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共107页。第2页,共107页。荧光增白剂能吸收人肉眼看不见的近紫外光(波长300-400nm),再发射出人肉眼可见的蓝紫色荧光(波长约420-480nm)。荧光增白剂这种光学性能在被用来提高纺织品、纸张、塑料等制品的白度和光泽。荧光增白剂有许多品种,曾经使用过的商品牌号超过3000个。曾经生产过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再生产。回到第二张第3页,共107页。2.1 纤维素纤维使用的品种2.2聚酰胺纤维使用的品种2.3聚丙烯腈纤维使用的品种 2.4聚酯纤维(涤纶)使用的品种2.5其他纤维使用的品种2.6洗涤剂使用的品种2.7造
2、纸工业使用的品种2.8塑料和合成纤维原液使用的品种2.9其他用途使用的品种回到第二张第4页,共107页。2.1 纤维素纤维使用的品种2.1.1 纤维素纤维的特点:由葡萄糖分子组成,含有较多的羟基,有较好的亲水性2.1.2荧光增白剂的特点:具有水溶性、对纤维具有直接性的阴离子荧光增白剂,相对分子量较大,含有磺酸、磺酸钠基团2.1.3具体要求第5页,共107页。2.1.3.1 使用间歇式加工工艺时,常使用对纤维具有中等或高等直接性的荧光增白剂品种;如果对纤维的漂白与增白是同时进行的(一浴法),则要求所用的荧光增白剂品种能耐氯漂或氧漂品种示例第6页,共107页。第7页,共107页。第8页,共107页
3、。2.1.3.2 使用连续式加工工艺时,尤其是纤维的形式为织 物(如布匹或针织品)时,则既要在整个增白过 程中获得的增白效果均一,又要使织物的白度里 里外外均一。此时常使用对纤维直接性较低的荧 光增白剂品种。品种示例第9页,共107页。第10页,共107页。第11页,共107页。第12页,共107页。2.1.3.3 对织物的增白有时还与对织物的后整理同时进行,也就是在增白浴中,除了荧光增白剂和高分子状 的整理剂外,还有强酸性的添加剂(例如路易斯酸类化合物),此时,要求所用的荧光增白剂能 耐这种酸性物质品种示例第13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张第14页,共107页。2.2 聚酰胺纤维使用的品种2.
4、2.1聚酰胺纤维的特点:在我国的商品名为尼龙,这是一种合成纤维。作为服装用或日常生活用的尼龙主要是由己二酸与己二胺的缩聚而成的,故它们又被称为尼龙66。由酸和胺反应生成的酰胺基团有一定的亲水性第15页,共107页。2.2.2使用方法:采用间歇式工艺对尼龙的增白常与氧化漂白(过氧化物)或还原漂白(保险粉)一起进行采用连续式工艺,则又常常在漂白的后段采用汽蒸和酸处理第16页,共107页。2.2.3荧光增白剂特点:水溶性的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又可使用水性的非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的分散液示例(按牢度由低到高的次序)第17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张第18页,共107页。2.3 聚丙烯腈纤维使用的品种2.3.
5、1聚丙烯腈纤维的特点:在我国的商品名为腈纶,它也是一种合成纤维,主要由丙烯腈与衣康酸等聚合而成。腈纶本身有较好的白度,故对它进行增白前不需要先进行漂白,其染席主要是酸性基团2.3.2荧光增白剂的特点:阳离子型的,耐氯漂或耐氧漂的牢度要求较低2.3.3示例第19页,共107页。第20页,共107页。第21页,共107页。如果根本就不需要所用的荧光增白剂有耐氯漂性能,则可使用价格低廉而又有效的非离子型荧光增白剂,上图。这个品种在我国的商品名为荧光增白剂DCB,由于我国缺乏阳离子型的荧光增白剂品种,故这个品种在我国被大量用于腈纶的增白。第22页,共107页。对腈纶的增白,经常采用“原液着色”(原液增
6、白)的工艺,或是在喷丝刚刚结束,纤维仍处于凝胶状态时,就对其进行增白。此时要求所用的荧光增白剂能耐过硼酸盐洗涤和耐晒。第23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张第24页,共107页。2.4 聚酯纤维(涤纶)使用的品种2.4.1聚酯纤维的特点:在我国主要指商品名为涤纶的合成纤维,该纤维连同尼龙和腈纶一起被称为三大合成纤维。涤纶是一种疏水性纤维。2.4.2荧光增白剂的特点:分子量比较小的非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第25页,共107页。2.4.3处理方式间歇式的“浸染”工艺,增白温度要在110-130C,或者采用“载体”增白工艺,借助于载体将荧光增白剂分子“运送”到纤维内部。在该种工艺中,还常常与漂白同浴进行。连续式
7、的工艺时,欲使荧光增白剂分子牢牢地固着在纤维上,增白温度要高达180-210C。满足对耐热和扩散有特别要求的荧光增白剂品种其分子量一般较小,这使得它们既能依靠热运动扩散到纤维内部,又能依靠升华而进入纤维内部。第26页,共107页。示例这两个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结构属于1,8-萘酰亚胺类,在我国未见有工业化生产的报道,但在华东理工大学内有小规模的生产。第27页,共107页。第28页,共107页。第29页,共107页。荧光增白剂A在我国的商品名为荧光增白剂ER-I,由它和异构体(如:荧光增白剂B、荧光增白剂C或其他)组成的混合荧光增白剂的商品名为荧光增白剂ER-II或荧光增白剂ER-III。第30页,
8、共107页。回到第四张第31页,共107页。2.5 其他纤维使用的品种2.5.1二醋酸纤维素或三醋酸纤维素的增白第32页,共107页。2.5.2羊毛的增白或其他适用于尼龙增白的品种回到第四张第33页,共107页。2.6 洗涤剂使用的品种2.6.1对增白剂的要求 易被降解满足用于纤维素纤维增白的所有要求2.6.2不同洗涤剂中的增白剂重垢型固体洗涤剂重垢型液体洗涤剂轻垢型液体洗涤剂回到第四张第34页,共107页。重垢型固体洗涤剂洗衣温度较高时:第35页,共107页。洗衣温度较低时:回到第三十四张第36页,共107页。重垢型液体洗涤剂第37页,共107页。回到第三十四张第38页,共107页。轻垢型液
9、体洗涤剂洗涤羊毛或尼龙洗涤涤纶回到第三十四张第39页,共107页。洗涤羊毛或尼龙回到第三十九张第40页,共107页。洗涤涤纶回到第三十九张第41页,共107页。2.7 造纸工业使用的品种2.7.1纸浆的增白2.7.2表面施胶2.7.3表面涂层回到第四张第42页,共107页。2.7.1纸浆的增白第43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十二张第44页,共107页。2.7.2表面施胶目的:减少毛胚纸对水、墨水和油墨的吸收,提高纸张的平滑度、疏水性以及适印性指标:水溶性示例 第45页,共107页。第46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十二张第47页,共107页。2.7.3表面涂层NNNNHH3CHNNHCHSO3NaC
10、HNHNaO3SNNNNHNHCH3第48页,共107页。NNNNHNNHCHSO3NaCHNHNaO3SNNNNHNHOH4C2HC2H4OHHNaO3SSO3Na第49页,共107页。回到第四十二张第50页,共107页。2.8塑料和合成纤维原液使用的品种2.8.1要求易于分散(或者如某些人认为的是溶解)在这种介质中的粉体。在对此类底物增白时,它们既可以直接加在单体中(在聚合反应前或过程中加入),又可以在成型(如注塑或纺丝)加工前(聚合反应后)加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所用的荧光增白剂能耐高温并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第51页,共107页。2.8.2示例第52页,共107页。第53页,共1
11、07页。回到第四张第54页,共107页。2.9其他用途使用的品种无机材料的增白感光胶片中的光学增感剂紫外探伤激光染料细菌检测 防伪材料 荧光增白剂OB回到第四张第55页,共107页。无机材料的增白无机材料:磷酸盐,碳酸盐(最典型的是珍珠)适用的品种主要是水溶性的回到第五十五张第56页,共107页。细菌检测回到第五十五张第57页,共107页。OONNN 防伪材料喷墨打印用隐形油墨配方polyvinyl butyral(Butvar B98)2.00,MgCl2(0.60),荧光增白剂(见上图)=荧光增白剂236(0.10),MeOH(152.40),MeOCH2CH2OH(50.00)parts
12、回到第五十五张第58页,共107页。3.1 皮肤吸收3.2代谢与排泄3.3急性毒性 3.4长期服用毒性3.5对皮肤(真皮)和粘膜刺激性3.10光毒性 3.11光过敏性3.12对血液凝结的影响3.13对雌激素的影响3.14致癌性3.15对胚胎的影响3.16诱变效应3.17对鱼的毒性3.6对皮肤的过敏3.7对粘膜的刺激3.8对伤口治愈过程的影响3.9过敏性的试验回到第二张第59页,共107页。3.1 皮肤吸收表1 手洗衣物后皮肤能吸附荧光增白剂的种类及其数量手洗衣物后皮肤能吸附荧光增白剂的种类及其数量表2接触含荧光增白剂的制品时人体皮肤可能吸附的接触含荧光增白剂的制品时人体皮肤可能吸附的荧光增荧光
13、增白剂的量白剂的量荧光探测仪测试结果模拟实验粘胶带实验回到第五十九张第60页,共107页。荧光探测仪测试结果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采用手洗的方式,皮肤上会残留荧光增白剂。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再用手接触含荧光增白剂的制品,则在72小时后,原先吸附在皮肤上的荧光增白剂就会因其他的洗涤活动而脱附。回到第六十张第61页,共107页。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手洗衣物时,洗涤剂中的荧光增白剂会被皮肤吸附。当手离开洗衣盆后,这些荧光增白剂会固着在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上。回到第六十张第62页,共107页。粘胶带实验采用胶粘带可以将吸附在手上的大多数荧光增白剂剥离,但仍有少量的会牢牢地留在皮肤表面。研究表明:这是
14、因为1/10 1/100的荧光增白剂能与皮肤以某种化学键结合的缘故。回到第六十张第63页,共107页。3.2代谢与排泄采用的方法是对荧光增白剂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跟踪。实验所用的荧光增白剂是DASC1,DASC2,DSBP1,这些均是洗涤剂常用的荧光增白剂。他们将荧光增白剂溶解于水中,以5mg/公斤体重的剂量给动物口服或是采用插管喂入。动物在食用了含荧光增白剂的饲料或水以后的96小时内,所有的排泄物(尿液和粪便)全被收集。然后,再将这些动物宰杀,以检查各种器官中是否仍残留有荧光增白剂。在排泄物中,可检出有荧光增白剂。在所有的器官中均未检出有发射性。这表明:荧光增白剂在动物体内不会被吸收。回到第五十
15、九张第64页,共107页。3.3急性毒性 采用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等方法对各种动物进行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见表34。回到第五十九张第65页,共107页。3.4长期服用毒性长期服用(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等方法)荧光增白剂的实验结果见表56。实验时间最长的进行了2年。回到第五十九张第66页,共107页。3.5对皮肤(真皮)和粘膜刺激性表7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荧光增白剂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回到第五十九张第67页,共107页。3.6对皮肤的过敏实验一:将工业级的荧光增白剂涂抹到兔子身上,用绷带扎紧涂抹处,保持这样的接触24小时,然后检验这些荧光增白剂对皮肤有无刺
16、激性。结果:阴性第68页,共107页。实验二:将NTS1、DASC2 和DSBP1配成浓度为0.01%的60%的乙二醇水溶液,然后将含绝对量0.5g的溶液涂敷到兔子和老鼠身上结果:阴性第69页,共107页。实验三:Gloxhuber等人对人体也进行过同样的实验。受试样品为DAS2,DASC5,DASC8,DASC18,DASC20,NTS3。6个志愿者组成一个受试小组,将受试样品配成1%的溶液,采用斑点法与皮肤接触24小时。结果:仅有1个人对DASC20的测试结果呈阳性,其余均呈阴性。第70页,共107页。实验四:Schulz等人对DASC8,DASC20进行了70个人的试验。他们将受测的荧光
17、增白剂样品配成浓度为0.5%和1%的溶液,与人体的接触时间从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结果发现只有1个人在1 个案例中呈阳性。在这群人中的随机挑选20人进行了为期7天的同样实验。结果:阴性第71页,共107页。实验五:Calnan以DASC1,DASC3,PYZ3,PYZ5为测试样品,将它们配成2%的石蜡油溶液,对200人进行了斑点法实验。结果:阴性第72页,共107页。实验六:Weber等人用含荧光增白剂的重垢型的洗涤剂(内含DASC8或PYZ3)洗涤婴儿用的尿布,然后进行了对照实验。一组婴儿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洗涤过的尿布,一组则用同样的尿布只是洗涤时用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结果:未发
18、现这两组婴儿中有反常现象。第73页,共107页。实验七:Schneider等人对患有湿疹的婴儿进行门诊研究。结果:使用或不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制品对婴儿的湿疹无关。回到第五十九张第74页,共107页。3.7对粘膜的刺激众多荧光增白剂对粘膜(兔子眼睛)的刺激性试验结果见表7。Gloxhuber等人的实验结果与此相同,他们将DASC5配成1%的溶液,滴入兔子眼睛中,结果发现兔子可以耐受,无不良反应。回到第五十九张第75页,共107页。3.8对伤口治愈过程的影响论点一:Baron认为这种用含荧光增白剂洗涤剂洗涤后的绷带对伤口的愈合有负作用,并可增加豚鼠的死亡率。为此,他解释说,使用了这种绷带后,会延长
19、血液的凝结时间并增加伤口处的水分,从而增加了病菌的感染几率。论点二:Schulz等人观察了32例病例,发现伤口的愈合过程与使用或不使用含荧光增白剂的绷带无关。回到第五十九张第76页,共107页。3.9过敏性的试验试验一:Glashoff等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这种实验不仅在豚鼠上而且在人身上进行。这个结果被许多研究者证实。实验所用的品种是DASC1,DASC2,DASC3,DASC6,DAS1,DSBP1,PYZ5,NTS1。它们或是直接与皮肤接触,或是被配成溶液,或是与凡士林调配成软膏再与皮肤接触。受试的志愿者多达200人。结果:阴性第77页,共107页。试验二:Griffith进行了更大量的
20、实验,选用的品种有:DASC1,DASC2,DASC3,DASC6,DASC8,DASC10,DASC11,DASC12,DASC13,DASC14,DASC15,DASC30,BIS1,BIS2,DSBP1,TS2,NTS1,NTS2,PYZ1a,PYZ1b,PYZ3,PYZ4,COUM3,COUM4,BO1,BO2,BO5,BI2,FWAI。结果:在这些品种中仅发现PYZ1a,PYZ1b,会引起过敏现象。第78页,共107页。试验三:Herzberg曾经对2000多人进行过类似的实验,但是他未表征他所用的荧光增白剂是何种化学类型。鉴于仅在少数人身上出现有过敏性反应,他的结论是皮肤的过敏性与
21、湿疹与使用或接触荧光增白剂无关。试验四:Osmundson的实验结果也表明,PYZ1对人有过敏性反应。基于这样的事实,PYZ1就被市场淘汰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含有氯元素的荧光增白剂大多具有对人体的刺激性。为此,Osmundson在他的研究中还总结给出了一个公式,根据此公式可定量地描述氯代荧光增白剂的氯化程度与对其对人体刺激程度的关系。回到第五十九张第79页,共107页。3.10光毒性实验一:Arrhenius等人为此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在PYZ2和DASC5的存在下,紫外光对腹腔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变得更强。第80页,共107页。实验二:Gloxhuber等人将DASC2,DASC
22、8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进入到老鼠体内(剂量为0.25mg/公斤体重),再将它们露置在阳光下未见有何毒性反应。将两组老鼠均放置在紫外光的环境中,一组老鼠的体内被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了DASC8,DASC20,(剂量为250375 mg/公斤体重),未见有中毒症状。在另一组实验中,将20 g DASC3注入到无毛鼠的表皮下,然后将它置于C波带的紫外光环境中,未见有阳性反应。第81页,共107页。实验三:Forbes等人将NTS1和DASC2注入到无毛鼠身上,然后将它们置于A带和B带的紫外光环境中,也未见有任何阳性反应。将DASC1,DASC2,DSBP1,NTS1涂抹到老鼠身上,然后分别安置在紫外光、
23、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环境中,均未见有任何阳性反应。类似的人体实验也表明,这些荧光增白剂对人体不具有光毒性。回到第五十九张第82页,共107页。3.11光过敏性实验一:Burckardt最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发现有两种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呈阳性反应,但他未表征该两种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结构。第83页,共107页。实验二:Glashoff等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受试人数多达150人,未见有呈阳性反应的,但他们同样未表征实验所用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结构。实验三:Griffith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所用荧光增白剂为PYZ4,DASC1,DASC2,DASC3。他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没有光过敏性。
24、回到第五十九张第84页,共107页。3.12对血液凝结的影响Baron曾经提出,荧光增白剂对血液的凝结有影响。Gloxhuber等人又详细地研究了这一现象。他们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方法,一是即将1%浓度的DAS2,DASC8,DASC17水溶液直接与兔子血混合;二是将DAS2,DASC8,DASC17的水溶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老鼠体内。两种实验结果均显示荧光增白剂的存在对血液的凝结没有影响。Kimmin的实验也否定了Baron的假定。回到第五十九张第85页,共107页。3.13对雌激素的影响用Allen-Doisy方法,对多种荧光增白剂进行检测后,未发现荧光增白剂对雌激素有何影响。回到第五十九
25、张第86页,共107页。3.14致癌性实验一:Neukomm等人就DASC2,DASC17对老鼠的致癌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给老鼠口服或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在老鼠身上连续进行了2年的观察未发现老鼠的得癌率有增大的现象。第87页,共107页。实验二:Snyder等人将DAS1,DASC3,DASC5,BI1,NTS1涂抹在老鼠或其他动物身上,进行了为期61周到111周的连续观察,未发现有致癌效应。以500ppm的添加量将PYZ5掺入到饲料中(同时添加或不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连续给老鼠喂食80周,未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老鼠患肿瘤的几率有何异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每次注射10mg,在80周内持续注射25
26、次,同样未见老鼠有何病变。第88页,共107页。实验三:Keplinger等人将NTS1,DASC1,DASC2,DSBP1添加到饲料中,最大添加量达到1000mg,以此饲料连续喂养老鼠2年,未观察到老鼠有患肿瘤的迹象。第89页,共107页。实验四:为了测试荧光增白剂的光致癌性,Bingham等人研究了COUM1,DAS1,DASC3在老鼠身上的作用。他们将荧光增白剂配成1%的DMSO溶液,将其涂抹在老鼠身上后,把老鼠放置在波长为215-270nm的紫外光环境中,由于大气层的过滤作用,该波段的紫外光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在该环境中,受试老鼠均患上癌症。而对照实验表明,身上同样涂抹有荧光增白剂的老
27、鼠在非紫外的环境中均不患有癌症,所以研究者的结论是:造成老鼠患癌症的原因是该波段的紫外光。第90页,共107页。实验五:Forbes等人对NTS1,DASC2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了与上述学者相同的方法,只是采用的光源不同,他们将老鼠放置在A带和B带的紫外光环境中。在他们的实验中,未发现老鼠有患癌症的。在他们的另一个实验中,他们天天用含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给老鼠洗澡,所用的荧光增白剂除了上述品种外还增加了DASC1,DSBP1,然后再将老鼠放置在上述环境中,同样也未发现老鼠有患癌症的。回到第五十九张第91页,共107页。3.15对胚胎的影响实验一:Lorke等人研究了TS1对老鼠胚胎的影响,给老鼠
28、服用的剂量高达1000mg/公斤体重,连续研究了四代。他们还研究了DASC1,DASC2,DSBP1对兔子胚胎的影响,使用的剂量是1030mg/公斤。在这两组实验中,均未发现对胎儿有负面影响。在对TS3,DASC16的研究中,他们给老鼠和兔子服用的剂量增加到1000mg/公斤,也未发现受试动物有任何病理性的变化。第92页,共107页。实验二:Keplinger等人重复了Lorke等人的工作,他们用掺有NTS1,DASC1,DASC2,DSBP1的饲料(浓度为1000ppm)连续喂养两窝老鼠,并持续了三代,未发现有不良的反应。回到第五十九张第93页,共107页。3.16诱变效应微生物试验 热血动
29、物试验回到第五十九张第94页,共107页。微生物试验试验一:Gillberg等人研究了DASC1,DASC9,BO1,COUM2,QUIN1对微生物(酵母)的影响。实验既在黑暗中,也在有光照的环境中进行。当荧光增白剂的浓度达到1000ppm且有表面活性剂(TRITON)存在时,QUIN1在黑暗中会诱发酵母细胞的排列发生细微的变化。DASC1,DASC9,BO1,QUIN1的乙醇溶液在黑暗中诱发酵母细胞排列发生变化的程度比前者大一些。在有光照的环境的中,COUM2,BO1,QUIN1的水分散液(以TRITON为分散剂)诱发酵母细胞排列发生变化的程度要小一些。只有QUIN1的乙醇溶液在光照的环境中
30、会诱发酵母细胞的排列发生细微的变化。第95页,共107页。试验二:Leuthold试图用DASC1,DASC9,BO1,PYZ3,COUM5,QUIN1诱发酵母呼吸细胞发生畸变,同时也想在这种环境中观察酵母中细胞核分裂基因发生变化的情况。但是不论是在光照的情况下还是在黑暗中,均未发现细胞发生诱变。第96页,共107页。试验三:Kilbey等人把BO1,QUIN1作为光增感剂加到酵母的培养液中,在光照的情况下,酵母细胞便迅速失活。而原先细胞排列发生变化的酵母在同样的情况下,就较耐光照。他们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了DASC1,DASC2,NTS1,DSBP1对沙门氏菌的影响。第97页,共107页。试
31、验四:Lorke等人以浓度分别100ppm(DASC1),200ppm(NTS1),1000ppm(DASC2,DSBP1)将这些荧光增白剂加到培养液中,研究结果表明,只有DSBP1对细菌的生长略有影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这些荧光增白剂对酵母和沙门氏菌的渗透性。酵母和沙门氏菌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培养液中,于4C存放了3个月,结果表明,酵母的生长情况受到了影响,原因是荧光增白剂的渗透,而沙门氏菌的生长则不受此因素干扰。回到第九十四张第98页,共107页。热血动物试验试验一:Lorke等人给老鼠服用了致死量的TS1,剂量高达5g/公斤体重。通过解剖,未发现老鼠的器官受到畸变。
32、接着他们分别给雄性老鼠服用TS3,DASC1,DASC8,DASC16,PYZ3,剂量也是5g/公斤体重。当这些雄性老鼠与未服用荧光增白剂的雌性老鼠交尾时,在为期8周的交尾期内未观察到有何异常。交尾后雌性老鼠的受孕率,胚胎着床率,胎儿死亡率等生理指数也未有异常。第99页,共107页。试验二:Mueller等人就NTS1,DASC1,DASC2,DABP1对中国仓鼠骨髓细胞遗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这些荧光增白剂以不同的剂量给这些仓鼠口服,间隔2小时后再服用一次。然后在6小时后宰杀。通过100例的解剖,未发现仓鼠的骨髓细胞有何异变,也无迹象表明有器官组织发生变异。回到第九十四张第100页,共1
33、07页。3.17对鱼的毒性试验一:Carter研究了鱼在96小时内对DASC1的平均耐受量,即TL50值,他得出的数值是32mg/升。他还研究了DASC1在鱼体内的停留量。他将鱼放入DASC1的浓度分别为0.5g/升,5g/升和50g/升的水中,发现在这样低的浓度中,荧光增白剂不会在鱼体内停留。第101页,共107页。试验二:Keplinger等人报道了他们对鲑鱼和鲶鱼的研究结果,这两种鱼对NTS1,DASC1,DASC2,DSBP1的TL50值分别为2000ppm,2000ppm,120ppm,160ppm。这些数值是他们观察了24-96小时后得出的。第102页,共107页。试验三:Jens
34、en等人研究了造纸厂排出的废水(含BO1),他们发现生活在这种水源中的鱼的肝脏内含有该荧光增白剂,这表明,该荧光增白剂可在鱼体内停留。同时他们也发现,若将受污染的鱼放置在清洁的水中,原先停留在鱼体内的荧光增白剂会被排出去,也就是说,该荧光增白剂在鱼体内的停留不会对鱼的组织产生病变。第103页,共107页。试验四:Hamburger等人的研究表明,把鱼放置在含TS3的溶液中,不仅可在鱼的肝脏内,而且可在胆囊、鱼鳃和肚肠内发现荧光增白剂,但未在肌肉中发现。在清水中,原先停留在鱼体内的荧光增白剂会在2天内被排除出去。第104页,共107页。试验五:Feron等人在类似的研究中,利用放射性标记的DSBP1研究了荧光增白剂在鱼体内的积累,他们发现该荧光增白剂不会在鱼的可食部分停留。回到第五十九张附录第105页,共107页。附录:荧光增白剂的代号与它的化学结构对照第106页,共107页。第107页,共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