府的关系,具有强制性,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保险;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体现居民与企业的关系,自愿协商,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3)投资理财的原则兼顾收益与风险;兼顾多元与重点;兼顾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兼顾自己的经济实际与理财特长。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
22、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
23、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公平】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24、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效率与公平】含义: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处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
25、止收入分配悬殊。8、财政与税收(1)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渠道: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税)、利润收入(利)、债务收入(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和最重要来源。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如果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类型:按具体用途财
26、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意义: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家职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收支关系】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形势:国家应根据经济形势,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目前,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加大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财政的作用】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
27、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
28、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税收【征税】含义: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法: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种类:我国税收分为五类二十多种: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税);财政税(契税、房产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和偷漏税行为,我国正在实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所得越高
29、纳税越高、所得越低纳税越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纳税】原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时必须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要追缴税款,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原因:为了解决人的需要的多样性无限性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社会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
30、种基本手段,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家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会: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市场秩序】
31、原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措施: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维护市场准入、竞争、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经营是无形资产,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措施:国家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
32、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宏观调控】原因: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
33、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税率)和货币政策(利率)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
34、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
35、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措施: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
36、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37、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38、裕方向不断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措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39、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内涵】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
40、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利弊】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态度】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
41、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2)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积极作用: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最重要的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一带一路”: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举措。为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政府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沿线各国交
42、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措施: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
43、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必修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精编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一)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
44、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知识拓展:(1)国家性质的含义: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
45、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而人民不包括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 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权利是法律概念,权力是政治概念。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最广泛的民主: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46、;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知识拓展: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
47、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知识拓展: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
48、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注意:选举权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领导人的权利,也不是选举村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的权利。(2)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注意:自由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绝对的自由。(3)监督权。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