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26782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9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合肥学院教育系第七章社会规范的学习第七章社会规范的学习 与品德的形成与品德的形成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规范学习的概述社会规范学习的概述一、什么是社会规范一、什么是社会规范(一)社会规范的定义(一)社会规范的定义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social norms)(social norms)是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根据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身的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而提出的、用以调节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标准、准则或规则。则。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二)社会规范的特点社会规范的特点 1 1标准性:标准性:2 2社会制约性社会制约性 3 3历史性历史性教育心理学

2、合肥学院教育系(三)社会规范的作用(三)社会规范的作用 1 1它是个体社会行为选择及定向的工具它是个体社会行为选择及定向的工具 2 2是社会控制及社会秩序维持重要手段是社会控制及社会秩序维持重要手段“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乱,乱则穷矣”(苟子苟子富国篇富国篇)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影响因素: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影响因素:(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的学习:(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的学习: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

3、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求,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主体内在行为需求,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即品德)的过程,即规范行为调节机制(即品德)的过程,即规范内化。内化。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1 1、交往需要、交往需要 禁止性范禁止性范2 2、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 倡导性规范指倡导性规范指3 3、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4 4、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社会规范学习关键社会规范学习关键)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三、社会规范学习的意义:三、社会规范学习的意义:1 1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社会化

4、的核心内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容和主要手段 2 2社会规范学习与心理健康:社会规范学习与心理健康:3 3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的形成发展: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的形成发展:社会规范的学习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社会规范的学习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品德形成发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什么是品德:一、什么是品德:(一)定义: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一)定义: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

5、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一种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实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心理现象,实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心理和行动中的表现。规范在个人心理和行动中的表现。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二)品德的结构:(二)品德的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 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P406P406)道德认知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1 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 指人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通指人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通常表现为对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常表现

6、为对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包括对一定道德知识及其意义的认识。它包括对一定道德知识(如如道德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道德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的掌握,也包括的掌握,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2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言行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包括他人和自己包括他人和自己)是否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

7、生的内心体验。验。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知或能满足自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知或能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的,都会产生积极的、肯定己的道德需要的,都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3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 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排除内外障碍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排除内外障碍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内心矛盾的过程。体现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内心矛盾的过程。体现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

8、动性。在人为实现道德目标所进行的行动中在人为实现道德目标所进行的行动中这种能动作用常常表现为这种能动作用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积极进取或或坚韧坚韧自制自制这两种行为方式。这两种行为方式。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4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德的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的手段。动机的手段。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

9、影响着道德认知的倾向和深度。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知的倾向和深度。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这种个体意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这种个体意识力量的来源,道德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知和道力量的来源,道德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形成的速度和水平。德情感形成的速度和水平。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的指导和道德情感的催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的指导和道德情感的催化以及道德意志的调控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化以及道德意志的调控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炼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知,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认知,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

10、锻炼。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品德形成的理论(一)品德形成的理论 1 1、道德认知形成的理论、道德认知形成的理论 (1 1)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 A A、基本观点: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基本观点: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的人。着重研究了儿童对地、公道地对待别人的人。着重研究了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以及儿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

11、,以及儿童公正观念和对成人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童公正观念和对成人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B B、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P408P408无律阶段(无律阶段(5 5岁前)岁前):按自己的想象接受规则,规按自己的想象接受规则,规 则不具约束力。则不具约束力。他律阶段(他律阶段(5-85-8岁):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依岁):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依 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对错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对错 赞成严厉惩罚。赞成严厉惩罚。自律阶段(自律阶段(9-119-11岁):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公岁):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公 平公正)进行道德判

12、断,意平公正)进行道德判断,意 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学会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学会 依据内在动机和后果判断行依据内在动机和后果判断行 为强调惩罚与错误相称为强调惩罚与错误相称 。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儿童发展的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儿童发展的主体性。主体性。皮亚杰在二三十年代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皮亚杰在二三十年代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但当时未能引起重视。了创造性的研究,但当时未能引起重视。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2 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A A

1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两难故事法B B、研究结果:通过个体对故事情境问题的回答,研究结果:通过个体对故事情境问题的回答,将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将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3 3个水平个水平6 6个阶段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或服从于权威、成人的判断。或服从于权威、成人的判断。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对是非判断能注意到家庭与社:对是非判断能注意到家庭与社会的期望。会的期望。后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个体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个体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教育

14、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定向的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的阶段(小学低年级之前)(小学低年级之前)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 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小学中年级)(小学中年级)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段 后习俗阶段后习俗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青年期)(青年期)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服服从从和和惩惩罚罚定定向向依据行为结果,评依据行为结果,评定行为好坏,受赞定行为好坏,受赞扬行为既是好行为,扬行为既是好行为,受惩罚行为既是不受惩罚行为既是不好的行为好的

15、行为赞成:可以偷,因为他赞成:可以偷,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东西,不该受罚。东西,不该受罚。反对:头东西会受罚。反对:头东西会受罚。工工具具性性的的相相对对主主义义阶阶段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的要求和利益。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与妻子共同药,他需要与妻子共同生活。生活。反对:他的妻子在他出反对: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会死,因而对他没狱前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有好处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好好孩孩子子定定向向阶阶段段顺从传统要求,附顺从传统要求,附和大众意见,期望和大众意见,期望得到别人的赞

16、许,得到别人的赞许,按按“好孩子好孩子”标准标准约束自己,判断他约束自己,判断他人人赞成:他只是做了好丈赞成:他只是做了好丈夫应该做的事。夫应该做的事。反对:他这样会让家庭反对:他这样会让家庭丧失名誉。丧失名誉。维护维护权威权威和社和社会秩会秩序定序定向阶向阶段段服从团体规范,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尽本分,尊重,尊重法律权威,严守公法律权威,严守公共秩序,判断是非共秩序,判断是非已有法制观念,但已有法制观念,但把规范看成固定不把规范看成固定不变。变。赞成:应该偷,否则就赞成:应该偷,否则就没有尽丈夫的职责。没有尽丈夫的职责。反对:偷东西犯法反对:偷东西犯法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社社会会契契约约

17、定定向向阶阶段段有责任心与义务感,有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律,但认为尊重法律,但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可法律是人制定的可以改变以改变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反对:无论多危险总不反对:无论多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能采用偷的手段普普遍遍的的道道德德原原则则定定向向阶阶段段个体有自己的人生个体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标准,哲学和价值标准,按超越一般道德原按超越一般道德原则的普遍伦理原则则的普遍伦理原则去行动。去行动。赞成:尊重生命,保存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如果别人也需要反对:如果别人也需要这种要怎么办呢?要考这种要怎么办呢?

18、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结论:结论:6 6阶段按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阶段按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道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道德社会化发展不仅依赖成熟,还以来于智力社会化发展不仅依赖成熟,还以来于智力的发展。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2 2、弗洛伊德的道德情感发展的理论、弗洛伊德的道德情感发展的理论 (1 1)个性结构:)个性结构:本我:原始本我:原始 受本能冲动驱使受本能冲动驱使 无规范无规范 自我:本我与现实之间,既满足基本需自我:本我与现实之间,既满足基本需 要,又控制过分冲动要,又控制过分冲动

19、 被动接受被动接受 规范。规范。超我:在个体内心代表社会道德,监控超我:在个体内心代表社会道德,监控 自我的行为,通过良心作用,使自我的行为,通过良心作用,使 之趋向社会规范。之趋向社会规范。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2 2)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个体的行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人个体的行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人格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超我的良心作格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超我的良心作用,使其趋向社会道德规范。用,使其趋向社会道德规范。超我是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而产生的。儿超我是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而产生的。儿童将父母的批评和社会的要求内化,通过自居童将父母的批评和社会的要求内化,通

20、过自居作用形成超我。遵从超我的要求,儿童就必须作用形成超我。遵从超我的要求,儿童就必须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当作义务和需要。一旦违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当作义务和需要。一旦违背社会道德规范时通过背社会道德规范时通过内疚感内疚感、犯罪感犯罪感来自我来自我惩罚。使其行为趋向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惩罚。使其行为趋向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居自居作用、内疚感、自我惩罚作用、内疚感、自我惩罚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大推动力。他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和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他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和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在社会规范学习中的作用。在社会规范学习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3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

21、品德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既依赖于班杜拉认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既依赖于儿童的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在学习儿童的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以儿童攻击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以儿童攻击性 行为为例,强调榜样在儿童品德学习中的行为为例,强调榜样在儿童品德学习中的作用。作用。19771977年出版的年出版的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代表作.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1)(1)关于基本观点:关于基本观点: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他认为,儿童的学习不替

22、代强化的观察学习。他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从动作的模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拟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加以完成。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加以完成。儿童的大部分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儿童的大部分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的。

23、和改变的。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对象-榜样或示范者,榜样或示范者,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观察者。观察者。2 2。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指榜样的示范特征及其后果:活的真实的榜样、外部因素指榜样的示范特征及其后果:活的真实的榜样、地位高,具权威性的榜样,与观察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地位高,具权威性的榜样,与观察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越大;攻击性行为易被模仿;受奖励的行为更容可能性越大;攻击性行为易被模仿;受奖励的行为更容易被模仿。易被模仿。内部因素指观察者的动机和认知水平。与观察者自我判内部因素指观察者的动机和认知水平。与观察者自我判断相符的行为容易被模

24、仿,不符合观察者动机倾向的行断相符的行为容易被模仿,不符合观察者动机倾向的行为容易被拒绝和排斥。为容易被拒绝和排斥。总之,在儿童的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个人、环境、行总之,在儿童的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个人、环境、行为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行为是内部过程和外部影响复为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行为是内部过程和外部影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不是一个机械的刺激接受体,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不是一个机械的刺激接受体,他们能够对作用于自己的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他们能够对作用于自己的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织和加工,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3 3

25、对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对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首先首先,它广泛地研究了社会性行为的习得问题,给古老,它广泛地研究了社会性行为的习得问题,给古老的模仿概念赋予了新的意义,充分强调了观察学即广义的模仿概念赋予了新的意义,充分强调了观察学即广义的模仿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中的重要性,具有许多实际的模仿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中的重要性,具有许多实际意义。意义。该理论提出该理论提出“道德观念和行为后天的观察学习可以形成道德观念和行为后天的观察学习可以形成和改变和改变”的观点,的观点,强调教师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榜样强调教师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要性;强调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的重要性;强

26、调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强调社会环境中的影视和书刊等传播媒介对儿童道德发强调社会环境中的影视和书刊等传播媒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其次其次,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实验室研究,其实验设计,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实验室研究,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较为严密,这是以往品德心理研究中所缺中的变量控制较为严密,这是以往品德心理研究中所缺少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有其积极的意义。少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有其积极的意义。再次再次,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认知理论的争论也将有助于,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认知理论的争论也将有助于品德心理学理论的繁荣和完善。品德心理学理论的繁荣和完善。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四、

27、评析四、评析上述品德心理理论围绕品德结构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上述品德心理理论围绕品德结构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与行为因素三种基本心理构成展开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与行为因素三种基本心理构成展开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品德形成的过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品德形成的过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方面常常又是统合在一起,缺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方面常常又是统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的。不可的。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我国心理学家认为,社会规范学习是认知学习、社会规范学习是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的统合,将个体的规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的统合,将个体的规范认知经验、情感经验与行

28、为经验不断整合,范认知经验、情感经验与行为经验不断整合,形成知、情、行相一致的一体化经验,完成交形成知、情、行相一致的一体化经验,完成交往经验的概括化、系统化,从而产生与社会规往经验的概括化、系统化,从而产生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需要体系即动机系统,以及与范要求相一致的需要体系即动机系统,以及与规范需要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即行为系统,实现规范需要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即行为系统,实现社会规范的内化,构建起主体自身内在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内化,构建起主体自身内在的行为调节机制,即品德心理结构。调节机制,即品德心理结构。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品德发展的实质:(二)品德发展的实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

29、会规范、道德准则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逐渐内化,主动建构相对稳定的行为判断准则逐渐内化,主动建构相对稳定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的过程。二、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一)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的依从1 1含义含义: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2 2特点特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个体对规范所要求的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个体对规范所要求的行为缺乏足够

30、的了解,只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压力才遵从了规范。只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压力才遵从了规范。因此,依从水平上的规范也是最不稳定的,因此,依从水平上的规范也是最不稳定的,一旦外部监控和压力消失了,相应的规范一旦外部监控和压力消失了,相应的规范行为就可能会动摇和改变。行为就可能会动摇和改变。3 3意义意义: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二)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认同 1 1含义: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含义: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表现为对接受了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

31、一致,表现为对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模仿。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模仿。2 2特点:特点: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虽然学习者,虽然学习者对规范的必要性的认识还有不足,但他已有明对规范的必要性的认识还有不足,但他已有明确的行为意图,团体的规范对学习者具有一定确的行为意图,团体的规范对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应地,认同水平的规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相应地,认同水平的规范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 3意义: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意义: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三三)社会规范的信奉社会规范的信奉1 1含义含义:学习者在对社会规范

32、及其价值深刻理:学习者在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深刻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并驱动学习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并驱动学习者做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者做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2 2特点特点:对规范的信奉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对规范的信奉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而成了稳定的品德。动性,因而成了稳定的品德。3 3意义意义:是内化的最高阶段:是内化的最高阶段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三、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三、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家庭因素(一)家庭因素 1 1教养方式教养方式 2 2父母的道德观念父母的

33、道德观念 3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二)社会环境(二)社会环境 1 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 2 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三)班集体与同辈团体(三)班集体与同辈团体1 1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集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和睦融洽,有凝聚力,有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和睦融洽,有凝聚力,有明确的纪律规范,这种班风就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确的纪律规范,这种班风就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那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构成了一种压力,同时又提供了对那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构成了一种压力,同时又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榜样。2 2同辈团体的影响:同辈团体的影响:小伙伴之间常常会相互模仿、小伙伴之间常常

34、会相互模仿、相互感染,既可能使好的习惯和品德得以推广,相互感染,既可能使好的习惯和品德得以推广,也可能使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以蔓延。也可能使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以蔓延。教师应该加以积极引导。教师应该加以积极引导。(四四)自身的智力水平自身的智力水平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四、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四、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一)道德认知培养(一)道德认知培养 1 1、言语说服、言语说服 技巧技巧1 1: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技巧技巧2 2:哓之以理动之以情:哓之以理动之以情 2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 3 3、概念分析、概念分析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道德情感的培养(二)道德情感的培

35、养 1 1、移情移情能力能力 2 2、羞愧感、羞愧感(三)道德行为培养(三)道德行为培养 1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获得替代强化来进行学习行为及其结果,获得替代强化来进行学习的。(选择优秀榜样的。(选择优秀榜样 加强身教意识)加强身教意识)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2 2赏罚控制赏罚控制当道德行为符合预期标准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当道德行为符合预期标准的行为时,就给予奖赏,以期同样的情景重现时,能再出现同样的赏,以期同样的情景重现时,能再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符合预期标准的行为时,行为;当道德行为不符合预期标准的行为时,给予惩罚,以使学

36、生从害怕惩罚而学习到逃避给予惩罚,以使学生从害怕惩罚而学习到逃避惩罚,从而培养品德惩罚,从而培养品德 3 3抗拒诱惑抗拒诱惑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致做出违犯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致做出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会规范的行为。(榜样作用(榜样作用 适时适度的惩罚)适时适度的惩罚)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 (四)综合方法(四)综合方法 1 1、群体约定、群体约定 2 2、道德自律、道德自律 3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

37、教育系第四节第四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什么是不良行为一、什么是不良行为(一一)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 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它具有一贯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它具有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二二)学生的过错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校纪校规的行为。它会给家长、学校带来麻烦,也容易校纪校规的行为。它会给家长、学校带

38、来麻烦,也容易转化为品德不良,成为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转化为品德不良,成为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过错行为具有盲目性、情境性、偶然性、情绪性、易变过错行为具有盲目性、情境性、偶然性、情绪性、易变性等特点性等特点 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一)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二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三)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

39、誉感(四四)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惯(五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A A品德的实质:品德的实质:B B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的形成发展:品德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和心的形成发展:品德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理倾向,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交往活动中)通过对社会规实践(特别是交往活动中)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方式学范的

40、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方式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社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就是品德的形成过成。会规范的学习过程就是品德的形成过成。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2 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人类常常不必在情境中通过亲身去做、直接体人类常常不必在情境中通过亲身去做、直接体验来进行刺激验来进行刺激反应学习。而是通过观察榜样反应学习。而是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获得替代强化来进行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获得替代强化来进行学习的。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学习的。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实现的习得到人格的形

41、成,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实现的。的。观察学习的优势观察学习的优势:观察学习不仅可以缩短学习:观察学习不仅可以缩短学习进程,避免直接尝试的错误与危险,而且可以进程,避免直接尝试的错误与危险,而且可以体现自身的特点,掌握大量的整合行为模式。体现自身的特点,掌握大量的整合行为模式。观察学习更能反映人类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观察学习更能反映人类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教育心理学合肥学院教育系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学习者在大量示范影响中选取一定:学习者在大量示范影响中选取一定的行为作为观察、知觉、吸收的目标的行为作为观察、知觉、吸收的目标保持过程保持过程:将注意过程中获得的榜样示范行为:将注意过程中获得的榜样示范行为模式以视觉表象、言语编码等符号形式贮存在模式以视觉表象、言语编码等符号形式贮存在大脑。大脑。运动复现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练习获得的:在一定社会情境中练习获得的示范行为,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调整,形成熟练示范行为,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调整,形成熟练的运动技能,达到正确复现榜样示范的行为。的运动技能,达到正确复现榜样示范的行为。动机过程动机过程:特定社会情境对行为动机的趋动作:特定社会情境对行为动机的趋动作用,决定是否将所习得的行为认知模式外显操用,决定是否将所习得的行为认知模式外显操作。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