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809644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说课稿说课稿 一、一、 教材教材分析分析 (1)本框的主要内容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第一框。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比较中,引出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的概念、关系;第二目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第三目指出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本框在全书中的地位 生活与哲学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 周围的世界,而没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讨论。 因此,第四单元首先要讲清楚的一个内容就是社会历史观。 本框属于社会历史观的重点内容,主要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的基本观点, 目的是为下一框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为下一课讲人的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准备。 二、学生学情分析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在第二、三单元系统地学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 和辩证法,这为他们学习本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本框要运 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用发展、矛盾的 观点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急发展趋势。 人类在自然观上容易坚持唯物主义,但是在历史观上往往容易陷入唯心主 义。高二学生同样面临着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难题。 三、三、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思想 1、遵循“以生为主,还学于生”的

3、新课程核心理念,坚决贯彻“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导向作用。教师不直 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 知识、解决问题。 2、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教学中,所举 事例力求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遵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资 源,一种手段,避免以本为本,照本宣科。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展示案例、图片等,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展了教学空间,又节约了时间,丰富 了教学内容,从

4、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识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 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运用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 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 精神文明建设;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

5、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 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 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 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

6、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五、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六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阅读法、讨论法、启发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话题。指出历史唯物主 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十一课就是学习历史观。学生自主阅读本框 内容。 设计意图: 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和教材的编排思路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自主阅读,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获得初步的印 象。 (2)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社会存在与

7、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这是本框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探究思考问题:这些错误 的、歪曲的意识有没有客观的现实根据。通过探究思考,学生领悟到社会存在决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案例一案例一:有一天,孩子妈妈问我儿子,爸爸叫什么名字?儿子就说:唐应军 (他一定不知道怎么写法,他今年四岁)。她又问:“军是什么军。”他答:“军 刚的军。”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小子又在创造什么新字了!我就问:“军 刚是什么军刚?”他居然说: “军刚就是金刚葫芦娃的军刚。 ”他把“金刚”当“军刚” 了。原来,他用他用他自己

8、非常喜欢看、非常熟悉的动漫片葫芦娃来理解、 同化我的“军”字。 案例二案例二: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 于是向青蛙询问 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 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牛头变成了鱼头,牛尾巴变成了鱼尾巴,牛身上长满了鱼鳞和鱼鳍。 第二步第二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探究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国人仍然对日全食有迷信的看法,甚至这种迷信思想影 响到我国的股市? 对彗星的许愿为什么催生了美国著名的“2061 计划”? 通过探究思考,使学生领悟到社会意识对

9、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性原理。 材料一材料一:我国古人不知道日全食发生的原理,把日食看作一种超自然现象, 看作某些即将降临的灾难的先兆,认为日食是老天对人间的“严正警告”,要“日 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在典籍中看到大量日食 发生后的帝王行为。但是今天我们仍有人对日全食抱有迷信的看法。去年 7 月 22 日出现了出现了 5 分钟的日全食。但据新华社记者了解,目前在部分股民之 中流传一种迷信的说法,一旦发生日全食现象,可能会影响股市下跌。甚至有人 认为,日全食当日可能会成为大盘下行的拐点。该观点在股市里

10、很有市场。 材料二材料二:1985 年,地球的老朋友哈雷彗星如期而至,美国人在那年认认真 真地许下了一个愿:76 年后,也就是在 2061 年哈雷彗星下一次光临地球时,所 有能看见这颗彗星的美国人,都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 1985 年,那些能于 2061 年再次看到哈雷彗星临近地球的孩子们,正准备开始他 们的学习生涯,因此,美国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 这就是著名的美国 2061 计划的由来。而美国在 2000 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 养水平的比例已经为 1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这是本框的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两步。 第第一步一步,在多媒

11、体屏幕上显示相关材料。组织学生探究思考问题:为什么嫦 娥奔月在古代只是一个美好的神话梦想?通过探究思考, 使学生领悟到生产力与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材料一材料一:“嫦娥奔月”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故事,也寄托着中国人奔月的梦想。 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 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 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 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 也是由此形成。 表

12、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 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材料二材料二: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指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 了能研制生产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完整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 具有能发 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网, 具有多种卫星应用开发系 统和空间科学研究体系等。 这些条件为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 基础。根据国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基本原则为:统筹规划,远近结合, 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综合分析国际上月球探测已经取得的成功,以及世界各国 “重返月球”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考虑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 整体发展战略,工

13、程将按照“快、好、省”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月 球探测卫星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各分系统也基本采用其它卫星的成熟技 术。 运载火箭利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可以满足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的要求。我国 现有的 S 波段航天测控网在 VLBI(甚长基线干涉)天文测量网的配合下,可以完 成首期月球探测和测控任务。中国科学院初步具备了月球探测数据的接收、处理 和解译能力。 第二步第二步, 在多媒体屏幕上播发相关视频和显示相关材料。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并联系中国近 30 年的经济发展探究思考问题: 为什么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邓小平 说,中国不必上月球,而事隔 30 年后,中国花 14 亿巨资让“嫦

14、娥”奔月?通过探 究思考,使学生领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播发视频:“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节选 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视频资料) 材料一材料一: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但它的指导思想是 非常明确的。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邓小平就说过,中国不参加太空竞赛,现在 不必上月球,要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卫星上来。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 中国航天这些年一直走得很稳健。实践证明,中国要以国民经济能承受的限度来 发展航天事业。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是因为国际环境恶劣;但现在,我国航 天的发展要依靠经济的持续繁荣,依靠人民的富裕。 从国外载人

15、航天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国情出发, 我国从技术要求和成本投入 都相对较低的飞船起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材料二: 探月计划也考验着各国的经济实力。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耗资 255 亿美元。美国航天局 2008 年初期再次登月项目整体预算则达 1040 亿美元; 俄罗斯探月计划是一个开放的计划,俄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以减少本国的资金压 力。俄每年的宇航预算 6 亿美元,一半的经费还用在维持国际空间站的运用上, 探月的经费明显不足;中国“嫦娥”工程第一期总投资约 14 亿元人民币。整个探 月工程预算百亿元人民币。自行研制的月球车,样机造价 800 万元;长征三号甲

16、运载火箭,研究耗资几亿人民币。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本部分不是本框重难点,略讲。 结合事物发展、矛盾的观点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两种实 现途径。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教学总结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社会力状况的规律。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17、,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课堂练习 1.(2010 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 32 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2.(2008 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 34 题,多选)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008 年 3 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 大部门”的政府组织机 构

18、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C 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 完善 3.(2010 年高考政治全国卷第 38 题第 3 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2008 年宝钢遇到授产 30 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人士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 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 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巍然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设程等主题,自主 确定技术创新课题 5576 个,提出合理化建议 161656 条。其中 142380 条被采纳, 实现经济效益 10.588 亿元。 20

19、09 年 1 至 5 月, 宝钢销售收入 715 亿元, 利润 27.3 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说明为什么药“尊重劳动”。(1 0 分) 参考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3 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 位的要求;(2 分) 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2 分) 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 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3 分) 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恰当,教学过程详略得当,教学 过程流畅。教师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和生活故事,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 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 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人教版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说课稿:11.1 说课稿:社会发展的规律.doc)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