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故事介入对增进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的个案分析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故事介入对增进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4岁自闭症儿童为被试,采用单一被试的AB设计,分为基线期、处理期、记录分析经过故事介入之后,其适当回应“打招呼”的社交行为效果。结果基线期与处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社会故事介入对被试“打招呼”的社交行为有较好效果。结论社会故事介入对提高被试社交技巧有效。【关键词】社会故事介入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不同程
2、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儿童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缺乏与人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在自闭症表现的缺陷中,社会交往障碍为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中,增进他们的社交技巧是主要任务之一。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自闭症的社交技巧效果往往不佳,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故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巧,故以一个案例形式展示效果,供同仁参考。一、实验对象与方法L对象:吴XX,女,6岁,中度自闭症儿童,就读于南昌市培智学校学前康复部(1)班,目前情况口语能力较差,最多可表达4个字的句子,韦氏智力量表量表测试90分,有
3、一定的识字和理解能力。社交技巧方面: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会应答,很少参与集体游戏,对游戏的规则难于理解。2.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取A-B单基线实验设计,基线期和处理期测试指标:适当回应他人为观察行为目标,以“打招呼”为具体观察行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被试适当熟悉社会故事,并与同学建立很好的友谊关系。(2)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基线期:在无任何故事介入下,老师在游戏中出现打招呼,用于观察患儿回应次数,回应包含了肢体或者语言回应,共记录5次,每天1次,共5天。处理期:患儿在上完常规课程后,进行社会故事阅读,在进入主题教学环节,教师在游戏中出现打招呼,用于观察患儿回应次数,每周2次,共记录10
4、次,共5周。(3)社会故事教材参考社会故事原创作者Grayl提出的社会故事框架,并依据患儿平时表现,与家长访谈得到的信息,编写出适合该患儿的社会故事教材1篇,内容包含陈述句、肯定句、命令句等基本句型,教材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给患儿,在进行处理期的记录之前,需要患儿熟悉理解该篇故事的含义。故事简单描述,文字配图画:人们通过打招呼联络感情,如果有人跟我们打招呼,我们要笑或者笑回应,人人之间通过打招呼,来增加感情;如果有人问候我们,我们就好好回答,我们只要点头、摇头或者回答。(4)操作步骤第一步:在做目标记录之前,每天让患儿熟悉该篇故事,并能理解图片和文字含义,能对故事主题做简单说明,对老师提出的
5、问题,能够回答到80%o第二步:老师示范目标行为,被试能实践演练,可采用情景法进行教学。第三步:记录基线期数据。第四步:社会故事介入,进入处理期,并记录目标行为反应。第五步: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讨论。二、结果与讨论在被试“打招呼”问题行为记录中,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以探讨社会故事介入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的影响。被试在回应打招呼介入前后成效如下图:社会故事介入对被试回应之成效分析由上图可知,基线期数据平均值25.4%,在基线期共7次的观察记录中,被试回应打招呼行为次数为23%、22%、29%、33%,31%,21%,19%,这些数据说明该自闭症儿童对打招呼回应的次数较少。经过一个星期的故事熟悉及
6、理解,处理期数据平均值为49.6%,在处理期共进行了10次观察记录,被试回应打招呼的行为分别为27%、30%、28%、35%、50%、54%、53%、67%、74%、78%。通过基线期和处理期的平均值可知,处理期的平均值明显得到提高,说明社会故事对介入打招呼的社交技巧是有效的,而在处理期的第一次记录中,记录值比基线期的平均值还低,是由于当时同学们之间打招呼的问候没有近距离接触,但在处理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记录值也程上升的趋势。这一结果与ReichowandSabornie2s郭盛城3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社会故事对轻度自闭症患儿打招呼的社交技巧有显著效果。三、结论社会故事介入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巧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特别是在绘本故事的收集与编排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当然,从处理期的平均值来看,还处于比较低水平,说明这种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在后续的训练中,需要运用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