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39137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9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酸碱指示剂10.1 常见的酸和碱2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10.1 常见的酸和碱3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10.1 常见的酸和碱4认识中和反应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5酸碱度的表示法及其意义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活动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

2、 途;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酸和碱”是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的单元之一,是义务 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主题中的重点内容。从生活和实验 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 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其实际应用,溶液的酸碱 度等核心知识。整体而言,“酸和碱”承接前面金属的学习内容,关联后续盐的学习,关注 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 社会 跨学科实践”等主题,可构建知识

3、结构框架(教学单元)。“酸和碱”的学习,有助于 学生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从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和 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结构化的化学核心知识,建立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2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 养的发展。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 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而在学习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 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 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4、”,在课题 1 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两种酸(盐酸和硫酸)、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 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理解“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不同的碱也有相似的性质”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 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1 初步从典型的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分类学习中认识酸和碱 的结构、性质和变化;2知道酸和碱性质的实验探究和操作方法;3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表征,从“宏

5、观一微观一符号”视角认识酸和碱的性质和变化;4 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建立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模型,运用模型解释化 学现象,形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树立利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 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本单元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 标设计相关作业。图 1:单元知识结构3单元主题课时主题课时目标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

6、时酸碱指示剂1.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常见的酸及其性质1.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2.了解酸的通性及其原理,能写出有 关的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常见的碱及其性质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并了解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第四课时认识中和反应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五课时酸碱度的表示法及其意义1.会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第六课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1

7、.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第七课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图 2:本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初中化学作业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按照此思路将每一课时作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A 等级(巩固基础)、B 等级(拓展提升)、C 等级(综合探究)、D 等级(生活实践)。除课时作业以外,还包括单元作业。1.A 等级A 等级的作业侧重于课堂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基础作业对其进 行复习和巩固,完成本课时需要达成的基本要求。2.B 等级B

8、等级的作业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面向大部分学生,通过经典的例题作业,使学 生能够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凸显启发性和典型性。3.C 等级4C 等级的作业侧重于知识的综合与探究,面向少部分学生,通过具有适度综合性和探究 性的作业,帮助学生注重整合知识、发散思维。设计原则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思维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化学核心 素养的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4.D 等级D 等级的作业侧重于生活实践方面,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设计贴 近学生生活的家庭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实践性作业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化

9、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5.单元作业单元作业侧重于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根据题目难度对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主要是起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提升素养的作用,此类型作业不仅可以弥补课时作业无法连贯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的核心概念,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梳理知 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本单元蕴含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单 元复习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整体性、进阶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即在保 证基础性作业的同时要适当增加与迁移创新相关的任务。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一)课时目标1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2知道生

10、活中常见的酸和碱。(二)课时作业设计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A柠檬水B石灰水C蒸馏水D食盐水(1)参考答案及解析错选 A,对柠檬水显酸性概念认识不清;错选 C、D,对蒸馏水、食盐水显中性概念认识不清,故答案为 B(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原创化学观念学习理解A、易1 分钟从生活中常见的“水”入手,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考查学生能否辨别“水”的酸碱性以及指示剂如何变色的知识。2家庭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步骤一 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碗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 1:1)浸泡;5步骤

11、二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步骤三 将指示剂分别滴入白醋、食盐水和小苏打水中,振荡,观察并记录溶液的颜色 变化。拓展实验: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或植物的花瓣,重复上述操作,探究是否所有含色素的物质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1)参考答案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月季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草绿色。紫甘蓝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植物(汁液颜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白醋食盐水小苏打水牵牛花(紫色)红色紫色蓝色月季花(土红色)红色土红色草绿色紫甘蓝(紫色)红色紫色绿色拓展:只有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颜色变化差异较大的物质才可以做

12、酸碱指示剂。(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2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易14 分钟本实验具有开放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自制酸碱指示剂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比较各组实验现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评价各种色素对实验的影响;5.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6.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探究成果;7.实验结

13、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8.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 脑,初步判断所测溶液的酸碱性,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6自主学习与探究,亲自实践与体验,使更多的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获得更为实在的收益,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第二课时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一)课时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2了解酸的通性及其原理,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二)课时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浓盐酸

14、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C盐酸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D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1)参考答案及解析错选 A,因为不了解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错选 B,是因为对浓盐酸的挥发性认识不清 楚;错选 C 则不清楚浓盐酸的用途,故答案为 D(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改编化学观念学习理解A、易1 分钟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的对浓盐酸性质以及用途等概念的辨识能力。2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 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 花。关闭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

15、,紫色小花()A变红色C变白色B变蓝色D不变色(1)参考答案及解析错选 B,因为不了解石蕊的变色情况;错选 则不清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答案为(2)设计意图与评价C,是因为对指示剂概念不清楚;错选 D,A7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2选用化学观念应用实践B、中2 分钟通过对紫色小花的变色情况,考查了浓硫酸、指示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综合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引导对已学的酸的性质加以巩固。通过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对知识 的迁移和拓展的目的,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3复习回顾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自主设计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

16、1)参考答案从酸的定义、酸使指示剂变色、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几个角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与活泼金属反应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2HCl=CuCl2+H2OCuO+H2SO4=CuSO4+H2O(答案不唯一)(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

17、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原创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C、中8 分钟本项作业主要是让学生梳理酸的性质网络图,通过总结酸的各种性质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8班级姓名实验日期探究目的自主设计酸的化学性质网络图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能够独立设计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网络图;2.网络图的内容应包括所学的知识点;3.设计合理,并能完整绘制出知识网络图;4.内容正确,没有逻辑或知识点的错误;5.网络图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图示清晰明了;6.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探究成果;7.实验结束后主动

18、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8.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是活动表现评价方法的一种。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是课外作业的一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复习效 率以及打破学生的思维禁锢,它将学生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使学生的认 知、能力和感受得以升华,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研究。4家庭实验蛋壳刻画取一只红壳鸡蛋(也可用白壳鸡蛋代替),洗净,用纸轻轻擦干。取一支蜡烛点燃,用

19、毛 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白醋中,用筷子拨动鸡 蛋,使它均匀地跟白醋接触,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 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 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实验原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会和碳酸钙发生 反应。(1)参考答案将作品和同学、老师分享,并叙述实验过程或心得体会,互相欣赏所做的画或字。(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

20、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4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中20 分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知识与乐趣,做到学中有乐。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9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蛋壳刻画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观察实验现象与预计是否有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5.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实验成果;6.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7.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

21、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感知,产生更加持久的化学知识探究热情,提 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第三课时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一)课时目标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并了解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二)课时作业设计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 10 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氨水的 pH 大于 7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1)参

22、考答案及解析错选 A,主要是不了解氨水的酸碱性;错选 B,因为不了解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的概 念;错选 C,是因为对分子的性质不清楚,故答案为 D(2)设计意图与评价10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选用化学观念学习理解A、易1 分钟通过石蕊遇酸碱变色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氨水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知道分子特点和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析分子运动快慢。2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 中并认真填写空格。【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是(用化学

23、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通人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假设】猜想: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小华设计了如图 A、B 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 中软塑料瓶变瘪,B 中。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 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 B 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实验结论】二氧

24、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1)参考答案【学生板演】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0【实验探究】11气球变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人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见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 B 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

25、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有气泡生成(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2选用科学思维应用实践B、中7 分钟通过酸碱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方法,也为接下来的酸碱盐综合、鉴别、除杂、推断、实验设计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学生板演】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书写化学方程式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能书写熟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

26、运用已学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气球变化知道体系压强变化了解整个装置体系变化运用反应原理解释各种现象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的个别性质知道物质的部分性质了解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类似问题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的个别性质知道物质的部分性质了解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类似问题【反思拓展】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反应的一个角度出发从反应的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反应原理解决问题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类似问题12(3)作业分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较多知识点,如二氧化碳、碳酸和氢氧化钠等,还涉及对比的 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酸碱的知识较为熟悉,实验思路要清晰。3复习

27、回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自主设计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1)参考答案从碱的定义、碱使指示剂变色、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几个角度设计。碱的化学性质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答案不唯一)(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3原创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C、中7 分钟本项作业主要是让学生梳理碱的性质网络图,通过总结碱的各种性质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完善并提高学生对碱的性质及反应

28、规律的进一步掌握。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探究目的自主设计碱的化学性质网络图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能够独立设计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网络图;2.网络图的内容应包括所学的知识点;3.设计合理,并能完整绘制出知识网络图;4.内容正确,没有逻辑或知识点的错误;5.网络图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图示清晰明了;6.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探究成果;7.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8.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13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是活动表现评价方法的一种

29、。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是课外作业的一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自主设计绘制知识网络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复习效 率以及打破学生的思维禁锢,它将学生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使学生的认 知、能力和感受得以升华,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研究。4家庭实验“清水”变“牛奶”用玻璃杯装部分水,取几包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生石灰),打开以后溶在水中,充分 搅拌,静置,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玻璃杯发热。待液体澄清后,倒出上层清液,这就是我们 实验需要的“清水”了,再用一支塑料吸管,往“清水”里面吹气,可以观察到“清水”变“

30、牛奶”。实验原理: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人体吹 出来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清水变浑浊。(1)参考答案用纸笔或者图片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分享,并叙述实验过程或心得体会。(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4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中10 分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知识与乐趣,做到学中有乐。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清水”变“牛奶”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

3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观察实验现象与预计是否有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5.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实验成果;6.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7.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感知,产生更加持久的化学知识探究热情,提 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14第四课时认识中和反应(一)课时目标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课时作业

32、设计1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用食醋除去松花蛋中的“涩味”(1)参考答案及解析错选B、C、D主要是不了解常见的酸碱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故答案为A(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改编化学观念学习理解A、易1 分钟通过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中和反应考查学生对常见酸碱的认识以及中和反应概念的了解。2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方程式。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

33、壤中生长。如果土壤呈强酸性(如酸雨中的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熟石灰进行改良,其反应的方程式为。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需要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与发生反应。(1)参考答案Al(OH)3+3HCl=AlCl3+3H2O;Ca(OH)2+H2SO4=CaSO4+2H2O;加适量氢氧化钙中和酸;酸,碱,中和。(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2改编科学思维应用实践B、中4 分钟通过对生活中涉及到的中和反应考查学生是否熟练的掌握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的书写,既考查了学生基本功,也检验了学

34、生化学用语书写是否规范和巩固酸碱中和反应。是15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书写化学方程式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能书写熟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运用已学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3)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对生活中涉及到的中和反应的熟练程度。3 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可能呈,也可能呈。【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

35、结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 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溶液呈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溶液呈方案 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溶液呈中性(1)参考答案【猜想与假设】酸性;中性;【实验验证】溶液不变色;【继续验证】酸性;中性;铁粉;Fe+2HCl=FeCl2+H2;无明显变化(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3选用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C、中8 分钟16实验探究题

36、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 面、多层次思考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探究的习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继续验证】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的个别性质知道物质的部分性质了解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类似问题【继续验证】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书写化学方程式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能书写熟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运用已学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化学式(3)作业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一步

37、步出发到实验结 论,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多方面知识,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4家庭实验白醋除水垢家里的热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就会有水垢,经常饮用带水垢的水很有可能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结石等疾病,今天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让我们一起用化学方法除水垢吧(已知水垢主 要成分是 Mg(OH)2和 CaCO3)。在玻璃器皿中将白醋与水按照 1:9 的比例倒入,用勺子搅拌均匀,加入到热水壶中,进行加热,放置一小时左右,用刷子清洗水垢,约 8 分钟后,将水倒掉,用清水继续刷洗,即可清洗干净。实验原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醋酸会和碳 酸钙发生反应,也会和氢氧化镁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38、1)参考答案用纸笔或者图片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分享,并叙述实验过程或心得体会。(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4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中10 分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知识与乐趣,做到学中有乐。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17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白醋除水垢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观察实验现象与预计是否有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5.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

39、学叙述自己的实验成果;6.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7.感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感知,产生更加持久的化学知识探究热情,提 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第五课时酸碱度的表示法及其意义(一)课时目标1会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二)课时作业设计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 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杀。常温下测得某 84消毒液 显碱性,pH 可能为()A12C7B4D2(1)参考答案及解析错选 B、C、D 主要是不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以及 pH

40、的范围,故答案为 A(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原创化学观念学习理解A、易1 分钟通过溶液酸碱度在 pH 中的范围,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2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 pH 值如下表:18液体雨水糖水厨房清洁剂厕所清洁剂pH5.6711.82 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是。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的原因是。用 pH 试纸测定厨房清洁剂的 pH 时将 pH 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1)参考答案糖水厨房清洁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偏小不能

41、(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2改编科学思维应用实践A、中4 分钟考查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液体酸碱性的了解以及实践应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的个别性质知道物质的部分性质了解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类似问题(3)作业分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考查溶液酸碱度与 pH 中的关系,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3课内实验测定雨水的 pH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一些雨水,静置,观察雨水的外观与蒸馏水或自来水有什么不同;用 pH 试纸测酸 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练习使用 pH 计测定)并记录;连续

42、测一段时间,将得到的 pH 列表或 作图,确定你所在地区雨水的平均酸度。判断本地区是否已经或可能出现酸雨,分析原因,并提出减轻酸雨危害的建议。(1)参考答案用 pH 试纸连续测雨水的 pH,现象为 pH 不断减小,用图表示为19酸雨放置时 pH 变小是因为雨水中的亚硫酸(中强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硫酸(强酸)所致。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 S02释放到空气中。措施:研究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对燃煤、工业生产中释放的 S0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答案不唯一,由地区差异所致)(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

43、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3改编科学态度与责任应用实践D、中10 分钟本项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亲自体会到书本所学知识,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感受化学的乐趣。(3)作业分析课外探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通过课外实验探究,让 学生能够亲自体会到书本所学知识,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感受化学的乐 趣。同时锻炼学生在常见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情境中,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观念解释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事实,参与相关的简单的实践活动;能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主动关 注有关空气和水资源保护、化学品妥善保存与合理使用等实际问题,并参与讨论和实践。

44、4家庭实验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几天前,我们完成了酸碱指示剂的制作,并成功测出了白醋、食盐水和小苏打水的酸碱性,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酸碱度。今天学习了酸碱度的概念,就让我们一起利用 pH 试 纸完成今天的家庭实验吧!pH酸碱性pH酸碱性洁厕灵雪碧肥皂水白醋洗洁精食盐水自来水小苏打水实验原理:指示剂遇酸碱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区分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的 pH 7。(1)参考答案pH酸碱性pH酸碱性洁厕灵1酸性雪碧3酸性肥皂水9碱性白醋2酸性洗洁精8碱性食盐水7中性自来水7中性小苏打水8碱性20(答案不唯一,根据所测生活用品的种类不同略有偏差)(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

45、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4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中8 分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知识与乐趣,做到学中有乐。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观察实验现象与预计是否有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5.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实验成果;6.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7.感

46、受到探究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感知,产生更加持久的化学知识探究热情,提 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第六课时酸、碱的化学性质(一)课时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课时作业设计1课内实验酸、碱的化学性质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并在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并派出代表课堂发言。实验活动 6主要包括 5个基本实验,学生在实验之前,应预习实验,体会实验的过程与 现象,感受实验对比的思想,从而提

47、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实验后,要让学21生依据完成的实验,比较系统地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认识,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实验注意事项:滴管的使用;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和粉末状固体;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药品;注意酸碱的用量和安全问题。(1)参考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发表实验心得及体会,感受到实验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并能 够与生活紧密连接。(2)设计意图与评价题目编号来源核心素养能力层次等级及难度预计完成时间1改编科学探究与实践应用实践D、中20 分钟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在实验过后,小组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并交

48、流实验心得,对于实验失败的地方讨论改善,反思 实验方案,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 评价实施主体:学生、教师 评价标准: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酸、碱的化学性质评价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等级自评师评1.按照实验方案,各步骤的基本操作规范到位;2.比较各组实验现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形成实验报告;4.评价实验步骤对实验的影响;5.实验方案是否有改进之处;6.能够完整的向老师和同学叙述自己的实验现象;7.实验结束后主动反思,并提出问题互相交流;8.感受到实验活动与化学学习的联系与乐趣;9.体会到实验活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活动终评等级注:评价等级可分

49、为优、良、符合、不符合(3)作业分析本项课内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中和反应等,依据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 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22第七课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课时目标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二)课时作业设计1课内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实验活动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并在 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及心得体会,并派出代表课堂发言。实验活动 7 主要包括 3 个基本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检测常见溶

50、液的酸碱性和 pH 以及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其中,自制指示剂和检测 pH 在家庭实验中已经完成,所以实验活 动7 主要完成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前提背景:我校有一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名为“和耕园”,供学生和教职工耕作,为 了使蔬菜具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更适宜的 pH,我们决定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土壤的 pH。查阅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对于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的要求。根据土壤情 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 生长。项目式实验:溶液酸碱性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任务一:测土壤的酸碱度实验步骤:在“和耕园”取少量土壤样品,记录好所取土壤的准确地点、取样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