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荀子荀子劝学说劝学说朱朱 熹熹 勿谓今日不学勿谓今日不学而(因为)而(因为)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日月逝矣,岁不我延(等)延(等)。呜。呜呼已矣,是谁之呼已矣,是谁之愆愆(罪过、过罪过、过错错)?)?荀子(荀子(约前约前313-313-前前238238)名况,)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家、教育家。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做恶事,因此他提出他提出“性恶论性恶论”,强,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
2、用,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认为“今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知明而行无过”。学习劝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3、明而行无过矣。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槁槁 go 砺砺l 臾臾y跂跂q 舆舆y 蛟蛟jio 跬跬ku骐骐q骥骥j 驽驽n锲锲qi 镂镂lu 蟮蟮shn君子君子曰:学不可以曰:学不可以已已。
5、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已:停止提出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青,取之于蓝,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于水。木直中中绳绳,輮,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以为轮,其曲中规。青:靛(青:靛(din)青,一种染料)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蓝:草名,也叫蓼(lio)蓝,叶子可制染料)蓝,叶子可制染料 中(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輮(ru):通):通“煣煣”,使,使弯曲弯曲规:测圆之器规:测圆之器取之取之于于蓝蓝 从从而青而青于于
6、蓝蓝 比比水水为为之之 变成,成为变成,成为輮以輮以为为轮轮,成为,成为于于为为译文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虽虽有有槁暴槁暴,不复,不复挺挺者,輮使之然也。者,輮使之然也。虽:即使虽:即使有:通有:通“又又”槁暴:槁,枯。暴,通槁暴:槁,枯。暴,通“曝曝”,晒。,晒。挺:直挺:直之
7、之 代木材代木材译文:译文: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砺则利。受绳:经墨线量过金: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就:动词,靠近,接近砺:磨刀石译文: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验,对照检查参:验,对照检查省:省察,反省省:省察,反省乎:相当于乎:相当于“于于”
8、知:通知:通“智智”,智慧,智慧过:过错过:过错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有过错了。青出于蓝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冰寒于水能提高自己能提高自己輮木为轮輮木为轮能改变自己能改变自己能规范自己能规范自己木受绳则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就砺则利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知明而行无过知明而行无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之所学也;吾尝尝跂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招,臂非加长也,而见
9、者远;顺风而呼,;顺风而呼,声非加声非加疾疾也,而闻者也,而闻者彰彰。须臾:片刻须臾:片刻跂(跂(q):提起脚后跟站着):提起脚后跟站着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疾: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明显,显著,这里指听得更清楚彰:明显,显著,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译文: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
10、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清楚。假假舆舆马者,非利足马者,非利足也,而致也,而致千里;假舟楫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者,非能水也,而也,而绝绝江河。君子生江河。君子生非异也,非异也,善假于物善假于物也。也。假:借助,利用假:借助,利用 舆:车厢,这里指车舆:车厢,这里指车利足:脚步快,这里指善于走路利足:脚步快,这里指善于走路致:达到致:达到能水:善于游泳。水,指游水,名词用作动词能水:善于游泳。水,指游水,名词用作动词绝:横渡,动词绝:横渡,动词生(生(xng):通):通“性性”,本性。这里指资质
11、,禀,本性。这里指资质,禀赋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作用能事半功倍能事半功倍能弥补不足能弥补不足终日思不如终日思不如须臾之所学须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登高而招君子善假于物君子善假于物见者远见者远闻
12、者彰闻者彰致千里致千里绝江河绝江河顺风而呼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舆马假舟楫假舟楫积土成山,风雨积土成山,风雨兴兴焉焉;积水成渊;积水成渊,蛟,蛟龙生焉;积善成德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神明自得,圣,圣心备焉。心备焉。兴焉:从中产生。焉,兼词,相当于兴焉:从中产生。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于此,于之”渊:深水渊:深水德:品德德:品德得:获得得:获得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然会心
13、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境界。故不积故不积跬跬步,无以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十驾,功功在不舍。在不舍。跬(跬(ku):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一脚为“跬跬”,跨两脚为,跨两脚为“步步”无以:没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的(办法)骐骥:骏马骐骥:骏马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一驾”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
14、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饮黄泉,用用心一也。蟹六跪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而二螯,非蛇,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躁也。也。锲(锲(qi):雕刻):雕刻 镂(镂(lu):雕刻):雕刻用:以,因为用:以,因为六跪:六条腿。跪,蟹的脚
15、,蟹实际是八六跪:六条腿。跪,蟹的脚,蟹实际是八条腿,可能是条腿,可能是“八跪八跪”之误之误螯(螯(o):蟹钳):蟹钳躁:浮躁,不专心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
16、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浮躁啊。学习学习方法方法和态和态度度积累积累坚持坚持专心专心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土成山,风雨兴焉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正面设喻设喻不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反面设喻设喻对比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舍对比对比锲而锲而舍舍之,朽木之,朽木不折不折锲而锲而不舍不舍,金石,金石可镂可镂对比对比蚓无爪牙之利蚓无爪牙之利用心用心一一也也蟹六跪而二螯蟹六跪而
17、二螯用心用心躁躁也也对比对比积积 累累坚持坚持专心专心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绝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佛印绝类弥勒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终止终止隔断隔断到了极点到了极点非常非常渡渡强强挽弓当挽强挽弓当挽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有力的弓有力的弓强大强大有余有余竭力,勉强竭力,勉强假假以是
18、人多以书假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乃悟前狼假寐借借借助借助,凭借凭借假如假如,如果如果假装假装,与与“真真”相相对对望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跂而望矣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适冬之望日前后向远处看向远处看盼望,希望盼望,希望名望名望农历每月十五农历每月十五闻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博闻强志不能称前时之闻不能称前时之闻听见听见见闻,知识见闻,知识声誉,名声声誉,名声于青青,取之,取之蓝,而青蓝,而青
19、蓝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物也已所不欲,勿施已所不欲,勿施人人暴见暴见王王今王鼓乐今王鼓乐此此从从比比不译不译给给被被在在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带横线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带横线词的用法:词的用法:连词连词,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不译不译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相当于“但是、却但是、却”连词连词,表修饰与被修表修饰与被修饰关系饰关系,可译作可译作“地地”而知明知明行无过矣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也,致千里致千里吾尝终日吾尝终日思矣思矣其身正其身正,不令不令行行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相当于“但是、却但是、却”见不如登高之博不如登高之博
20、也也庄暴庄暴孟子孟子他日,他日,于王于王看见看见接见接见拜见拜见疾声非加声非加也也吾王庶几无吾王庶几无病欤病欤举举首蹙頞而相告曰首蹙頞而相告曰强,声音宏大强,声音宏大病,患病病,患病痛痛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輮以为轮,輮以为轮,有有又、暴又、暴曝曝知知智智生生性性輮輮煣煣三、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加以解释并三、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加以解释并指出活用类型。指出活用类型。水,名作动,游水水,名作动,游水假舟楫者,非能假舟楫者,非能也也以为轮以为轮 老者老者之,朋友之,朋友之,少者之,少者之之 骄乐,乐佚乐骄乐,乐佚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矣矣使使弯曲弯曲使动使动以以为快乐为快乐称王,名作动称王,名作动背诵这篇课文。背诵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