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北魏卓有成效的新制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相结合的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内容是国家把荒地分给丁男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露田在农民60岁免课赋或身死时归还政府;桑田传给子孙。地主按级别也分给公田。均田制的实行,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三长制: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为配合均田制的实行,北魏统治者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它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基层政权,完善了国
2、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卓有成效的新制:北魏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1、重点: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2、措施:(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作用:使吏治有了好转。(2)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主要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票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
3、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受田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数额不等的职分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不准买卖,离职时交于继任者。北齐、北周、隋、唐都沿用均田制,具体办法有所变更。北齐男子18岁开始授田。唐代女子不授田,男子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狭乡减半。永业田、口分田均不得买卖,但迁徙和身死无力营葬者可卖永业田,从狭乡迁往宽乡者可出卖口分田。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
4、出发点。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设立三长(zhng)制: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即邻长、里长、党长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租调制: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影响: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