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七个习惯概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美国
2、著名教育家曼恩(Horace Mann)曾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句话的后半段我不敢苟同,我相信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但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无比的毅力。太空人搭乘阿波罗11号太空船(Apollo 11),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人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任务一开始的几英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后的几十万英里。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想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若
3、是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实现目标。“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我们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习惯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能危害我们,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不过,习惯或许一时有碍于达成目标,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宇宙万物各循轨道运行,彼此保持一定的秩序,毕竟也都有赖于引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习惯的庞大引力,就能使生活有重心、有秩序、有效率。“习惯习惯”的定义的定义本书将习惯(habit)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知识是理论性的观念,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愿则是“想做”,表示我们
4、有付诸行动的愿望。要培养一种习惯,这三项要素缺一不可。假设我与同事、配偶或女儿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我总是只愿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肯倾听。除非我有心改善人际关系,设法了解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否则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必须聆听。即使知道了,也不见得明了该“如何”去倾听。但知道应该聆听,也懂得倾听的技巧,还远远不够。除非我真想听、有这个意愿,否则依然无法养成习惯。因此习惯的培养需要这三方面的配合。前面曾提到,要提升自我必须先从思维着手。思维一旦改变,对外界的看法自然不同,而且又会回过头来影响自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从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努力,突破旧有思维的束缚,使个人与人际关系都能更上
5、一层楼。改变习惯的过程可能很不好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近利,也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知识知识(做什么、为何做)(做什么、为何做)知识知识(如何做)(如何做)意愿意愿(想做)(想做)习惯图图2-1习惯的建立习惯的建立(内在原则与行为模式)(内在原则与行为模式)成熟模式图:成长三阶段成熟模式图:成长三阶段本书所提出的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借着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由依赖而独立,再由独立进而互赖。人类在幼年时期必须完全仰赖他人,经由长辈的引导与养育而成长。但随着光阴的流逝,我们日渐独立
6、。生理、心理、情感与经济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直到有一天终于能够完全自立。但这并不表示成长就到此为止。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宇宙万物唇齿相依的关系。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整个大自然共享着一个生态体系,个人无法离群索居。大凡人类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就是明证。由婴儿以致于成人,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只不过成长涵盖许多层面,例如生理上发育完全并不意味着心理或情感同样成熟。相同地,生理上有缺陷,也不代表心理不成熟。所谓“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依赖(dependence)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
7、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使怪罪于你。独立(independence)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如果生理上无法自立,例如身体有残缺,便需要别人的帮助。假使情感不能独立,价值观与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个人便失去价值。若是知识上无法独立,就得依赣旁人代为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相反地,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畅所欲为;心智上独立的人可
8、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由此可见,独立比依赖成熟得多,不过独立并非个人成长的极致。只可惜当前的社会价值观将独立奉为圭臬,大多数励志修身的书籍与文章都过分强调独立,仿佛沟通、团队精神并不重要。其实这多半是对依赖观念的矫枉过正,为避免受制于人而反抗。至于互赖的观念则经常受到误解,很多人把它跟依赖混为一谈,无怪乎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为了自私的理由,抛弃妻子,不负责任,却都假借独立的名义。有些人虽宣称要“摆脱桎梏”、:追求解放”、“坚持自己的权利”、“做自己的事”,其实这种行径正暴露出若干摆脱不掉的依赖心理,他们情愿让他人的
9、缺失左右自己的情绪,或是总把自己的遭遇怪罪于外界的不公平。当然,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确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依赖心态是个人成熟与否的问题,与环境无关。即使客观条件再好,有人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人,能够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这种境界的确值得追求,但并非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只重独立并不适于人我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一个人若缺乏互赖观念,难以与人相处共事,充其量只能独善其身;永远无法成为出色的领袖或团队的一分子,也不会有美满的家庭、婚姻与团体生活。由此可知,个人无法离群索居,想要独自追求圆满人生,无异于缘木求鱼。互赖是一个相当成熟进步的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给自足,但也了解互助
10、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情感上互赖的人,完全肯定自己的价值,但也承认需要爱、关怀以及付出。知识上互赖的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言之,个互赖的人,能够与人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受,做有意义的交流,也能共享别人的心得。但在此必须强调,只有独立的人才能达到互赖的境界,依赖的人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因此,以下数章讲述的习惯,是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修养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的成功”(Private victory)的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个人的成功一定先于公众的成功,就如同播种、耕耘与收成,次序无法颠倒。就个人而言,则是先内省而后外显。真正的独立是培养良好互赖关系的基础,凭借此基础,
11、我们可以致力于第四、五、六个习惯所插盖的团队精神、合作与沟通,追求“公众的成功”(public victory)。不过,本书如此安排并不表示前三个习惯与后三个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其实它们可以兼容并蓄,我们如此排列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与实践。至于第七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赋予其新生命,督促我们日新又新,永无止境。图22标示了这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以下各章我们仍将谈到这个图表,以及七个习惯如何相互激荡,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有效性有效性”的定义的定义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最合乎效能原则,且效果最为持久。它们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以及吸收最多的正确观念。我对“效能”(effec
12、tiveness)所下的定义是“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PPC balance)。伊索寓言中有则鹅生金蛋的故事,正足以说明这个常遭人忽视的原则。这则故事是说,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农夫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却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这则寓言是效能观念一个很好的例证。一般人往往从金蛋的角度来衡量效率,也就是产品愈多,效能愈高。可是上面的故事却告诉我们,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产出”(production)即金蛋,也就是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一是“产
13、能”(production capability)即鹅,也就是你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仅重视金蛋,无视于鹅的人,结果会连产金蛋的资产本身都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可能养不活自己,更不用说鹅了。因此,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能。互赖性互赖性独立期独立期依赖期依赖期知彼解已5统合综效6双赢思维4公众的成功公众的成功3要事第一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个人的成功个人的成功图图2-2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个人的效能观个人的效能观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人力、物力及财力数年前我曾经买过一项物质资产电动割草机。我经常使用,却从不保养。前两季还没
14、有问题,到第三季就出故障了。这时我才着手维修,可是已经太迟,引擎只剩下不到一半的马力,可以说成了一堆废铁。如果我及早开始保养这项资产,那么现在还能享受它的产出修剪平整的草皮。如今我必须花费更多时间与金钱来更换一部新机器,显然不符合效能原则。由此可见,急功近利反而会破坏珍贵的资产或许是一辆汽车、一部电脑,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自然环境。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金融资产。举例来说,本金与利息相当于产能与产出。如果为了改善生活而重用本金,利息收入就会减少,财产总值自然随之缩水,最后连起码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本领。如果不能持续投资,增进自己的生产能力,发展的机会便会受到限制,只能停
15、滞于现有的职位上,终日忙着揣摩上司的心意。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又担心职位不保,最后落得一事无成。对人力资产而言,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因为物质与金融资产可为人所控制,人力资产则不能。比方说,夫妻双方都汲汲营营于获得金蛋,亦即享受婚姻的好处,却忽略了维护彼此的感情,最后便会变得冷淡而疏远。因为夫妻如果只急于耍手段、操纵对方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忙着为自己辨护与挑剔对方的缺点,相爱的感觉及亲密的关系自然会衰退,就好比鹅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亲子关系是否也会演变到这种地步呢?子女年幼时,必须完全依赖父母,缺乏自主能力。这时候父母很容易忘却教养、沟通、倾听与感情交流即亲子关系的产能的重要性,而
16、以优势的地位来操纵子女,实现自身的愿望。父母往往因过于重视产出面纵容与讨好子女。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多半不懂规矩,缺乏责任感。不论权威式还是纵容式的管教,基本心态都是偏重金蛋。父母只在乎孩子是否照着他们自己的意思行事,或能不能讨好子女。至于鹅,也就是孩子未来的责任感、纪律感以及自信心,似乎就无关紧要了。等到子女进入关键性的青春期,产生认同危机之后,过去与父母相处的经验父母是否不带批判地倾听,是否真心地关怀等等将决定父母能否与子女亲近、沟通,甚或影响子女的行为。举例来说,你要求女儿保持房间整洁,这是你希望得到的产出金蛋。而你的女儿就是产能那只鹅。如果她觉得你的要求并不过分,便会心甘情愿地整理自己
17、的房间,无须旁人催促,因为她知道许下承诺就不应食言。这时她是一项可贵的资产,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但是如果你只问房间是否整洁,毫不顾虑她的感受。那么即使频频唠叨,甚至以威胁、吼叫迫她就范,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你忽略了鹅的需要与福祉,它自然不会生金蛋了。关于产能,我和我的一个女儿有一些有趣的经验。有一回,我们计划单独呆上一天,我对她说,“宝贝,今晚是属于你的,你想做什么?”“噢,不用了。”她回答说,“我想做的,你不见得就想。”“我希望做你想做的,不管你想做什么。”我诚恳地说。“我想看星球大战,可我知道你并不喜欢这类科幻片。过去你看时,从头睡到尾。算了吧。”“不,宝贝,如果你想看,我会愿意看的。”我们去
18、了。她坐我身边,给我讲解。我成了她的学生,她的听众。这不是有计划的产出经验;这是产能投资的偶然成果。但是我们也得到了金蛋,因为鹅父女关系的质量养得很好。团体的效能观团体的效能观任何正确的原则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状况。本书所提到的每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体(包括家庭)。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在团体生活中如何运用呢?假使组织成员运用物质资产时,不尊重平衡的原则,便会降低效能,而且往往遗祸继任者。譬如某人负责管理一部机器。为了讨好上司,便把产能发挥到极致,从不维修,任由机器日夜运转。结果产量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利润因而激增。由于公司此时正在迅速扩张,升迁机会多,所以不
19、久他就获得晋升,得到了金蛋。但如果你接替他的职位,接收到手的却是一只病鹅,你必须加倍维修,给予机器喘息的机会。结果成本飞涨,利润剧降,这些损失会算到谁的账上呢?当然是你。你的前任者破坏了这项资产,但会计账簿上却只列出产量、成本与利润。再谈到人力资源。产量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对一个团体的人力资产即顾客与员工的运用更为重要。我认识一家以蛤蜊浓汤叫座的餐厅,每天中午都高朋满座。可是后来餐厅转手,新老板认为利润重于一切,于是在浓汤中掺水。第一个月的确大发横财,因为成本降低,顾客却依然捧场,但是渐渐地顾客不再上当。失去了顾客的信任,这家餐厅最后终于门可罗雀。即使此时老板想重新回头,可惜已失去宝贵的资产顾客
20、的信任,会生金蛋的鹅不再存在了。有些公司虽强调顾客至上,却完全忽略为顾客服务的员工。我的建议是:“你希望员工如何对待顾客,就如何对待员工。”因为你可以收买一个人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也可以收买一个人的形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才华智慧的大本营。重视人力资产的主管,应该把员工和顾客当作自愿工作者一般好好对待,因为他们确实是心甘情愿地奉献可贵的心智与忠诚。在一场讨论会上,有人问:“对懒散与表现欠佳的职员,该如何整顿?”一位仁兄回答:“投几颗手榴弹!”有些人颇附和这种强势管理的主张“不争气就淘汰”。可是接着又出现下面的回答:“谁来收拾残局呢?”“不会有残
21、局。”“那你何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顾客:如果不想买就滚蛋吧!”“那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那为什么可以这样对待员工?”“因为他们是我雇来的。”“原来如此。请问你的员工是否忠心耿耿、勤奋工作?流动率大不大?”“别开玩笑了,现在根本找不到好帮手。人人都想请假、兼职、跳槽,对公司毫不在乎。”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潜能。眼前的盈余固然重要,但却不应凌驾一切之上。过分重视产出,会破坏健康、耗损机器、降低银行存款及危害人际关系。但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人每天长跑三四个小时,满以为可以因此多活10年,但不知其实正在透支生命。又好像有些人,不断念书却从不事生产,只知坐享别人的金蛋,永远不敢面对现实世界。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困难的抉择,但这的确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日常生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俯拾即是。譬如你是否曾因想多做点事情,熬夜不眠,结果却弄得精疲力竭,甚至身体不适?反之,若是好好睡一觉,则第二天精力充沛,可以做更多的事,并准备迎接一天的挑战?或者,有时别人虽屈服在你的压力下,你的内心却仍感到空虚。这时候倒不如开诚布公,努力经营人际关系,反而能赢得信任与合作。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有效性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灯塔,也是本书阐述的七个习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