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范仲淹 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舂陵迎阳亭(南宋)赵师侠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縠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縠浪:波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B苏幕遮上阕
2、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壮丽阔远,顿生衰飒悲苦之感。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2“闲独倚”的“闲”与“休独倚”的“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范仲淹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注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
3、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4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御街行
4、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从落叶写起,不言秋而知秋。词人只抓住秋形、秋声,尤其是“寒声碎”,既突出夜之寂静,也自然地引出秋思。B词人玉楼上高卷珠帘观月,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感情细腻,色泽亮丽,骨子里自有一股清刚之气。C“长是人千里”中的“长”,指两人相距遥远,让读者联想到此间的阻隔重重,只能寄情于月,颇有“千里共婵娟”之意。D词中综合运用比喻、借代、细描等
5、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6本词下阕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愁”的,并简要赏析词的下阕“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句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酬滕子京同年范仲淹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注此诗写于范仲淹被贬饶州时。当时他与滕子京诗书唱答。谢家:东晋谢安家族,名人辈出。传笔梦:南朝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缕管笔送给他,从此文思精进。负薪忧:本指生病的谦词,这里指处境艰难。簪轩:冠簪和轩车,形容显贵。茂先,西晋张华字茂先,以博闻广
6、识著称。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的“酬”字说明滕子京曾有诗给作者,而“同年”指同榜进士,暗示关系密切。B首联先借用典故写滕子京的才华,后写诗人的被贬身份和辗转飘零的生活状态。C颌联先写诗人太过疏懒未能追求文思精进,再点出其处境艰难、寂寞心忧的现实。D尾联将“莫言神物在南州”与“如共”“瞻气象”对比,强调了膝子京的博闻广识。8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口即事范仲淹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京口即事顾炎武白羽出扬州,黄旗下石头。六双归雁落,千里射蛟浮。河上三
7、军合,神京一战收。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注释】明福王朱由松即位于南京,建立弘光朝。史可法奉命督师扬州,抵御清兵南下,为一时朝野舆论寄托。顾炎武被荐为兵部司务,应召到南京,本诗为途经京口时所作。白羽:古代军队主帅所执的指挥旗,这里代指史可法统帅的军队。六双,指雁群,宏大目的物,此处指匡复明室,北定中原。千里射蚊:用汉书武帝纪典故,公元前106年冬,武帝亲射蛟龙于江中。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诗首联具有总领全诗的作用,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别有情”三字来展开。B范诗尾联的“薄命”与“升平”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六朝人们的命运不济。C顾诗首联的“出”“下”二字,体现了史
8、可法统帅的军队出征迅猛,势不可挡。D顾诗颈联借助想象描绘战斗盛况:若各路大军合力抗敌,神京可一战而下。10这两首诗题目同为“京口即事”,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江上渔者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写初夏的江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B第二首诗写渔者在江上往来,因喜爱鲈鱼美味,而不惜冒险出没在风波里。C两首诗皆语言质朴生动,毫无斧凿之痕迹;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
9、息。D两首诗皆写景亦写人,但写法各不同,第一首先景后人;第二首人即是景。12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劳动者,但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范仲淹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徇身。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宴坐黄堂愧无限,陇头元是带经人。【注】此诗作于范仲淹因反对宋仁宗废除皇后而被贬睦州期间,此前他曾与宰相吕夷简就“废后”一事产生过激烈争执。徇:同“殉”。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也可指太守本人。带经人:好学苦读的人。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标题可看出,此诗
10、是诗人依照吴安道写给自己的诗歌的韵部而创作的一首回赠诗。B范仲淹胸怀坦荡,虽然因谏诤而被贬却毫无怨言,仍以圣君贤相称当朝君主和宰相。C范仲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即使在地方做官,也可以救济苦难深重的百姓。D诗人曾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如今却难以更好地施展抱负,不禁发出“愧无限”的感慨。1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一联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注】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
11、,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 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从:同“纵”,放任。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内涵。16“忧于天下,乐于天下”的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
12、词中常有体现。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乐”和“忧”?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溪书事范仲淹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瞳昽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注】此诗写于宋真宗天禧五年,范仲淹任海陵西溪盐官。椅梧:指椅树和梧桐树。蒙叟:指庄周。齐:辨别,分辨。子牟;魏公子牟,战国时人,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平魏阙之下”语传世。曈昽: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地位低下,无权势可依托,但依然有着远大的志向。B诗人巧用庄周和魏公子牟的典故,紧承上联,
13、表明自己明辨是非、心存朝廷。C颈联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描绘了两幅不同的画面,有时间跨度。D诗人饮酒赋诗,被认为太疏懒,诗人只得自我解嘲,这里有惆怅和不甘的心绪。18诗歌的颈联与其他各联写法不同,是对西溪的景物描写,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范仲淹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注】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
14、人写诗回赠他。B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C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D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20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桐庐郡斋书事 范仲淹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注】:此诗做于景佑元年(1034年)春,当时范仲淹被贬睦州。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芝,灵芝,菌类植物,古以芝为瑞草,故名灵芝。术,草名。根
15、茎可入药。有白术、苍术等数种。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骄”字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悠然飘逸、无拘无束的秀姿写得活灵活现。B“吏隐云边岂待招”,“岂”表示“哪里用得着”,表现出诗人对于再次被任用的不屑。C颔联“数仞堂高”和“一枝巢隐”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隐于下位,不求富贵。D道家的隐逸情怀和儒家的担当精神在诗人心中共存,这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人格。22诗人被贬睦州后身为地方官是否称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雕鹗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
16、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攀跻:攀登。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广阔辽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C“群毛遁”“百鸟睽”写走兽飞禽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24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
17、惭何道继文翁。【注】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从:同“纵”,放任。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建了一半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
18、了全诗的内涵。26“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无“忧”,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舂陵迎阳亭(南宋)赵师侠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縠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縠浪:波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2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菩萨蛮上阕
19、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秾丽阔远,顿生衰飒之感。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28“闲独倚”的“闲”与“休独倚”的“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20、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9本词上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明显不同,上阕主要是_,下阕主要是_。30结合这首词,谈谈对题目“秋思”的理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听真上人琴歌(节选)范仲淹老龙秋啼沧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陇头瑟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此声感物何太灵,十二衔珠下仙鹄。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舜无为。注南风,孔子家语辨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龙啼猿啸为喻,想象奇特,传神再现了琴声营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B“陇头”“洞庭”相距
21、遥远,而琴声触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手法含蓄蕴藉。C作者以流泉、落木等意象来抒写感受,化用了琵琶行登高等诗中的名句。D前四句正面描写了琴声的凄凉,进而引出仙鹄衔珠的场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32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范仲淹太原兵重压强胡,莫对秋风忆鲙鲈。万里天声扬紫塞,十年人望在黄枢。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应笑病夫何所补,独能安坐养桑榆。注紫塞:北方边境。黄枢:指门下省。门下省在汉为黄门,位居枢要,故称。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首联中,写到太原的军队
22、重兵相对,压制强敌,透露出写诗的背景。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万里”“十年”分别从空间、时间出发,抒发感慨。C诗歌运用了莼鲈之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典故,凝炼蕴藉。D诗人认为生病的人既然对国事补益无多,可以让他们静养身心,安心隐居。34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野色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注】野色,野外的景色。幂幂,形容浓密状。山公,指山简,西晋名士,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虽然难以辨清野色,却能
23、感受到掩映笼罩着楼台的野色很浓密。B白鸟飞来,斜阳低照,打破野色的沉寂。颔联以动衬静,描绘野色。C野色虽美,但它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乃至消失,就像远行的帆船。D这首诗把难以名状的野色描绘得活灵活现,表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36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从落叶写起,不言秋而知秋。词人只抓住秋形和秋
24、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写出夜一片寂静,表现词人内心极度孤寂。B词人玉楼上高卷珠帘观月,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感情细腻,有花间遗风,骨子里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C词的下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虽酒未到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D词中综合运用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38本词下阕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
25、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注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从:同“纵”,放任。文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从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首联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超过一半是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颔联作者回忆过去,骑着马忙于政务不曾停息,不禁陷入沉思,举起酒杯,一饮而尽。D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
26、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一派清新旷远、葱郁繁盛之景,可见百姓安居乐业。40“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有“忧”无“乐”,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范仲淹“忧”的表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节选)范仲淹昨宵天意聚回复 ,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散乱狂飞若倚势,徘徊缓舞如今情。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天上风流忽尔在,人间险阻无不平。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两句主要交代下雪的时间和情景,“天意”二字暗含着诗人强烈的盼雪心理。B“六出”指四面八方,意为雪下得广;“何其精”是赞美雪花
27、的形态非常精致有型。C五、六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雪花随着风势大小时而狂飞、时而缓舞的状态。D“人间险阻无不平”既写出人世间被雪覆盖的平坦状况,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42请赏析“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两句的艺术特色。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3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B“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诗人面对秋景思念故乡,追忆起旅途行程。
28、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表明诗人难以入眠。D本词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感虽表达哀婉缠绵,气却不流于颓靡。44(1)按照字数划分,本词应该属于_。(2)赏析上片的景物描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苏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5按照字数划分,本词应该属于 _。46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B“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诗人面对秋
29、景思念故乡,追忆起旅途行程。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表明诗人难以入眠。D本词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感虽表达哀婉缠绵,气却不流于颓靡。47赏析上片的景物描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野色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注野色,野外的景色。幂幂,形容浓密状。山公,指山简,西晋名士,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4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醉酒眼花,所见一片朦胧,在诗人眼中,春天的野色迷离恍惚。B诗人虽然难以辨清野色,却能感受到掩映
30、笼罩着楼台的野色很浓密。C白鸟飞来,斜阳低照,打破了野色的沉寂。颔联以动衬静,描绘野色。D野色虽美,但它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乃至消失,就像远行的帆船。49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桐庐郡斋书事范仲淹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注】此诗做于景佑元年(1034年)春,当时范仲淹被贬睦州。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芝,灵芝,茵类植物,古以芝为瑞草,故名灵芝。术,草名。根茎可入药。有白术、苍术等数种。5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31、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骄”字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悠然飘逸、无拘无束的秀姿写得活灵活现。B首联第二句“吏隐云边岂待招”暗含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无奈和不甘的隐秘情怀。C颔联“数仞堂高”和“一枝巢隐”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不求富贵打算隐居。D道家的隐逸情怀和儒家的担当精神在诗人心中共存,这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人格。51诗人被贬睦州后身为地方官是否称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雕鹗在秋天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攀跻:攀登。52下列对这首诗的
32、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顶是()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调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C“群毛遁”“百鸟睽”写了走兽飞愈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53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
33、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5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从大处落笔,描绘了一幅天缀碧云、地铺黄叶、水浮寒烟的秋景图。B“芳草无情”一句把“芳草”拟人化,直接点明了诗人瞩目望乡的“有情”。C“黯乡魂”“追旅思”互文对举,强调主人公漂泊时间之长与乡思离愁之深。D该词上阕侧重写景,借景抒情;下阕则主要用“黯”“思”“愁”直抒胸臆。55“明月楼高休独倚”这句话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睢阳学舍书怀范仲淹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
34、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注】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汉苑:指皇家宫苑。凤鸟:楚狂接舆曾劝孔子避世,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赋鹪鹩: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5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云飘荡,都城遥远,诗人发出谁才能在汉苑吹奏洞箫的疑问,表现仕进愿望。B诗人认为人生多难但不要悲观、消极,虽然不知名也应当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C诗人清贫仍如颜回一样快乐;坚信自己琴技高超,会得到钟子期那样的行家的赏识。D尾联前句中的“斯文”在此泛指文化,诗人相信上天不会让
35、有才华的人永远被埋没。57本诗最后一句化用了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首诗都以“涧松”自比,但传达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5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
36、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的内涵。59“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无“忧”,对此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酬滕子京同年宋范仲淹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注】谢家:东晋谢安、谢玄家族鼎盛,名人辈出。传笔梦:指南朝梁纪少瑜曾梦见陆倕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后人因
37、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簪轩:形容显贵。茂先:西晋张华字茂先,以博闻广识著称。6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以“谢家风雅”称颂滕子京,以“散吏”指代诗人自己。B第三句婉劝年龄与自己相同的滕子京不要太过疏懒,而应追求文思精进。C第四句从诗人自身角度,说明自己处境不佳,寂寞之余,仍有忧心之事。D尾联借用张华的典故,将滕子京比作张华,表达了欲与好友同游的愿望。61诗歌颈联与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信念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野色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注释】山公,
38、即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6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承诗题,表现野色如烟似雾却又不是烟与雾,含蓄表现诗人的品味与喜爱。B楼台是诗人观察野色重要的参照物,因为它,周围的野色显得更有梦幻之美感。C白鸟的出现点破了美景,表现出诗人对美好难以常在的思考,寄寓深刻的哲理。D颈联是诗人大胆的想象,想象眼前野色的动态之美,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多情。63请从表现手法和诗歌结构上对该诗尾联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
39、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B上片秋景之黯淡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非常契合;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C词人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为思乡怀旧步步铺垫,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D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65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
40、,完成下列小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苏幕遮:词牌名。6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67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41、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6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
42、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7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范仲淹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注尺素半空空。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注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7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
43、来,诗人写诗回赠他。B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借代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C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D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7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河朔吟范仲淹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注燕赵:即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后晋时被石敬瑭割让于契丹。北宋初年宋为夺回此地与辽展开过多次交战,均以失败告终。宋真宗时签订“澧渊之盟”,此地渐趋平静。对诸侯:指孟子见
44、梁惠王。夸:大。严忧:即严尤。王莽时任大司马,曾向王莽论及抵御匈奴之策。7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燕赵一带的太平景象,让正值而立之年的诗人满怀羞愤。安于异族统治的燕赵百姓与辛弃疾永遇乐中“佛狸祠下”的人们何其相似。B颔联感情复杂,既表现了诗人立志成为一代儒将的非凡抱负,又抒发了诗人对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义却没有成效的怜悯之情。C颈联使用“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及赵国名将李牧的典故,表达了对名相良将的敬意,也暗示愿以两人为楷模,要做像他们那样的人物。D作品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深沉厚重,展现了一个务实、有抱负的青年政治家形象。74范仲淹认为安边御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郡斋即事范仲淹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