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谏逐客书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芳以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芳以送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受。荀子非相荀子非相 以严肃庄重的态度去对待,正直真诚的心去进行,要有顽强的耐心持续下去,用分析的方法使人明白,用比喻的方法诱导,要和颜悦色地把思想内容传达给对方,要重视、珍惜、坚信、崇尚自己所说的内容,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则你的谈话就一定会被人接受。令人心服口服的心理学背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 从文选
2、、古文辞类纂这类通行的选本从文选、古文辞类纂这类通行的选本来看,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来看,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秦王嬴政统治秦王嬴政统治37年,帝业年,帝业16年,秦王朝几乎没年,秦王朝几乎没什么文学可言。什么文学可言。鲁迅 作为一篇不足千字作为一篇不足千字(800多)多)的短文,流传的短文,流传2000余余年,实在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说理文字。名篇美文。年,实在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说理文字。名篇美文。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过:错。为臣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为臣听说官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
3、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错误的。客:客卿,指客籍官员。客:客卿,指客籍官员。文章开门见山,落笔言事,干净利落,直接点出宗旨所在,中心词是“过矣”,引起读者震动、追读:错在哪里?李斯又怎样自圆其说?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评: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评:“文字起局发意最好。李斯上文字起局发意最好。李斯上奏秦皇逐客书起句,至矣尽矣,奏秦皇逐客书起句,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不可以加矣。”除了以简胜繁外,最值得称道的是弹性语言的巧妙使用,观点明确,语气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臣闻”保持了与秦王的一致立场;点明是“吏议”而非“君命”,过失在“吏”,矛头避开最高统治者,措辞谦恭而有分寸,给对方留下周旋改过的余地。而
4、且,作为上行文,忌讳颇多,但若一味吞吞吐吐,又达不到目的。所以,既然是“吏议”,就可以痛陈利害。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4 以上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驱逐客以上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统领全篇。卿是错误的,统领全篇。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5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 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在位穆公:春秋秦君,姓嬴,名任好,在位3939年。年。由余:春秋晋人。流亡于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由余:春秋晋人。流亡
5、于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千里,使穆公称霸。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被作为晋献公的女儿的陪嫁奴仆百里奚:春秋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被作为晋献公的女儿的陪嫁奴仆入秦,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入秦,走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名,以五羖(g)(g)公羊皮赎他,用为相。公羊皮赎他,用为相。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厚礼迎为大夫。蹇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厚礼迎为大夫。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任为大将,率兵攻晋,连丕豹:春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任为大将,率兵攻晋,连下八城,生俘晋
6、君。下八城,生俘晋君。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收为谋臣,任大夫。荐孟明于穆公。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收为谋臣,任大夫。荐孟明于穆公。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的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来了丕豹、公孙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6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西戎。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戎二十部落。这五位贤才都不生在
7、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这五位贤才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于是得以在西戎称霸。了二十多个国家,于是得以在西戎称霸。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7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人民因此殷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人民因此殷实兴旺,国家因此富足强大。实兴旺,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乐用,诸侯亲服。百姓乐用,诸侯亲服。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诸侯百姓们愿意为国家效力,诸侯也归顺听命。也归顺听命。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8、。击败了楚国、击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国家安定、强盛。魏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国家安定、强盛。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入秦,说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入秦,说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倡农战,使国富兵强。封于商,称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倡农战,使国富兵强。封于商,称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获楚魏之师:商鞅率兵攻魏,虏公子卬,大破魏军。魏献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获楚魏之师:商鞅率兵攻魏,虏公子卬,大破魏军。魏献河西地于秦。商鞅获楚师事不详。
9、河西地于秦。商鞅获楚师事不详。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8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伊水、洛水、黄河三川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伊水、洛水、黄河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四川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四川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陕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十五县十五县,向南攻占了,向南攻占了陕西南部陕西南部汉中,兼并楚地
10、的各种夷族,控制汉中,兼并楚地的各种夷族,控制鄢、郢鄢、郢湖北宜城县湖北宜城县两郡,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两郡,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河南汜河南汜(s)(s)水县水县,割据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割据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臣服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面向西方,臣服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二十七年。称王,在位二十七年。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
11、。张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使六国西向事秦。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9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昭王启用范雎为宰相,废黜穰侯秦昭王启用范雎为宰相,废黜穰侯魏冉魏冉,驱逐华阳,驱逐华阳君,巩固了王室,杜绝了私门权贵势力的专权,像蚕吃桑君,巩固了王室,杜绝了私门权贵势力的专权,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
12、国奠定了帝王大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终于使秦国奠定了帝王大业的基础。业的基础。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用范雎为相。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用范雎为相。穰侯:魏冉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冉穰侯:魏冉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冉执政,封为穰侯(河南邓县)。执政,封为穰侯(河南邓县)。擅权三十余年。擅权三十余年。华阳:芈华阳:芈(m)(m)戎,宣太后同父弟,封华阳君。华阳,在今陕西商县。戎,宣太后同父弟,封华阳君。华阳,在今陕西商县。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0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此四君者,皆
13、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内:同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四位君主,都是凭借了客卿的力量建功立业。由此这四位君主,都是凭借了客卿的力量建功立业。由此看来,客卿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看来,客卿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直接驳斥秦国宗室大臣的谬论,反诘语气既有力又含蓄,隐隐流露出愤懑之情。假使当假使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疏远有才能的人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加以重用,那就会使秦国没有了富足的基础,也不会而不加
14、以重用,那就会使秦国没有了富足的基础,也不会有强大之威名了。有强大之威名了。用假设口吻从反面进行推理。进一步突出用客的重要性。更周密、透彻,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1 以上第二段,援古证今,列举史实说明客卿的功劳。以上第二段,援古证今,列举史实说明客卿的功劳。进行了正反两面论证。进行了正反两面论证。首先从正面叙述史实,按时间先后,由远及近,阐述了穆公、首先从正面叙述史实,按时间先后,由远及近,阐述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国历史上极为典型的材料,用无可辩驳的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国历史上极为典型的材料,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事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有力地
15、论述了纳客则的结论,有力地论述了纳客则强强国的论点。并顺势反诘:国的论点。并顺势反诘:“由此观之,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客何负于秦哉!”为了进一步阐明纳客的意义,又以假设的形式,从反面论述:为了进一步阐明纳客的意义,又以假设的形式,从反面论述:“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强大之名也。”明讲历史,实讲现实,把逐客之害巧妙地隐含在纳明讲历史,实讲现实,把逐客之害巧妙地隐含在纳客之利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客之利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至此,通过至此,通过“援古以证今援古以证今”,文章的论点,文章的论
16、点“吏议逐客,窃以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为过矣矣”,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读谏逐客书读谏逐客书,可以清晰见出作者对接受心理的深刻理解。可以清晰见出作者对接受心理的深刻理解。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2 这些论据的运用这些论据的运用,对调节秦王政对谏逐客书的接对调节秦王政对谏逐客书的接受起码有三点好处受起码有三点好处:其一,叙说秦王政祖辈事业辉煌的历史,使秦王政感受强烈的家族荣耀,产生作为帝业传人的自豪感,从而产生贴近谏逐客书的喜悦心情;其二,使秦王政从对先辈业绩的研读中,体会客卿对秦国的忠心和作用,从而消除因“郑国事件”而造成的对客卿的心理成见;其三,发挥秦王政祖先业绩的感召作用,
17、给秦王政树立了任用客卿成就霸业的榜样,秦王政作为秦国帝业的继承人,如若不停止逐客,就既有背弃先王之嫌,又有“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的忧虑。如果当年李斯将思考的方面局限在眼前事实上,只是辩解自己如何不同于“郑国”,大谈自己有些什么贡献,那可就只能引起秦王政的反感心理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3 这一段从写作角度看也是很有特色的。这一段从写作角度看也是很有特色的。1 1、选材典型。、选材典型。在秦国历史上,任用客卿的并非只有这四位,而他们所任用的客卿也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八人,但是,穆公任用“五子”、孝公任用商鞅、惠王任用张仪、昭王任用范雎使得国富民强的事实,在秦国历史上却是极为典型的。
18、最能说明论点。2 2、用事高度概括。、用事高度概括。作者对所举四位国君任用客卿使秦国繁荣的史实没有进行铺张描绘,只是作为一个论据,笔墨极为简练。3 3、行文整饬而又富于变化。、行文整饬而又富于变化。文章叙述思维秦君任用客卿的情形,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来行文的,即先写用客,后写用客的结果。因此文章自然形成了4个极为分明的层次。但是,具体写每一位秦君用客,重点又有所不同。写穆公重点在“求士”,8句,用士结果2句;写孝公用客,1句,结果8句。这样,文章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活泼的丰姿,增强了表达效果。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4 以上把客卿对秦国有利的道理已说得明明白白,似乎已经无话可说,可以就此打住了。
19、或者下文应当转入正题,论证逐客的错误;可是李斯却意犹未尽,大开大阖,将笔锋由回顾历史转到眼前现实,再生出一段新议论:此段设下了许多比喻,由物及人,分为四层。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5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现在陛下您罗致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现在陛下您罗致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悬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驾驭着纤离骏马,璧,悬挂着明
20、月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驾驭着纤离骏马,竖立着翠凤旗,摆架着灵鼍大鼓。这些宝物,没有一件是竖立着翠凤旗,摆架着灵鼍大鼓。这些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却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却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昆山:即昆冈,出宝玉,在于阗今属新疆。随和之宝:相传春秋时随侯救了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称随珠。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剖璞得宝玉,琢为璧,称和璧。明月之珠:即夜光珠。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玉,琢为璧,称和璧。明月之珠
21、:即夜光珠。太阿: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干将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宝剑。纤离:良马名。翠凤:用翡翠羽毛作成凤形装饰的旗子。灵鼍之鼓:用鳄鱼皮制成的鼓。说:同旗子。灵鼍之鼓:用鳄鱼皮制成的鼓。说:同“悦悦”。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6 第一层将关注的重心由第一层将关注的重心由“人人”转移到转移到“物物”,由理由理性的说理过渡到感性的描述,从秦王自己对异国的性的说理过渡到感性的描述,从秦王自己对异国的奇珍异宝的爱好说起,奇珍异宝的爱好说起,隐伏隐伏对客卿的不同态度,对客卿的不同态度,设问作结:这些东西一样也不是秦国出产的,设问作结
22、:这些东西一样也不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不立即作答,但不答自明。提出问题,不立即作答,但不答自明。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7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能使用的话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能使用的话假设推论假设推论,那,那么夜光宝玉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
23、么夜光宝玉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不能住满了您的后宫,駃騠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不能住满了您的后宫,駃騠良马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该为您所用,西蜀良马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该为您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来作色绘画。的丹青也不应用来来作色绘画。用六个用六个“不不”字句,结合秦宫所用,字句,结合秦宫所用,说明说明“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荒谬。的荒谬。逐句肯定和逐句否定在形式上形成了正反映衬逐句肯定和逐句否定在形式上形成了正反映衬 駃騠駃騠():北狄良马。下陈:犹后列。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北狄良马。下陈:犹后列
24、。宛珠之簪:用宛今河南南阳县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地的珠来装饰的簪。簪,定发髻的长针。傅玑之珥:装有玑的耳饰。玑,不圆的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随俗雅化:随着世俗使俗变为雅。珠。阿缟:东阿在今山东出产的丝织品。随俗雅化:随着世俗使俗变为雅。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18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
25、女不立于侧也。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您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镶嵌珠玑的耳坠,东阿丝绸缝制的衣服、织锦饰的簪子,镶嵌珠玑的耳坠,东阿丝绸缝制的衣服、织锦绣花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到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绣花的装饰品,就不能进献到您的面前,那时髦而又高雅、美丽苗条的赵国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了。雅、美丽苗条的赵国女子不能侍立在您的身边了。再针对秦再针对秦王所好,王所好,从珠饰美女等多侧面论证从珠饰美女等多侧面论证“必出於秦然后可必出於秦然后可”的不可
26、行,与上一节意的不可行,与上一节意思思相同,但行文有所变化,与造成文意繁复、奇妙无穷的效果。相同,但行文有所变化,与造成文意繁复、奇妙无穷的效果。搏髀:拍大腿以节歌。郑卫桑间:礼搏髀:拍大腿以节歌。郑卫桑间:礼乐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桑间,卫国濮水上的地名。以上指当时民间的音桑间,卫国濮水上的地名。以上指当时民间的音乐。韶虞武象:韶是虞舜时的音乐,称韶虞;武是周武王时的乐舞,故称武象。乐。韶虞武象:韶是虞舜时的音乐,称韶虞;武是周武王时的乐舞,故称武象。以上指当时的雅乐。以上指当时的雅乐。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
27、00719 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与前边不同,与前边不同,1从反面说从反面说 2分两个小层次。分两个小层次。重叠错杂,把重叠错杂,把“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严重性的严重性说说得很透辟,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得很透辟,更显出非秦国所出的宝物不可或缺。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0 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须知那些敲打泥坛瓦罐、弹敲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须知那些敲打泥坛瓦罐、弹敲着秦筝、拍着
28、大腿呜呜地歌唱以悦人耳目,这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象郑、卫、地歌唱以悦人耳目,这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象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样的乐曲,则是别国的音桑间、昭虞、武象这样的乐曲,则是别国的音乐。乐。前文珍宝美女,语气肆宕,色彩斑斓,似乎可以搁笔了,但是作者笔锋一前文珍宝美女,语气肆宕,色彩斑斓,似乎可以搁笔了,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再以音乐设喻,衍出大段文章,真是转,再以音乐设喻,衍出大段文章,真是“强弩穿甲,劲势未已。强弩穿甲,劲势未已。”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1 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29、。现在您抛开敲打泥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现在您抛开敲打泥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放弃弹筝而欣赏昭虞、武象这样的乐曲,之声,放弃弹筝而欣赏昭虞、武象这样的乐曲,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只是为了眼前的快乐,为了满足耳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只是为了眼前的快乐,为了满足耳目观赏的需求而已。观赏的需求而已。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2 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现在你抛弃秦国的音乐,而用别国的音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痛快于当时,看了舒服罢了。这回答近承上文,远承第一层的设问,可说是对这回答近承上文,远承第一层的设问,可说是对前三层的小结,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
30、标准,为下前三层的小结,归纳了秦国对物取舍的标准,为下文转入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文转入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3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民也。如今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如今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此人能用不能用,也不问是非正邪,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不问是非正邪,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辞退,只要是客卿一律驱逐。律驱逐。顺理成章推出结论:这样看来,陛下所看重的是美这样看来,陛下所
31、看重的是美女、音乐、珍珠、宝玉,所轻视的却是人才了。女、音乐、珍珠、宝玉,所轻视的却是人才了。对比之下,责备之意了然若揭:重物而轻人,不弃异国之物而逐异国之民,本末倒置,必将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4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可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这可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逐客之举,本来事出有因,但李斯却只字未提,不去就事论事,而从“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高度去分析。因为李斯明白,如果就事论事,不但于事无补,于己无益,而且可能刺激对方,陷于不必要的麻烦。反之,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立论,将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堂而皇之表达出来
32、,高瞻远瞩、眼光远大。行文时可以言辞慷慨,至性至情,忠心可嘉。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5 第四层以人和物相比,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所轻视的是人才。这绝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候的方法。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推论符合逻辑、立意超卓不凡,具有一种高层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6 以上第三段,用秦王政对于异国所产宝以上第三段,用秦王政对于异国所产宝物的喜爱来说明逐客之荒谬。物的喜爱来说明逐客之荒谬。李斯将思维导向秦王周围,由秦王政驱逐非秦所生之客卿反向联系到秦王政所喜用的非秦所产之物,指出这
33、是重物轻人的做法。并用归谬法,从秦王政逐客之论推出外国所产的物、色、乐均应“不进于前”的结论,对秦王政构成了极强的逻辑诱导力和理论慑服力。这段设喻丰富多样,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为全文最精彩部分,前人对此极为称誉。宋代李涂说:“中间论 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7 这一段的论据运用这一段的论据运用,对调节秦王政对谏逐对调节秦王政对谏逐客书的接受心理也有三点好处客书的接受心理也有三点好处:其一,文章所列举的珍宝、美色、音乐,秦王喜用,具有心理接近性;其二,对于文章所列举之物,秦王常用,对其好处已有亲身感受,易于由物
34、及人去认识客卿的作用;其三,按逐客之理推之,秦王政当弃其已用异国之宝,这对于掠宝成性的秦王政来说是决难接受的,而弃宝之论又确从逐客之逻辑所出,这就陷秦王政于进退两难之境地,从而造成秦王不得不考虑撤销逐客令的心理态势。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8 这一段文字非常精彩,有两个显著特色:这一段文字非常精彩,有两个显著特色:1 1、设彩绮丽。、设彩绮丽。设彩既可以使用有颜色的字眼,也可以使用无颜色的字眼。这设彩既可以使用有颜色的字眼,也可以使用无颜色的字眼。这段文章兼而用之。段文章兼而用之。不过,有色的句子只是少数:“建翠凤之旗”、“西蜀丹青不为采”,大多数句子的设彩却不靠颜色字 眼。如“昆山之玉”、
35、“宛珠之簪”、“阿缟之衣”、“郑卫之女”等是用著名产地设彩;“随和之宝”、“太阿之剑”、“纤离之马”是用名牌来设彩;“灵鼍之鼓”、“犀象之器”是用质地来设彩。通过这样的多方设彩,宝物显得琳琅满目、富丽珍奇,人物显得高雅尊贵。如果不用这些词藻,文字就会缺少动人力量。所以,这段文字虽然是一种夸饰,却也符合秦王所熟悉的宫廷生活,虽然绮丽夸张,却也自然恰切。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29 一个优秀的 演讲者,他之所以能让听众听起来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就是因为他能够运用语言在你的面前塑造景象。这种景象,就像你呼吸的空气一样,是免费的,而只要把它们点缀到你的演讲里,你就能影响别人。而模糊不清的繁琐的无颜色的语
36、言,只会让人打瞌睡。那些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谚语,几乎都是具有视觉图像的语句。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图画感的句子也很多。比如说,把已经很完美的事情再加以修改是多余的“替精炼过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罗兰上。”林肯也善于使用有视觉效果的语言来讲话。当他对那些冗长复杂的报告感到厌烦的时候,他说:当他派一个人去买马的时候,他不想这个人告诉他这匹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他只想知道它的特点。抽象的风格是最不好的。你的句子中应该充满石头、金属、桌子、椅子、动物、男人和女人。心理学家说:85以上的知识,是经由视觉印象被人们吸收的。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0 2 2、句子多用排比。、句子多用排比。
37、“致昆山之玉”以下7句,每句字数相同,结构完全一致,这组排比句,将秦王喜爱珍宝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等6句,虽不如前一组排比来得严格,但也有很强的表达效果。排比的运用,通篇都有,但本段较为突出。在第二段援古证今证明逐客之非、第三段通过设喻指在第二段援古证今证明逐客之非、第三段通过设喻指出逐客之错的基础上,第四段再次进行正面说理。出逐客之错的基础上,第四段再次进行正面说理。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1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国家广大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
38、武器精良士兵就勇敢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士兵就勇敢以上以上3句直接说理,强调只有胸句直接说理,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所以泰山不嫌弃泥所以泰山不嫌弃泥土,才能成就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溪流,土,才能成就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溪流,才能成就那样的渊深;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排斥广大民众,才能成就那样的渊深;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排斥广大民众,才能显彰显他的盛德。才能显彰显他的盛德。以上以上6 6句句
39、以自然物象作为有力的举证,进行以自然物象作为有力的举证,进行类比类比说理说理,秦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秦山、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深入浅出,警才是本意。深入浅出,警策策人心,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人心,由于连类设喻运用排比,显得很有力量。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2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所以土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本国异国,一年四所以土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本国异国,一年四季五谷丰登,鬼和神都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季
40、五谷丰登,鬼和神都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啊。天下的原因所在啊。以上以上6句句以古证今,更深一层阐明应该不分地域,以古证今,更深一层阐明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广揽人才。以秦王最为在意的王者之论,说明要成就霸业就应该以秦王最为在意的王者之论,说明要成就霸业就应该“地无四方,民无异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国,”才能无敌天下。言外之意,不及时收回逐客令,把一切像我这样有才能的才能无敌天下。言外之意,不及时收回逐客令,把一切像我这样有才能的客卿逐出秦国,是非常不明智的。客卿逐出秦国,是非常不明智的。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3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今乃弃黔首以
41、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粮者也。”如今陛下您抛弃了百姓去辅助敌国,驱赶宾客去帮助如今陛下您抛弃了百姓去辅助敌国,驱赶宾客去帮助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退缩而不敢奔向西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退缩而不敢奔向西方,止步不前不敢迈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方,止步不前不敢迈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啊!驱逐客卿,驱逐客卿,成就的是敌国的功业,其成就的是敌国的功业,其危危害之大,不得不考虑。以上害之大,不得不考虑。
42、以上6句是句是对比说理对比说理。与前一层形成古今对比,本层内部进行敌我对比,两种作法,两种后果,说与前一层形成古今对比,本层内部进行敌我对比,两种作法,两种后果,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理,雄辩有力。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理,雄辩有力。黔首:以黑巾裹头,指平民。黔首:以黑巾裹头,指平民。业:立功业。业:立功业。赍:赠给。赍:赠给。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4 第四段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第四段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这一段中论据的运用这一段中论据的运用,对于调节和引导秦王的接受心理也有三对于调节和引导秦王
43、的接受心理也有三点好处点好处:其一,通过“粟多”、“人众”、“士勇”之理,启迪秦王政认识怎样才能“成其大”、“就其深”、“明其德”;其二,以山、河等物和三王五帝的事迹进行对比,进而使秦王反思逐客之过;其三,通过所讲之理,描绘“无敌于天下”的蓝图,自然也会对秦王政产生出一种理想呼唤的心理动力。李斯谏逐客书由现实而及历史,由人而及物及山及水,由秦而及五帝三王,论据的巧妙之处在于这样纵横联系拓宽了思考的视野,形成相互间的比较印证,使秦王政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调节和改变心理意向,向有利于接受劝阻逐客建议的方向转变。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5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
44、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不是秦国出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不是秦国出生的有才能的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生的有才能的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增加仇人的力量,在内部削弱自己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增加仇人的力量,在内部削弱自己造成空虚,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仇怨,这样下去,要使国造成空虚,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仇怨,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家没有危险,是
45、不可能的。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6 第五段,总结深化,呼应前文。第五段,总结深化,呼应前文。“夫物不产於秦,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可宝者多”照应第三段对物的取舍标准照应第三段对物的取舍标准(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夫”字打头,本段语气相对于上文 一环接一环的论述,相对稍稍舒缓了些,如潺潺流水,不紧不慢渗入心田。“士不产於秦,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而愿忠者众”照应第二段对人的取舍标准照应第二段对人的取舍标准(秦者去,为客者逐)。“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国之无危,不可得也。”归结逐客的错误,照
46、应第四段,归结逐客的错误,照应第四段,呼应全篇,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国的危亡。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国的危亡。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语气与开头总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首尾相连,前后贯通。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7 李斯写作谏逐客书李斯写作谏逐客书,采用切近秦王独特心理的手段采用切近秦王独特心理的手段,使之从使之从内心产生共鸣内心产生共鸣,形成认同观点的良好心理情绪形成认同观点的良好心理情绪:1 注意维护了君王尊严。2 顺应读者的“期待视野”。秦王政作为秦国一代君王,一统天下是他的最高理想,李斯在文中以“跨海内制诸候”、“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无敌于天下”来打动秦王政,正好顺应了秦王政的心理
47、意向。3 痛陈利害,增强情感共鸣。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斯在文中站在秦王政的角度上,反复阐述逐客对秦国的严重危害和后果,并上升到国家安危的高度,字字句句,利害悠关,震撼人心。这种设身处地为秦国利益着想,忠恳真切的情感,不能不使秦王政深受震撼而产生共鸣。谏逐客书成功地揣摩了接受者的接受心理,对促成秦王政撤销逐客令,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8 本文本文 采用了反复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采用了反复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分明,因而使文章论辩有
48、力。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分明,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采用了极力铺陈的手法:采用了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为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大量列举事实作为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说服力量。运用运用 排比句:排比句:接踵联翩,气势连贯、文采斐然;接踵联翩,气势连贯、文采斐然;运用对偶句:运用对偶句:相间迭出,增强了句式的对称之美和节奏感。相间迭出,增强了句式的对称之美和节奏感。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39 本文用例典型、引例集中,用事高度概括,行文整饬本文用例典型、引例集中,用事高度概括,行文整饬而又富于变化。而又富于变化。设彩绮丽、类比恰当,同时运用了直接说理、类比推设彩绮丽、类比恰当,同时运用了直接说理、类比推理、对比说理。理、对比说理。怒而不燥,刚而不烈。怒而不燥,刚而不烈。强劲而富于韧性,直言而饱含美感。强劲而富于韧性,直言而饱含美感。全篇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全篇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充满了理性的力量。end大学语文大学语文20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