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45526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9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三国魏晋南北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三国鼎立第四单元第 16 课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第四单元第 17 课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四单元第 18课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第 19课5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第 20 课6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第四单元第 21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是统编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义务教育历

2、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内容要求 如下: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4西晋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同学们熟知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祖冲之、王羲之等,都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建议查阅、整理杰出

3、相关人物的相关材料,组织开展故事会。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进行交流。搜集古代名家书法,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欣赏书法艺术。(二)教材分析1.知识网络东魏十六国政权分立三国 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讲述的历史内容主要特征:政治上:政权更替频繁,国家整体上处于分裂状态,但局部统一政权出现。经济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经 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內迁,促使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也加快了北 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

4、象。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后,曹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励精 图治。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短暂统一全国。东晋以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在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改革,民族大交融的趋势是这一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北方人口南迁赤壁之战吴东晋北周北齐北朝宋蜀陈齐梁魏西魏民族迁徙游牧民族內迁与汉族杂居,逐渐交融南朝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5时期突出的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有了重大发展,以祖冲之、贾 思勰为代表的科学家和王羲之、顾恺之为代表的艺术家,都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 大贡献。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

5、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国两晋南北朝承上启下,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 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把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念,复杂且抽象,对于七年级的 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单元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材料,帮助学生理性 分析,化民族交融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知道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

6、局面形成的原因。2.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3.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 响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4.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并 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5.了解 齐民要术 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 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及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 的时代特征内在联系。6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作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 人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

7、观、国 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标要求。在落实双减政策和德智体 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整体思路如下:实 行“课时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作业模式。课时作业简化知 识点,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容紧扣课堂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掌握基础史实,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综合实践 作业设计体现一定的跨学科性,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在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学习中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运用提出要求较高,时间设计在周末 和假期完成。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覆盖单元所学内容和目标,从课程内容和核心素 养方面来

8、评价学生,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为达到检测课程教学效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实行基础过 关、能力提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 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6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5 个 课时作业和 1 个综合实践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 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综 合实践作业在假期和周末完成。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 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

9、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 测作业。7五、课时作业第 16 课三国鼎立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做示意图式是学习历史时必不可少的好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示意图。这位同学学习的历史知识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从所给示意图中对立双方是袁绍和曹操来看,空白处应是官渡之战,学生结合书本所学,则可选择出正确答案 B 项。【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官渡之战时,课本中文字介绍涉及背景、作战双方、地点、简单经过、结果、特点和影响等多方面内容。本题命题意图,一方面在于 考查官渡之战的知识,另一方面教

10、给学生使用示意图作笔记的方式,来学习此类 知识点,更加易于理解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2.学习中国古代史,有许多国学史料可以查阅,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小明 同学在学习中,查阅到如下资料:“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与曹公战于_,大破之,焚其舟船。”请问空格处应填写什么地名?()A.官渡B.巨鹿C.赤壁D.淝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属于简单的材料型选择题,材料选自 三国志 蜀书二。从材料分析并结全所学知识,不难选择出正确答案 C 项,因为课本中有刘备“派 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的内容,这与题中材料内容一样,学习要利用 语文文言文知识,进行文言文材料阅读理解,而所选材

11、料符合学生文言文水平。8【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史料阅读理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培养学 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也有利于文史学科跨学科协同发展。同时,引 导青少年学生阅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史籍,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3.下面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前往夷洲 官渡之战汉献帝被废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历史课本所学,可得各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官渡之战 发生于 200 年;赤壁之战发生于 208 年;汉献帝是被曹操儿子曹丕废掉的,时间 是220 年;三国鼎立局面局面形成于 229

12、 年,孙权称帝;孙权派卫瘟前往夷洲时 间是 230 年。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D 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主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并理解清其先后关系,包含着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4.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其历史事迹 对应正确的是()A.曹丕建立魏国B.袁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 C.孙权率船队到夷洲D.诸葛亮发明翻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的是曹操,B 项错;孙权派卫温率船队 到夷洲,C 项错;制成翻车的是魏国的马钧,D 项错;曹丕于 220 年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所以正确选项是 D 项。

13、【设计意图】历史人物与其对应历史事件,是学生们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物及其事件众多,不易把握。此题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9生注意掌握这方面的历史内容,强化基础知识。5.对左图到右图形势的变化解读准确的一项是()A.割据势力逐渐消失B.割据势力联合建立了三个政权C.东汉政府逐渐消灭了割据势力D.由割据状态走向局部统一【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A 项中“消失”一词表述不准确,而是强并弱的过程,A 项错;B项只从表面来解读的,且不符合史实,所以 B 项也错;C 项也不符合史实,东汉 政府中央政权已然形同虚设,更无力消灭各割据势力,C 项也错;D 项表述正确,解读出

14、从东汉末年大小割据势力雄霸一方的分裂状态,到三国鼎立三大政权的局 部统一的形势。【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所述历史时期有两个特点,即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其中政权分立相关历史内容,有一个军阀割据政权分立分裂,经过相互战争,不 断强并弱的兼并过程,从而出现了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客观的历史趋势。此题 旨在,通过两幅紧密相连历史时期形势图的分析判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上 述客观的历史趋势作出正确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即“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其历史学科理论水平与人文素养。10(选做题)6.分组(三组)开展课后涉及本课内容的资料查证活动:A 组查阅有关官渡之战的资料;B

15、组查阅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C组查阅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资料。_课外资料调查表途径内容摘要分析结论要求:1.了解各历史事件的详细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讨论三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要对学生资料查证的途径、资料类型 作出明确指示,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操作。【评价标准】按要求正确有效填写历史事件 _课外资料调查表(如官渡之战课外资料调查表),小组内加强合作与信息沟通与交流,综合分析 后,给出小组讨论的最终结果,也以上表形式呈现,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作业分析】要求小组内有一定的分工,分别从不同途径(如网络、考古资 料、历史文献等)查找资料,

16、对所查相关内容进行要点摘抄,首先自己对所查资 料进行分析,再会同小组成员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堂上讨论,各小组 推举出发言人,进行主旨发言,教师参与讨论点评。对于第 2 个问题,在上述活 动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设计意图】历史调查是一种活动式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当、必要的 历史调查活动的机会,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历史,由 此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历史教学评价的一 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此类评价作业的设计,能够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与协作能力、体会历史研究方法,也有利于“历史解释”

17、、“史料 实证”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11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处应当是什么内容?()A.东晋C.北魏B.西晋D.北朝【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课本内容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B 项。魏 263 年灭蜀,不 久,1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政权,取代魏,280 年,西晋灭吴国。所以,A、C 项 错误,而 D 项并非政权名称,所以也错误。【设计意图】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重点,此题的设计对知识内容的考查就是要突出这一点,属于应知应会的内容。其次,就评价作业的设计形式而言,用 图文并茂的方式

18、呈现,力求形式活泼一点,力求符合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 题中示意图的展现,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三国归晋历史进程脉络的认知。2.爸爸在给小军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军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另一个人。你认为“另一个人”应该是()A.司马迁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三国尽归司马懿”意在说明三国统一一事,但并非由司马懿 统一,而是由司马炎建立西晋,并最终实现统一。这是基本史实,正确答案是 B 项司马炎,其他选项人物虽都姓司马,但只是为了迷惑学生,属于干扰项。A 项 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史记的作者,自然是错误

19、的;司马昭虽然灭亡蜀国,但是最终并未灭吴国统一全国,故而是错误的;D 项的司马睿,则是东晋的建立12者,在西晋之后,因此也是错误的。【设计意图】三国两晋时期的司马氏人物较多,许多同学会混淆人物与史实 的关系,比如司马懿及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控制了魏国政权,但并未取而代之,更未统一;而司马睿又是东晋的建立者。此题的设置主要考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 件的对应关系,并进行辨析。题目形式,是通过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新情境,使 学生做题降低枯燥感,增强趣味性,提高练习的效果。3.在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朝代把王国制度看成是镇守疆土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这种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害处极大。下面中国古代帝

20、王中就有一人,因不能很好地处理王国问题,导致王朝衰落的是()A.周武王B.汉景帝C.汉武帝D.晋惠帝【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A 项周武王是分封制的开创者,西周时期对分封诸王管制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B 项的汉景帝通过平定七国之乱,也很好地压制了分封诸 王。C 项的汉武帝更是巧妙地实施了推恩令,削弱了分封诸王的实力。而 D 项的 晋惠帝,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对于手握重兵的诸王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八王 之乱”的出现,使西晋不可挽回地迅速衰落。【设计意图】分封诸侯王制度自西周武王开创以后,许多王朝都沿用了这一制度。但是,一般情况下,王朝前期这种制度尚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到了王朝

21、后 期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成了王朝衰落甚至灭亡的重要因素。本题以这一 制度为线,考查不同朝代不同帝王处理王国问题的不同做法,及其产生的不同结 果等相关史实。基于本课,此题重点考查西晋惠帝因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王国 问题,导致西晋衰落的基本史实。这有利于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培养学生对同 一主题下,不同历史现象的辨析能力。4.以下关于我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A.“十六国”时期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13B.“十六国”是指十六个大小不同的政权C.“十六国”时期的政权都处于我国北方D.“十六国”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课本内容

22、,前秦是十六国时期政权之一,由氐族建立。B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历史上的“十六国”并非只有十六个国家政权,还有其他政 权,课本中叙述为“北方主要的 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C 项错误,因为“十六国”时期的成汉在西南地区;D 项错误,因为“十六国”时期的政权,除 了少数民族建立的,也有汉族建立的。【设计意图】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准 确地掌握一个历史概念,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十六国”这个 概念,在课本中,已经比较准确的地给予了表述,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准确把握。通过此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十六国”这一概念,突破学习中的难 点和提升“历史解

23、释”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也能体会到严谨学习的 重要性,而不能不求甚解,模棱两可。二、材料解析题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内迁少数民族依次填写出来。_;_;_;_;_;14(2)以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我国哪一地区?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主要是哪一民族?材料二:擅长骑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 手工业。山西南部了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 中原文化。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学习 经营畜牧业。(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材料三:从 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

24、,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 民颠沛流离。(4)根据材料三,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怎样社会状况?(5)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历史这一时期具有什么特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鲜卑;匈奴;羯;羌;氐。(2)地区:黄河 流域(或中原地区);民族:汉族。(3)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相互影响。(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4)政权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5)民族交融,政权分立,战乱不断。【作业分析】第(1)小题,结合课本内容即可回答出来;第(2)小题,学 生根据旧有知识,并结合地图

25、进行判断。图中可以明显看到黄河(河水),前面 所学内容中也会涉及这一重要地区,所以“中原地区”的地理概念也不会陌生,也应知道,在古代这一地区是汉族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所以“民族”也不难确 定为汉族。第(3)小题,对于此题,学生要紧密地依据材料,在材料阅读的基础 上,分析得出胡汉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融。第(4)小题,这一题学生基于所学,从材料三的文字中,即可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第(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综合能力,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一定要注意到“综上所述”的题目要求。学生 要回头看,综合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其中(4)(5)两题的评价要有一15定的弹性,回答若切合题意,应酌情评价。【设计

26、意图】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相关历史 地图,要进行史料查阅与分析,这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也是对学习者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本题的设计,包含了这两方面的材料。第(1)(2)两小题,旨在提升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3)(4)两小题,旨在提升文字阅读分析能力,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第(5)小题,基于前四个问题的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本题在材料的设计上,以“图”“文”形式并呈;在内容的设计上,考查“民族交融”“政权分立”这两个魏晋时期主要特点;在能力考查上,体现从“分析”到“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考查上,

27、既有“时空观念”的培养,也有“历史解释”的培养。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为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疆域示意图,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B.B.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16【作业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以及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结合教材前后的知识可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宋、齐、梁、陈,故选 B 项,ACD 三项均错误。【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以及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本题的设置,让学生知道南朝包含的朝代,通过排序的 方式理清朝代更替的顺序,培养时空观念。同时

28、,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强化对 知识的回顾和记忆。2.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代表的朝代为()东魏北齐魏十六国政权更迭:蜀西晋西魏北周隋吴宋齐梁A.东晋、前秦、陈C.东晋、北魏、陈B.北魏、前秦、东晋D.东晋、北魏、东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新课标要求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并会利用南北朝地 图了解朝代更替,通过知识网络可以清晰的反映朝代更替的顺序,结合教材知识 可知分别表示东晋、北魏、陈,故选择 C 项。【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通过本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朝所包含的朝代,并通过知识网络方式理清朝代更替的顺

29、序,培养学生时空观念。3.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朝”。下面关于南朝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梁朝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C.梁武帝时南朝实力弱于北方B.齐的疆域是南朝最大的D.宋文帝时期南方社会动荡17【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新课标要求了解南朝政权更替的相关历史,结合所学知识的表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实力弱于北方,故选择 C 项;ABD 的表述均不符合 教材内容。【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通过本题的设置,可以帮学生理清南朝发展的历史,通过对相关朝代具体历史事实的识记,形成对相关朝代发展的认知。4.如图为 20

30、21 年中国大陆城市 GDP 排名除北京外,其余城市均处于中部和南方地区,南方的优势起步于()A.西汉时期C.隋唐时期B.东晋南朝时期D.明清时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时间概念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始于东晋南朝时期,故选择 B 项。【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本题的设计,可以多角度的考查学生,从而对江南地区 的开发有全面的掌握。5.下列关于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错误的一项是()A.农业技术改进,精耕细作B.实行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18C.种植果树药材,实行多种经

31、营D.生产工具改进,出现曲辕犁、筒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表现的了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ABC 三项都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D 项为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故选择 D 项【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本题的设计,可以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 对江南地区开发表现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识记。二、材料题材料一:这段时间江南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是:北方向南方大规模迁移的移民 潮愈演愈烈,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粪田耕作法,以及麦菽等作物,为开发江南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江南在这段时间内具有较北

32、方相对优越的社会条件,在两个半世纪内,江南地区始终是一统的。这里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土地特别 肥沃。这里“民勤本业”,“以农为本”的思想牢固。耕业和织业相得益彰,他 们织出的布帛“覆衣天下”。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有一点是其他地方无法企及 的,那就是多种经营。江南的人们,往往“缘湖居民,鱼鸭为业,及有居肆,理 无乐徙”。除了农业这个主业外,他们还养鱼虾,养鸡鸭,这是副业。主业与副 业的并举,也是南朝经济的一大特色。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1.依据材料一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二:直至淝水之战前,东晋面临的民族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东晋政权 采取了合乎时宜的“镇之以静”政策.首

33、先,实行土断制。将南迁的流民就地 安置在所属的郡县,编订户籍,从事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税和徭役征派。进行 赋税制度改革,根据民户占有土地的多少来收取田租。限制豪强地主圈占山泽,其目的是允许小民樵采渔钓。上述措施,通过协调和抑制士族豪强、惠益百姓,起到了稳定和发展江南经济之作用19节选自 许辉 试论六朝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2.依据材料二归纳,东晋政府为了稳定南方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北方人口大量迁往江南地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农 作物在江南的传播;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南方

34、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南方 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上的多种经营。2.将南迁的流民就地安置在所属的郡县,编订户籍,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进行 赋税制度改革,减轻百姓负担;限制豪强地主圈占山泽,允许小民樵采渔钓。3.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自然条件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劳动 力因素;产业经营方式;农作物品种引进。【作业分析】本题全方位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1.本 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人口南迁、技术进步,农作物 南移等多方面的因素。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通过材料的 阅读可以概括出政府三个方面的措施,本题设置主要使

35、学生对于江南地区的发展 有全面的认识。3.本题综合考察学生对经济发展因素的了解和理解,由上述材料 可以总结出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概括 历史现象及规律的能力。【设计意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古代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概括提取历史信息,从而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 古代社会。并运用可靠、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的表达自己对历 史的看法。本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意图是从原因,意义等角度,全方位考 察学生对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拓展了学生知识的视野,同时培20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归纳史料,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36、,落实历史教学论从史 出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安徽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经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四个都城之一,后来是淮南王刘安的国都。这里是楚文化的积淀地,豆腐的发祥地,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下与这场战役有关的典故正确的是()A.破釜沉舟B.草木皆兵C.一鼓作气D.退避三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结合教材所学的知 识可知,草木皆兵为淝水之战的典故,故选择 B 项。【设计意图】安徽寿县是淝水之战古战场所在地,本题设置的意图是强化学生对家乡历史事件的了解,同

37、时强化对古代重要战役位置的了解,培养历史“时空观念”。2.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大意为:洛阳一带是古来帝王所居),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采取的改革措施:()A.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C.迁都洛阳B.改鲜卑姓为汉姓D.移风易俗【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的注释,学生可以得出洛阳的地理位置优于平城,更适合作为都城,孝文帝随后迁都洛阳,故选择21A 项。BCD 三项均为孝文帝改革措施,但不符合题意。【设计意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古 代文献资

38、料,并加以分析,概括提取历史信息,了解古代社会。本题的设计意图 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了解,本题材料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 基础,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都属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改革,相比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创新之处()A.废除了鲜卑旧俗,推行汉化 B.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D.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深层内涵的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少数民族全面推行汉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故选择 A 项。B、D 两项

39、为秦朝的措施,C 项不属于北魏创建的措施,BCD 排除。【设计意图】孝文帝改革为本课重点内容,通过同商鞅变法的对比,使学生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特别之处,是顺应民族融合而出现的改革,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需要。4.下图为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刘宋墓彩色画像砖,砖画人物着装具有明显的胡人装束的色彩,由此可以反映()A.民族间的交融C.南北方政权的对立B.江南经济的发展D.南北方政权的统一【评价实施主体】教师22【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表现的理解,南朝人民穿 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说明出现了民族交融,故选择 A 项。【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认识这一

40、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通过本题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改革的推动力,学生需要了解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强化对民族交融的理解。5.有很多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武力的优越性”,最终导致了北魏的灭亡。这一观点()A.认为改革要依据国情B.正确分析了北魏灭亡的原因C.对孝文帝改革缺乏全面的认识D.说明改革需要吸取前人的教训【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深层次的理解,孝文帝改革具有积 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材料主要强调改革的消极影响,对改革缺乏全面的认识,故选择 C 项。材料观点反映北魏灭亡原因,不是如何推行改革

41、,A 排除。北魏灭 亡的原因主要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排除 B。材料不是反映改革要吸取教训,D 排除。【设计意图】新课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着重要求,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要做到一分为二全面的看待,通过本题的设置,考查学生看待历史问题和现象的态度,也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二、材料题材料一:在西晋、五胡十六国时期,胡族和汉族之间各自存在着自己(我)和他者(非 我族类)的严格区别,各自怀有属于完全不同的集团的强烈意识,相互否定对方。石勒对汉族实施保护政策,严禁胡人凌辱汉人。另外,他还重视中原文化,严禁汉族厌恶的胡族风俗,如娶亡故父兄的妻妾为妻,以及服丧中结婚等。23据史载,北魏中期汉族名门出

42、身的崔鉴认为鲜卑名族出身的陆叡才智度量出众,要将女儿许配给他。还有,北魏末年大乱时,汉族名士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了勤王之号召:“国耻家怨,痛入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材料二:材料三:鲜卑人几百年来游牧民族的传统,就是马上文化.为了皇族和鲜卑人的利益,皇帝竟然下令田禁,把大片的耕地变成荒地和草场,让数以万计的北方人 痛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孝文帝改革初期,摆在孝文帝面前的一个最棘 手的问题,就是祖上传下来的田禁制。然而解除田禁的进展十分不顺,贵族们集 体反对,许多地方贯彻不力,有的甚至按兵不动。这就是北魏:走向文明并

43、且不断创造文明材料四: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迁都动议遭到大臣纷纷反对。493年,孝文帝南下伐齐。大军抵达洛阳,此时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孝文帝下 令继续前进,大臣苦苦劝阻。孝文帝见时机已到,要大臣在南下伐齐和迁都洛阳 之间做出选择,大臣们只好同意迁都。495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1.依据材料一分析,西晋至北魏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对待相互关系的态度上有何转变,这一转变催生了哪场改革。同样身逢北魏末年乱世的汉族名士封隆之发起骨髓,乘机而动,今实其时。”242.结合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将都城由 A

44、迁往 B,请写出 A、B 的位置 名称。结合所学知识,除迁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早期改革的阻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在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可以做些什么以减缓改革的阻力。【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胡汉认同观念不断强化,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北魏孝 文帝改革。2.A 平城B 洛阳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替代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游牧民族的风俗传统;守旧贵族的反对。3.做法:制定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措施;改革要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实际;改革者要协调好利益各方的关系;在改革中注意改革策略的使用。【作业分析】本题注重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

45、知识的考查;1.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的了解,由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注意维护汉族权益和文化,汉族对少数民族政权也先对认同,可以得出胡汉认同观念强化,民族融合加强。催生的改革为北魏孝文帝改革。2.本题考查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得出相应解答。3.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阻力的认识,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改革的阻力来自传统和守旧的贵族;后一问考查学生对改的深入认识,对以往学习的改革相关知识的应用。【设计意图】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本题设计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内容的掌握;同时补充大量史料,使学生对改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史料阅读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历

46、史的学科素养。25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作业时间: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22 年 2 月 22 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 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 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 农政全书 是一 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

47、作本草纲目,被西 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 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 排除。故选 A。【设计意图】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设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 养。2 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他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他 用“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A刘徽 B宋应星C贾思勰D祖冲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课标要求了解科学家祖冲之,南朝科学家祖冲之运用割圆术将圆周 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48、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D项正确;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 割圆术,A排除;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B 排除;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著有农学著作齐民要术,C 排除。故选 D。26【设计意图】科学家祖冲之,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 生对祖冲之圆周率这一科学贡献掌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自信的“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因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而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A.锺繇B.胡昭C.王羲

49、之D.顾恺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课标要求了解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基本史实。将 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王羲 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C项正确;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 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A 和 B 排除;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他擅长人物 画,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D 排除。故选 C。【设计意图】东晋的王羲之,是本课教学的

50、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 生对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基本史实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 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认识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274.晋初文人张华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某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 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以此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这位“画家”是指()A.锺繇B.王羲之C.祖冲之 D.顾恺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课标要求了解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基本史实。顾 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