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 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杜甫杜甫学习目标1.体会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理解“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评价。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杜甫的“八重之悲”。3.感受杜甫对秋日意象的选择,体会本诗秋日意境的阔大、雄浑之美。4.梳理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感情脉络,体会杜甫诗歌的“诗脉顺畅”。秋日即景思考:你印象中的秋天有何特征?思考:你印象中的秋天有何特征?你在秋天常有什么感受?你在秋天常有什么感受?秋日之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八月秋高风怒号
2、,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看万山红遍,层林;漫江碧透,百舸。鹰击击长空,鱼翔翔浅底,。回忆沁园春长沙,当风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眺望秋景,他是如何描写眼前所见的?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四周枫林如火,漫江碧绿,充满着浓郁的、鲜艳的颜色。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和光明,正是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星火燎原”。百船齐发,奋勇争先,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
3、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登登 高高杜甫杜甫如果你是老病孤独、流落他乡的老年杜甫,当你站在高处眺望秋景,你会如何描写眼前所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 高(1)事件:登高,登高,中国古代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可以长寿消灾。士大夫又有登高言志、赋诗抒怀之传说,所谓“君子登高必赋”。(2)诗歌类型:登临诗登临诗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你学过哪些属于这一类型的诗歌?登高怀人、客中思乡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
4、身世飘零之悲,怀才不遇之叹。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怀励志,鼓舞人心,寓含哲理。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
5、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712-770)写作风格:写作风格: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
6、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
7、夔州所作。此诗是作者在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给晚年的杜甫带来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登高 杜甫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8、,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读诗歌朗读诗歌1.登高的诗眼是哪个字?悲。2.悲从何来?3.前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分别呈现“急”“高”“啸哀”“清”“白”“飞回”的特点。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颔联从大处着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的画面。4.你认为前两联的所有意象里,最重要的是哪个意象?“风急”。试探究全诗的感情脉络。试探究全诗的感
9、情脉络。高高低。低。朗读诗歌朗读诗歌登高登高 杜甫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1.写景的脉络和抒情的脉络如何衔接?“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落木萧萧”“悲秋”之叹“长江滚滚”“百年”之悲2.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领悟出诗人哪些境况和思想感情?,地之远也;,时之凄惨也;,羁旅也;,久旅也;3.尾联中“艰难”“潦倒”“苦恨”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迟暮也;,衰疾也;,高迥处也;,无亲朋也。总结看似悲凉,实则悲壮!总结1.语言凝练:十四字六处景、十四字八重悲2.情景相融:诗脉顺畅,由景入情一气呵成3.境界阔大:壮阔之景,悲壮之情。作业请结合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为登高写一篇文学短评,题目自拟,字数300-400字。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