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5、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第二次工 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 文化单元组织方式回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单元第5课2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第6课3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7课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 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通过了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 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 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 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 等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 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 始或完成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
3、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 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近代科学文化的重要成就。第二3次工业革命是科学的革命,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近代以来科学的发 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 创造了条件。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在深刻理解,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可 贵品质产生认同感,从而树立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人生理想,培 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实现人生的价值。本单元的各课内容都围绕着以上的核心内容展开。第5课讲述第二次工业
4、 革命开始的原因、主要特点、重大发明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场科技 革命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第6 课讲述的是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也就是两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影响。随 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城市化 的进程加快了,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被缩短了,使世界各 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在工业化的各国,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资源 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严重。第7课讲述的是在近代科学和文化领域的科 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就和代表作。科
5、学文化与科技革命相辅相成,科学 的进步推动了技术的革新,这是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而技术的革新又会推动 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环境。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本单元知识联系(如图1)图1知识框架图三、学情分析就本单元知识点来看,学生已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开始国家及部门、主要成就和影响等有全面了解,为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有了思想和知识准备。学生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以及工业革命所带 来的社会变化也有一定的生活上的感知和认知,这有利于本单元的学习和探 究。近代科学文化的内容在物理、美术、音乐课堂也有涉及到,对于学生来说 更能激发起学习兴趣,更愿
6、意展示他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收获,能够在课后 作业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但是学生对于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本单元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和史料 探究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求知欲强,因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 高,这对于展开重难点知识的探究,史料调查和分析很有帮助。且经过两年多 系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也达成默契,有助于课后的探究型与综合型作业 的完成。四、单元学习目标基于课标的单元学习目标: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如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
7、的发明等。了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成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发生。同时还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影 响。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了解牛 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 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主题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尝试“大概念+大单 元”的核心主题作业模式,落实双减政策,简化学习任务,因材施教,让学生 掌握基础史实,学会主动建构历史认知逻辑,锻炼历史思维,形成历史综合知 识体系,发展综合素养,设计单元作业整体思路如下:1、基础型一一单元主题作业通过阅读本单元教材,结合课
8、上所学,设置课后基础型一一单元核心主题 作业,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预计时间5-10分钟。2、能力型一一跨单元主题作业通过呈现不同类型的材料,探究近代科技文化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关 系。学生在对历史信息的加工与迁移中,厘清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历史 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设置课后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即能力型一一跨单元主题作 业,预计时间15-20分钟。3、综合型一一跨学科单元作业通过课后学生小组合作查找资料,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成相关 选做。设置了编写汇演剧本、绘制海报、文艺展演、编制问卷调查、多媒体课 件汇报等多种作业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组织与
9、交流能力,形 成团队意识,又能渗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发挥历史 课程的启智和育人功能。4、实践型一一综合素养提升作业聚焦历史与社会现实问题,考虑学生立场,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求知 欲、探究欲,设置实践类作业模式如:制作科技模型、走访实地考察。模型制 作既培养学生观察、阅读、信息搜集和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认识科技力量, 树立崇尚科学意识。实地考察使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学 生心系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六、单兀作业设计案例-课时作业第1课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基础型一一单元主题作业作业时间:5分钟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
10、、轮船、飞机等提供动力的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而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一项重要成就,为汽车、飞机等提供动 力。它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也促进了其它新 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中不同成就,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动力发 明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的掌握和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前后知识联系,也能 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的理解。2.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 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
11、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为流水线生产 汽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B.亨利福特C.卡尔本茨D.法拉第【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火车机车,人类进入“火车时代”卡 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是“汽车之父”福特公司发明的生产流水 线生产,则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设计意图】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人物很多,福特公司发明的 生产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进入千 家万户,对后世影响深远。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和运用。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
12、的新进展 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 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 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 会。摘自世界文明史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作业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通过材料阅读不仅 有利于加深对特点的回顾,也可以延伸和扩充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客
13、观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直至问题 的解决。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核心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设 置引领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重要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育唯 物史观。二、实践型一一素养提升作业预计时间:两次社团课【作业目标】1. 捕风捉影融会教材知识。通过梳理教材中有关电的利用,内燃机与 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尝试利用观察生活的方式,培 养善于观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及 社会问题的理解。2. 勠力齐心一一动手实践。通过对乐高积木、物理实验器材等的合作拼 搭
1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 借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的更新与演变,加 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3. 能说会道一一组织小组展示比赛。展示作品,介绍作品,在过程中培养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形成班级共同研究讨论问题的良好氛围,拓宽学生 视野。【作业内容】主题:寓史于乐主问题:如何用乐高开展历史研究?主题捕风捉影作业超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本单元中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并制 作相关表格;小组分工,对照表格观察,找出生活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产品 (类型不限),为制作模型做准备。9以小组为单位,讨
15、论绘制设计图,将已经找出的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勠力关的产品、技术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设计制作流程,准备乐高、物理 实验器材等材料,动手实践制作科技模型。如:早期飞机、T型汽 车、灯泡等。齐心小组分工,查阅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梳理记录作品中使用到的与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元素的历史沿革,为展示阶段的作品介绍做准 备。能说 会道进行乐高作品展示比赛,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作品进行介绍,班级 全体学生互评,以获得的的数量多少决定比赛结果。【设计意图】本次作业是基于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课时内容及课程标准而开展的项目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有效推进,通过 观察生活、大胆想象、
16、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技文化与我们 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认识科技力量,树立科技强国意识。通过资料查 找,知道科技演变历程,认识科技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作业反馈与评价】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标准(满分)学生互评作品兀成情况能准确理解任务,按照要求进行实践留有过程性资料,如照片、录像等课堂交流情况口齿清楚,声音适宜,大胆自信表述内容清晰全面有PPT等辅助进行汇报【课时作业属性表】第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题目 序号类型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一、1选择题了解易改编5分钟一、2选择题了解易引用一、3材
17、料题理解中等改编二实践题 (手工制作)应用中等原创两次社团课第2课时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基础型一一单元主题作业作业时间:5分钟1.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 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从“ 1900年”、“机器”、“革命”、“生产”等词语,提炼题干 重要信息,定位知识点,考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考查,认识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化。为
18、了适应工 业化建设,主要国家在城市建设、教育普及与女性地位等方面都有着发展、改 变和调整,并且从内容上来看,这些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涵范畴。锻炼 学生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渗透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2. 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X。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工业化带来人民观念的转变()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J、X、【作业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 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体 现在诸多方面。【设计意图】考
19、查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整体认知,辨析对错的 形式有利于学生从细节处认识历史现象。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 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 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 圾。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隔离乘车法,要求在城市铁路交通中分离黑人和白 人,不准黑人和白人乘坐同一车厢。 商编自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纪美国城市问题探源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近代美国城市出现的社会问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贫富分化加
20、剧;种族歧视日益严重。【作业分析】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题干内容,材料省略号后的 第一句,关键词“富人区”、“穷人区”与第二句“黑人”、“白人”形成鲜明对 比,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解题信息。【设计意图】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也非常 明显,通过材料阅读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影响的回顾,也可以延伸和扩充这方面 的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客观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实践型一一素养提升作业【作业目标】1.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 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2. 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联合利华公司的发展历程,知道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
21、关的新兴工业部部门。3. 制定详细周密的调查走访计划,形成密切配合的团队。4. 完成实地调查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阶段、企业核心文化、产品专利、 劳动力结构、职工受教育程度及工薪水平、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5. 通过实地走访过程,发现企业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关注 社会发展的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内容】主题:寻百年名企、悟成功之道一一走访合肥联合利华公司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探寻合肥联合利华公司,了解企业的发展历 程、企业核心文化、新形势下企业转型、科技专利等奥秘,形成实地调查报 告,思考其百年成功之道。作业时间:利用寒暑假完成【设计意图】1. 活动以团队
22、形式展开,在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 力,认识到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2. 在展开实地调查活动之前查找资料,制定周密的计划,培养学生将理论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能力。3. 本主题学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还要创 新探究方式,要深入社区,走进社会,将资料解读与实地调研结合起来,综合 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让学生走出校园充分参与社会活 动,关注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中,形成社会主人翁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担 当,并对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作业反馈与评价】学生实地考察记录后展开交流与讨论,形成最终调查报告表,提交相关企 业
23、部门。调查报告样表合肥联合利华公司实地调查报告公司简介(创始人、成立 时间、发展阶段)企业核心文化产品专利第二次科技革命 有关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 有关成果最新科技成果劳动力结构受教育程度及工薪水平13公司发展规划个人建议与感悟调查人调查时间三、综合型一一素养提升作业预计时间:利用传统节假日完成(一周)【作业目标】1、通过搜集与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社会角色的转变。2、通过探究与合作,编制微信问卷调查,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 分工合作,形成密切配合的团队。3、完成家庭调查与统计,了解女性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 发生的变化,认识社会历史的变迁。【作业内容】主问题:工业
24、化视域下不同年龄段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作业准备及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 数据报告(全国妇联 国家统计局)、东城工业之光一一记忆中的合肥老工业 基地、女性职业与近代城市社会、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的历史转变等2. 搜集整理资料,分组合作,设计微信问卷调查表3. 采访家庭女性成员(三个年龄段:20世纪50年代出生、20世纪70年 代出生、20世纪90年代出生),完成问卷设计4. 完成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设计意图】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与社会历史进步密切相关,尤其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过 程中,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女性社会角色与分工改变。本主题的设计, 引导从
25、学生探寻家庭中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角色和家庭分工变化的历史,拉近学 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历史思维。【作业反馈及评价】1. 反馈方式:通过班级主题班会,将收集的资料共享,就学生小组展开交流与讨论,最终形成多媒体课件,小组代表汇报成果。2. 评价主体及方式:师生共同投票,给予优秀小组奖励。【课时作业属性表】第2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题目 序号类型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一、1选择题了解易引用5分钟一、2判断题了解易改编一、3材料题理解中等改编二实践题(选做)应用中等原创寒暑假期三综合题(选做)应用中等原创一周第3课时 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综合型一一跨学科单元作业作业时间:
26、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月【作业目标】1.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 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业。2. 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3. 通过了解巴尔扎克、贝多芬和梵高等人的成就,了解文艺作品产生与发 展的历程及特点,认识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与史料实证素养。4. 通过不同学科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置身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加以理 解作者及作品,体会榜样力量,形成责任担当意识。5. 在文艺节目的编排和汇演过程中,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作业内容】主题: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根据不同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27、文学、音乐和美术3个小组,分别以巴尔扎 克、贝多芬和梵高三人的某一作品为对象,编写剧本、编排表演,最后进行班 级文艺汇演。【设计意图】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实现历史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探究性 和可操作性,拓展作业空间,变单一作业为多元式作业。本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语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生通过搜集相 关资料,从文学、音乐、美术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分门别类列出若干历史现 象,并从中遴选出某一具体的历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再查阅资料,弄清它的 来龙去脉,编写剧本,最后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呈现,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方方 面面的历史细节,通过汇演和交流的方式,在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
28、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 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业反馈与评价】1. 反馈形式: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月进行展演。2. 评价主体及方式:学生观看展演并投票,年级部针对文艺汇演结果颁发 表彰奖励。【课时作业属性表】第3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题目 序号类型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一综合型中等引用与改编1个月七、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能力型一一跨单元主题作业作业时间:15-20分钟【作业目标】通过历史地图的解读,知道新航路开辟及其路线。通过问题探究,对比两 次工业革命进程,知道工业革命开展的基本史实。结合史料阅读与提炼信息, 理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29、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通过史料阅读,理解工业革命与美国南北战争的联系,认识工业革命对资 本主义国家发展进程的关系。通过中外史实的融会贯通,厘清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科学技术的进 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世界逐渐形成 一个整体。【作业内容】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记:小小的棉花撬动了并不短暂的一段世界史,这一段世界史还不是国别史的简单 组合,而是把全球几个大洲空前地关联到了一起,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左右了历 史的进程。棉花:跨越千年的传播交流材料一(1)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种植主要分布的纬度为_至 。请指出促使海岛棉传入欧洲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
30、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 期间英国所需大量的棉花可能来源于?(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是如何撬动工业革命的进程的?棉花:文明与野蛮的见证者材料二1800-1860年间,棉产品占英国出口总值的40%至50%。I860年,棉花占美国 所有商品出口价值的近60%。这些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体,棉花位于 其中心位置。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位于全球经济体中心位置的背 景。17材料三:如下图一执打标准: 安全类别:GB/T14272 2002 GB18401 2OO3C类PI 绒含!: 90%|色号:弁繊 1 克帝 42.4. ;,; V : 180/9
31、6AIim料成价:聚酯纤维m* 乂料成份:聚酣纤维20% 脾料成份:聚,纤维100% 塩充物1: 灰鸭绒(脱卸胆)填鹿物2:聚酬纤维100%洗涤说明:曲* 区(4)材料三所述纤维材料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说说与棉织品相比,该材料有哪些优势?材料四:19世纪中,欧洲与美国北方地区的工业革命达到高潮,棉花产区在美国南部地区不断蔓延并达到顶峰,棉花出口额在内战前十年内每年净增长超过130%。在当时,南部 地区为英国提供了 77%份额的棉花,总金额达到800万英镑;法国有90%的棉花来源于南部地区;德意志地区消费南部地区的1.15亿法郎棉花,占其消费比的60%;俄国的92%棉花进口来 源于南部
32、地区。到1860年,肯塔基州等地已成为主要的种植园植棉区,黑奴数量激增。赵建成美国早期外交的商业性(5)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该现象对美国产生的影 响。棉花:柔软与厚重的思考者材料五:中国自设棉纺织厂始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随后,民族资产阶级以抵制 外资为目的,开始授资棉纺织业,开启了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的艰难之旅。一战爆发后, 民族資本棉纺织工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914-1920年,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资本 年增长693.5万元,是1894-1914年的4. 52倍。但是,由于外国在华工厂的挤压和外国商 品的冲击,1922年后,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被大规模挤出中国市场。
33、20世纪30年代中 期,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 战争等各种因素影响,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陷入绝境,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摘编自梁华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民族资本的竟争(6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受到哪些事件影响?(7)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19势?你觉得中国该如何应对世界市场的挑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北纬45、南纬30;事件: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源于:美洲大陆或美国(2)随着国内外市场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增长,1733年,凯伊发明 飞梭,织布速度提高,使织布的原
34、料棉纱发生紧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随后在棉纺织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 发明创造,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3)工业革命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棉花贸易的发 展提供了条件。(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弥补棉花等材料的不足;更加便宜耐穿;(5)现象:工业革命后美国棉花出口量不断增加。影响:促使美国南方的 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黑奴数量激增;激化了美国南北双方对原料、市场、劳 动力争夺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内战。(6) 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7)趋势: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坚持 “科教兴国”,
35、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适时根据国情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积极融入世界市场,趋利避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作业分析】第(1)问,学生可通过地图上提示的时间与路线信息进行判断;第(2) 问需要结合所学进行知识迁移,明确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领域等相关知识点; 第(3)问综合性较强、难度大,需要对工业革命的过程影响等有整体认知,结 合材料得出结论;较强、难度大;第(4)问图片展示的主要材料是纤维,迅 速回顾教材内容即可作答;第(5)问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南北方”、“南方棉 花出口增长”、“北方工业革命”、“黑奴”等词语,概括题干信息,建立知识迁 移,对应教材知识点,美国南北战争,即可解题;第(6)问依据材料
36、时间信 息,关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几个阶段进行解题;第(7)问准确把握当今世 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思考,提出合理建议即可。【设计意图】本题旨在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精选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及相关国 家重大历史事件,有机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这样的重要教育 主题,内容方面选择了富有启发性的跨学科问题设计各类探究活动,通过跨学 科学习,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立体化。学生对历史地图的信息阅读与理解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2022版课 标对历史课程的目标做了具体阐述,要求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事件和识别历史地图 的方法,并能够在
37、历史叙述中运用学些方法。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 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历史学科是建构在时间和空间基础上的学科,时序观念 和空间观念是进行历史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历史意识的基础。本题以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中“时空观念”为命题立意,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这一核 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将认识对象置于具体时空条件下考查的能力,也体 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学科整合。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会提炼并归纳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在 提取、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开放性试题答案多 元化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史鉴
38、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对小小的棉花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参与历 史,体验历史,研究历史,建立历史知识的纵深联系,培育历史学科的综合逻 辑思维。二、综合型一一综合能力提升作业主问题: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的合肥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作业目标】1. 通过搜集与阅读资料,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 题。2. 通过团队合作与配合,锻炼组织与沟通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作业内容】作业:模拟新闻演播,说明合肥城市环境变化准备与要求:1、阅读与查找相关资料:参考合肥市数字图书馆网址;采访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等;2、分组安排任务:搜集 整理资料、采访拍摄、编写新闻稿、录
39、制新闻【设计意图】“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18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工业时代,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 题。本主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模 拟新闻演播的方式,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需要结合地理、生物学、科学等知识,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编写新闻 稿、录制新闻等活动,加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 素养,涵养家国情怀,并发展共通性素养。【作业反馈及评价】1. 反馈方式:利用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进行新闻演播2. 评价反馈:全体师生响应倡议,保护环境,从身边事做起【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40、属性表】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目属性汇总题目序 号类型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一(1)了解易一(2)理解中等一(3)理解较难一(4)材料题了解易原创15-20分钟一(5)应用较难一(6)应用中等一(7)应用中等二综合题应用中等引用与 改编两个周末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笔者设置本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所发生变化的掌握程度,由调查可知,28.23%的学生认为春节联欢晚会上赞助商的变化反映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57.06%的学生认为该变化是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只有 5.37%和9.34%的学生选择反映了“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春
41、节联欢晚会作为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娱乐活动,其赞助商的变化在侧面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综上所述,通过本模块的调查,我们大致了解学生对社会生活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社会生活史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从知识考察中加入社会生活史所包含的部分内容,有利于在下一模块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调查。在对社会生活史的内容进行知识性考察后,学生对“社会生活”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81.31%的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是包括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学生选择“人们的衣、食、住、行”的人数占 15.9%;学生选择“人们的物质
42、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消费活动”分别是占 0.99%和 1.79%。由此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的定义是什么,只有少数学生对该定义尚不理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社会生活相关概念的教学。在了解到学生对“社会生活”定义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后,笔者设置“你对社会生活史的理解是”一题,在该题中,58.25%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理念和行为的形式演变过程,35.59%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历史,3.98%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物质生活的历史,仅有 2.19%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历史。由此可知,大部
43、分参与调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社会生活”的概念,但是对社会生活史概念的认识则有所欠缺,这是当前社会生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关于“你认为学习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性如何”一题中,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55.4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7.5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6.16%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仅有 0.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社会生活史有其重要性,学生的这一观念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推进教学。综上所述,通过本模块的调查,我们大致掌握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史”概念的了解情况。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生活”的概念,但不理解“社会生活史”的概念。大部分学生
44、认为对社会生活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了解到学生最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方面,笔者紧接着设置调查学生平时会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社会生活史方面的知识,57.26%的学生通过历史老师讲课与看历史教科书的渠道获取相关知识,27.04%的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等影视资料的方式获得,选择“看相关的历史课外书”、“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了解”的渠道获取知识的学生分别占 9.74%、5.96%。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获得社会生活方面的历史知识主要是通过听历史老师讲课和看历史教科书的渠道,说明了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社会生活教学有其必要性。在对本模块学生对社会生活史学习兴趣情况的调
45、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是感兴趣的,只有部分学生是不感兴趣的。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所以学生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在课上讲授和看历史教科书的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历史方面的知识。这一情况恰好可对下一模块学生对教科书中社会生活史内容的感受进行调查。为了解学生希望历史教师所采用教学方式的情况,笔者设置了“你希望你的历史老师在进行与社会生活话题相关的教学时”的多选题,88.67%的学生希望历史老师在进行与“社会生活”话题相关的教学时多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77.5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更加贴近实际生活,78.7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补充更多课外知识,选择希望教师多结合视频、图片等教学方式的学生占 86.68%。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学生希望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社会生活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据本模块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历史老师主要采取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讲授,认为结合视频、图片等相关史料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社会生活史。在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正确,说明了学生对历史教材中社会生活史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较为到位。同时,学生希望历史教师在讲授社会生活史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