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一堂课引发的教研方向的转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2012年9月16日我到一所学校听课,听了一节七年级地理课地球和地球仪。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过四十的“老”老师。她对照教材和参考书,非常详细地把本节教材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但全程没有与学生有任何的探讨交流,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汇。我面对这样的“前辈”只能提出一些建议并尴尬地说让我们“共勉一个有近20年教学生涯的教师,面对寂静的课堂和打瞌睡的学生没有被触动和反思,可见她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能力出了多么大的问题。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不应做重复知识的“匠人”。这也引发我对教师成长的思考一一没有反思的教学、没有反思意识的教师是多么可怕!后来在其他学校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这
2、种教学现状或多或少还存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反思与发展”列入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及“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等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教师的教学现状,我决定改变以往单纯听评课的教研模式,在我区地理学科开展“
3、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和探索。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评价和调整,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培养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呢?日常工作中我发现老师们常常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对自己教学的回顾、遗憾或者总结,反思的内容多是停留在对课堂上某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上,反思的过程也是几句轻描淡写的描述。而实际上教学反思有更丰富的外延。吕洪波在教师反思的方法一书中认为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的、面向公众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得到互动和交流。他同时指
4、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是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已有的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来反思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和合理性。”2013年起我引导全区地理教师在课例研究中进行教学反思,做了一些探索,我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四个步骤: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第一个步骤,全区地理老师就某一章节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其目的是让参与老师呈现自身已有的理念、习惯和经验,便于在第三个步骤与其他老师交流时产生观念的对比或冲突。第二个步骤是由一位老师上研讨课,其他老师带着事先分配的任务观察审视课堂,分别观察记录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点的处理技巧、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5、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师生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及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等等,并全程录像。其目的是将整个教学过程打散,以更细致更好地观察和思考教学的合理性。第三个步骤是课后授课教师谈设计思路或困惑,其他老师集体研讨交流,就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撰写教学叙事或教学评价。其目的是让老师之间不同的经验和理念发生交流、碰撞、整合,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理念。第四个步骤是研讨之后所有教师调整修改教案,由同一授课老师及另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上研讨汇报课,老师们再次观察、评价、交流,撰写教学心得或观后感。其目的是回归课堂检验修改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是否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教学效能。我区教师在几轮有组织的课例研究与教学反思过程中,不断将他人的新教育理论与自身已有的教育理论进行相互对比和检验,接受新观念,充实新理论。现在老师们大都能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能力培养,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更符合课程要求,教学水平也有提高,并有教学反思在书籍中发表。著名教师钱梦龙先生说:一个教师如果能从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悟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教学艺术家。”我想这个“悟”的途径就是教学反思,它是到达教学艺术殿堂的桥梁。如果老师在职业生涯中,能不断反复地进行教学反思,就有可能很快实现从“教书匠”到“教学艺术家”的华丽转身。?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