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课内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探索与发现青蒿素一名物理学家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成,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服巢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熟情。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回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内涵升华:科学精神(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探索与发现: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实证精神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探索世界时表现出的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探索世界时表现出的好奇心、想象力与责任感好奇心、想象力与责任感,也体现为,也体现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的科学态度与实证实证的科的科学方法。学方法。青蒿素精神,青蒿素精神,是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药工作者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是中医药行业共同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是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药工
3、作者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是中医药行业共同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其核心内容是:追求。其核心内容是: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1.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加来道雄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兴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乐趣有来源于强烈的兴趣。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
4、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3.实证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兴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就无法到达真理的彼岸。科学研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屠呦呦团队以解决疟疾的肆虐为己任。都要有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屠呦呦对中草药有好奇心,她把这种好奇心转换成了研究的动力。加来道雄因童年时的两件事而对科学有兴趣。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屠呦呦
5、团队对2000种中草药的筛选做了大量的实验。加来道雄在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结构特点梳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41-4):引言,讲述获奖事由,):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及传统医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及传统医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5-15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叙述屠呦呦团):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叙述屠呦呦团队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6-20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6、):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第四部分(第四部分(21-2521-25):):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表达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强化文章主题。的观点,强化文章主题。思考: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采用了采用了“总总分分总总”,由一般到特殊、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行文,首,由一般到特殊、从个别到
7、一般的顺序行文,首尾呼应,过渡自然,条理清晰。尾呼应,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从获奖感言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个人经历,提出中医药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叙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氧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1 段)全文总括:(记叙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以及作者是如何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二、(
8、2-11 段)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2.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三、(12-18 段)1.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2.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的特征一、(一、(1 12 2)中国建筑的影响(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中国建筑的影响(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二、(二、(3 31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三、(三、(141417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文法”)。)。四、四、(18(1820)20)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可译性”问题,问题,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
9、文法文法”和和“词汇词汇”。九大特征框架九大特征框架九大特征 总体特征总体特征(一)(二)(一)(二)结构特征结构特征(三三)(五五)装饰特征装饰特征(六六)(九九)中国中国建筑建筑的基的基本特本特征征木材结构木材结构斗拱斗拱举折和举架举折和举架总体总体特征特征结构结构特征特征装饰装饰特征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颜色的选择朱红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说明顺序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说明顺序主主次次整体整体局部局部个别建筑构成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说“木叶”文本梳理:12:引出木叶这一概念,并从木叶延伸到“木”,并
10、非偶然,而是作者有意的一种审美追求。3:分析关键在“木”字,并明确了分析木不局限于概念,而侧重形象思维带来的美的感受。45:以“木”字使用的场合与带来的效果明确“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的的艺术特征,进而提出诗歌的“暗示性”。6:由暗示性拓展到“木”的另外一层暗示:颜色的暗示干燥的微黄。7、总结“木”与“树”带来的审美差异,从而更好地深化主旨诗歌暗示性的效果。文本特点:1、思路清晰,说理明确,层层推进,条分缕析。2、引用大量诗句,从诗句中推论木叶内涵,重视考据。3、以木叶为突破口,阐述诗歌的暗示性特点,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是抽象的说理变得形象具体。重点是突破暗示性,从未培养学生诗歌阅读
11、能力。文本特点 文章的标题一般直击内容,表明文章是做什么的。文本整体的行文,一般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展开。在具体行文中,可以侧重于任何一个角度展开,在从而体现出并列、递进、正反、总分等论证结构。在具体的段落中,一个标准的论证段包含着论点句、阐释句(对分论点进行)论据描述句、分析句(论据如何体现分论点)、回扣句。根据文章特点,可以适当删减。各环节之间存在着连接词进行过度。科普性文章则侧重于概念的描述,重点概念的把握。严谨性、准确性是知识性读物的必备特点。实用文语言的典型特点是:实用文语言的典型特点是:严谨、朴实、准确,充满理性严谨、朴实、准确,充满理性的力量的力量。结合文本,选取相关
12、语句,分析与鉴赏这一语言风格。结合文本,选取相关语句,分析与鉴赏这一语言风格。实用类文本阅读,其语言特实用类文本阅读,其语言特征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即征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即“准确准确”“”“严密严密”“”“有序有序”。“准确准确”主要体现在词语上,主要体现在词语上,体现在文本词语在体现在文本词语在“时时间间”“”“范围范围”“”“轻重轻重”“”“时时态态”“”“有无有无”“”“已未已未”等方等方面表述的恰切无误;面表述的恰切无误;“严密严密”主要体现在句间关主要体现在句间关系上,体现在句子之间在系上,体现在句子之间在“假设假设”“分承分承”“条条件件”“”“因果因果”“”“解说解说”“”“递递进
13、进”等方面表述的严谨、无等方面表述的严谨、无懈可击。懈可击。6.6.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2000个方药,挑选出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具有抗疟作用的640640个,个,从其中的从其中的200200个方药中提取了个方药中提取了380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然而进展甚微。7.7.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验结果很难很难重复,而且重复,而且似乎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与文献记录相悖。8.8.
14、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大量的文献,的文献,最早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17.17.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其抗疟性的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我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我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随后这一报告在随后这一报告
15、在19821982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注。1986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对应八大陷阱,比如寻找表达不绝对化的词语,大多数、至少、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等等。1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自,自己在文本中己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总结。)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总结。)比
16、喻的说法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借语言文字中“文法文法”的术语来说明的术语来说明借此说明中国建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所谓“中国建筑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的惯例法式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规,有它的“拘束性拘束性”,但也有它的,但也有它的“灵活性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3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
17、民族建筑之间的、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可译性”?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自己,自己在文本中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重复性的词语。)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重复性的词语。)这也是用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学”为喻。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样。所谓的
18、“可译性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同一性质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用词的严谨,句间关系的严谨;对核心概念的阐述必须严谨准确。基于文本特点的阅读方法 一、标题:点明内容主体、侧重 二、首尾段:明确写作对象,内容概括;三、各段的首尾句。论点句和回扣句、阐释句。四、重点字词,过渡性、提示性词语:古今当下等时间词,第一第二等次序词,例如比如等列举词,多数少量大部分等范围词,几乎差不多等程度词等。基于历年考试的题型分析 一、依据于实用类文本严谨性特点的选择题:1、依据于用词严谨的选
19、择:从文本中摘取重点语句,并进行改变,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考察对细节的把握:程度次、范围词、指代词等与原文的比对。2、依据于句间关系的严谨:从文本中可以找到相应语句,进行概括性改编,一般一个选项由两个部分组成,注意逻辑关系,特别注意致使、导致、从而等暗含逻辑性词语;也要注意论点句与论据句的对应关系。3、依据内容论点与论据的严谨:论点与论据的判定,论据一定首先为论点服务;一般在第三题直接考察;也有在一二题中考察论据的其他作用。4、基于整体结构严谨而设置的论证特点、论证思路题:思路梳理;论证特点。知识性阅读对标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采用非连续性文本形式,以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这一
20、话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阐释与介绍。以关键的概念为基础,以文本中的阐释句和展开句为情境,考察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检索、定位、鉴别、整合能力。出题形式:选择题面向文本的内容,考察实用类文本语言与逻辑的严谨性,选项来自文本,但时经过了加工,一般分为两部分,在做题时,既要注意每一部分是否符合文意,又要注意句间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具体题目的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处理心理、运用信息 1、快速阅读:借助标题、首尾段、首尾句、核心词的解读句等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标题,把握文本的论述核心 材料一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 材料二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 围绕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从今后的变现和回归内涵两个角度展开。材料一
21、标题: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我国建筑今后应该如何发展。第一段: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中国建筑的现状)第二段:(首句)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现状的危害)(尾句)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中国建筑发展的方法)第三段: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发展趋势)第四段: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发展趋势)第五段: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
22、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发展趋势)整体结构:提出文体中国建筑的现状: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分析问题现状的危害: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解决问题如何发展:三四五段。按照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围绕“中国建筑”的发展,以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驳斥现状,在提出发展的方法和趋势;在论述中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观点的表现力。对应第四题的论证特点的题目,首先明确论证特点有哪些角度可以分析,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寻找;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这样笼统的问
23、法是以大的角度为分条依据的。论证特点:1、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以社会现象引出,以材料引出,以名言警句引出,以设问引出;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关键是判断驳立)3、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4、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因为,之所以是因为,正为才 )假设论证(假如、如果等)归谬法、驳立结合5、论据选择:典型、新颖,围绕观点选材6、论证语言:严谨、简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国家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会导致国家的文化衰落,甚至消亡。原文: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代表是表象与事
24、实的关系,而导致是因果的关系。逻辑错误。B.在最新法的结构原则下,无论何种材料都可能创造出富于风格趣味的“国际式”建筑。原文: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不论都是有限的列举,无论都是无限的列举,扩到了范围,表述过于绝对化。C.中国建筑从出现就尊重自然,这与西方近来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近些年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D.现在用西方模式建造的许多民居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没有了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原文: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
25、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似乎,是一种不认可,去掉后表述程度增强,与原文内容不符。根据关键的显著的词语在文中快速确定语句出处,然后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点,再从内容方面考虑对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才能提炼其中包含的中国质素。原文: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只有A才B,是必要条件关系,必须有了A,才会实现B。所以对应“必须”B.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有很多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原文: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
26、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C.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是因为中国人造房子用的卯榫结构具有减震功能。原文: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分论点),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列举中国建筑的抗震性是作为事例来说明分论点的。从正面强调中国建筑的优越性,未涉及与西方建筑的优劣比较。考察的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错误D.中国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原文: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
27、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5.为迎接“世界建筑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新时代的建筑如何传承传统精神”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方法措施类,定向概括能力的考察。新时代的建筑如何传承传统精神,在文中找相关信息:1、现在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性改正;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建筑艺术应以传统精神为基础而独立体现民族建筑技艺的特点,不要片面照搬照抄西方建筑。2、现在或过去做得比较好的方面,需要保持;3、文
28、中作者直接提出来的措施,需要概括。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其平面部署的认识,对我们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并加以聪明地应用。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建筑要符合中国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的要求,能够体现中国建筑尊重自然和追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