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卷41题专项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图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示例一:1949-1986年人口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4分)原因: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项目中民用工业侧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军事工业侧重于西部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国防军事工程建设的展开,人口流向这些地区。“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和“支援边疆”,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8分)示例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流向京津冀一带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4分)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农村
2、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WTO,城市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图二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示例一:信息: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说明:红军长征胜利,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主要在华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
3、地。(6分)示例二:信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得到极大的发展,区域和面积得以扩大。说明:在抗日战争中,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力量得以壮大。(6分)示例三: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在农村寻求突破到捍卫解放区的领导权。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在中心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力量相对薄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来发动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抢夺胜利果实。(6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其中信息2分,说明4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1、图2,提取三项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
4、说明。(12分)信息一(同):均选择从东南沿海开始对外开放。说明:东南沿海地理条件优越,具有悠久的对外经济往来传统。信息二(异):图2中台湾岛没有开放说明:中国尚未实现国家统一,两岸仍处于分离状态。信息三(异):图1中的香港由英国占领。说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香港被英国占领。(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予以说明即可,其中每一个信息2分,说明2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用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任意一“评价”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示例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分)法律原文中的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
5、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肯定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革命性;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第五十四条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肯定了人民的权利,带有民主性。(6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以公民取代臣民,顺应了时代潮流。(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表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示例一:(以一国为例,三个时段纵向数据分析)信息:英国农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工业、服务业就业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服务业。(4 分)说明:18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使工厂突破动力限制在
6、城市集中建立;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英国工业飞速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4分)19 世纪 70 年代,英国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工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4 分)20 世纪中期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英国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4 分)示例二:(以两国为例,三个时段横向数据比较分析)信息:在 1820 年和 1890 年两个时段,英国的工业、服务业就业比例高于美国,1998 年,英美两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相当,服务业发展迅速。(4 分)说明: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逐渐
7、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美国刚独立不久,工业化进程缓慢。(4 分)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英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两国的工业、服务业都有所发展,但是英国凭借殖民优势仍保持了工业和服务业的高比例。(4 分)“二战”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科技优势,确立了“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工业、服务业就业比例大大提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英美两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急剧增加。(4 分)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时期,结合其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史识”推论。(12分)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
8、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是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示例:清末:晚清重臣李鸿章创办,说明中兴公司属于官办洋务企业;产量高,说明中兴公司发展快,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不再招收德股、注销“华德”字样,说明中兴公司爱国之举,深受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12分)民国:煤出口增多、在天津成立总公司说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使用机器、建立发电厂,说明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延长了产业链;徐世昌任会长体现了民族工业不得不寻求官府的庇护。(12分)建国后:实行公私合营,说明新中国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得以确立;新中兴公司重
9、组说明改革开放后,企业的转型与新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企业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12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致轮廓是: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角色与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反恐和防扩散等成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后处理,
10、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示例一:信息:不再以苏联和华约为主要的应对对象和目标。(2分)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4分)示例二:信息:北约的角色任务进一步多元化,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2分)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被冷战掩盖的种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暴露出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4分)
11、示例三:信息: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转变,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2分)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及北约东扩等因素的影响等。(4分)(提炼两条信息加以说明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均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世界文明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
12、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示例一:观点一:赞成,不同的文明之间的渗透交融是主流。(2分)如辛亥革命后中国借鉴美国共和政体和英国责任内阁制,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新文化运动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等等。上述借鉴均成功地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由此可见,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10分)示例二:观点二:反对,不同的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是主流。(2分)如鸦片战争的爆发从根本上讲是中国自给自
13、足的农业文明和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一次碰撞;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对南联盟发动轰炸;2001年9月ll日美国发生“911事件”受到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等等。这些史实均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说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10分)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能用正确史实说明观点,可依据示例相应评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
14、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例证一: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虽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历史上相继发生了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但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多边
15、外交机制的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解决方案。如欧盟作为当今最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也为大国间建立合作互信关系提供了借鉴。我们相信只要大国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合作,完善协商与危机管控机制,就能形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例证二:我认为“修昔底德陷阱”难以完全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现代史反复验证,近代以来,英国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海上殖民帝国,德国不满于老牌帝国的殖民霸权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30多年的冷战,这些都说明国家利益的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使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16、难以停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也会减小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大国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局部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危机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隐含着大国博弈的痕迹。因此,一旦某个大国为了争夺或维护世界霸权,很可能会成为战争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难以完全避免。材料材料 16801689年的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中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说明。(12分)政治信息:中国: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中俄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英国:光荣革命,移民开普顿,权
17、利法案,英法殖民战争等。说明:中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英国对外殖民侵略扩张与战争,君主立宪的民主政体逐渐建立。经济信息:中国:设立广州十三行;英国:英国在广东设立商馆等。说明:中国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商交流,闭关锁国下固守小农经济。英国发展对外商贸,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思想信息: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出版;说明:启蒙思想得到发展。而中国没有出现。科学信息:英国: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说明:英国: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中国:没有出现近代自然科学。总说明:中国仍然处于传统的农耕文明,英国已经开始进入近代的工业文明。(此题学生在“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思想信息、科学信息四个不同方
18、面中选择2个作答即可,各方面中的中英两国“信息”每个1分,“说明”2分,“总说明”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鸦片战争并非是中英两国政府间的首次交往,早在1792-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就曾怀揣建立两国互利贸易的梦想,带着天体运行仪、气压计、帕克透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和蒸汽机、带有减震装置的西洋马车等先进实用技术的西洋礼物,以向乾隆皇帝拜寿的名义,直接与中国大皇帝进行过交涉。马戛尔尼使团到来的消息,让清廷举朝欢欣不已,因此一路上英国使者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然而,当英国使者真正见到乾隆皇帝时,双方的矛盾立刻就产生了,而且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最后英国使者是在清廷官员的监视下离开中
19、国的。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者时,双方会在哪些方面产生矛盾和分歧,并阐明原因。(提示:还原历史场景,运用历史语言,结合当时中英双方的社会环境回答,不少于两个方面。)在外交礼仪方面存在矛盾。中国希望英国使者行三跪九叩礼,英国使者坚持行鞠躬礼,这是由两国政体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的:中国为君主专制,坚持君臣之间是等级关系;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坚持君臣之间是公民间的平等关系。在外交文书的措辞方面存在矛盾。中国翻译后的文书将中英关系陈述为朝贡关系,而英国的原文是不卑不亢的平等外交关系,这是由两国不同的文化理念造成的;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经
20、过了启蒙运动,依据的是国家平等的外交理念。在对礼物的态度方面存在分歧。中国认为这些礼物无用和不够贵重而感到失望,而英国非常看重自己的礼物,这是由两国不同的经济和科技环境造成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科技是近代自然科技。在贸易谈判中存在矛盾。中国希望维持现状,英国希望中国进行更多的开放,这是由两国不同的经济形态和外交政策造成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希望各国市场开放。(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
21、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
22、动。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要求:1.对约翰 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 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1)论证:(8分,每点2分,每方面至少举两例史实)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行成)等。(2分)经济
23、: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加入世贸组织和倡导、推动、参加区域集团组织)等。科教: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双百方针恢复,二为方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外交: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多变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2)增补:(2分)围绕“矛盾与问题”、“寻找差距”等方面即可。说明:(2分)尽管作者没有根据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价中国,但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显得很尖锐,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有清醒认识。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24、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
25、;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答案示例1】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因为:(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3)朱元璋突然下诏
26、,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答案示例2】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加强。(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4)按照以往科考结果和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考生还可以选择下列角度】“南北榜”制度是科举制的一大变革,更能体现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围绕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的一系列事件,印证了古代中国大臣“伴君如伴虎”的感慨。科举考试的成绩与文化教育水平是相统一的。北方落榜考生的行为本身反映了他们所受教育的失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