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

上传人(卖家):可多人 文档编号:353835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基本信息学校执教者课型新授课 探究实验课年级五指导思想围绕以“突出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遇到在生活中其实并不陌生,而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越大,要恢复至原状所产生的弹力就越大这个概念时,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实验操作对其进行证明和分析,并能够关注数据的重要性。教材分析用橡皮筋作动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整个单元都是对物体的运动和力做简单的科学探究。整个单元分为四个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

2、动力的的大小与小车的关系;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认识摩擦力;动手制作一辆小赛车。而本课属于第一部分,对几种常见的力的了解和运用。在第一课用重力作为动力拉动小车的基础上,本课将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教材中有三个部分: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有以下想法:1教材活动过多,容量过大,没有办法能够把三大部分都完整的在40分钟内呈现,必须要有取舍。2本次课程中使用的实验小车是套件,组装方便快捷,程序相对固定,另外课堂时间并不充裕,所以把环节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的步骤简化,只

3、要求学生说出缠绕橡皮筋的方法。其实物质世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要充分体现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所以本人也在这个位置考虑了很久,是否让学生自己安装小车。但是考虑到本单元第八课有设计制作小赛车的机会,而且研究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最后还是把整个教学的重心放在研究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上。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由于探究内容相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所以应把重点转移至对探究结果的定量分析上。3在教材当中,第三个环节才正式认识弹力。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已经对弹力非常熟悉,所以打算开门见山,直接在课堂的开头就把弹力这个科学概念简单的讲解,之后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

4、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上。课标分析科学知识:本课的评价要点是:能说明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的运动距离越远,级理解水平。科学探究: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评价要点是:能安装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级模仿水平;能用简单器材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定量实验,级独立操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的课标要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评价要点是:认同用数据证明观点的重要性;在小组活动中愿意与同伴相互沟通,合作完成任务,均为级认同水平。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橡皮筋以及弹力是相当的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

5、感性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而朴素的认识。橡皮筋是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校服的裤头、一些食品的包装封口、又或者是女生常用扎头发的皮筋,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另外,在本单元第一节课上,学生进行了“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在实验操作上并不陌生,而且知道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愉快的科学感念。在这个前提下,学生非常容易就能够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弹力的概念,但是想要准确说出弹力的成因还是需要一个与橡皮泥对照的体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能很快知道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运动距离越长等科学概念。所以,基于这种考虑,决定将橡皮筋的内容更详尽的讲解完毕,加入重复

6、使用橡皮筋,以及超过其形变极限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在实验探究当中,修改了课本的表格,加入两次实验之间的距离差,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更具体的量化结论。另外加入一栏让学生自己发挥的一组实验。以让学生理解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变化越大产生的力就越大,形状变化太大可能会使物体发生损坏。而学生在本次学习当中,将会遇到一些困难:实验小车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本次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测量行驶距离时,容易由于小车离尺子距离太远而读熟不准确,所以每个小组多发一个用于对其相应刻度的木尺,以方便学生进行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上,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理解弹力是物体形

7、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2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结论,理解橡皮筋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 3. 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能够模仿给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4. 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能够操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5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探究活动,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难点:

8、如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得出合适的结论。教法学法本课的教法要以实验法为主,演示法为辅。最主要的是部分是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活动,其中就是以实验法为主;另外,弹力概念的讲解,橡皮筋形变的主要以演示法作为呈现手法。本课的学法主要以探究学习法为主,合作学习法为辅。学生主动以探究为主要目标,合作学习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探究中验证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感性认识,一定程度上量化了弹力变化与物体运动情况之间的关系,并在合作中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沟通能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实验小车一辆、橡皮筋1根,橡皮泥1块,测量距离的皮尺,用于帮助测量的木尺。教师演示器材:橡皮筋,纸张

9、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游戏演示引入1. 出示橡皮筋,以橡皮筋作为射击游戏的主体,将橡皮筋射出到黑板的白纸片上。(强调是危险动作,不能模仿)2. 询问学生,是什么力让橡皮筋飞起来?3. 追问,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提供橡皮筋和橡皮泥给学生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4. 归纳的概念,强调物体发生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才能产生弹力。1. 观看教师演示的让橡皮筋飞起来的活动。2. 思考是什么力让橡皮筋飞起来的。3. 认真体验橡皮筋与橡皮泥的区别并进行思考,什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产生弹力。4. 简单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物体发生形状变化后,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叫弹力。用一个简单又有趣的小

10、型演示活动带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师演示拉伸放开橡皮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弹力的基本概念。达成目标1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的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1. 询问学生,我们能用橡皮筋的弹力为一辆小车提供动力嘛?2. 出示小车图片,询问学生如何操作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并尝试讲解)3. 播放微视频,演示如何缠绕橡皮筋。在学生观看之后,询问学生是否看到缠绕过程中,橡皮筋发生生么变化。4. 观看微视频,注意观察黑点的宽度和长度,黑点的改变说明了橡皮筋在缠绕的过程中变细变长。5. 询问学生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让学

11、生填写实验记录单“我们的猜测”6. 追问学生如何证明自己的想法?如何进行实验。7. 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同时讲解实验的部分注意事项8. 在演示中测量出一次数据,让学生预测下一组实验的数据,让学生产生矛盾以及模糊的概念,引起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兴趣。9. 讲解注意事项,强调记录表的正确填写方法,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分发实验工具和材料,开始实验。1. 思考并回答2. 观看小车结构图片,思考并回答如何通过橡皮筋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3. 观看缠绕橡皮筋的微视频,了解如何给小车提供橡皮筋的动力。4. 观看微视频,能够观察到橡皮筋通过缠绕时发生的形状变化是变细边长。5. 思考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12、并讨论如何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6. 预测数据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预测产生矛盾,获得探究兴趣和热情。7. 通过微视频学习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8. 领取实验材料准备开始实验。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来。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是本课教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猜测并确定实验方向,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并正确严谨的进行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师引领,达到探究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误差,记录正确的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

13、达成目标3、4、5。到各个实验组中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关注学生操作是否正确,并记录下学生的表现以在总结的时候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单以及教师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分场地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比较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汇报分析1. 请小组分享他们的数据统计以及他们的发现;2. 在得出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的发现后,询问学生是否有更多的发现。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组之间距离差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得到半定量甚至定量的结论。4. 出示橡皮筋将要断裂的图片,说明橡皮筋在发生形状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范围,超出变化范围,橡皮筋会断裂损坏。5. 出示结论1. 学生讨论,充

14、分发言。生生交流,相互质疑。分享发现2. 分享他们对距离差的分析结论,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和质疑。3. 提出第五组实验时橡皮筋发生断裂。4. 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理解橡皮筋的形状变化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范围将会产生断裂。5. 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从现象中找证据,用证据来解释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探究中一个很关键的思维过程拓展1. 询问学生,生活中是否所有物体都能产生弹力。2. 出示汽车避震器图片,询问学生这个物体能否产生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并通过演示,讲解物体除了拉伸以外,压缩形状也可以产生弹力。3. 出示弹力袖口、网球拍击球、射箭、能产生弹力的物体。4. 最后出示橡皮筋的图片,询问橡皮筋是否能产生弹力,并演示。1. 说出几个例子。2. 通过观察图片和演示,以及在上面所发现的理论基础上,理解弹簧是通过压缩发生形状变化恢复原状时产生弹力。3. 观看图片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其他例子。4. 通过橡皮泥的演示可知,形变后不恢复原状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知道还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也是运用了弹力的作为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引导在新的结论的基础上,发现、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板书设计:用橡皮筋作动力形状变化(有限) 恢复原状弹力动力物体产生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科版(2).docx)为本站会员(可多人)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