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二、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
2、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四、教学流程首先是游戏激趣
3、,揭示课题。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摸一摸,学生很快就能摸出圆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得窍门,引出课题,也让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新授部分中首先是认识角,我通过指角、抽象角来让学生初步感受角,又通过摸角、画角来让学生了解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接着是让学生来介绍角,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介绍完后是关于角的儿歌的朗读,儿歌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这部分教学之后是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判断是否是角,如果是角指一指顶点和边,这道题是通过反例对比,让孩子明确,要确定是否是角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要有顶点,2、要有两条直直的边。第二道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二题,找一
4、找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也是对判断是否是角的巩固。第三道练习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的变形,目的是了解是几变形就有几个角。之后是让学生用材料做角,在创作角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是否真的认识角做一个检验。整个过程是逐层递进,让学生在指一指、摸一摸、画一画、读一读、做一做中初步认识了角。接下来是认识角的大小,通过活动角的操作,知道角有大有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明确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随后出示两个大小分明的角,让学生判断,这时候直接用眼观察即可得到,接着是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让学生思考这时候怎么判断大小,得出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来判断的方法,也就是重叠法。其中将蓝角的边延长再延长,让学生判断,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然后是同桌两人互相比纸做的角,再是和老师的三角尺比一比。两个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理解,之后介绍生活中的例子,感受角的变化无处不在。练习设计是找角游戏,最后的儿歌是将之前的儿歌补充完整,也体现这节课学习内容,最后让学生介绍角是对本节课的回顾和总结。机动题剪一刀谁剩的角多是对部分能力较强同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