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1 下变频 5.2 外差式接收机 5.3 零中频接收机 5.4 低中频接收机 5.5 宽中频接收机 5.6 镜像抑制混频 5.7 正交失配的补偿 5.8 信道化接收机 5.9 数字下变频器DDC 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对于软件无线电而言,其核心思想是实现高度集成的收发机结构,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模式通信的能力,因此尽可能多地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替代传统的模拟射频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功能上的灵活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的灵活性,即在调制模式、编码方式、帧结构等方面可以灵活设置;另一个是射频的灵活性,即具有灵活多变的且尽可能全频段的射频覆盖能力。接收机可以分成
2、两个主要部分:下变频部分和解调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考虑接收时的射频和功能的灵活性实现。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下变频部分的功能是将所需信号滤出并转换到适合解调的频率上,一般需要较好的信号分离性能,可以采用模拟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方式实现。解调部分在较低的工作频率上完成解调工作,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实现。根据是否采用中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分为外差式和零中频式两大类,还可以从外差式中分出低中频式接收机。另外还有一类可以同时接收多信道信号的信道化接收机。理想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应该能够消除模拟分立器件,实现单片集成电路接收,这虽然受到诸多的限制,对接收机的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却是软件无线电发
3、展的方向。在本章中,我们将从下变频方式入手,对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各种可用结构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设计需求。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1 下下 变变 频频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易于信号发射以及实现信道复用,传输的信号频率很高,因而信号的频率变换是通信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频率变换前后的情况可以分为下变频(频率减少)和上变频(频率增加)。在接收机中进行的是下变频。下变频的方法是将接收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相乘,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获得变频后的信号。两个相乘信号通过实数或复数表示可以分为实混频和复混频。在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镜像信号的抑制。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1.1
4、 实混频下变频实混频下变频为了将包含所需通道的信号进行下变频,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可以与一个实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或相乘,并进行低通滤波,其基本原理如图5-1所示。图5-1中,本振频率为fLO,中频频率为fIF。实混频下变频可以将中心频率位于fc=fLO+fIF的信号转换为中心频率为fIF的信号,即 (5-1)ttatttaIF2LPFLOIFLOcos)(cos)cos()(并乘通过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 实混频下变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这里*=2f*,本书均遵循此例。由于采用了实混频,因此还有一个频率转换的过程,即中心频率位于fM=fLO-fIF的信号也可通过与本振信号相乘滤波
5、而转换为中心频率为fIF的信号,即 (5-2)我们在中频观察到的信号包含两个不同的信号,分别称为所需信号及其镜像信号,这种现象也称为镜像信号干扰现象,其产生如图5-2所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镜像频率干扰现象是因为实信号的正频率部分和负频率部分分别向中频移动而发生混叠造成的。ttatttaIFM2LPFLOIFLOMcos)(cos)cos()(并乘通过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 实混频下变频的频谱以及镜像信号干扰现象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注意,根据本地振荡器的频率fLO低于或高于所需信号的中心频率的情况,镜像信号频率将相应低于或高于所需信号频率。无论何种方式,所需频道与镜像频道之间的间
6、隔均为2fIF。图5-3所示为本振频率低端注入的情况。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3 中频频率高低的影响(a)高中频情况,高镜像抑制程度,低信道选择性;(b)低中频情况,低镜像抑制程度,高信道选择性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对于以上提到的镜像信号现象,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镜像抑制滤波(IR),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采用带通滤波器在频率变换之前对镜像信号进行抑制。这需要对中频频率进行正确的选择:一方面,中频频率应该足够高,因为所需信号与镜像信号之间的间隔为2fIF,而且镜像抑制滤波器工作在射频,为了能够抑制镜像信号,需要高的中频,如图5-3(a)所示;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高Q值的带通滤波器,以抑制带内的干
7、扰信号,实现高选择性的信道滤波,需要低的中频,如图5-3(b)所示。在接收机设计中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1.2 复混频下变频复混频下变频前面提到过,信号的频谱分为正频率部分和负频率部分,镜像干扰问题是下变频时由信号的正负频率部分向中频移动而造成的。如果可以将正频率部分和负频率部分相分离,则镜像问题就可以得到轻松解决,这可以通过复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已知由两路信号表示复信号,一路表示实部,另一路表示虚部。更为一般的称呼是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I、Q信号)。因此当下变频采用复混频技术时,也称为正交下变频技术。若载波频率高于本振频率,则下变频结构如图5-4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
8、电接收机图5-4 复混频下变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对于I路信号,有 (5-3)对于Q路信号,同理有 (5-4)cos()(cos)cos()(cos)(2LPFLOLOttatttattsIFc并乘通过)sin()(sin)cos()()sin)(2LPFLOLOttatttattsIFc并乘通过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可以通过正交下变频并滤除倍频后,将一个实信号变为一个在新频率点的解析信号(复信号)。如果本振频率与载波频率相同,则可以得到复基带信号,即 (5-5)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复信号(或解析信号)在频谱上的特点。因此,当实施正交下变频时,仅有正频率部分出现频谱的移动
9、,如图5-5所示,这样在实混频中出现的镜像频率干扰现象并未出现。)(exp)(exp)()(sin)(j)cos()()(IFIFIFttattattatsA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5 复混频下变频频谱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在理想情况下,正交下变频技术具有完全的镜像信号抑制能力,消除了射频镜像抑制滤波器的使用,大大放宽了对模拟射频滤波器的总要求,简化了射频前端,使接收机集成更为方便。然而,这需要I、Q两个支路完全平衡。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镜像信号的抑制能力为2040 dB,关于I、Q平衡的问题将在后面予以详细论述。除镜像频率问题外,在频率和相位调制系统中,接收机解调需
10、要采用正交下变频方式。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1.3 带通采样直接下变频带通采样直接下变频 除了前面两种常规的通过信号相乘混频进行下变频的方式外,采用带通采样也可以实现下变频。在带通采样中,若采样速率为fs,则采样后的频谱会反射或折叠进直流到fs/2的第1 Nyquist区,此时绝对频率信息丢失了,即出现了频谱的搬移。如果选择合适的采样速率,则可以直接通过采样来实现信号的下变频。对于载波频率为fc的模拟信号,由式(4-12)知,如果采样速率fs满足:fc=kfsk2B (5-6)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则采样后该载波频率fc会折叠进第1 Nyquist区,频率转换为0,即该信号直接下变频到
11、基带。但由图5-6(a)可知,对于具有双边带的模拟信号而言,必然会出现频谱混叠现象,所以必须采用复采样方式,如图5-6(b)所示。但是如果对于特殊的单边带信号,载波频率与信号最高频率(取下边带时)或最低频率(取上边带时)相同,满足式(5-6)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常规的采样方式直接下变频,如图5-7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6 具有双边带信号的采样下变频(a)常规采样下变频;(b)复采样下变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7 单边带信号的采样下变频(取上边带信号)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从另外的角度看,采样实际也是一种相乘混频的过程,因为采样是通过输入模拟信号与周期性冲激信号T(t)相
12、乘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这种下变频的方法可以使接收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不仅实现了数字化,同时实现了下变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2 外差式接收机外差式接收机外差式接收机结构是非常经典的接收机结构。在外差式接收机中,射频信号先通过第一级混频器实混频到一个中间频率中频,然后在中频经过带通滤波、增益控制等处理后最终变频到基带。在中频后,信号一般通过正交下变频到基带,接收信号的数字化也在中频后进行。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降低对ADC的要求,如果一次下变频的中频频率对ADC而言还是太高,则需要多级下变频。由于会出现镜像信号干扰问题,因此有用的射频信号及与本振信号对称的镜像频率信号同时被变换到相同的中
13、频频带内,形成干扰。这是这种接收机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如图5-2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因此,这种接收机射频前端必须设置镜频抑制滤波器,以对镜像信号进行抑制,而这样的高频滤波器只有当中频频率fIF足够高的时候(使所需信号与其镜像信号相隔足够远)才可实现。该滤波器是一个高Q滤波器(高达50以上),在高质量的应用中常需要6阶以上的滤波器以实现60 dB以上的镜像频率抑制,而且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需要与本振频率协同变换,以适应固定的中频频率。这样的滤波器是不可能集成实现的,必须采用大量的片外高品质因子的离散元件实现。一旦信号下变到中频,就必须进一步进行中频滤波以获取所需信号,这个中频滤波器也是一
14、个高Q(高达50以上)、高阶(810阶)滤波器,集成这样的中频滤波器也是很困难的,虽然已经有集成模拟滤波器的应用,但对于大部分应用,其性能不佳。所以高性能的模拟滤波器是很难被替代的,而且价格很高。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8给出了两种外差式接收机结构。(1)模拟中频结构:在中频后采用模拟方式继续正交下变到基带,最后进行数字化。这种方式的本振输出两路本振信号的相位正交性和幅度平衡性不易保证。(2)数字中频结构:在中频后直接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中频,并采用数字方式进行正交下变。采用这种结构,用数字混频正交变换可以保证本振输出两路本振信号的相位正交性和幅度平衡性。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8
15、外差式接收机结构(a)模拟中频正交变换;(b)数字中频正交变换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在基带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功能的灵活性,在给定的处理和转换带宽内可以实现各种信号的接收和解调,但是这个带宽必须仔细选择,因为射频部分相对固定。这种结构接收机的优点如下:(1)有镜像抑制滤波器和中频滤波器的存在,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2)接收机增益分散在几个不同频率的放大器上。(3)接收的射频信号由实信号转换为复信号阶段采用的是固定的本地频率,因此本地振荡器仅需要在一个单一频率上实现相位正交和幅度平衡,容易实现。(4)整个系统性能良好。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其缺点如下:(1)需要高中频设置。(2
16、)由于是多变换结构,因此系统复杂度高。(3)需要多个本地振荡器。(4)需要高性能模拟滤波器,因此该结构接收机不可能单片实现。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3 零中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为了克服外差式接收机所固有的缺点,减少接收机的元器件数量,降低复杂度,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是避免使用中频,通过直接下变的方式将所需的通道信号直接从射频转换到基带。这就是目前备受青睐的零中频接收机结构,该结构也称为直接变换结构。中频部分的完全消除使接收机结构非常简单,大部分的信道选择以及放大等工作是在基带完成的。一方面,大部分信号处理工作在较低的速率上,这样系统的功耗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射频放大量适中,因此引入的噪声也是
17、较低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在下变频时,由于中频为0,因此所需信号的镜像信号就是本身,但是这并没有消除镜像信号的问题(很多地方认为这样做消除了镜像信号是不对的,镜像信号只是与所需信号同频而已,所需信号与其镜像信号是不相同的)。从图5-9中可看出,直接下变到基带使原信号的低边带和高边带互相混合而无法区分。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9 零中频造成的频谱混叠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正交下变频,即采用正交的本振(复本振,仅有正频率量)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混频,这样仅有负频率轴上的信号会下变到基带,因此不会产生混叠,如图5-10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0 正交下变频
18、到零中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具体实现可分为数字正交混频和模拟正交混频两种方式,如图5-11所示。常用的是模拟正交混频方式,以降低ADC的要求,在这种方式下,ADC的采样速率只需大于信号带宽(二倍于基带带宽)即可,所需位数一般为810 bit。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1 零中频接收机结构(a)模拟正交混频;(b)数字正交混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接收机根本不需要分立的高Q可调带通滤波器,在大部分应用中,仅需要固定的宽带高频滤波器来降低下变频部分所需要的动态范围,并防止射频和本振的谐波分量的混频,而低通滤波器很容易通过模拟或数字方式集成实现。零中频
19、接收机的优点如下:(1)采用数字滤波器允许实现性能较好的信道滤波,比如线性相位滤波器可使对调制信号的损伤较小。(2)镜像频率位于带内,需要实现镜像抑制,对于大部分系统,通过增益和相位平衡的正交下变换使镜像信号抑制要求不高。(3)仅需要一个本地振荡器。(4)没有中频,易于单片实现。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但是零中频接收机也有一些缺点。在理论上,正交下变频对镜像信号的干扰抑制能力是无限的,其镜像信号抑制的要求不如外差式接收机严格。在外差式接收机中,镜像信号抑制能力必须很强,因为镜像信号有可能大于所需信号,但在零中频接收机中,40 dB的抑制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当好的效果。这样的零中频接收机对正交同相两
20、支路的平衡非常敏感,两个下变换支路的平衡程度会使镜像信号的抑制能力受到限制。对于零中频接收机,本地振荡器需要在整个接收频率范围内实现两路相位正交、幅度平衡的本地频率输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另外,零中频接收机还有其他一些缺点,总结如下:(1)需要高精度、宽带的正交网络。(2)存在直流失调。(3)本振信号的泄漏发射。(4)大部分信号增益出现在一个频带上,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5)1/f噪声或闪烁噪声的影响严重。(6)存在二阶失真。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下面对影响零中频接收机性能的几个因素做具体说明。1.直流失调直流失调直流失调是零中频接收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流失调即在零中频接收机中,
21、由于本振信号和接收端的载波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本振信号可能通过混频器、低噪声放大器泄漏至天线端并反射回来,或通过其他途径泄漏,该泄漏本振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将产生直流失调,可能造成后级饱和淹没有用信号。直流失调产生的原因很多,典型的原因是本地振荡器信号泄露到低噪声放大器或混频器的输入端,也可能产生于混频器的不平衡。一旦泄漏信号出现,它们就会和自身混频而在基带放大器产生直流电压,这种现象称为自混频。同频率的干扰信号也会产生自混频现象,进而产生直流电压。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一般直流失调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其中静态直流失调来源于接收机本身的本振泄漏及自混频,其产生来源如下:(1)接收机本振到下
22、变频器的泄漏。(2)接收机本振的本地反射,本振信号通过天线泄露发射出去并反射回来。(3)从本振直接泄漏到发射及输入端。(4)从本振直接泄漏到前级低噪声放大器输入。(5)从本振直接泄漏到前级低噪声放大器输出。图5-12所示为本振泄漏路径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2 本振泄漏路径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动态直流失调来源于接收机环境时变因素的不恰当补偿,其中包括接收机本振的本地反射信号被接收机接收并下变频。另外,信号强度快速增加也会造成直流失调,如Rayleigh衰落。由于AGC无法快速跟踪,因此造成非线性二阶或偶阶分量的产生,并产生一个直流信号。但是,为什么直流失调会产生性能的
23、影响呢?下面给出一个直观的例子,如图5-13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3 直流失调所产生的影响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假定本地振荡器的信号幅度为0 dBm,本振到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端的隔离度为80 dB,则输入低噪声放大器的本振信号强度为-80 dBm,而输入信号强度为-100 dBm,经过两级共100 dB的放大,将在ADC的输入端造成20 dBm的自混直流电压,而有用信号的强度仅为0 dBm,即自混频信号比有用信号大20 dB。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另外,直流失调对基带I、Q信号的影响是移动了信号星座原点,如图5-14所示。这样必然造成解调时性能的下降,也会造成基带ADC或放大
24、器的饱和,并降低了ADC的动态范围。对大部分数字信号来说,滤除直流失调(在两路分别使用高通)而不损失有用信号能量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4 由于直流失调造成的星座原点偏移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一般来看,如果直流失调是稳定的,则消除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天线所处的周围环境可能是时变的,因此从天线返回的本振信号的泄漏信号也是时变的,这就意味着直流失调是时变的,消除时变的直流失调将较为困难。直流失调的补偿方法有以下几种。1)频率调整由于本振信号泄漏是直流失调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将与所需信号同频的本振信号移开就成为解决直流失调的常用方法。该方法主要采
25、用其他频率的“本振”信号通过倍频、分频、和频等方式合成与所需信号同频的、可用于混频的真正的本振信号,如图5-15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5 频率调整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2)电容耦合电容耦合指通过电容或高通滤波器滤除直流成分,如图5-16所示。但这样会产生新的问题,一般而言,大部分调制方式能量集中在低频附近,而且某些调制方式具有直流成分,采用这种方法会造成信号失真,而且高通滤波器的使用会产生长的时延,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常用。当然,也可以采用没有直流分量或低频分量较少的调制方式,但显然这样的设计方式对于软件无线电而言是不合适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6 直流失调的消
26、除(电容耦合)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3)直流校准在不能采用电容耦合的场合,可以采用给系统注入一个合适的直流信号的方式消除直流失调。接收机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计算获得输入信号的平均值(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这个平均值会送到前面被减去,这种计算通常采用数字方式实现,如图5-17所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有效地补偿动态直流失调,除非这种动态直流失调的变化慢于补偿的速度。针对这种动态的直流失调,除了可以采用电容耦合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连续时间反馈的方式,即采用伺服控制环路。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7 直流失调的补偿(直流校准)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4)伺服控制环路如图5-18所示,伺服控制环路
27、与直流校准方法类似,使用积分器代替了原来的采样/保持器,这个积分器可以跟踪直流失调的方向,即输入为正则输出数值增加,反之亦然,积分器的输出通过DAC,使其输出增加直到能够与直流失调相抵消。系统包括两个环路,即I支路和Q支路,它们各自独立工作,因为两个支路的直流失调通常也是独立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8 直流失调的补偿(伺服控制环路)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系统有限的环路带宽不可避免地造成接收机信噪比下降,这是因为在直流周围的有用信号能量会被削去,这与采用电容耦合方式的缺点类似。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方式,比如在TDMA系统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自适应滤除直流失调的
28、方法,系统在突发时隙的间隙计算直流失调,随后在下一个突发信号时隙中将直流失调减去。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2.1/f噪声噪声对系统影响的有两个主要的噪声成分:1/f噪声和散粒噪声。其中1/f噪声存在于大部分半导体器件中,其影响甚至起支配作用,因而有时也称为半导体噪声或闪烁噪声。1/f噪声通常是频率低于200 Hz时的主要噪声源,对于零中频接收机的影响比较大。其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式为 (5-7)式中,kn是一个常数,等于1 Hz处的功率谱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81.4,通常取1,则有 (5-8)/HzV)(2nnfkfS/HzV)(2nnfkfS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19 1/f噪声第5章
29、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即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和频率成反比,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如图5-19所示,图中f是1/f噪声等于热噪声时的频率,这个频率与器件工艺有关,比如BiCMOS器件约在48 kHz,MOSFET器件约在1 MHz。在零中频接收机中,由于中频为零,因此1/f噪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低频分量丰富的信号尤其如此。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3.二阶或偶次失真二阶或偶次失真当输入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两个单音信号,且接近系统通带时,如果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则必然会产生两个单音信号的互调成分mf1+nf2,这称为互调失真。根据k=m+n,互调成分称为k阶互调失真,根据其为奇数或偶数,可分别称为偶次互调
30、失真和奇次互调失真。当两个输入信号频率较为接近时,我们可以得到其二阶和三阶互调失真,如图5-20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0 二阶和三阶互调失真示意图(f1=5 MHz,f2=6 MHz)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可以注意到,三阶失真2f1-f2和2f2-f1与原信号非常接近,可能会进入带内引起干扰,而二阶失真距原信号通带较远,很容易被滤掉。因此,在外差式接收机中一般仅需要考虑三阶失真。在零中频接收机中,虽然二阶失真分量仍然处于射频通带外,但有一个低频互调分量(f2-f1)位于基带频谱内,不能在后面的基带信号处理中过滤掉,通过混频器的泄漏会对后级造成影响,如图5-21所示。当然,其他
31、的偶次互调失真也会有类似的效果,但以二次互调失真为佳。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1 二阶互调产物直接泄漏的效果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另外,射频二次谐波(来自与射频放大器的二次失真)与本振二次谐波混频也是产生二次失真的重要源头。二次失真将调制在信号的幅度上,由于幅度衰落将引起接收机输出错误,类似于用三阶截获点IP3来描述三阶互调失真,可以由二阶截取点IP2来描述二阶互调失真。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2 截获点和1 dB压缩点的定义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如图5-22所示,将两个单音信号输入系统,将单音信号的输出和三阶互调产物的输出功率作为输入信号功率的函数画出,对于正常信号,输入
32、每增加1 dB,输出也增加1 dB,对于二阶互调失真,每增加1 dB,输出增加2 dB,两个线的交点就是二阶截获点。在该点,信号与干扰信号的输出幅度相同。但是实际的输入/输出特性不是这样,当输入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输出信号开始受到压缩,这里采用1 dB压缩点来描述,在这个点上输出信号与理想输入/输出特性相比被压缩了1 dB。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因此,优秀的IP2是直接变换接收器具有良好性能的先决条件。解调器的混频器与LO信号路径不匹配可能产生带内二阶互调分量,输入RF信号的二阶谐波(来自RF放大器的二阶失真)也可能与LO信号的二阶谐波混合在一起产生类似的效果。因此,集成解调器具有较高IP2对
33、防止偶阶互调干扰基带信号相当重要,通过在I和Q输出端正确过滤无用高频混合分量可进一步增强此性能,这将有效防止无用混合分量耦合到解调器,产生带内二阶互调。一种便利的方法是用并联电容作为各个输出端的终结器,电容值可根据工作频率和具体的印制电路板(PCB)布局进行优化。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4.中频信号泄漏发射中频信号泄漏发射本地中频信号不仅可以造成自混频现象,另外它可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而造成问题,因为在零中频结构(直接变换结构)中,本振信号处于带内,所以它可能对邻近接收机造成干扰。图5-23所示为中频信号泄漏发射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3 中频信号泄漏发射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
34、接收机5.4 低中频接收机低中频接收机从前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外差式接收机与零中频接收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软件无线电,零中频接收机是非常理想的,但是由于存在直流失调等问题,其应用在现阶段仍然受到限制。我们希望既能够获得良好的集成度,又可以消除零中频接收机的某些缺点,结合两者的优点,就提出了低中频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具有类似零中频接收机的正交下变频结构,但仍然保留一个较低中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从镜像信号抑制的角度看,采用正交下变频方式可以完全消除射频前端对高频镜像抑制滤波器的需求。图5-6所示表明在正交下变频中,混频采用略低于载波频率的本振进行工作的情况。图5-6中所需信号和镜像信号都
35、被下变频到中频,然而,这两个信号并不相互混叠,所需信号位于负频率上,镜像信号位于正频率上。这样将镜像频率抑制从高频部分移向中频部分,用来抑制镜像信号的高性能高频滤波器就不再需要,类似于零中频接收机仅需要宽带高频滤波器,对于过去为了使镜像抑制滤波器易于实现的高中频设置就没有必要了。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低中频设置(比如在12倍所需信号带宽或在几百千赫兹范围左右),中频滤波器就可以采用低Q滤波器(Q=1,2),这种带通滤波器与零中频接收机的低通滤波器一样易于集成实现。在这种结构中,镜像信号抑制通常在下变频之后,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以较低的频率完成。因此,低中频与零中频接收机紧密
36、相关,低中频可完全集成并采用单级直接下变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低中频接收机结构如图5-24所示。根据正交变换的方式可以将低中频结构接收机分为模拟正交变换结构和数字正交变换结构,常见的是模拟正交变换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ADC的要求。可以看到,低中频和零中频接收机非常类似,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低中频结构接收机并未直接下变到基带,这样就克服了零中频接收器的主要缺点。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4 低中频接收机结构(a)模拟正交混频;(b)数字正交混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虽然从概念上讲低中频接收机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它面临着新的问题。对于正交下变频后得到的低中频信号,其包含所需信号频
37、谱和镜像信号频谱,后面的工作主要是对镜像信号进行抑制。一般有两种滤波方式进行处理:一种采用复数滤波器(见附录);另一种采用实滤波器。图5-25所示为采用复滤波器的低中频接收机结构。图5-25中,镜像信号通过复滤波器被抑制,最后下变频到基带,通过与实的正弦信号(二本振信号)相乘来实现。在低频复带通滤波器后,所需信号与相邻的镜像信号相分离并被采样。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5 采用复滤波器的低中频接收机结构(a)详细表示;(b)简略表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所需要的ADC的动态范围(或位数)与零中频接收机相同,约810 bit。采样速率的选择也与零中频接收机相同,若采样频率等于中频频率,则
38、采样就可以直接实现下变频。在图5-26中给出了低中频信号通过复滤波器滤除镜像信号,并与实二本振信号混频至零频的过程。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6 采用复滤波器低中频接收机实现最终下变频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7表示另一种下变换的方式。一个实带通滤波器用于将所需信号和镜像信号统一从整个信号频谱中分离出来,因此频谱中包含所需信号和镜像信号,两路信号构成一个具有正负频率分量的复信号,最终的下变频需要使用复二本振信号,否则在基带会发生混叠。下变频后镜像信号将位于2fIF,因此在完成最终下变频后,必须采用低通滤波器确保镜像信号(位于2fIF)受到足够的抑制。在下变到低中频之后,信号就
39、准备进行采样,为了方便进一步下变,采样速率应该为4倍中频,这个速率是采用复滤波低中频接收机的2倍(这非常正常,因为实滤波出的信号频带宽了一倍),但在实现上并无困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与前者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DC所需要的位数,在本结构中,需要对同时存在的所需信号和镜像信号进行采样,而且镜像信号可能高于所需信号2030 dB,需要额外提供45 bit精度。如果所需信号需要10 bit精度,则ADC需要16 bit精度,即便是一般应用场合也需要12 bit精度。当然,如果精心选择中频频率,使镜像信号位于频谱的空缺中,则会降低这个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216 bit ADC自身具有较好的
40、防混叠滤波器,因此,在实际中并不需要专门设置这个实滤波器。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7 采用实滤波器的低中频接收机结构(a)详细表示;(b)简略表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8给出了低中频信号通过实滤波器滤波,并与实二本振信号混频至零频的过程。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镜像信号是一直存在的,先变频到二倍中频处,最终通过低通滤除。低中频接收机的优点如下:(1)解决了零中频接收机所面临的直流失调问题。(2)本振和射频之间泄漏少。(3)复杂度适中,比外差式低,比零中频高。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8 采用实滤波器低中频接收机实现最终下变频示意图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其缺点如下:低中频接
41、收机需要良好的镜像信号抑制能力。在零中频接收机中,镜像信号就是所需信号本身,这样40 dB的镜像抑制就可获得40 dB的信噪比。而在低中频接收机中,镜像信号可能比所需信号高,比如为邻近信道的强信号。当镜像信号比所需信号高30 dB时,若要获得40 dB信噪比,则需要70 dB的镜像信号抑制。为了降低对抑制能力的要求,通常会精心选择镜像频率,比如选择位于两个传输信道之间。若采用这样的方式,镜像信号的抑制范围应该在5060 dB之间。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5 宽中频接收机宽中频接收机在传统的接收机中,不同的用户都被下变到一个信道或频段上,接收机的选择性主要是通过模拟的信号处理手段实现的。实际
42、上我们对尽可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完成全过程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可以采用宽中频接收机结构,如图5-29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29 宽中频接收机结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这种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的扩展。一组宽带射频信号作为一个整体下变到接近基带的位置,随后通过NCO实施数字域正交下变频,在基带I、Q采用数字低通滤波器来实现信道选择。这种结构的接收机其信道的选择性非常好,而且接收机的灵活性好,易于多通信标准的实现。然而,由于宽带ADC的功耗很高,因此如果没有性能理想的ADC,在移动端采用这种接收机结构是不现实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宽中频接收机是中频信道选择接收机,前面介绍的
43、几种接收机属于射频选择信道的接收机。相比之下,宽中频接收机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将所有的信道都下变频到中频,而不使用高阶的带通滤波器抑制镜像,因此有较高的集成度。(2)由于第一级本振频率固定,因此可以使用低带宽的锁相环,获得低相位噪声。(3)本振在接收信号带外,相位噪声对接收信号影响小。(4)由于信道的选择在中频完成,锁相环需要的分频比降低,因此锁相环中参考晶振、相位检测器和分频电路对频率综合器的相位噪声影响减小,且较低的分频比使锁相环输出的寄生分量减少。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宽带接收机的主要缺点如下:第一次下变频前几乎没有滤波,使得第二次下变频不得不使用大动态范围的信号。由于要在第二次下
44、变频时选择频段,因而增加了电路实现的难度。当输出频率是基带或者低中频时,存在着与零中频接收机或低中频接收机相似的问题。宽中频接收机还可以作为信道化接收机的基础,这在后面可以进一步了解。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6 镜像抑制混频镜像抑制混频从前面的讨论中已经可以看出,镜像信号的干扰是接收机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规的方法是通过滤波器,另外的方法是采用合适的滤波器结构实现镜像抑制混频。镜像信号的抑制原理如下: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镜像信号与所需信号分别位于本振频率两侧相距一个中频频率的位置上,当接收机进行下变后,镜像信号和所需信号分别位于零频两侧相距一个中频频率的位置上。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45、若镜像信号通过正交下变频得到两路正交的信号a(t)cos(t+)、a(t)sin(t+),则我们通过Hilbert变换知道有以下关系:(5-9)同理有显然,仅令其中一路经过Hilbert变换,则这两路信号通过相加或相减就可以完全相互抵消,使镜像信号消失。)(sin)()(cos)(HTttatta)cos()()sin()(HTttatta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当然,在上述过程中所需信号同样也进行了正交变换以及Hilbert变换,这样为了保证镜像信号相互抵消,同时所需信号正常输出,只需要保证正交变换后其中一路的镜像信号与所需信号相互异号即可。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6.1 Hartley
46、镜像抑制混频镜像抑制混频Hartley 接收机就是基本的镜像抑制混频接收机结构。在正交下变频后,形成两路正交的信号,对这两路信号进行90相移,然后通过相加(或相减)实现对镜像信号的抑制,其结构如图5-30所示。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30 镜像抑制混频接收机结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以窄带信号为例,接收信号频率为c,相应镜像信号频率为M,中频为IF,本振为LO,有c-LO=-IF,M-LO=IF。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为RFin=a(t)cosct+aM(t)cosMt (5-10)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I路:(5-11)ttattatttatttatttatttatttattatIFM
47、IFBPFLOMLOMMLOcLOcLOMMLOcLOMMcLOcos)(21cos)(21)cos()cos(21 )cos()cos(21coscos)(coscos)(cos)cos)(cos)(cosRFin通过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同理,Q路:(5-12)可以观察到,Q路的镜像信号与所需信号是异号的,因此对Q路进行Hilbert变换,即移相90,输出为取“-”相加就得到f(t)cosIFt,镜像信号被抑制掉了。ttattatttatttatIFMIFBPFLOMLOMMLOcLOcLOsin)(21sin)(21)sin()sin(21 )sin()sin(21sinRFin通过t
48、tattaIFMIFcos)(21cos)(21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下面给出Hartley 接收机的一个实现,如图5-31所示。在正交下变频后,使用RC 移相网络将两路信号分别移相,实现两路90的相移,即两路相移分别为 (5-13)(5-14)(5-15)在输出端通过相加或相减消除镜像信号,即可得到需要的信号。由于RC 移相网络对失配很敏感,镜像抑制的精度有限,且大的电阻和电容也无法实现片上集成,因此该结构很少被使用。)RC(arctanIRC1arctanQ2QI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31 Hartley接收机的实现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6.2 Weaver镜像抑制混频镜像
49、抑制混频Hartley镜像抑制接收机的问题是实现90的相移较为困难,因此提出采用Weaver镜像抑制混频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正交乘法实现90的相移,其结构如图5-32所示。它包含两个本振信号,本振1用来实现接收信号的正交变换,本振2用来实现90相移。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图5-32 Weaver镜像抑制混频结构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5.7 正交失配的补偿正交失配的补偿在采用正交下变频技术时,本振信号实际上是一个复信号,仅具有单边功率谱,因此没有镜像信号对所需信号的干扰问题,具有理论上无限的镜像频率抑制能力,但是这要求两条支路相互匹配,如果不是这样即出现正交失配现象,则会造成有限的镜像信号抑制
50、能力。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考虑一个单正频率本振信号:(5-16)如果考虑幅度和相位失配分别为g和,则这个信号为 (5-17)2(jsin)2(cose)(LOLO2 jLOtftftztftftftftfKKggtfgtftz0LOLOLOj2-2j21j2-jj2jLOLOeee2e1e2e1)2(sinj)2(cos)(第5章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显然,当失配现象出现时,原正频率信号会分裂为两个正、负频率信号,其幅度分别为K1、K2,这样将使原来在fLO处的一些信号能量转换到-fLO处,形成一个新的信号分量。在实际中,镜像分量的能量会有一部分转换到所需信号中形成干扰,同时所需信号能量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