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整理中药学学习重点整理2010-2011年第一学期中药学考试1、题型1)选择题(40分)单项选择(30分,每题1分)多项选择(10分,每题1分)2、填空题(15分,每空1分)3、判断题(5分,每题1分)4、问答题(40分)1)功效(10分,每药2分)2)功效主治(10分,每药5分)3)功效比较(10分,每组5分)4)简答题(10分,每题5分)2、考试范围1)总论:发展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收载药数、作者;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公元200年左右(秦汉时期) 收载药数: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作者:集体创作,托名“神农”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成
2、书年代:公元659年(隋唐时期) 收载药数:844种 作者:李 ,苏敬等24人 中国第一部药典本草纲目:成书年代:公元1578年(明代) 收载药数:1892种 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年代:1765年(清代) 收载药数:921种 作者:赵学敏道地药材的定义:是指产于某一特定区域,质量与疗效方面较他地所产者明显为优,并被历代医家所公认的最佳药材。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四气五味的作用:四气: 五味:
3、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苦:能泄、能燥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升:向上(如呕吐、喘咳) 降:向下(如泻利、脱肛) 浮:向外(如自汗、盗汗) 沉:向内(如表证不解)配伍(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配伍同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
4、至丧失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植,人参畏五灵脂2)功效主治(35味)解表:紫苏、葛根、柴胡紫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证 用于脾胃气滞症 用于食鱼蟹中毒葛根: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用于热泻热痢,脾虚久泻柴
5、胡: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主治: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用于疟疾清热:栀子、青蒿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热病烦闷 用于湿热黄疸 用于血热出血 用于热毒疮疡青蒿:功效: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主治:用于热病伤阴,夜热早凉 用于阴虚发热 用于暑热外感 用于疟疾泻下:大黄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主治: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用于热血妄行之出血证,及火邪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证 用于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 用于瘀血诸证 用于黄疸,淋证
6、祛风湿:木瓜、秦艽木瓜:功效:舒筋活络,除湿和胃,消食生津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 用于吐泻转筋 津伤口渴,消化不良秦艽:功效: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 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用于湿热黄疸化湿:佩兰、苍术佩兰:功效:化湿,解暑 主治:用于湿滞中焦证 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明目 主治:用于湿滞中焦证 用于风湿痹痛 用于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利湿:薏苡仁、车前子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 主治: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于脾虚泄泻 用于肺痈,肠痈 用于湿痹筋脉拘挛车前子
7、: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用于暑湿泄泻 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用于热痰咳嗽温里:附子、吴茱萸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亡阳证 用于阳虚证 用于寒痹证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主治:用于寒滞肝脉诸痛 用于呕吐吞酸 用于虚寒泄泻理气:陈皮、香附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脾胃气滞证 用于痰湿壅滞证香附: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诸痛证 用于月经不调诸证止血:三七、白及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用于跌仆瘀肿疼痛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
8、生肌 主治:用于体内外诸出血证 用于疮疡肿毒,烫伤及肛裂、手足皲裂等活血:郁金、丹参、川芎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胁腹痛 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等证 用于肝胆湿热证 用于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丹参: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主治: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用于血瘀之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等证 用于疮疡痈肿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及心悸失眠等证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气滞诸证 用于头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化痰:半夏、白附子、瓜蒌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9、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证 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白附子: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用于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涡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 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瓜蒌:功效: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主治:用于痰热咳喘 用于胸痹,结胸等 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 用于肠燥便秘安神:磁石、酸枣仁磁石: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主治:用于心神不宁,惊悸,癫痫 用于肝阳眩晕 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 用于肾虚喘促酸枣仁: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主治:用于心悸
10、失眠 用于体虚多汗平肝:羚羊角、天麻羚羊角: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天麻: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主治: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补益:黄芪、白术、当归、麦冬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 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 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用于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 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
11、等 用于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等 用于气虚津亏的消渴症,本品能补气生津以止渴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主治: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 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 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之证当归: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主治:用于血虚诸证 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 用于血虚,血滞或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 用于痈疽疮疡 用于血虚肠燥便秘麦冬: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主治:用于肺阴不足,而有燥热的干咳痰粘、劳嗽咳血
12、等 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口渴咽干,大便燥结等 用于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收敛:五味子、乌梅、莲子五味子:功效:敛肺滋阴,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久咳虚喘 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用于自汗,盗汗 用于遗精,滑精 用于久泻不止 用于心悸,失眠,多梦乌梅: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 用于久泻久痢 用于虚热消渴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 用于崩漏下血莲子:功效:补脾止泻,固涩止带,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主治: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用于肾虚遗精,滑精 用于带下证 用于虚烦,失眠,惊悸3)功效比较(8组)麻黄与桂枝;黄芩、黄连与黄
13、柏;独活与羌活;茯苓与薏苡仁;附子、肉桂与干姜;半夏与天南星;龙骨与牡蛎;龟甲与鳖甲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发汗解表。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专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作用缓和,既治风寒表虚有汗证,又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不同点: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能安胎。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之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黄连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独活与羌活共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不同点: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痹痛。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身痹痛,太阳头痛。茯苓与薏苡仁共同点:利水渗湿不同点:甘淡性
14、平,利水健脾,治各种水肿及脾虚诸证,又能宁心安神。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清热,治脾虚水肿及湿热淋证。又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又能除湿治痹。附子、肉桂、干姜共同点:温里散寒不同点:附子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力强,而为要药。又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守而不走,长于补火助阳,引火归原。又能散寒止痛,温痛经脉,温煦气血。干姜能走能守,回阳救逆力弱。又能温肺化饮,温中止呕。半夏与天南星共同点:燥湿化痰 ,外用消肿止痛不同点:半夏性燥而缓,善治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性燥而急,善祛经络风痰,又能祛风止痉。龙骨与牡蛎共同点: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不同点:牡蛎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且育阴息风,软坚
15、散结,煅用制酸止痛。龙骨甘涩平,长于镇惊安神,外用能收湿敛疮。龟板与鳖甲共同点:滋阴潜阳 不同点:龟板滋阴力强,且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血。鳖甲善清虚热,且能软坚散结。4)简答题来源相同,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异同的药物姜(生姜、干姜、炮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首乌(生首乌、制首乌);甘草(生甘草、炙甘草)等姜(生姜、干姜、炮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炮制方法:秋末采挖,除去须根,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北、贵州、福建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 炮制方法:趁鲜切片晒用
16、或低温烘干。生用。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炮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 四川、贵州等地。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温中止泻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为“四大怀药”之一。秋季采收,鲜用;或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切片,生用。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为生地黄块根的炮制加工品(酒炖或酒蒸法)。主产于河南。切厚片或块,干燥。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首乌(生首乌、制首乌):炮制方法: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江苏等地。
17、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首乌”;阴黑豆汁为敷料,照炖法或蒸法炮制,得“制首乌”。生首乌功效: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功效: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甘草(生甘草、炙甘草):炮制方法:为豆科多年生草本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秘制用。 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功效类似章节的比较(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峻下逐水药与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化湿药与利水渗湿药) 章节概述(解表、补益、清热,定义、分类、适应证) 解表定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8、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分类: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适应证:主要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风湿痹痛、疹发不畅等证补益定义: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分类: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 适应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清热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分类: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适应证:清热泻火药: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清热燥湿药:湿热泻痢 清热解毒药:疮痈肿毒
19、清热凉血药:热入营血,瘟毒发斑 清虚热药:阴虚发热5)归类功效:安胎;透疹;润肠通便 安胎:黄芩、桑寄生、苎麻根、艾叶、菟丝子、杜仲、续断 透疹:荆芥、胡荽、柽柳、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 润肠通便:决明子、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冬葵子、榧子、桃仁、苦杏仁、苏子、罗汉果、柏子仁、肉苁蓉、润肠通便、核桃仁、当归、桑椹、黑芝麻用量:蟾酥,马钱子、巴豆、牛黄、朱砂 蟾酥:每次0.0150.03g马钱子:0.30.6g巴豆:每次0.10.3g 牛黄:0.20.5g朱砂:0.31g,1日23次 用法:先煎、后下、包煎,不入煎剂 先煎:石膏、水牛角、川乌、附子、花蕊石、灶心土、海蛤壳、海浮石
20、、瓦楞子、礞石、磁石、龙骨、石决明、珍珠母、牡蛎、赭石、紫贝齿、龟甲、鳖甲 后下:番泻叶、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降香、苦杏仁 包煎:辛夷、马勃、蚕砂、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石韦、五灵脂、灶心土、儿茶、礞石 不入煎剂:青黛、鹤草芽、雷丸、琥珀、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不同品种药物的不同功效:郁金(川、广);防己(木、汉);牛膝(川、怀)等 郁金(川、广):川郁金:活血化瘀 广郁金:行气解郁防己(木、汉):木防己:祛风止痛 汉防己:利水退肿 牛膝(川、怀):川牛膝:活血化瘀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三七 味甘 微苦 溫。歸肝胃經 功效為化瘀止血,消腫定痛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故出血兼瘀者尤
21、為適宜。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既可外敷亦可內服,因此可治一切血病。香附 辛 ,微苦 微甘 ,芳香性平平。 歸肝三焦經 功效 疏肝理氣 調經止痛 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氣之瘀微甘性平無寒熱之偏,故為疏肝理氣解瘀之要藥。肝為藏血之臟,氣為血之帥,肝氣調和則血行通暢,故為調經止痛之要藥。凡肝氣鬱滯之胸脅脘腹脹痛,婦女月經下調,痛經閉經以及胎產諸病。所以稱之為氣病之總司 女科之主帥。牛膝 活血通經 補肝腎 強筋骨 引火下行 利尿通淋性善下行 生用即善活血通經,治婦科經產諸疾及跌打諸痛;又善利尿通淋、引火下行,治淋證,治水腫及氣火上逆之吐血,衄血頭痛、眩暈,或陰虛火旺之喉痹、齒痛、口瘡。薄荷 :辛 涼 辛能發散 涼以清熱 輕揚升浮 芳香通竅,功善疏上焦風熱,清利頭目,利咽喉、透疹解毒,為治外感外感風熱 發熱頭痛 咽痛目赤,麻疹不透或皮膚瘡疹等病症。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