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审 计计 基基 础础 与与 实实 务务第三版第三版 会计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n 课程简介 n 教学目标 n 课程体系 n 基本要求 n 评价标准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包括审计职业认知、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体系、如何认识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如何使用审计抽样方法、如何进行审计计划工作、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如何进行风险应对工作等十五个学习情境四十个任务。本教材力争做到让学生了解审计基本理论知识,知晓审计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要求,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操作要领,会常见审计业务的处理、填写常用审计工作底稿、撰写标准审计报告。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要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从事审
2、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情境一 审计职业认知学习情境二 如何认识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学习情境三 如何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学习情境四 如何进行审计计划工作学习情境五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学习情境六 如何进行风险应对工作学习情境七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学习情境八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学习情境九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学习情景十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学习情境十一 工薪与人事循环审计学习情境十二 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学习情境十三 如何进行完成审计工作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审计的内涵及其对象三、审计的分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可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出现以后。英国工
3、业革命以后,股份公司出现。出现了第一份“会计师查账报告”,英国公司法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1844公司法、1862公司法)。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国国外外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的的起起源源第一关系人审计人第三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6)报告审查(1)委托经管财产(2)承担受托经济责任(3)授权审查(4)通知审查(5)接受审查审计主体:审计行为的执行者,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行为的接受者,指被审计单位(财产经营者)财产所有者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国外外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的的发发展展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起
4、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八大”“六大”“五大”“四大”普华永道(普华永道(PWC),),(英国伦敦)(英国伦敦)安永(安永(Ernest&Young),),(英国伦敦)(英国伦敦)毕马威(毕马威(KPMG),),(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勤(德勤(DTT),),(美国纽约)(美国纽约)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以198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为标志。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
5、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1981.1.1)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中中国国注注册册会会计计师师的的发发展展二、审计的内涵及其对象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三、审计的分类按目的和内容不同按目的和内容不同经营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三、审计的分类按主体分类按主体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演进二、审计的一般方法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6、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演进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19世纪以前,组织结构 简单,业务单一。审计方法:详细审计;审计的起点:检查账证表。步入20世纪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审计方法: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审计的起点:了解与测试内部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增加。审计的起点:风险评估。一、审计的一般方法顺查法顺查法逆查法逆查法详查法详查法抽样法抽样法报表项目法报表项目法业务循环法业务循环法二、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一、政府审计二、内部审计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一、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机关(三种类型、我国由政府领导
7、、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独立性)审计人员审计职责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 审计的客体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三、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客体是企业财务报表三、注册会计师审计1、会计师事务所(1)普通合伙制: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注意: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执业。三、注册会计师审计2、注册会计师 考试考试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已取得会计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
8、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公司战略公司战略与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三、注册会计师审计2、注册会计师 业务范围业务范围(一)鉴证业务1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如年报审计、特殊目的审计、验资;2历史财务信息审阅:如半年报审阅;3历史财务信息之外的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内部控制鉴证。(二)相关服务业务1代编财务信息;2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3税务咨询;4管理咨询。v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v审计总体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v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v与期末账户
9、余额相关的认定v与列报相关的认定(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存在是指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权利和义务是指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是指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是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认定(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是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是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是指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截止是指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分类是指交易和事项
10、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认定(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是指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是指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是指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是指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认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体审计目标发生 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11、发生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v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构成v审计证据的种类v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v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 证据的特征充分性、适当性实物证据 最有证明力证据,只能讲具有较强证明力两重性强:存在(数量)弱(需要另行审计)证明不了所有权不能反映实物质量不能反映价值取证范围有限实物证据(文件证据)(文件证据)收集数量最广、但容易被篡改,收集数量最广、但容易被篡改,可信度要比
12、实物证据差可信度要比实物证据差内容外部外部 CPA手中外部 被审计单位手中 CPA内部(如内控制度不健全CPA不能过多信赖)CPA动手编制计算表、分析法、测试表内部 经第三方确认 外部流转内部内部经不同部门审核签章且连续编号内部单个部门、领导审核签章内部证据内容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属于可靠性较低)其他书面文件口头证据 概念 作用 如何提升其证明力环境证据 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可参照如下标准判断: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好时
13、所提供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提供的内部证据可靠。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越及时、越客观的证据越可靠。如何获取审计证据?检查有形资产充分性、适当性审计证据的特性充分性足够性、数量特征、形成审计意见的最低数量要求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v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范围及编制目的v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v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v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范围及编制目的 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汇集,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二、审计工作底稿的
14、编制(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对于由被审计单位、其他第三者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注明资料来源;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如对有关法律性文件的复印件同原件核对一致。审计工作底稿编号审计人员 复核人员 表3-1 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事项 构成要素(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永久性
15、档案和当期档案两类。永久性档案清单永久性档案清单 (1)审计项目管理 被审计单位地址、主要联系人、职位、电话 参与项目的其他注册会计师或专家的姓名和地址 审计业务约定书原件 各期审计档案清单 (2)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 组织结构 各投资方简介 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名单、职责)董事会成员清单 历史发展资料 业务介绍 员工福利政策等 (3)法律事项资料 有关设立、经营的文件的复印件 验资报告 历次董事会会议纪要 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合同、协议等文件的复印件 有关土地、建筑物、厂房和设备等资产文件的复印件等 当期档案清单当期档案清单 (1)沟通和报告相关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与主审注册会计
16、师的沟通和报告 与治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与管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管理建议书等 (2)审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完成核对表 管理层声明书原件 重要事项概要 错报汇总 总结会议纪要等 (3)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价 对专家的评价 被审计单位提交资料清单 预备会会议纪要等 (4)特定项目审计程序表 舞弊 持续经营 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5)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可以按会计科目、某类交易或列报划分)进一步审计程序表 有关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有关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二)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
17、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和保存年限 1.审计工作底稿的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的。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2.审计工作底稿的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3.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的变动 在归档期内,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调整,但只是针对以下事务性的工作,包括:(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
18、字认可。(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4.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一般情况下,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不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四)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对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但由于下列情况需要查阅工作底稿的,不属于泄密:1.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依法查阅,并按规定办
19、理了必要手续。2.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3.因工作需要,并经委托人同意,在下列情况下,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查阅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并报表;联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一)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 复核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1.做好复核记录。在复核工作中,复核人如发现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作出的审计记录存在问题,应指示有关人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2.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复核人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后应以书面形式表示复核意见。3.复核人签名和签署日期,以划清审计责任,也有利于上级复核人
20、对下级复核人的监督。4.督促编制人及时修改和完善审计工作底稿。1.项目组内部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1)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2)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3)相关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4)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5)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已得到适当记录;(6)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7)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否实现。(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2.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挑选不参与该业务的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
21、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对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特定业务,如果没有完成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就不得出具审计报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并不能减轻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更不能替代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范围,具体包括客观评价下列事项:(1)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2)项目组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v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v审计抽样的种类v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v审计抽样的程序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1、选取全部项目2、选取特定项目3、审计抽样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1、选取全部项目(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
22、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2、选取特定项目大额或关键项目;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3、审计抽样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2、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及样本量,进而随机选择样本,并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
23、一种审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样本规模和选取样本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究竟应选用哪种抽样技术,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成本效果方面的考虑。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是统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得多。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2、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确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程序中细节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三、审计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2、非抽样风险三、审计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是指
24、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信赖不足风险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三、审计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1)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误拒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三、审计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
25、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并非抽样所致,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其原因主要有: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文件中的错误等;运用了不符合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错误解释样本结果。四、审计抽样的程序样本设计 选取样本 样本结果评价 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1、样本设计 (1)确定测试目标 (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 (3)分层是指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对总体进行分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都必须属于某一个层次,并且只属于这一层次。2)必须有事先确定的、有形的、具体的差别或标准来明确区分不同的层次。3)必须能够事
26、先确定每一层次中抽样单位的准确数字。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1、样本设计 (3)分层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将涉及的往来明细账户按余额的大小分为若干层次,再对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往来明细账余额表层次分层标准抽样方法函证方式1余额在10000元以上100函证肯定式2余额在5 000元10000元之间随机选样肯定式3余额在5 000元以下系统选样否定式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 (1)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样本规模过小 不能反映总体特征 无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样本规模过大 增加审计工作量 浪费时间和人力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可容忍误差 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所愿意
27、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可容忍误差越小,所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预计总体误差 预计总体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多;反之,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少。总体变异性 总体规模 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 (2)选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选样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 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2)选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选样随机选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随机选样通常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来进行。随机选样不仅使总体中每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而且使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每种组合被选取的概率相等。这种方法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中均适用。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8、2、选取样本(2)选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选样随机选样假定审计人员对某公司连续编号为5005 000的现金支票进行随机选样,拟选取一组样本量为20的样本。首先,审计人员确定只用随机数表所列数字的前四位数来与现金支票号码一一对应。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选出的20个号码为:3099、785、612、2775、1887、1745、4962、4823、1665、4275、797、1028、3327、817、2559、2252、624、1100、546、1501。选出这20个号码后,找出与其对应的20张支票作为选定样本进行审查。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2)选取样本的方法 系统选样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
29、,是指首先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随机起点,然后按照间隔,顺序选取样本的方法。选样间隔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审计人员拟采用系统抽样从2 000张销货发票中选取200张作为样本,则选样间隔为10。假定审计人员把第101号发票作为随机起点,每隔10张凭证选取一个样本,则所选取的样本号码依此为:101、121、131、141、151 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2)选取样本的方法 系统选样系统选样系统选样方法使用方便,并可用于无限总体。但使用系统选样方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如果测试的特征在总体内分布具有某种规律性,则选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就可能较差。例如,应收账款明细表每页的记录均以账龄的长短按先后次
30、序排列,则选中的200个样本可能多数是账龄相同的记录。克服系统选样方法的这一缺点,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增加随机起点的个数,二是在确定选样方法之前对总体特征的分布进行观察,如发现总体特征的分布呈随机分布,则采用系统选样方法,否则,考虑使用其他选样方法。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2、选取样本(2)选取样本的方法 任意选样任意选样是指审计人员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金额大小、位置、外观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缺点在于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目,即这种方法难以彻底排除审计人员的个人偏好对样本的影响,因而其结果有时缺乏合理性与可靠性。在运用随意选样方法时,审计人员要避免由于项目的性
31、质、金额大小、位置、外观等的不同所引起的偏见,尽量使所选用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样本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 重估抽样风险 形成审计结论 四、审计抽样的程序 3、样本结果评价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通常被称作。属性抽样用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它是通过对样本检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中某些特征或属性发生的频率或次数,借以评价客户的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并为实质性程序提供依据。所谓,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业务或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存在差错水平。属性抽样主要有发现抽样、属性估计抽样两种方法。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1、样本设计(1)确定测试目标(2)
32、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3)定义误差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1、样本设计某公司某年度购货发票共5 000张,为了审查购货发票是否遵守或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即只有在将验收报告与进货发票核对相符后,才核准支付采购货款。审计人员按以下步骤进行抽查:确定审计目标。由于购货发票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只有将验收报告与进货发票核对相符后,才核准支付货款,则审计人员只会对该程序操作的准确性以及进货发票与验收报告相核对的控制程序是否正常运行感兴趣。确定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元。假定公司对每笔采购业务均采用连续编号的凭单,在每张凭单的后面应附有验收报告与发票。因此,抽样单元是个别的凭单。如果测试是年终进行的,则审计对
33、象总体为本年度12个月内的所有购货凭单。界定“误差”。在控制测试时,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在本例中,审计人员可根据具体审计目标,将误差界定为:未附验收单据的任何发票;所附单据与发票记载的数量不符;发票虽附有单据,但该单据却属于其他发票。2、样本选取(1)确定样本规模 确定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确定可容忍偏差率 确定预计总体偏差率 确定样本规模 (2)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 2、样本选取 【承前例承前例】确定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审计人员通过初步了解程序,准备信赖内部控制。考虑该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审计人员依据专业判断,将信赖过度风险定为10,可
34、容忍误差定为4。确定预期总体误差。假设从前3年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得知上述所描述的内部控制误差率为0.5、0.9及0.95,误差不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因此基于稳健原则,可将预期总体误差率定为1。确定样本量。根据控制测试样本量表(P64),查出可容忍误差为4,预期总体误差率为1时,应选取的样本量为96张凭单。样本中的预期误差数为1。若在样本中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误差,则说明抽样结果不能支持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预期可信赖度。3、样本结果评价 (1 1)公式法)公式法 风险系数根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和偏差数量决定风险系数根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和偏差数量决定。【承前例】注册会计师对96个项目实施了既定
35、的审计程序,且未发现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10%下,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最大偏差率为:2.3/96=2.39%,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2.39%。由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为4%,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也就是说,3、样本结果评价 (1 1)公式法)公式法【承前例】如果在96个样本中有两个偏差,则在既定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10%下,根据样本结果计算总体最大偏差率为:5.3/96=5.52%.这意味着,如果样本量为96且有两个偏差,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5.52%的风险为10%。3、样本结果评价 (2 2)样本结
36、果评价表法)样本结果评价表法 4、非统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在细节测试中的审计抽样,通常被称作。它是通过对样本检查的结果,推断总体货币金额的统计抽样方法。在进行实质性程序中的细节测试时,通常采用传统变量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两种方法。传统变量抽样主要包括均值估计抽样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比率估计抽样估计抽样三种方法。u 是通过检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u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是否完整、可靠,甚至在被审计单位缺乏基本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账面记录的情况下,均可使用此法。(2)(2)差额估计
37、抽样法差额估计抽样法 是指以样本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平均差额差异来估计总体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平均差异,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异乘以总体项目个数,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的一种抽样方法。u 其计算公式如下:样本平均差异样本实际差异之和样本平均差异样本实际差异之和样本量样本量 估计总体差异样本平均差异估计总体差异样本平均差异总体项目个数总体项目个数 总体估计价值总体账面价值总体估计价值总体账面价值估计总体差异估计总体差异 总体正确值区间总体估计价值总体正确值区间总体估计价值精确限度精确限度 主要用于对审查项目正确值与账面值随项目变化但不成比例变化的总体审查。假定Y公司有500个某材料明细
38、账,其账面价值总额为486 500元,审计人员采用随机抽取80个该明细账作为样本进行审查,发现这些样本的总账面价值为6 200元,经审查确定的正确值为5 650元,设定所要求的可靠程度为96,精确限度为4 860元,试采用差额估计抽样法推断总体的正确值,并判断总体账面价值是否存在重大差错。样本平均差异(5 6506 200)806.875 估计总体差异6.8755003 437.5(元)总体估计价值486 5003437.5483 062.5(元)总体正确值区间(483 062.54 860,483.062.5+4 860)(478 202.5,487 922.5)因为,478 202.548
39、6 500487 922.5,所以,审计人员可以以95的把握认为,总体账面价值不存在重大差错。(3 3)比率估计抽样法)比率估计抽样法是指以样本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比率来估计总体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关系,然后再以此比率乘以总体的账面价值,从而求出总体实际价值的估计值的一种抽样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比率样本实际价值之和比率样本实际价值之和样本账面价值之和样本账面价值之和100100 总体估计价值总体估计价值=总体账面价值总体账面价值比率比率 总体正确值区间总体估计价值总体正确值区间总体估计价值精确限度精确限度 主要用于对审查项目正确值与账面值随项目变化并大致成比例变化的总体审查。假定公司
40、有400个应付账款明细账,其账面价值为5 000 000元,审计人员采用随机抽出200个项目作为样本进行审查,这些样本账面价值为250 000元,经审查确定的实际价值为 257 500元,设定所要求的可靠程度为95,精确限度为:50 000元,试采用比率估计抽样法推断总体的正确值,并判断总体账面价值是否存在重大差错。比率257 500250 000100103 总体估计价值5 000 0001035 150 000(元)总体正确值区间(5 150 00050 000,5 150 00050 000)(5 100 000,5 200 000)因为,总体账面价值为5 000 000元,而5 000
41、 0005 100 000,所以,审计人员有95的把握认为,总体账面价值存在重大差错,总体账面价值至少少列100 000元。资料:(1)公开发行A股的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系ABC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和B两位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 1200 000元。X公司 2006年度财务报告于2007年2月25日获董事会批准,并于同日报送证券交易所。X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审计X公司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时,为了确定X公司销售业务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A和B注册会计师拟从X公司2006年开具的销售发票的
42、存根中选取若干张,核对销售合同和发运单,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X公司2006年共开具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4000张,销售发票号码为第2001号至第6000号,A和B注册会计师计划从中选取10张销售发票样本。要求:针对资料(2),假定A和B注册会计师以随机数表(表5-3)所列数字的后4位数与销售发票号码一一对应,确定第2列第4行为起点,选号路线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多少?如果上述 10笔销售业务的账面价值为 1 000 000元,审计后认定的价值为 1 000 300元,假定 X公司 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账面价值为180 0
43、00 000元,并假定误差与账面价值不成比例关系,请运用差额估计抽样法推断X公司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总体实际价值(要求列示计算过程)。(1)从表中可以查出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的10张销售发票样本的发票号码分别为3093,2905,4342,3069,5595,2527,5463,3661,3342,2636。(2)=(1 000 300-1 000 000)/10=30 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304 000=120 000 推断X公司2006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总体实际价值 =180 000 000+120 000=180 120 000样实际额账额额错报样规本金-面金的差平均=
44、本模 4、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总账风险数样规错报预计总错误 扩张数体面价值系本模(n)=可容忍-(体系)基本界限=BV 1 MF0 n 第 1 个错报的影响=BV t MF1MF0 n 第 2 个错报的影响=BV t2 MF1MF0 n 总体错报上限=BV 1+t1+t2 MF0 n MF1MF0 n MF2MF1 n v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v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3、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二、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变更一、
45、正确理解重要性的含义二、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确定何谓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一一重要性,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注意事项l 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l 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l 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报表l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l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如何确定重要性?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财务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我们在实务中常被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般比例是
46、: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收入的0.5%;对于非赢利组织,可定为来自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可定为净资产的0.5%;如果选择总资产作为基准,可定为0.5%。审计人员应当选择重要性水平最低者作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由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信息汇集加工而成,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实施审计,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可容忍错报的确定分配法 例:注册会计师对A公司2010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10年12月3
47、1日资产负债表如表所示。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资产总额的0.5%,为161 850.00元。现注册会计师按这一重要性水平分配给资产负债表各账户,如表所示。资产负债表及可容忍错报确定表元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确定1、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的因素2、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示例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模型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三、评价结果时对错报与重要性的考虑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关系模型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
48、、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如何评估风险?l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l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与错报风险之间的关系?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情况情况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水平)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水平)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证据数量证据数量1 1一定(低)一定(
49、低)低低高高少少2 2一定(低)一定(低)中中中中中中3 3一定(低)一定(低)高高低低多多各风险之间及各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三、评价结果时对错报与重要性的考虑1、错报的含义2、错报的分类(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3、错报的沟通与更正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错报和重要性的考虑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意图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需要考虑因素?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双向互动、互相牵制与影响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具体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所要执行的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u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包括询问被
50、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u了解内部控制。可以在评价控制设计和是否得到执行的同时,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以提高审计效率。u对风险评估及审计计划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u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计划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v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作用及程序v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主要内容v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示例一、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的作用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