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沁园春雪部编 版九 年 级 上 册 第 一 单 元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2.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哪些诗句能描绘你心中的雪景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新课导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新课导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新课导入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新课导入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
2、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新课导入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写作背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该词迅速在人民当
3、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写作背景“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柳亚子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写作背景 也称长短句,兴起于唐,盛行于宋。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一首词的字数、韵律、平仄、声调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又称为词牌。词人依照词谱填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后面。一
4、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知识链接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知识链接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折 腰 成吉思汗 今 朝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妖 娆mngtoxn sozhsh zhoyo rohny 字词梳理字音字形字词梳理词语释义娇艳美好。妖娆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折腰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妆素裹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风骚注意:1.
5、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2.正确把握语速、语调、顿挫节奏、轻重音节奏。(加下划线的字词重读)朗 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朗 读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整体感知描写了北国雪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纵论历史人物。抒发作者的抱负。1.词的前三句有什么表达
6、效果?2.哪个词引起对雪景的描述?这个词有什么作用?3.赏析你认为有特色的语句。4.体会上阕中表现的作者情感。细读分析用批注法分析上阕,小组内交流研讨,并思考以下问题。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天雪地,广袤无垠,辽阔博大前三句总写雪景,创造了广阔博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写地面,凝然安静写天空,雪姿轻盈细读分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统领下文,引起对雪的描绘。有登高远眺之意,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意兴。照应“雪飘”,“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
7、烈。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细读分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视觉因素,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生机勃发。拟人。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给人一种前途光明之感。细读分析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字可以看出。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须晴日,
8、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细读分析细读分析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末尾三句的景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细读分析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能把雪景写得如此雄伟壮阔,可见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江山如此多娇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实写)(以动写静)(虚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写景、抒情)上阕小结第二课时小组协作,用批注法分析
9、下阕,可从以下角度思考:1.下阕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诗人用哪个字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总的评价?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3.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细读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揭示了英雄奋斗的动机。反映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过渡作用:展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细读分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总领下文,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又有批判之意。措辞极有分寸,不是一概否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
10、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略带嘲讽,表现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知文治的形象。细读分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细读分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引入论述具体评论:“惜”歌颂时代英雄:“数”歌颂无产阶级英雄议论、抒情下阕小结 运用了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千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作者视野的辽阔。细读分析1.“千
11、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惟”指“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2.“惟余莽莽”中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细读分析品味语言 “顿”指“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因结冰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这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细读分析品味语言 不能。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在空间上眺望千万里,是登高远眺;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1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看”和上面的“望”能否互换?细读分析品味语言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上片写景 寓情于景 热爱祖国山河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充满自信的情怀下片议论 寓情于议 评说历代英雄人物细读分析品味语言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细读分析写作特色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成了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遭受的境遇不同,特别是胸怀的不同所造成的。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2.下面这首毛泽东所写的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与沁园春雪相比有何不同。1930年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