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以卓有成效孔子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民教育的新纪元。朔城区一中朔城区一中 李枢李枢选文选文1 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注释】教【注释】教,教育;,教育;类类,类别;名词。,类别;名词。【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评析】【评析】“无类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教育。所谓所谓有教
2、无类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践、智愚、善恶贫富、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等原因把一些人人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么说,也这把一些人人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么说,也这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子曰: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选文选文2 2【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中上
3、等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问。”【评析】【评析】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孔子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孔子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以他说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不学则殆。”学生不聪明,学生不聪明,自己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自己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殆
4、殆”了,殆是什么意思?了,殆是什么意思?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这就是孔子。这就是孔子。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注释】斯【注释】斯,副词,就;,副词,就;诸诸,之乎;其,表反问,之乎;其,表反问语气。语气。【译文】【译文】子路问道: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孔子回答说: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
5、做呢?呢?”冉有问道: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做!听到就去做!”选文选文3 3 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由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求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闻斯行之行之。赤也惑,敢问。赤也惑,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注释】【注释】也,句中语气词;也,句中语气词;“进之进之”“”“退之退之”使动用使动用法。法。【译文】【译文】公西华说:公西华说:“仲由问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吗,您说,您说有父兄活着有父兄
6、活着;冉求问;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践它吗,您说,您说听到就去实践它听到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斗胆问问。”孔子说: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所以我要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让他退一步想想。”子张问曰: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子曰:“忠矣。忠矣。”曰:曰:“仁矣乎?仁矣乎?”曰:曰:“未知。焉得仁?未知。
7、焉得仁?”【注释】【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以之告”【译文】【译文】子张问道: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了?怎么了?”孔子说: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子张说:“(那)算得上仁吗?(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得上仁呢?”选文选文4 4 “崔子弑齐君,
8、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违之。之一邦,则又曰: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违之。何如?”子曰:子曰:“清矣。清矣。”曰:曰:“仁矣乎?仁矣乎?”子曰:子曰:“未知。焉得未知。焉得仁?仁?”【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译文】【译文】(子张问)(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就说:就说:
9、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孔子说:说:“算得上清白了。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子张问:“算得上仁吗?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评析】【评析】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
10、我们可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谨慎的,的,“未知,未知,焉得仁?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一方面,说明“仁仁”的标准是的标准是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子的面前是子的面前是不妄言不妄言的。的。问孔子的人,有学生,也有别人。问的问题,问孔子的人,有学生,也有别人。问的问题,也主要是做官和做人。也主要是做官和做人。易中天易中天教授统计了一下,教授统计了一下,论语论语书中,孔书中,孔子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子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政治政治(包括做官、事(包括做官、事君、为政),君、为政),1919次。其次是
11、问次。其次是问对某个人的评价对某个人的评价,1212次。再次是次。再次是问仁问仁,9 9次。又再次是次。又再次是问礼问礼,5 5次;次;问问孝孝,3 3次;问次;问君子君子,3 3次;问次;问士士,2 2次。其余,次。其余,如问友、问知、问明、问达、问行、问好恶、如问友、问知、问明、问达、问行、问好恶、问做人也都可以归入问仁问孝一类。有人问过问做人也都可以归入问仁问孝一类。有人问过军事,孔子的回答是他不懂,没学过(军事,孔子的回答是他不懂,没学过(论论语语卫灵公卫灵公),也有人问过鬼神,孔子的回答),也有人问过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12、。这两个答案,都等于拒绝回答。拒绝回答当然这两个答案,都等于拒绝回答。拒绝回答当然也是回答。答案就是:这些问题我没兴趣。感也是回答。答案就是:这些问题我没兴趣。感兴趣的,只有兴趣的,只有政治学和伦理学政治学和伦理学。其实即便是问。其实即便是问文学,孔门师生也能扯到政治伦理上去。文学,孔门师生也能扯到政治伦理上去。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反【注释】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
13、去开导他,若非弟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不再去教他。”选文选文5 5 子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无益,不如学。”【注释】【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尝,曾经;以,来,用来。【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好
14、处,还不如去学习。不睡,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选文选文6 67【原文】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光读书而不思考就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考而不读书就会陷入会上当受骗;光思考而不读书就会陷入危险。危险。”选文选文7 7 第一句话第一句话,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学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愤愤”“”“悱悱”两个字,两个字,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很难很难吧吧 不知道了吧不知道了吧 不知道就
15、再想一想啊不知道就再想一想啊 想不出来了吧想不出来了吧 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也就是说,一定是也就是说,一定是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效果最好。效果最好。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可见孔子重视,可见孔子重视思考和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这种关系荀子荀子也论述过,他说的是也论述过,他说的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教学中不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还得有时间让学生来仅要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还得有时间让学生来回味。但是,很不幸的,大家生
16、活在一个学都来不回味。但是,很不幸的,大家生活在一个学都来不及的时代里,思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没事多发呆,及的时代里,思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没事多发呆,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学过的知识。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学过的知识。8【原文】子曰: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于吾言无所不说。”【译文】孔子说:孔子说:“颜回不是帮助我的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人啊,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选文选文8 8 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子曰: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17、礼者也。”子贡子贡曰:曰:“诗诗云: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其斯之谓与?之谓与?”子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赐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诸往而知来者。”选文选文9 9【译文】【译文】子贡说: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志可以。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孔子说: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18、。说到过去,你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就知道未来。”【评析】【评析】这则故事,除了让我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于在于启发启发之外,由之外,由“赐赐也,始可与言也,始可与言诗诗已已矣矣”这一句中我们可以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开始和他谈论才开始和他谈论诗诗经经,这就是,这就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何谓也?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曰:曰:“礼后乎?礼后乎?”
19、子曰:子曰:“启予者商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也,始可与言诗已矣!”选文选文1010【译文】【译文】子夏问道:子夏问道:“美丽的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漂美丽的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漂亮的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的丝绸变成了艳丽的衣裳,亮的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的丝绸变成了艳丽的衣裳,这是说什么啊?这是说什么啊?”孔子说:孔子说:“这是说绘画后于白色的这是说绘画后于白色的底子。底子。”子夏说:子夏说:“礼后于人的本性吗(就是说礼是施于礼后于人的本性吗(就是说礼是施于人的本性上面的吗)?人的本性上面的吗)?”孔子说: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启发我的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跟他讨论啊!从现在开始可以跟
20、他讨论诗三百诗三百了。了。“【评析】【评析】这个意思很清楚,子夏为什么还要问?显这个意思很清楚,子夏为什么还要问?显然,他是要然,他是要“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于是孔子回答。于是孔子回答“绘绘事后素事后素”。绘事绘事,就是画画;,就是画画;后素后素,就是,就是“后后于素于素”。也就是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也就是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这就已经是由此及彼,说开去后才能画花纹。这就已经是由此及彼,说开去了。谁知子夏竟大受启发,高兴地问:了。谁知子夏竟大受启发,高兴地问:“礼后礼后乎?乎?”什么叫什么叫“礼后乎礼后乎”?就是说,礼,也像?就是说,礼,也像绘画的花纹一样,要放在打底
21、子的后面吧?孔绘画的花纹一样,要放在打底子的后面吧?孔子一听,喜出望外地说:启发我的人就是你呀,子一听,喜出望外地说:启发我的人就是你呀,我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我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在孔子看来,因为在孔子看来,礼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礼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拿。拿什么打底子?什么打底子?仁仁。仁爱或者仁义,就是礼乐的。仁爱或者仁义,就是礼乐的底子。仁为礼乐之本,当然要先仁义而后礼乐。底子。仁为礼乐之本,当然要先仁义而后礼乐。这就叫这就叫“礼后礼后”,或者说,或者说“仁先礼后仁先礼后”。不过这样一来,不过这样一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22、以为绚兮为绚兮”这句话的本意就变了,不再是这句话的本意就变了,不再是“以本以本色为美色为美”,而是,而是“以本色为底以本色为底”。所以课本的。所以课本的翻译,虽未必是诗的原意,却符合孔子的想法。翻译,虽未必是诗的原意,却符合孔子的想法。曲解诗意的,不是课本,倒是孔夫子。那么,曲解诗意的,不是课本,倒是孔夫子。那么,是孔子不懂诗吗?不是。他是是孔子不懂诗吗?不是。他是故意曲解故意曲解,也就,也就是要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事。原意不原意,是要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事。原意不原意,曲解不曲解,严谨不严谨,他可不管。孔子的曲解不曲解,严谨不严谨,他可不管。孔子的“曲解诗意曲解诗意”,其实是不怎么好批评的。
23、环境,其实是不怎么好批评的。环境不同,目的不同,想法也不同。孔子和子夏谈不同,目的不同,想法也不同。孔子和子夏谈诗,并不是做研究,而是讲道理。子夏问,孔诗,并不是做研究,而是讲道理。子夏问,孔子答,目的都不在诗之中,而在诗之外。诗的子答,目的都不在诗之中,而在诗之外。诗的本意,也就并不重要。只不过这个弯,也实在本意,也就并不重要。只不过这个弯,也实在转得太大了一点,让我们看得一头雾水。转得太大了一点,让我们看得一头雾水。概括你从中得到的概括你从中得到的认识或启发认识或启发阅读与感悟阅读与感悟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
24、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
25、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
26、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
27、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
28、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
29、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
30、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
31、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
32、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中悄然滑过。等到发觉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可贵,已经被无可奈何地推到了滚滚红尘。从此,青春就一去不回头。没有了幻想和冲动,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寂寞地走过一天天,一年年。涉世之初,还有几分棱角,有几许豪情。在碰了壁,折了腰之后,终于明白,生活不是童话,世上本没有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似的人生,开始被染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你情愿也罢,被情愿也罢,生存,就要适应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明白了许多:人生路漫漫,那是说给还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的人说的,人生其实很短暂,百年一瞬间;世事难预料,是至理名言,这一辈子,你遇见了谁,擦肩而过了谁,谁会是你真心的良朋益友,谁会和你牵手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