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体发展的全面总结与全面革新杜甫对诗体发展的巨大贡献登高风急天高猿啸衷,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絮霜鬓,潦倒此停浊洒杯.序言序言 我国古代诗体的种类发展到盛唐已经相当完我国古代诗体的种类发展到盛唐已经相当完备,四、五、六、七、杂言,古体,近体,备,四、五、六、七、杂言,古体,近体,律诗,绝句,乐府,应有尽有,纷繁多样。律诗,绝句,乐府,应有尽有,纷繁多样。盛唐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基本没有盛唐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基本没有超出它的范围。经历一代又一代诗人不懈超出它的范围。经历一代又一代诗人不懈的艺术实践,所有这些诗体在
2、艺术上都已的艺术实践,所有这些诗体在艺术上都已经成熟,在题材内容、经成熟,在题材内容、表现技巧,音韵规律、遣词造句等等各方表现技巧,音韵规律、遣词造句等等各方面积累起非常丰富的经验。面积累起非常丰富的经验。如何总结这些创作经验,建立新的艺术规范,更重要的,如何在这种“极盛难继”的局面下进一步推动各种诗体的改革和发展,显然,已经成为当时的一项不容回避的艰巨任务。这一任务,由生活在盛唐、中唐之交的艺术巨匠杜甫完成了。杜甫生平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3、别无家别)。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诗歌创作。他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赢得了“诗史”“诗圣”的崇高赞誉。在我国古代诗体的发展中,他无可辩驳地占据着承前启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杜杜甫甫承前承前启后启后批判继承前代遗产批判继承前代遗产“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专”(元稹(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墓系铭并序)进行各种诗体的
4、革新,带来从题进行各种诗体的革新,带来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从音韵格律材内容到表现手法,从音韵格律到遣词造句的一系列变化到遣词造句的一系列变化“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不变、天下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不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之能事毕矣。”(东坡集东坡集卷二十三)卷二十三)杜甫在诗体发展中的贡献一一 避熟就生避熟就生 另辟蹊径另辟蹊径杜甫对古体诗和乐府诗的变革杜甫对古体诗和乐府诗的变革二二 锤炼提高锤炼提高 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杜甫对近体诗的建设杜甫对近体诗的建设一一 避熟就生避熟就生 另辟蹊径另辟蹊径 杜甫对古体诗和乐
5、府诗的变革杜甫对古体诗和乐府诗的变革 杜甫在对前人创作经验广采博收的同时,不落窠臼,避熟就生,从而使古体诗别开生面。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题材的融汇与创新 第二 以议论入诗 第三 把散文的句法、章法引进诗歌 第四 用拗句避律 题材的融汇与创新题材的融汇与创新 五言古诗 五古题材相当广泛,杜甫将众多题材统统纳入五古之中,叙述身世,眷恋友朋,议论古今,描绘山水,简直无施不可。他还常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下颚经、议论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那样的鸿篇巨制,从而使得这种体裁的艺术功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七言古诗 杜甫以前,七古题材一般仅仅围绕个人遭际抒发感慨。杜甫的七古
6、有了很大超越,最突出的是他用七古来写时事,发表政论。如洗兵马等,还有用七古写书法、绘画、舞蹈,如李潮八分小篆歌等。都是前所未有的。以议论入诗以议论入诗 诗歌是长于抒情的文诗歌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以往的诗歌很少体,以往的诗歌很少有议论成分。而杜甫有议论成分。而杜甫开始有意在一些五七开始有意在一些五七言古诗中大发议论。言古诗中大发议论。杜甫杜甫“以议论为诗以议论为诗”,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方法,为古体诗后来方法,为古体诗后来的发展开启了新的门的发展开启了新的门户户。把散文的句法、章法引进诗歌 杜甫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打破常规。在他的五言古诗杜甫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打破常规。在他的五言
7、古诗中,有时出现中,有时出现“一四一四”式的句子:式的句子: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北征 而在他的七言古诗中,有时甚至出现如下的诗句:而在他的七言古诗中,有时甚至出现如下的诗句:重为告曰: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桃竹杖引 “慎勿”之后三句,拗折盘梗,全不合习见的朗读节奏,显然更接近散文的句法。在章法上,杜甫的古体诗也向散文取法。他常常一反常在章法上,杜甫的古体诗也向散文取法。他常常一反常见的谋篇布局之方,虚虚实实,正反变化,转接无象,见的谋篇布局之方,虚虚实实,正反变化,转接无象,然而又无不意脉贯通。如然而又无不意脉贯通。如醉时
8、歌醉时歌、戏题王宰画山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水图歌等。等。用拗句避律 杜甫创作了许多不入律的古诗。相比王维、高适、岑参等出于冲破清规戒律之后的一种自由自在的创作,杜甫的不入律却是出自匠心的安排。拗句的使用是最好的说明。以杜甫的岁晏行为例。这首诗,从字面看,没有一联使用对偶,从平仄看,十八句有十六句使用了拗句。这些拗句具有与律诗句调完全不同的四种三字尾: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这种写法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诗人,他们竞相效仿,只是这四种三字尾特别是三平调竟成为平仄原来基本上是自由的古体诗的专有形式。在韵法上,杜甫也有意识地改变了律化古风平仄互转的老规矩,或者一韵到底,如哀王孙等,或者至末章方转,
9、如李潮八分小篆歌等。自此,不入律的与入律的两种古体诗便犹如一泾一渭,界限分明,在以后的发展中并行二不废。杜甫的艺术独创性同样体现在乐府诗上。杜甫突破古老传统,直接从现实中提炼题材,开始“即事名篇”,用新题去反映时事。如他用悲陈陶反映官兵在陈陶斜之役中被安史叛军大败的事实,表达内心的无比哀痛,等等。如果说李白的乐府诗代表了古题乐府时代的结束,那么,杜甫的乐府诗则标志着新题乐府时代的开始。杜甫对近体诗的建设杜甫对近体诗的建设二二 锤炼提高锤炼提高 开拓创新开拓创新 近体诗中,杜甫在七律上的贡献近体诗中,杜甫在七律上的贡献最为卓著。最为卓著。杜甫是诗歌史上写作七律的第一杜甫是诗歌史上写作七律的第一大
10、家,现存七律一百五十一首,大约大家,现存七律一百五十一首,大约占其全部诗作的九分之一。他多方面占其全部诗作的九分之一。他多方面地完善了这一诗体。地完善了这一诗体。一一 开拓了七律的题材领域开拓了七律的题材领域 二二 提高了七律的艺术水平提高了七律的艺术水平 三三 发展了长律发展了长律 四四 创立了拗体律诗创立了拗体律诗开拓了七律的题材领域开拓了七律的题材领域 杜甫改造了七律应制诗的性质,把杜甫改造了七律应制诗的性质,把它用于各个方面,举凡时事政论、它用于各个方面,举凡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山川景物、身世怀抱、风土人情、山川景物、文物古迹无不可以通过七律加以表文物古迹无不可以通过七律加以
11、表现,他那忧时悯乱的情怀和漂泊无现,他那忧时悯乱的情怀和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借助这种精严的诗依的身世之感,借助这种精严的诗体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完全有理体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完全有理由说,七律到杜甫手里,境界始大,由说,七律到杜甫手里,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功感慨始深,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功能。能。提高了七律的艺术水平提高了七律的艺术水平 精细稳贴,且笔力雄健,气势飞动,沉郁顿挫,风格鲜明。例如登高。全篇对仗,字烹句炼,格律谨严,形式上已达到无懈可击的境地。诗中景象:急风、高天、啼猿、飞鸟、落木、长江、,构成一种雄浑悲凉的意境,和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互相映衬交融,形成了震撼人心的
12、艺术力量。像这样“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的佳作,在杜甫集中不乏其例。杜甫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把七律的艺术水平提高到空前的高度。长律也在杜甫手中获得发展长律也在杜甫手中获得发展 初盛唐长律一般不过十韵左右,至杜甫,则面貌改观。长的达到三十韵、四十韵,甚至一百韵(秋日菱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波澜壮阔,雄赡闳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创立了拗体律诗创立了拗体律诗 拗体律诗的创立是杜甫对近体诗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甫,对于音韵的辨析和诗律的运用达到了细如毫芒、炉火纯青的境地,他的律诗大都严守绳墨、字调句谐。为了避免千部一腔,他在一部分律诗中也力矫圆熟,有意突破平仄常格,做成拗体。如送远: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这首拗体五律,写战乱之中送别朋友的沉痛之情。在律调中加入一些拗字,造成一种拗折奇峭的音调,使诗中那种郁塞难平的情感得到更有力的表现。拗体律诗的创立,充分显示了杜甫非凡的艺术胆力。其意义在于打破律诗常规,在和谐圆润的形体制。他用五、七言律诗写了许多组诗,其组诗题材丰富多彩,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至于七言律诗,则属于杜甫首创。代表作有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等。杜甫的组诗内容深厚、艺术完美,后世几乎无人能够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