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9 9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0371101)(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此诗是苏轼在1084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
2、游了五首庐山游记记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也也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题题 西西 林林 壁壁书写书写题写题写西林寺西林寺墙壁墙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自己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古诗的节奏。宋苏轼 横看成岭横看成岭侧侧成峰,成峰,远近高低远近高低各不各不同。同。不识不识庐山真面庐山真面目目,只只缘身在此山
3、中。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找出诗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岭岭:相连的山。特点是: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坡度和缓,连绵。峰峰:高而尖的山。:高而尖的山。特点是: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山岭:连绵起伏山岭: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山峰:高耸入云峰锋锋()逢)逢()()蜂蜂()()烽烽()()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近近低低各不同远远高高放飞想象: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绵延不绝高耸入云遮天蔽日危崖险岩 深沟幽壑(h)重峦
4、叠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看不清认不清认不清因为因为这这因果倒装句因果倒装句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当局者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
5、.1.俗话说: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测一测:测一测: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不识庐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盲人摸象画杨桃画杨桃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苏轼苏轼 横看横看 侧侧 ,各不同。各不同。不识不识 真面目,真面目,身在身在 。背诵古诗背诵古诗庐山在李白眼中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在朱元璋眼中是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庐山在毛泽东眼中是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庐山在苏轼眼中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宋宋 王安石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侧 庐 缘“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